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入荊(二)

田豐與沮授等人對了個眼色,沮授道“大都督怎麼如此模樣,難道是我等聽錯不成?”

蔡瑁咬咬牙道“公與先生卻未曾聽錯,只是那劉備來了,卻是獨領一軍,並不爲我荊州軍管制。冒又有何喜之有?”

沮授驚咦一聲道“怎會如此,獨領一軍,難不成我荊州竟能出二主不成”言罷只是搖頭。

蔡瑁恨恨的道“我那姐夫也是忒也糊塗。那劉備何等人也?豈是屈居人下之輩,今日來投,我一意阻攔,他竟是當衆呵斥於我,真真可惱。”言罷,猛地舉斛灌了一大口酒。但見他雙目微紅,已是有些醉了。

田豐捋須沉吟道“劉荊州此次卻是行事有些莫名其妙了,怎可貿然聽信外人的話,而不聽取都督這自家人的勸告呢。唉”

蔡瑁道“他何時聽過我的話來,有事的時候總是我上去頂,沒事的時候,就把我踢在一邊,每日裡只是和那蒯氏兄弟混在一起,早晚出事”言罷,重重的哼了一聲。

旁邊沮授趕緊攔住,輕聲道“都督謹言,莫要被人聽去,惹來麻煩”蔡瑁卻是醉了,大叫道“我卻怕過誰來”

田豐嘆道“荊州若不是有都督這擎天之柱,只憑劉荊州怕是早已。。。唉,劉荊州到底在想些什麼”

旁邊耿武接話道“是啊,當日劉荊州初來荊州,若不是都督蔡氏一族力挺之,哪有劉荊州今日之局面,如今對都督竟是如此輕視,真是令人齒冷啊”關純在旁亦是幫腔不已。

蔡瑁越聽越怒,忍不住拍案道“我蔡氏一族能讓他上,就也能讓他下”話方出口。猛地一驚,自己亦是霎時汗流了下來。

田豐趕緊起身。走至門邊。開門探首左右看看,這纔將門關好,回頭埋怨道“都督怎的如此大意,此言莫要再說。當心引來殺身之禍啊。”

蔡瑁此時雖是有些後怕,卻是又有些不甘,梗着脖子道“元皓先生不需擔心,在這荊州地界。卻還無人能將我蔡瑁如何的”

田豐回身坐下,捋須微一沉吟,道“其實以都督之能,便是自領一洲亦是綽綽有餘的。奈何今竟爲他人之下耳。只是今日之荊州,政績全歸劉府君,荊州之士但提起,便全是劉荊州如何如何,如果那劉皇叔來荊州,是自領一軍的話,恐是劉荊州分權之計。都督卻是要早做打算爲好啊”

田豐此言卻是說到蔡瑁心坎裡去了。聞言已是滿面陰霾。不由沉聲問道“以先生之見,冒當如何。纔有翻盤之機?”

田豐沮授互望一眼,田豐方遲疑道“都督與劉荊州乃郎舅之親,豐多做置喙,卻是不合規矩吧”

蔡瑁兩眼射出狠毒的光芒,道“他卻何時拿我當至親來看過,先生有言但講無妨。今日出的你口,入得我耳。在座諸公皆爲當世之名士,也無卑鄙小人。還請先生有以教我”

田豐還待退卻,蔡瑁卻是急了,起身到田豐身前深深一揖,道“先生莫不是要看着冒就此失勢,還請先生代冒計之”

田豐這才道“要解今日之局,卻有快慢兩途。慢地嗎,都督可早早安排,扶持自家親外甥,二公子琮儘快上位,二公子年幼,以舅輔甥,名正言順耳。”

蔡瑁大喜,道“此時妙計。如此那快之一途又當如何?”

田豐遲疑半天,方纔慎重的道“那快之一途,卻是要用些手段了。豐近日聞聽長沙張羨有些異動,若能借此時機,讓劉荊州親征張羨,戰陣之上,多有變化。若是一個不好,劉荊州有個三長兩短地,那麼荊州無主。而都督蔡氏一族,本在荊州頗有勢力,軍權在都督手中,都督再重用自己地士人,如此,文臣武將俱在都督掌控,都督又何愁不能獨鎮一方?若如此,都督擁九郡之地,攜衆十萬。屆時,可觀天下之變,或北擊以定中原,或西征以圖川蜀,便是王霸之業,亦是可期也。”

蔡瑁只聽的兩眼放光,胸中如同一把野火般,越燒越旺。兩眼久久的望着田豐,良久,方緩緩的道“若有此一日,先生與諸公,可願出山相助?”

