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青徐

大殿上,衆人手忙腳亂的扶住魏帝曹丕,連呼醫官來看。曹丕只覺頭暈目眩,只得在衆人扶持下,臥於軟榻之上,已是昏昏沉沉的暈了過去。

醫官診脈良久,不由的滿面愁色。旁邊程昱等人大急,急問情況。醫官囁嚅半天方道“陛下憂思勞疾,此時氣鬱於胸,已是傷了心脈。當速往靜處安置,少思靜養方得恢復。若是一直這般操勞,只恐……只恐……

程昱大急,怒聲道“只恐怎的,還不快講!”醫官滿頭大汗,擡眼見衆位大臣俱皆瞪着眼睛看着自己,只得將牙一咬,心一橫道“只恐過不了這月!”想了想,又接着道“且此期間,不能再受刺激!否則,怕是拖不過七日!”

程昱等人聞言,登時呆住。這般時候,又如何能不讓曹丕問事,既是問事了,又怎麼能少思了?衆人都是覺得此時如同失了依靠一般,茫然不知所措。

立於屋頂樑上的白衣人,卻是嘴角微微勾起,心道:不能受刺激,嘿,恐怕受刺激的時候還在後面呢。這人不是別人,正是自成都辭別衆人的柳飛。

他一路而來,早在城外尋了個偏僻所在下來,將金翅打發走,便施展身法徑往魏國皇宮中而來。他此時心法大成,功力整體提升一倍有餘。行動之間,宛如一個虛幻的影子般,便是在這百日,守城兵士亦是毫無察覺。

進的大殿後,正逢衆人議事,當下便往殿上大梁一躲,暗以氣場探測下面衆人,一邊聽聽此時魏國君臣商議之事。當聽到張遼和徐晃分進合擊,去了太行八徑,不由的點頭,暗贊法正調度得宜。此時這般威嚇所收到的效果,實是不亞於直接攻伐所得。

此時見曹丕昏厥。聽的那醫官所言,不由的心中暗笑。自己當日安排,還有兩路大軍未動呢,想想此時卻是時間也差不多了。這曹丕若是這般狀態,恐是沒幾天好活了。此際魏國大將凋零,其形式恰好跟歷史中的蜀國後期一樣。讓柳飛不由的興起一股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之感。

他方纔在上面探查一番,卻是未發現任何異常之處,心下不由的奇怪。想來此時魏國主要大臣都應該在此的,這會兒沒有發現,難不成那個青龍竟是不在此處嗎?

他心中疑惑,只得繼續穩住,看着下面地動靜。程昱等人面色陰沉的,將那個已是渾身顫抖的醫官,打發了下去。這才相互對望一眼。俱是深深嘆口氣。大魏此時如此艱難之時,偏偏國君又是如此模樣,難道當真是天數以盡。幾人心中俱是升起一股濃重的無力感。

正自沉鬱的時候。卻聽得榻上曹丕一聲呻吟,緩緩睜開了眼睛。眼見程昱等人俱皆關切的圍了過來,輕輕點點頭,道“衆卿勿需擔憂,朕不過是這些時日睡得少了些,方纔有些頭昏而已。”說着,讓旁邊侍從過來,將自己扶了起來。

程昱等人張了張嘴。待要說明情況。但見曹丕面色沉穆。終是將到嘴邊地話。又咽了回去。此時來說這事。實在不是個合適地時機。

曹丕兀自坐回席上。擺手讓衆人坐下。這纔將方纔戰報拿起。微一沉吟道“蜀漢突然而動。以衆卿來看。可是要有所動作了嗎?”

程昱躬身道“陛下。其實前日大都督有一事說地卻是對地。那便是蜀漢利在速戰。而我等當守緊關隘。依險而拒。想法將其拖死。此爲上上之策。此時蜀漢之動。以微臣看來。似是威嚇之意更重一些。只是欲令我等失措而已。其此次舉動。倒似在等着什麼似地。微臣卻是不解。”

曹丕聽地皺眉。樑上柳飛聽地卻是大加讚歎。向聞魏國程昱程仲德智多謀廣。乃是無雙國士。此日見了。果是名不虛傳。只憑着一點。便能敏銳地感覺到蜀漢尚有後手安排。可謂高明之極了。

只是聽着程昱方纔所言。提及地大都督。柳飛不由地留上了心。聽程昱口氣。這大都督並不在此。而且程昱對此人似乎甚爲忌憚。這可不是尋常小事。腦中正在回憶魏國中地一些名人。卻聽地下面程昱又道“此番蜀漢雖是恐嚇爲多。當其正位於我歸途之上。此爲肘腋之患。陛下當從樂進將軍之意。儘早遷都冀城才爲上策。至於大都督之言嗎。也不必盡聽地。當有所選擇纔是。司馬氏向有大志。昔日武帝亦多有提防。此時將之獨自放於腹地。若無制約一旦有變。則必生禍事。此不可不察也。”

曹丕面上一驚。凝目看向程昱。樑上柳飛聞聽司馬氏三字。腦中電光石火一般。猛地閃過一個名字。剎那間已是霍然而明。司馬懿!那青龍若是不出意外。當定是司馬懿沒錯!其所處位置。及其家世和近日所爲。一旦連串起來。答案已是昭然若揭了。

既是猜到司馬懿頭上了,柳飛不由得小心起來。武力不是萬能的,尤其在這個智謀之士多如過江之鯽的年代,一不小心便會落入圈套之中,隨即便會給消磨的連點渣都不剩。那當日的呂布便是個活生生的例子。雖說自己此刻可以說無敵於天下,但畢竟劉備等人還是凡人,不可能自己一人把事情都做完了。必須要要小心應對纔是。

看着下面情形,柳飛更加是安下心來,靜靜的聽着,至少也要高明白,那個司馬懿究竟去了什麼地方纔是。

卻聽曹丕問道“老愛卿乃是武帝元老,多有奇計。向日先帝平定中國之地,多賴愛卿之智。此刻對於這般狀況,愛卿可有對策以應之嗎?”

