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又見斷髮

張遼宛口大營,夏侯尚回到這裡後才鬆一口氣。

田信所造的七十里甬道已被張遼焚燒殆盡,故這七十里荊豫馳道顯得非常荒蕪。

夏侯尚與張遼並未交流明年的戰略……總的來說張遼的級別有點不夠,哪怕曹丕不斷拔高張遼地位,封張遼其他兒子、兄長爲侯,也改變不了張遼的實際地位。

前線指揮大權可以給張遼,但戰略方面如何佈置……這是曹家、夏侯家、中樞的機密,張遼這樣的外將不適合參與。

無關張遼的能力不能力,也跟忠誠無關。

如今的夏侯家可以分爲三支,一支是夏侯淵系,一支是夏侯惇系,一支是夏侯尚、夏侯儒這對以軍功而起的堂兄弟。

論關係,夏侯尚這一支與夏侯淵系最爲親近。

夏侯霸親自來迎接,夏侯尚提起劉備準備還夏侯家一個女兒的事情。

夏侯霸意動,張飛的女兒是自己的堂外甥女,是夏侯氏當代的外甥女;又是劉備的養女,受封高陽公主。

意動之餘,夏侯霸更關心曹家的態度:“兄長,陛下如何看?”

“應會贊同。”

夏侯尚將一疊帛書遞出:“這是田孝先成婚時所作,多爲其平日所作,婚禮時爲人逼迫拿出來應景。觀其詩,可以明其心志。”

夏侯霸細細審視,眼眸睜圓:“嘶……這是破釜沉舟之勢?”

“對,不論漢軍主力出宛口進犯中原逼我決戰,還是佯攻中原,我軍都十分被動。”

夏侯尚說着苦笑:“本以爲此人封侯拜將尚公主會安享富貴美人,會生惜身之意,竟未想勇猛不減。劉玄德、關雲長慧眼識人,此人不死,國家難安。”

夏侯霸摺疊帛書遞還,也是愁眉不展:“兄長可是要遣死間?”

“非是死間,劉玄德還我夏侯氏一個女兒,我家就送他一個女婿。”

夏侯尚重申說:“我家男兒焉能做間?只是婚禮前後人員往來,利於安插死間,能勾連劉備左右近臣而已。”

公主的婚禮不能說嫁就嫁,不然就成了和親。

該有的求親禮儀要有,雙方人員往來,自能見縫插針,將棋子佈置到位。

這是雙刃劍,雙方都可以這麼做。

夏侯氏可以送一個兒子去劉備那裡效力,曹家、大魏朝廷也需要這樣一個培養情報線路的機會。

可第三代中誰的兒子最適合?

高陽公主正是及笄之年,夏侯氏三代子嗣中歲數比高陽公主大的沒幾個。

而且,以劉備的眼界,肯定不會在意嫡子、庶子,在意的是資質才器。

一時之間,夏侯霸竟然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問:“兄長以爲當遣誰去?”

“正因此爲難。”

夏侯尚也爲難,不是夏侯家第三代沒人才,可要看跟誰比。

劉備的眼界肯定被田信擡高了,普通的郡國、將才已很難入眼,即便勉強成婚,曹家、朝廷安插了奸細,可受苦的是夏侯家子弟。

暫時沒有合適人選不重要,實在不行從近親中過繼一個。

以夏侯尚對曹丕的瞭解,曹丕沒有反對的理由。

另一邊田信也不好意思在睡在橘林館裡,領着所部無當飛騎,駕馭戎車領了關姬等大小百餘個孩子朝襄陽進發。

蒙多、白兔跟在戎車邊,還多了一匹劉備賜下的青驄母馬,因爲這匹大宛良駒是鶴頸,故名叫青雀。

青雀也被感染,體型迎來二次發育,是不亞於白兔的神駒。

田信總覺得劉備專門賜一匹馬給蒙多作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肯定另有深意。

“君侯,從事祭酒張溫張惠恕在路邊等候。”

途徑當陽時,虞忠策馬來報,細說:“張惠恕已辭官,面有哀色,恐非喜事。”

“無礙,我見見他。”

田信稍稍整理儀容,從行進的戎車上一躍而下,抓住蒙多翻身而上,護衛戎車的無當騎分出兩班隨他加速前進。

道路邊,原關羽大營所在的遺址邊上,張溫盤坐在一卷草蓆上,垂眉,面色垮着。

聽到急促馬蹄聲,他才起身來迎:“喪家之犬張溫拜見君侯,懇請君侯收留,某願爲君侯門下走犬。”

堂堂江東高門子弟說這樣的話……這像話麼?

田信矯健下馬,攙起張溫,不解:“先生何出此言?”

張溫想跪又跪不下去,張張口哽咽說:“君侯對我家門有大恩,救我二弟於孫權虎口。溫久懷報恩之心,只恨才疏學淺,不及君侯萬一,故無所舉動。”

田信攙着張溫走到路邊遠一點的地方:“先生可是又有……噩耗?”

