第20章 少年論道(二)

姜述開始引經據典,開始闡述孔子的仁,以仁爲出發點解釋,屋內衆人自然無從反駁,而且深有同感,認爲姜述所言很有道理。孔融在深思,鄭玄點點頭,拱了拱手,讓姜述繼續講。

“‘爲生民立命’,孟聖人曾言‘立命’。《孟子.盡心上》有云:‘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通過修身致教,最後如果能達到這樣一種境界,即不管一個人的壽命是長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體全德,那麼這個生命個體就可以說已經安身立命了。因此,‘爲生民立命’,實即爲‘民吾同胞’來‘立命’,其立命在於教,‘修道之謂教’,此之謂也。”

姜述以孟子“立命”的思想論述爲生民立命,論據十分充足,衆人皆無話可講,難不成說亞聖孟子所語有錯?姜述看鄭玄、孔融兩人沒有插話,接着講道:“‘爲往聖繼絕學’,故‘往聖’者,孔聖人、孟聖人之先聖者也;‘絕學’者,先儒所弘揚之道學也。”

對儒學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其實宋朝的濂、洛、關、閩諸大家,把儒學拓展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階段。真能闡揚承繼孔孟先儒之道統者,惟有宋儒。但是宋代諸位大家最終將儒家變得十分頑固狹隘,併爲統治者利用,對於儒家來講實在不知是福是禍,但是張載所言這橫渠四句很有價值。

姜述講解完“爲往聖繼絕學”,大家雖然感覺姜述口氣大些,但是九歲少年就能想出這些,衆人就敢說他狂妄嗎?姜述略停一下,又道:“‘爲萬世開太平’,民胞物與,全體歸仁,才能讓蔽惑無明的現代人重新迴歸率性誠明的人類精神家園。”

“爲成世開太平”所表達的是宋儒的永恆政治理想。“開”期待之謂“爲萬世開太平”,實現張載《西銘》描述的文化理想。姜述最終以葉採先生的研究結語,說道:“天地以生生爲心,聖人蔘贊化育,使萬物各正其性命,此爲天地立心也;建明義理,扶植綱常,此爲生民立道也;繼絕學,謂纘述道統;開太平,謂有王者起,必取法利澤,垂於萬世。”

姜述所言論述得很清晰,天地之志並非虛無飄緲的東西,天地爲心而化萬物,其志寄託於化育,而非寄託於天地本身。爲萬物尋找法則,天地萬物共存的規律,此爲萬物立志的本義。

“將姜家公子方纔所言記錄下來,一字不落。”鄭玄轉首對孫乾道。

孫乾追隨鄭玄左右,已經養成記錄習慣,方纔姜述說起“橫渠四句”時就開始記錄,姜述講得也不快,記得雖不精確,大綱已經記錄下來。孫乾隨即上前,又請教姜述一會,將記錄充實完畢。

孫乾在記錄整理,孔融和鄭玄都在思考,待孫乾忙碌完畢,鄭玄道:“姜家公子方纔所方之‘道’,發人深省,如何實行‘道’呢?”

姜述道:“小子才淺識薄,我認爲實行此道,可以廣泛施教爲上。其一以德育人,變化氣質,求爲聖人。人的本然之性,即天地之性,無不善,只是由於氣質之性的蔽障,阻塞而有不善。爲了使人爲善,就必須通過教育、學習、變化氣質,返本爲善,從而成爲有道德的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達到聖人境界。”

鄭玄一生致力教育,這話直接說到點子上,點頭道:“善。”

姜述接着說道:“其二是幼而教之,長而學之。對人的教育要從早抓起,注意幼兒心理,創造良好的環境,發展兒童天性,從小就培養兒童的良好習慣和道德行爲,長大繼續學習,使之強化,最終造就有用之才。”

鄭玄點點頭,並未開言,擡擡手示意接着講,姜述道:“其三立志向學,勤勉不息。“志”是教育的大前提,一個人求知爲學,爲人做官,都必須“立其志”,“正其志”,“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有了志向目標,就要孜孜不倦,勤勉不息,達到目標,實現理想。其四循序漸進,博學精思。學習求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有序”過程。既不能停止間斷,又不能急於求成。老師應循序而教,學生應循序而學。求學的漸進過程積累功夫,每天勤學苦讀,由日積月,期月成年,經過這樣的漸進功夫,學習方可有成。學有所成,還必須博學精思。其五學貴心悟,去疑求新。爲了思之精,察之微,就要使心常在,常存,心思有疑釋之,去之,便會獲得新的知識,認識新的義理。應“學貴心悟,守舊無功”的學問之法及求知精神,用心、熟讀、精思、經常、不懈、去疑、求新、勿助、勿長、講論、開塞、實作、實行。其六,啓發誘導,因材施教。在施教過程中,老師要循循善誘,啓發引導學生的求知意識,學習興趣。同時,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接受能力,因材施教,滿足各類學生的不同需求,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說到這裡,鄭玄就坐不住了,他自謂當世教育大家,聽這少年談論施教,原本只以爲能談點皮毛,不料每語皆中要點,見姜述略微停頓一下,問道:“姜家公子因何知曉爲師之道?”