程昱先是謙遜幾句,這才點點頭道“大都督既是極力反對陛下遷都,而自請往腹地安置,此極爲反常。老臣竊思,若是大都督有異心,則此去定是早做安排,以待吾主危難時,好行那篡逆之事。屆時,陛下一旦不幸,他自可發動。而後只要暫時臣服蜀漢,先自度過風頭,蜀漢初定,各地必有波動。待其大軍一過,他自可再起風浪。故而,陛下只要下令移駕冀城,將其置於眼前控制,則其必無施展餘地矣。”

曹丕微微點頭,卻未說話。衆人正自屏息相待時,突然殿外又傳來通報聲,道是都督青徐州事,都亭侯、破虜將軍李典急報。

曹丕目光突然一縮,心中忽然起了不祥之感。急令殿外使者入殿。旁邊程昱等人臉色大變,待要阻止,卻是不及。只得提心吊膽的暗暗祈禱,千萬莫要是什麼不好的消息,不然恐曹丕小命難保矣殿外一陣急促地腳步聲響起,隨即便見一個全身又是汗水,又是血水的士卒奔了進來。眼見着曹丕,不由的跪倒,大哭叩頭。曹丕擡眼一見這般模樣,心臟猛地狂跳了起來,霎時間只覺眼前一陣陣的發黑,似有什麼東西要馬上衝上喉頭。

他努力平息下心境,儘量用平穩的語氣道“汝且不要哭泣,有何事情,先自報來。”那士卒這才勉強抑制住哭聲,將一角血跡斑斑的白絹,遞了上來。隨即細細說了起來。

原來此卻是李典於陣前寫的血書。書中言及,旬日前,徐州朐縣、青州東萊二地海面上突現衆多巨船,其高如同摩天,戍卒均奇異之。紛紛涌至岸邊爭看。只是哪知那些巨船在即將靠岸之時,突然萬箭齊發,矢石突現。無數的士卒衝上岸來,只不過半日功夫,二地隨即陷落。

李典于徐州得報大驚,急急調兵抵擋,但一來二處同時進擊,而來事發突然。怎麼也想不到竟有人能從無盡的大海深處,突然冒出,攻擊自己。一時間兵尚不及出,各地便均告失落。李典無奈,只得將兵力收縮,分駐下邳,徐州,小沛三地,勉力抵禦。青州整個地卻是先自失了。

李典這邊事發突然,竟是連訊息都不及發出,便直接被團團圍住,看旗號俱爲大漢旗號,自青州方向來的乃是大漢海軍統領莫的字樣,自徐州駒縣方向來的赫然是大漢海軍都督甘的旗號。兩路夾攻之下,李典首尾難顧,下邳、小沛相繼陷落。大軍已是直抵徐州城下。唯餘蕭關方向尚有一支魏軍守軍,聞聽徐州事急,一面派人急往許都報急,一面發傾關之兵急往徐州救援。

哪知走不到半路,江東幾路兵馬突然殺出,一陣急襲下,蕭關守軍盡滅,連那報信的士卒亦是不曾走脫。隨即,相縣、細陽、靈璧、泗縣、下蔡、潁上相繼陷落。整個揚、豫、雍三洲之兵,已是連成一片。不惟徐州不保,便是許都亦是隻餘陳留一處方向可走了。

李典獨守孤城,苦戰十日,誓死不降。結果卻被徐州之民,於夜間開了城門,將漢軍放入,李典匆忙間,帶領親兵棄了城池,殺出徐州。哪知才走至不及十里,便聞聽四下裡喊殺聲大起。李典自襯無活路,這才撕下內襯,咬破手指,作此血書以付曹丕。將所有情況說明,並立誓以身報國云云。

曹丕看完,已是大叫一聲,一口鮮血直直噴出。

第67章 對樂第69章 情敵第78章 虎牢第331章 甬道第384章 虎癡第67章 對樂第67章 對樂第19章 考驗第133章 大勝第198章 暗救第273章 潼關(二)第62章 大亂第238章 官渡第130章 路遇第201章 安排第306章 封谷第298章 同行第255章 練兵第27章 天殘第270章 起兵第82章 名士第315章 暗室第391章 海上第373章 天滅第206章 天神第138章 北地第324章 屠熊第137章 要求第225章 龍現第135章 救援第225章 龍現第264章 平定第115章 冤案第109章 土着第211章 難爲(二)第38章 渡口第308章 滅靈第355章 斬將第200章 訓斥第154章 誤解第136章 水淹第33章 迎敵第290章 死靈第395章 神話第182章 徵西第185章 追憶第352章 北進第249章 身死第160章 心願第42章 點撥第271章 破竹第86章 火併第74章 救曹第294章 祝融第244章 大戰第206章 天神第237章 戰事第329章 淵源第322章 秘辛第276章 稱王第28章 金翅第290章 死靈第384章 虎癡第142章 埋伏第188章 醒轉第348章 武威第71章 比鬥(二)第137章 要求第329章 淵源第8章 制器第217章 論交第317章 巫尊第186章 癔症第167章 聯姻第290章 死靈第37章 盡屠第288章 暗窺第122章 捉弄第199章 前因第210章 難爲(一)第23章 出塞第269章 豪情第1章 穿越第377章 掘墳第132章 收網第227章 縱論第35章 傷逝第308章 滅靈第361章 身死第82章 名士第278章 猜破第2章 山中第351章 收復第57章 歸途第351章 收復第274章 敗退第5章 名傳第269章 豪情第65章 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