“是,溫系家中長子,有二弟三妹。二位弟弟得君侯庇護,自虎口逃生。三位妹妹俱已出嫁,皆遭孫權屠戮。”

張溫說着淌淚:“遭難時爲免屈辱,大妹懸樑,三妹投水。二妹所嫁顧氏自恃強盛,不想突遭孫權屠戮,本以爲二妹也不幸遭難。”

他擡頭一雙淚眼看田信:“可……可孫權爲收攬張氏、顧氏奴僕之心,將我二妹強嫁於丁氏,婚禮當日我那二妹自害……溫爲兄長,上不能保全家業,下不能庇護諸妹,實在憤恨。”

張溫以袖擦拭淚水:“欲投筆從戎,故辭別陛下,來投君侯,還望君侯不棄。。”

說着他擡手抹掉頭上青巾,露出參差碎髮,惡狠狠:“不報此仇,某九泉之下無顏見父母、諸妹!”

田信擡手輕拍張溫的肩背,不由想起初次見面時的場景,當時與張溫的同來的那個人叫周魴。

難道復仇就要剪頭髮的風潮,就從自己身上開始了?

“先生須知,我軍意在北伐中原。三五年內,不會與江東交戰。”

“是,溫自詡也有上乘劍術,願與虞世方一樣,追隨君侯尾翼,至死方休!”

張溫用紅腫眼睛看田信,滿是哀求:“復仇大業非旦夕可成,溫百死無悔,祈望君侯成全。”

田信自然是相信張溫的,感應之下,察覺張溫只有一個健步天賦,不動聲色間給張溫加持一個‘鐵骨’天賦:“好,先生若不嫌委屈,可在我麾下擔任將府司直。”

一種被信任的幸福感充斥在心田,張溫更感到報仇有望,渾身充滿力量,雙目也綻放光彩:“是,吳縣張溫拜見主公。”

見張溫扎掙要跪拜施禮,田信拉住:“先生大可不必,你我爲漢室效力,報仇只在早晚。此公私兩全之事,不必屈身。”

以現在的身份,養一批家臣是合情合理的,用家臣出任公職也不刺眼。

反正家臣任職,職務追責的第一責任人是田信。

張溫執意要拜:“能誅孫權、丁氏者,唯有主公一人。”

其他人今後會注意影響,不會下死手;田信可不會留手。

田信也就不再勸,待張溫叩首施禮後才攙起,爲張溫拍打身上泥塵,詢問:“丁氏何人?”

孫策一系留後代可以,孫權一系殺與不殺……田信做了決定,誰能反對?

張溫這纔講述丁氏的來源,也不是什麼大族,而是孫堅的幼子,也是唯一庶子孫朗。

因爲生母是孫堅的妾室丁氏,孫權厭惡,所以孫朗一系改孫氏爲丁氏,以示嫡庶區別。

第四百一十一章 三光道第一百零三章 求戰心切第七百零七章 求戰第四章 孟達第七百零二章 反轉第七百九十三章 兗豫第三百一十六章 斬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三百零四章 投石問路第二百五十八章 開幕第四百零二章 廷尉第三百五十九章 王牌第二十五章 襄陽之戰第二百六十九章 水壩第九十九章 人心浮動第二百四十五章 變第三百七十五章 噴子第一百六十八章 爛仗第八百四十七章 糧票第一百零六章 米第七百二十一章 分割天下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五百二十九章 三師三孤第六十七章 陣不成一第八百四十四章 就緒第四百六十五章 有所爲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馬第三百二十章 脅迫第八百二十一章 餓虎出籠第八百四十一章 懷疑第二百二十七章 兵主廟第七百八十八章 掙扎乞活第五百八十一章 膠着第五百四十四章 吃飯的問題第三十七章 關隴第八百零五章 五十年盛世第六百零六章 對答第九十六章 十字路口第一百零九章 主動第一百一十三章 煙第六百七十七章 問心無愧第三百三十章 道不同第七百一十二章 錢孔之間有大恐怖第三百四十章 易手第五百九十八章 合適的人選第四百四十八章 因地制宜第六百五十九章 斷臂第七百七十六章 關羽與貂蟬第四百零七章 茶第五百九十一章 黎明前第三百六十章 改制第七百三十八章 連升第五百四十五章 拉扯分化第四百六十八章 怨言第四百零五章 強弓第六百四十八章 鹿門山困局第五百七十二章 鵝鵝鵝第三十八章 呂蒙第六百七十八章 缺錢用第一百三十六章 疲憊第二百五十三章 鷹第一百三十九章 王雙第七百零八章 僵局第六百二十四章 南北開花第三百五十六章 交割第七百四十章 信口開河第八百四十二章 一條生路第四百零六章 戰機所在第二百五十九章 不同第三百二十三章 杜夫人格言第五十六章 浪漫第一百零四章 毒計第七百八十六章 主次矛盾第一百零一章 時不我待第八百二十八章 投降第二百零八章 二選一第五百二十章 魏之國策第四百三十五章 設計第一百二十七章 典滿第六百七十章 鏡第六百零二章 番號第六十七章 陣不成一第二百三十七章 夏侯仲賢第一百七十章 張遼第六百七十四章 滿寵之計第一百四十七章 升遷第三百零一章 思路第三百五十章 授權第八百七十章 一切爲了穩定第八百七十四章 不高興第二百章 遺憾第五百九十九章 三首詩第五百五十九章 壓迫第五百四十章 商談甚歡第一百一十五章 追斬第一百八十七章 丞相司馬第一百零三章 求戰心切第三百六十六章 釣魚第八百五十七章 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