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章 少年入長安

?陳旭看完這兩封書信,沉默許久沒有說話。

不可否認,鄧艾所作所爲的確有些逾越,可是他在遼東,也的確做下了很多大事。

而且依照鄧艾的規劃,這些政策若是能夠徹底實施下去,遼東的隱患絕對可以徹底解決。

“艾所在,荒野開闢,軍民並豐,異族以及百姓歸心。”

細細品味了一下趙煌發回來的密信,陳旭忽然笑了,笑的非常開心。

將書信放在案几上面,陳旭來到了庭院之內,看着枝繁葉茂的槐樹,心情也好了許多。

“來人,將幾位先生請過來!”

陳旭下達命令,就有親衛士卒前去通知幾位重要謀士,陳旭卻是來到了大堂之內,微微捋着鬍鬚。

“鄧艾可以成爲一位帥才,卻不能成爲一方諸侯。”

此刻,陳旭心中有了這麼一絲明悟。

沒過多久,程昱、賈詡、田豐、李儒、司馬懿、陳羣等人,就已經來到了秦王府邸之內。

“見過主公!”

衆人上前施禮,陳旭卻是擺了擺手,示意衆人隨意一些。

“方纔從遼東來了兩封書信,諸位可以看上一看。”

言畢,陳旭就將那兩封書信分發下去,讓衆人傳閱着觀看,他本人卻是坐在主位上,靜靜等待着。

待衆人將書信傳閱完畢以後,陳旭出言詢問:“諸位以爲,對於鄧艾應該如何處置?”

田豐率先開口,道:“爲人臣子,不得主君調令而擅自行事,吾觀其所作所爲,未免有些太過飛揚跋扈,若不早圖,恐成禍患。”

賈詡等人聞言默然,卻也並不說話,陳旭眉頭緊緊皺起。

田豐有這種反應倒也不足爲奇,他本就是剛直不阿之人,眼中自然揉不進沙子。

雖說田豐也能看出來,鄧艾在遼東的確做下了大事,而且每一條策略都有實現的可能性。

如果讓鄧艾在遼東經營十年,說不定整個遼東,真的會成爲大漢的一個糧倉。

“咳咳!”

衆人沉默許久,程昱終於打破了屋內的平靜,只見他輕咳兩聲,花白的鬍鬚也上下抖動了幾次。

此時的程昱,臉上佈滿了皺紋,高大的身材也顯得有些佝僂,若是不考慮他身上那不怒自威的氣勢,恐怕就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

“仲德,你的身體越來越不好,還是多多注意一下吧。”

看到程昱的樣子,陳旭眼中不由露出了一縷憂色,哪怕程昱文武兼備,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終究抵擋不住歲月的侵蝕。

在關中的幾位謀士之中,也只有程昱年齡最大。

而且這麼多年以來,雖然幾乎每次出征,陳旭都沒有帶上程昱,可這並不代表陳旭不器重他。

相反,陳旭每次都將程昱留在後方,讓他穩定後方局勢,卻是將程昱當成了心腹。

而且關中謀士雖然衆多,也只有程昱能文能武,而且威望很高,可以鎮得住場面,使得朝中公卿不敢肆意行事。

陳旭之所以可以放心征戰四方,而沒有任何後顧之憂,程昱在其中有着難以磨滅的功勞。

現在看到程昱已經老邁,而且這段時間由於勞心勞力,居然積勞成疾,身體越來越差,陳旭都感覺有些愧疚。

看着陳旭關心的模樣,程昱不由心中一暖,笑着說道:“年齡大了而已,並無大礙。”

而後他說道:“其實以主公的氣量,縱然鄧艾真的有所逾越,想必主公也不會因此對其進行治罪。”

“也不老知朽所言可對?”

看着程昱笑盈盈的樣子,陳旭道:“知我者,仲德是也。”

程昱臉上笑容越發燦爛起來,說道:“既然如此,現在就可以將問題的焦點,聚集在鄧艾是否忠於主公身上了。”

“若鄧艾仍舊忠於主公,那麼他前面的所作無所謂,非但無罪,反而有功。”

程昱停頓了一下,眼中閃過一道厲色:“若那鄧艾真的有心割據一方,主公又豈能容他,應當趁着其尚未在遼東扎穩跟腳,速速派遣大軍將其剿滅。”

鄧艾雖然已經在遼東有些名聲,可他麾下仍舊有很多士卒忠於陳旭,就連趙煌、湯陳亦是如此。

現在陳旭若起兵討伐,破之易如反掌。

賈詡、李儒對視一眼,也都微微頷首,司馬懿卻是一直沉默不語。

陳旭捋了捋鬍鬚,說道:“仲德之言大善,可是應當如何試探鄧艾呢?”

