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7章 八王登位

任憑其餘諸處的大戰小戰不斷,皇甫超博卻在洛陽城內視察王宮的修復情況,本來皇甫超博的意思是將原有宮殿維修好就行,不過卻得到了屬下諸人的一致反對,所以整個原來皇城和宮城的裡面全部清空,只留下兩城的城牆,內部重新建設新的宮殿。

東漢洛陽的皇宮分爲南、北兩宮。兩宮之間以有屋頂覆蓋的複道連接,南北長七裡。所謂複道,是並列的三條路,中間一條,是皇帝專用的御道,兩側是臣僚、侍者走的道。每隔十步還設一衛士,側立兩廂,十分威武。南宮的北門與北宮的南門兩闕相對,即《文選?古詩》所說的“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整個宮城平面清楚地顯示出一個“呂”字形。

南、北宮城均有四座同向同名的闕門,門兩側有望樓,南爲朱雀門,東爲蒼龍門,北爲玄武門,西爲白虎門。

南宮的玄武門與北宮的朱雀門經複道相連,南宮朱雀門作爲皇宮的南正門與平城門相通而直達城外。由於皇帝出人多經朱雀門,故此門最爲尊貴,建築也格外巍峨壯觀,遠在四十五里外的偃師遙望朱雀門闕,其上宛然與天相接,堪稱東漢洛陽之奇觀。

南宮是皇帝及羣僚朝賀議政的地方。建築佈局整齊有序,宮殿樓閣鱗次櫛比。主體宮殿坐落在南北中軸線上,自北而南依次爲:司馬門、端門、卻非門、卻非殿、章華門、崇德殿、中德殿、千秋萬歲殿和平朔殿。中軸線東西側各有兩排對稱的宮殿建築。西側兩排自南而北依次排列。

東排爲鴻德門、明光殿、宣室殿、承福殿、嘉德門、嘉德殿、玉堂殿、宣德殿、建德殿;西排爲雲臺殿、顯親殿、含章殿、楊安殿、雲臺、蘭臺、阿閣、長秋宮、西宮。東側兩排,西排爲金馬殿、銅馬殿、敬法殿、章德殿、樂成門、樂成殿、溫德殿和東宮;東排爲侍中廬、清涼殿、鳳凰殿、黃龍殿、壽安殿、竹殿、承風殿和東觀。中軸線兩側的四排宮殿與中軸線平行,使中軸線上的建築更加突出和威嚴。

這南北五排建築若按與中軸線直交的橫向排列,又可分爲八排。這樣,每座宮殿建築的前後左右都有直道與其他宮殿相通。因此俯視南宮地面,會看到一個格子形的佈局,突出地表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規整、對稱的藝術風格。

北宮主要是皇帝及妃嬪寢居的宮城,地位比南宮更加重要,因而建築極盡豪華氣派。北宮的宮殿少於南宮,建築也沒有南宮的規整和對稱。坐落在中軸線上的建築依次爲:溫飭殿、安福殿、和歡殿、德陽門、德陽殿、宣明殿、朔平署、平洪殿。中軸線西只有半排建築,自南而北分別是:崇德殿、崇政殿、永樂宮。崇德殿南有兩門,東金商、西神虎。兩門南面有兩觀,東增喜觀、西白虎觀。中軸線東有兩排建築,自南而北分別依次是:西爲天祿殿、章臺殿、含德殿、壽安殿、章德殿和崇德殿。東爲永寧殿、迎春殿、延休殿、安昌殿、景福殿和永安宮。

歷史上洛陽的南北兩宮並不是上下對稱的呂字,而是南宮位於南偏東,北宮位於北偏西,但是遊戲裡面的卻是緊緊相鄰在一起,中間只是一條夾道相隔,夾道上方有複道相連。

對於城內的宮殿建築皇甫超博並沒有多少要求,不過前面王城的裡面除了中間的各個宮殿外,必須將太倉和武庫都建在王城之內,而後面的宮城的話,就交給他們隨便去弄吧,畢竟自己不是專業人士。

和唐國一般,其餘各個受封的諸侯國也都在抓緊時間做好各種準備,各種諸侯國當中,最先做好準備舉行登王大典的是魏王袁紹,之所以如此之快,是因爲袁紹本來就財大氣初,當初早在袁術稱帝之時就已經開始大修宮殿,只不過並沒有像如今一般明目張膽而已,在封國公之後,袁紹便開始建造國公府,對南皮城內的建築大修特修,沒有想到剛修好不久就碰上了袁紹封王,如此一來正好派上用場。

與袁紹相比,速度要稍慢一些的是孫策,建鄴城本是孫策軍新建之城,從孫策領中入主丹陽郡開始就已經開始修建,在封國公後也已經基本完成,其規模已經不下普通王宮,如今孫策被封吳王,於是便將其稍作改動之後,便也把吳國公府改成了吳王府。