姜述答道:“我在族學讀書,常思如何讀書,如何記得快,理解得快,逐漸總結經驗,又經常思考,所以想出這些辦法,實施族學,甚有效果。後來又見老師授書,就琢磨若是我爲人師,應該如何施教,然後與老師溝通,獲得老師認可。這些是我平常觀察所得,只是用於族學,也不知對也不對。”

鄭玄不由汗流浹背,心道我一行致力教育,教人無數,還沒總結出這些經驗,這位少年只在族學讀書,爲了族中子弟教育,不僅想出《三字經》的點子,還在總結學習辦法和教學辦法,自己這一生幹得是什麼?鄭玄問道:“不知公子爲族學老師想出什麼教學辦法?”

姜述大學論文就有一篇研究張載學說,方纔取了他的橫渠四句,當下連他的教學辦法也拿了出來,道:“我與族學老師溝通之後,首先用得是‘叩其兩端’法。即從正反面來講解,或從起因和結果兩頭入手分析問題,使學生理解問題的正確答案。‘有不知則有知,無不知則無知,是以鄙夫有問,仲尼竭兩端而空空。’”然後又用‘扣鍾法’,‘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容。然後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此皆進學之道也。’就是說:‘洪鐘未嘗有聲,由扣乃有聲;聖人未嘗有知,由問乃知,當其可,乘其間而施之,不待彼有求有爲後教之也。’又用‘時雨法’。對人的教育如同‘時雨之化’,適時而教,當可而告,及時答問,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近日我又想出‘不待講論法’。有些知識,不須講論,一問便知,知而明之則可,故‘不待講論’,‘更不須講’。聖人於文章不講而學,蓋講者有可否之疑,須問辨而後明,學者有所不知,問而知之,則可否自決,不待講論。意思是問而知之,可否之疑。自己決斷,不要受老師可否的影響,自己決定是非取捨,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這也是啓發誘導的一個重要的方法。”

鄭玄撫掌而立,大呼妙哉。孔融開口也開口叫好,道:“方纔姜家公子所言,似有意猶未盡之處,可是方纔所言施教之事未曾說完?

姜述道:“只是我總結的學習方法,既然大人說起,我也是敢藏私。方纔所言已有六條,其七是虛心求知,擇善而從。虛心方能接納百物,匯合各種知識,進入神明之境。虛心就是不以己有之知存於心中,干擾接納新知,所以‘虛心’就是‘靜心’。‘天地以虛爲德、至善者虛也。虛者天地之祖,天地從虛中來。’人求學問,必須去除“意、必,固、我”,達到至誠,存德,虛靜。要向各種人物學習,不恥下問,擇善而從。八是學貴有用,道濟天下。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人變化氣質而成爲聖賢。教育必須注重道濟天下,利濟衆生。教育學生做一個對天下,對人民有用的人。所以特別強調“學貴有用”、“經世致用”、“篤行踐履”,反對空知不行,學而不用,坐而論道。聖人之學就是爲排除國家民族之憂患而立,聖人如果不以國家人民爲憂患,聖人也是沒用的。”

“姜家公子所言施教已經受教,然後再如何實施道呢?”鄭玄問道。

姜述猛省方纔所語已經過了,道:“小子眼下只來得及想出施教,德化民衆,至於後續如何,還未來得及思考。”

鄭玄問完話以後,與孔融相視苦笑,這已是千古奇聞,一個九歲少年思“道”,並且悟出許多,將史書翻一翻,可曾有之?若真指望他悟出如何實施道,豈非孔夫子轉世?

姜述講完以後,房內十分安靜,包括鄭玄和孔融皆昏昏噩噩,尚在回味姜述帶來的強烈震憾。過一陣子,鄭玄方纔清醒過來,向孫乾道:“可曾全部記下?”

孫乾恭聲答道,“記得很草,回去尚須整理一遍。”

孔融謂鄭玄道:“整理後能否送本官一份?”