田豐與沮授等人互望一眼,沮授卻在一旁道“都督又何必問,到了真有那麼一天,很多事情則都是水到渠成之事,現在言之卻是過早啊”說罷,不再多言,只是低頭吃酒。

蔡瑁點點頭,亦不再多言,心中卻是暗暗定了主意。

任誰也沒有料到,讓大漢局勢大變地一刻,竟是在這一天,在這個小小的單間內,悄悄的拉開了帷幕。

卻說劉表招來孫乾,俱言歡迎之意。讓孫乾回去告訴劉備,可儘快來荊,自己自會到城外親接兄弟。

孫乾謝過,自行回去稟告劉備。劉備大喜,遂與衆將收拾軍馬,次日,即上路往襄陽而來。

大軍浩浩蕩蕩,一路而來,與民秋毫無犯。荊州之民但聞皇叔兵至,俱皆簞食壺漿以迎之。這日卻是走到雀尾坡。

劉備吩咐暫且停步,休息片刻,再啓程往襄陽。自己卻帶太史慈、關張、趙雲陳羣等人登上旁邊土山之頂,眺望江南風光。

正自臨風而立之際,卻聞聽一陣歌聲傳來,那歌聲中氣十足,隱含機禪。劉備側耳細聽,卻是一曲賢才求主不遇的詞。順聲望去,但見坡下遠遠行來一人,皁衣葛袍,雙耳麻鞋白雲襪,手持一支幡子。相貌卻是頗爲年輕,正自緩歌而行,直有幾分灑脫出塵之意。

劉備喜道“此必爲賢士也,吾當訪之”徑自下了土坡,往前迎上。旁邊衆人自是跟上,到了近前,旁邊太史慈卻是驚咦了一聲,目不瞬暇地看着那人。

那人此時也是看到衆人,見到太史慈。卻是微微一笑,先自行禮道“子義兄長別來無恙乎。昔日舊友徐福這裡見禮了”

劉備愕然。太史慈卻是哈哈大笑道“徐兄弟近來可好?幾年不見,徐兄弟卻似是換了個人般,若是不出聲,某卻是不敢認了”說罷。上前緊緊拉住那人,顯得極是親熱。當下拉着那人,前來見玄德。

這人卻正是當日的徐福,此時已是改名徐庶。表字元直。當日自被柳飛一語點醒,遂棄武習文。初進學館時,同窗得知他曾以武犯禁,都不願與他來往。徐庶對此毫不介意。依然我行我素,孜孜不倦地投入學習。由於他學習勤奮,天資聰穎,學習進步很快。加上他爲人忠厚誠懇,豁達大度,很快就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諒解。在學館求學期間,與同郡的石韜、石廣元志趣相投。成爲親密無間地好友。

待到後來。遷至荊州,更是與崔州平、孟公威和諸葛亮、龐統等人交好。諸葛亮對徐庶之才學與人品推崇備至。徐庶對諸葛亮之遠見博學也是極爲佩服,二人遂交往至密。

時劉表聞聽徐庶之才,曾多次延召,然徐庶對其早有了解,知其雖有賢名,然優柔寡斷,知善不能舉,知惡不能去,只不過是徒有虛名而已,遂堅辭不就。當日聞聽豫州劉備爲柳飛之徒,心中念及柳飛當日之恩,便前往偷偷觀之。

幾番下來,見劉備果然胸有大志,才略過人,且尊賢愛仕,當爲可輔之主。又因柳飛之故,便決心前往,哪知不等動身,卻得知其兵敗往荊州而來的消息,這才演了這麼一出。

劉備聞聽徐庶卻是來投自己地,又曾得過師父的指點,登時大喜過望。即拜爲行軍司馬兼軍師。二人縱論天下時事,竟是極爲投機。自午至晚,渾不覺時間流逝。直到太史慈前來催促,方猛省,二人均不覺對望而笑。遂收拾停當,徑往荊州而來。

被徐庶這一耽擱,大軍直到夜時,方到襄陽城外三十里處扎住。次日一早,方派孫乾再次往城中送信,言劉備已到。

劉表聞聽,忙打開城門,親來迎接。劉備以弟禮見過,甚是恭敬,劉表頗是高興,及得劉備將衆將介紹給劉表時,劉表卻是面色毫無表情。旁邊徐庶看地明白,暗暗扯了劉備衣袖。劉備愕然。

劉表道“玄德遠來,想必極是辛苦,可先到爲兄爲你安置之處歇息。帶午時咱們兄弟再暢飲敘話。”說罷,爲玄德分派住處庭院後,自先去了。

劉備待其走後,方問徐庶何意。徐庶道“主公卻是仁厚君子。你初到荊州,竟是有許多文臣武將,所統兵卒又盡皆善戰精銳,如何讓那劉表安心?吾料酒宴之上,必將我等安置到新野,以據曹操。主公日後與那劉荊州說話,卻需小心了。”

劉備方悟,大是懊悔。聽徐庶說將會將自己安排到新野,卻又笑道“元直卻是多慮了,不會地。吾兄向來賢達,我遠來相投,便是手下強些,也是對荊州實力大有好處,兄長處自會大用的。”

徐庶見劉備不信,不由笑道“如此,庶大膽,且與主公賭上一賭。”劉備愕然,道“如何賭?”

徐庶道“如果那劉表果然將主公安置到新野,則爲庶贏。庶知主公乃柳公高徒,若庶僥倖贏了,則主公須給庶爲柳公討得些好處。若反之,則爲主公贏。庶則爲主公獻上一份大禮,定讓主公歡喜,如何?”