曹操的齊王府雖然要稍慢一些,但是卻也有原來齊王宮的底子在,再加上這幾年曹操軍的戰事上一直不利,曹操軍諸人都希望正好藉此事提升軍民的士氣,所以將齊王宮的主要宮殿修復,又加緊修建完善一些宮殿後,也很快舉行了封王大典。

而西南方向的蜀王,雖然在益州早就有了不臣之心,在蓉城大修宮殿,卻沒有做出頭鳥,成爲了諸侯當中第四位舉行登位大典的諸侯王。

倒是趙王呂布、燕王公孫贊和秦王董璜三人,雖然也排到了皇甫超博之前,但是比起之前的四位諸侯王,他們的登位大典卻是顯得倉促了很多。主要是因爲三人的出身平凡,甚至說是很低,而且又沒有前面四人一般野心勃勃,所以對於能夠得到王位,卻是有些意外之喜的味道,於是在登位大典之上,卻不似其他人一般準備充分。

相比較而言,最爲寒酸的要數董璜了,呂布和公孫贊好歹將王城設在燕趙故都,怎麼說也有一些底子在那裡,而董璜則比較尷尬,因爲秦國故都咸陽卻是長安旁邊,所以最後只能將王城設在了臨涇,所以登位大典也是匆匆忙忙的了。

反倒是最先封王的皇甫超博,其封王的大典卻是在最後才進行,一直到十一月份,唐王宮才最終建好,而在城外的祭天圜丘也已經全部準備妥當,田豐令人在洛陽北面的邙山腳下建好了一座圜兵祭壇,待到了早已經選定好的吉日良辰,將由唐王率領麾下文武衆臣前往祭天祈福,隨後,還需要前往城內控太廟祭拜先祖,這樣一套程序下來,最後纔回到王城主殿之內接受羣臣的跪拜。

第321章 孫曹分兵第926章 雩婁整軍第1053章 夜來香的無奈第21章 兩個漁民第1295章 呂布撤退第579章 樂亭鎮第348章 曹操的崛起第439章 調虎離山第1188章 結束巡視第1183章 意氣之爭第1273章 呂布,你這是要上天嗎?第1252章 攻定陽第801章 袁術稱帝第760章 招攬徐榮第1293章 漸入轂中第877章 白起的禮物第581章 高順練兵第1166章 關中情形第312章 呂布登場第1203章 討趙檄文第724章 清點損失第1086章 草原風雲將起(中)第1261章 無路可逃第134章 黃巾第一玩家第750章 鏖戰濮陽(中)第371章 典韋獻策第822章 從天而降的安東軍第1318章 改變策略第1025章 公孫贊大敗第3章 玩家村莊第8章 意外收穫第192章 汝南平亂第73章 又見背叛第395章 視察洛陽武器作坊第212章 九江周泰第55章 黃忠到手第478章 鮮卑大軍入侵幽州第478章 鮮卑大軍入侵幽州第730章 蒙剛出戰第268章 任務完成第1148章 二桃殺三士第309章 深夜馳援第43章 洛神村廢第415章 兵指洛陽第514章 袁術軍到達洛陽第391章 洛陽政務第317章 三英戰呂布第1228章 張燕降伏第187章 全殲馬賊第1230章 作死的公孫贊第117章 趙氏族長第315章 勸降趙岑第826章 運輸大隊長袁術第1330章 趙國的應對第1310章 兵指河南地第141章 長社之戰(五)(上架第二更,求訂閱)第1164章 公孫範的請求第1093章 烏雲踏雪第559章 戰後議事第491章 盧龍要塞戰事開始第642章 回長社第556章 戰後第233章 清點收穫第61章 幷州馬市第869章 拜見白起第1093章 烏雲踏雪第909章 援兵到第992章 定陶的情報第1206章 戰機出現第269章 難度升級第496章 黃舞蝶守谷城第695章 箕關戰事(二)第332章 都想回家了第202章 洛陽拍賣會第495章 第七環任務啓動:諸侯逆襲第625章 投靠第304章 後續安排第1327章 兵指公孫贊第5章 官兵剿賊第229章 洛陽亂起第690章 河東江沛第850章 第六位玩家諸侯第623章 名將卡第835章 招攬第227章 地頭蛇第937章 壽春之戰(三)第377章 各路諸侯的動作(一)第324章 史詩級任務第605章 殺錯狼的提議第263章 騎兵誘敵第1331章 老杜幾人的安排第276章 借錢徵兵第1156章 軟柿子變成硬石頭第649章 各方雲動第1298章 昌邑城破第922章 紀靈揮軍進攻雩婁第100章 縱橫村升級任務(下)第75章 高級訓馬術第1079章 唐軍的戰略佈局第357章 殺人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