鄭玄苦笑道:“這有何不可?想我等整日研究經義,尚不如一個少年想得深遠。我一生致力教育,還不如姜家公子總結得多,唉,天下能爲此子之師者,恐怕難尋。”

鄭玄上午與姜述相談甚歡,起了收徒之念,怎奈飯後一番對話,自覺不能勝任其師,這才說出這番話來。

孔融、鄭玄等人聽到這裡,感覺再談論下去索然無味,兩人對視一眼,孔融先道:“打擾時間已長,本官明日起程返回北海,先行告辭。有一個要求,不知公子能否答應?”

姜述忙道:“太守大人但說無妨。”

孔融道:“能否將房中所書字幅,讓本官帶上十餘幅回去?”

姜述不假思索道:“區區小事,何足掛齒,太守大人但請挑選,小子整理奉上。”

wωw ☢Tтkan ☢CO

孔融起身選了幾幅,選到書寫《三字經》字幅之時,鄭玄起身道:“孔北海其餘可選,那幾幅字暫不要動。”

孔融奇道:“這是爲何?”

鄭玄上前幾步,對孔融說道:“大人從頭讀上一遍,可能體味出其中玄妙?”

孔融見鄭玄言語鄭重,不似說笑,從頭閱讀一遍,笑道:“莫非是先生所著啓蒙之書?”

鄭玄搖頭道:“啓蒙之書不假,但非老朽所作,而是姜家公子所思。”

孔融轉向姜述,道:“公子大才,若成書後必贈本官一套。”

姜述道:“此書尚是初稿,稿成後還須編寫講義,到時一併送給大人。”

第201章 清理隱田(一)第328章 拜訪甘寧謀對策!第476章 姜述記憶有缺失!第196章 殺袁令(三)第127章 誰來培養信鴿員?第199章 要滅你們都盧人?!第14章 偶得卞家第285章 吉貞道長述真相!第67章 迎娶萬年(一)第333章 漢人要幫助漢人!第78章 工農奠基(一)第386章 提前佈局(二)第330章 曹操次女第422章 張靖太史柔比武!第326章 兼併西域(四)第344章 清晨傷癡情王詩!第423章 逼降羅馬(三)第140章 這塊肥肉難下口!第318章 姜鳳要嫁給關索?第567章 威逼何家人就範!第443章 大齊的航海時代!第256章 三卷天書現影蹤!第252章 全剿刺客第424章 逼降羅馬(四)第291章 孟獲敗退(一)第322章 小家碧玉第590章 中山連出連人案!第480章 助人錢收五弟心!第358章 大齊軍陣第432章 多人同修真有利?第45章 官兵抓捕四皇子!第201章 清理隱田(一)第377章 八弟愛上女賊首!第604章 寧平失敗的逃亡!第66章 擁抱皇后第130章 有人揍了十皇子?!第212章 四皇子失去聯繫!第376章 張靖迎戰女賊首!第6章 名門嫡女萌春情第259章 武林大會(一)第218章 妖嬈東海第380章 啓程之前收王詩!第347章 奇襲流月第195章 殺袁令(二)第254章 劉範出使第374章 波斯薩珊(三)第226章 陣斬袁術第182章 關羽詢問馬超案!第494章 兄弟倆靈前交心!第423章 贏了比武惹來事!第154章 孫韶向鳳舞求婚!第94章 以理服人第20章 少年論道(二)第347章 奇襲流月第370章 坦白機密聚人心!第275章 異族人劫色王詩?第325章 兼併西域(三)第13章 女官悄悄傳手帕!第430章 諸妻開始分派系!第287章 非要置馮家死地?!第525章 買張試卷給孫堅!第373章 三世家同時遇襲!第15章 青州筆會(一)第269章 費文偉官帽被摘!第355章 張鬆出使第381章 羅馬大將第256章 月英靜姝第131章 龔公子父親是誰?第430章 諸妻開始分派系!第176章 孫家女聯姻黃巾?!第238章 毋丘儉調來南州!第182章 關羽詢問馬超案!第71章 東萊新政(一)第424章 逼降羅馬(四)第472章 聖女出面來求和!第327章 內外五撥劫書人!第396章 營救姜現(三)第307章 潮河大捷(一)第384章 公孫紅葉築道基!第147章 恢復幷州(四)第59章 終得外任第140章 這塊肥肉難下口!第256章 三卷天書現影蹤!第563章 情報系統授特權!第48章 特種部隊第342章 孟達作梗第487章 老謀深算的曹操!第459章 漢獻帝就在身邊?!第52章 跟你爹一樣風流!第586章 付丘組織重現世!第458章 水下的意外“豔”遇!第379章 漁翁得利第240章 周公謹視察占城!第14章 想讓我站隊,沒門!第614章 三足被付丘收買?!第215章 司馬招禍第253章 報復開始第35章 劉辯之子是痞子?!第57章 皇子遭少女訛詐?!第562章 沒有結局的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