劉備莞爾,道“便是如此”說罷,就於馬上于徐庶擊掌三下。二人俱皆大笑。談笑間,到了劉表給安置地所在,各自沐浴更衣,不必細表。

待到午時,劉備自帶衆人往赴劉表宴席。席上,衆荊州文武皆在,亦是名士羣集。蒯氏兄弟眼見劉備手下衆人均爲一時俊彥,不由心中暗喜,面上卻是不露聲色。蔡瑁、張允等卻是滿面陰鶩,對劉備等人戒備之心更盛。只是對着太史慈、關張、趙雲等人,卻是心下發虛,唯恐將其惹惱,對己不利。

這邊徐庶與陳羣趙儼已是換過眼色,三人俱是玲瓏心竅,早將荊州衆人心思看地明白,卻也暗暗奇怪,不知爲何緣故,竟有許多人言語中,對自己主公似是多有結交之意。

劉表坐在主位,也是看地明白,心中疑慮更盛。待到酒過三巡之後,方舉杯對劉備道“賢弟遠來,爲兄甚是高興。只是荊州地域狹小,唯恐屈了賢弟大才,卻不知待如何安排纔好”

劉備道“弟走投無路,孤窮來投,得兄長收留已是大恩,何敢妄言其他,但憑兄長做主便是,弟無有不尊。”

劉表捋須,微微沉吟了一下,方道“如此,離這襄陽城二十里有一小縣名喚新野,縣雖小位置卻是極其重要,不知玄德可願屈就”

劉備聞聽,心中一凜,與徐庶交換了個眼神,面上卻是毫無異色,恭聲道“是,弟謹遵兄長之令,即日便開拔,往新野駐紮便是。”

劉表聞聽劉備答應,似是放下心來,輕籲口氣,麪皮轉鬆,頻頻舉杯與劉備等人邀飲。高談闊論,興致高漲起來。

劉備卻是暗暗嘆口氣,心中對劉表極是失望。荊州衆人中,唯蒯氏兄弟與蔡瑁等人知曉內情,其餘衆人盡皆不知,聞聽劉表安排,愕然者有之,憤怒者有之,更有些人卻是若有所思。

一席酒直到太陽落山,方始結束。衆人退席,徐庶自與陳羣趙儼,隨着劉備回房商議。

進地屋中,劉備只是嘆氣。徐庶卻在旁笑道“主公可是爲與庶賭約一事煩惱,若如此,庶之罪也”言罷,嘴角含笑。陳羣趙儼俱笑。

劉備搖頭道“不成想,事情竟真如元直所說。他如此心胸,如何肯出力助我以討曹賊,則漢室何日可得重興,唉,此番卻是來的錯了。只不知師父卻是如何安排,現在看來,也只能屈身守時,以待天命了”

徐庶與陳羣、趙儼對望一眼,卻均是微微一笑,說出一番話來。這番話說出來,卻是讓劉備聞聽,大驚失色。也終是讓荊州政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劇變。

荊州之變,拉開了帷幕………劉備地春天就要來了,狂喊“求票啊!!!求票!!”兄弟們,這月大篷車裸奔了,沒有任何推薦了,兄弟們幫襯點吧。

第287章 潛入第106章 錦帆第170章 相見第一百一十九 掌戰事第334章 驚怖第335章 骨靈第32章 聞警第349章 顯殺第371章 鏖戰第7章 拜師第70章 比鬥(一)第131章 挾天第213章 反勝第167章 聯姻第8章 制器第388章 平定第220章 薦書第266章 遼東(二)第182章 徵西第317章 巫尊第368章 合圍第242章 涪關第105章 江上第270章 起兵第334章 驚怖第53章 虎將第360章 壽春第31章 昊天第260章 聚殲(一)第47章 相邀第144章 中計第220章 薦書第55章 療治(二)第311章 隱情第55章 療治(二)第376章 遇鬼第88章 重煉第246章 女將第21章 增功第一百一十九 掌戰事第69章 情敵第233章 寶刀第185章 追憶第279章 復活第277章 病危第132章 收網第295章 蹊蹺第23章 出塞第24章 歌聲第78章 虎牢第342章 傳璽第36章 三式第24章 歌聲第267章 沉睡第362章 還都第158章 神醫第307章 召喚第139章 僞帝第304章 傾情第16章 赴宴第86章 火併第267章 沉睡第336章 得骨第73章 誓言第360章 壽春第19章 考驗第393章 荒島第263章 白狼第108章 教誨第333章 屍魅第254章 選兵第29章 內傷第66章 初見第22章 傳史第298章 同行第335章 骨靈第1章 穿越第70章 比鬥(一)第175章 天山第79章 遷都第285章 青蒿第394章 日落第149章 怒殺第47章 相邀第101章 大戰第396章 理由第383章 降蜀第178章 解毒第18章 涿郡第283章 烏龍第253章 兵法第29章 內傷第60章 宮亂第52章 張機第381章 陰謀第337章 受困第116章 救援第106章 錦帆第121章 捉鬼第195章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