程昱笑道:“此事易耳,主公可以派遣二公子遷往遼東,勒令鄧艾輔佐二公子。”

“若鄧艾忠於主公,必定不會有異議;假若他想要割據遼東,則會阻攔二公子前去奪權。”

田豐聞言卻是出言阻止,說道:“此計不妥,假如鄧艾果真有了反心,派遣二公子前往遼東,豈非有着性命危險?”

程昱道:“二公子勇冠三軍,又有趙煌、湯陳暗中相護,縱然此去有些兇險,也定然不會出事。”

“更何況,遼東不過一隅之地,哪怕鄧艾了有割據之心,也不敢加害二公子激怒主公,此乃取死之道也。”

程昱還有一句話沒說,那就是雖然派遣陳駿前往遼東,不會有性命之危,可是如果鄧艾真有反心,就會將陳駿扣留下來當作人質。

沉吟半晌,陳旭說道:“既然如此,那我就派遣阿駿前往遼東任職。”

陳旭不是沒有想到這點,可是他出身草莽,一路征戰幾次陷入險境,卻每每在逆境中崛起,自然養成了一種大氣魄。

陳旭堅信,自己的兒子陳駿,也不會差到哪裡去,定能理清遼東局勢。

卻說鄧艾正在大力發展遼東,忽然接到長安詔令。

使者告知鄧艾,二公子陳駿被朝廷任命爲遼東侯、徵北將軍,不日即將抵達遼東任職,希望鄧艾可以輔佐二公子。

鄧艾結果詔令以後,沉吟許久暗暗想道:“我雖赤膽忠心,奈何朝中必有人對我頗有微詞,主公這纔派遣二公子前來遼東。”

“也罷,只要能夠穩住遼東,縱然輔佐二公子又如何?更何況二公子勇冠三軍,又是主公子嗣,有他在此日後和異族交戰,也能有所裨益。”

這段時間,鄧艾所作所爲的確有些逾越,可是鄧艾捫心自問,他從來沒有反叛的心思。

其實對於陳旭,鄧艾心中充滿了感激,也絕對不會做出反叛之事。

不可否認,鄧艾如此激進的確有些野心,可是此野心非彼野心,鄧艾的野心乃是建立不世功勳,成爲名留青史的能臣、名將,而非背叛陳旭割據一方。

君子坦蕩蕩,鄧艾做事問心無愧,自然沒有什麼好害怕的。

當然,這也是鄧艾性格如此,正如前面所言那般,鄧艾會做事卻不會做人。

若不是這樣,鄧艾在歷史上,也不會落下那般悲慘的結局了。

事實上,以鄧艾這種性格,想要善終無比困難,除非他效忠的君主雄才大略,胸懷寬廣。

否則的話,以鄧艾的性格,早晚必將屍首分離,難以善終。

當陳駿帶領千餘騎兵抵達遼東以後,已經到了冬季,遼東也變得極度寒冷,那些跟隨陳駿過來的兵馬,都有些忍受不住。

“公子,此去遼東還當小心謹慎一些。”

親兵統領來到陳駿身旁,壓低聲音臉色有些凝重。

陳駿卻是眺望着遠方,嘴角掛起了一絲笑意,道:“遼東,其實也不錯呢。”

一行人飛奔而去,剛剛渡過遼河,就聽得東邊有轟隆巨響傳來,陳駿急忙擡頭觀看,卻見‘鄧’字大旗隨風飄揚。

“踏踏踏!”

鄧艾率領遼東精騎,快速來到陳駿等人前面位置,而後大軍止步。

陳駿拍馬上前,厲聲喝道:“來人可是鄧將軍?”

鄧艾看到陳駿以後,急忙滾鞍下馬,拜倒在地說道:“末將鄧艾,見過二公子,見過遼東侯!”

“我等見過二公子,見過遼東侯!”

其餘士卒也都齊聲吶喊,給足了陳駿面子。

陳駿卻是寵辱不驚,跳下戰馬走到鄧艾身旁,雙手將其扶了起來,大笑着說道:“聽聞將軍縱橫遼東,吾心中仰慕不已,今日能與將軍共鎮邊疆,真乃人生一大快事。”

陳駿現在已經過了而立之年,經過這麼多年的打磨,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毛頭小子。

他如今舉手投足之間,自然有一種諸侯之子的氣度,也有陳旭當年的一些風采,甚至由於從小接受高等教育,比起年輕時候的陳旭,在某些方面尤有過之。

鄧艾看到陳駿以後,也是感到十分親切,須知,陳駿可是趙雲侄兒,趙雲又對鄧艾有提攜之恩。

以此看來,兩者之間的關係自然非同凡響。

更何況,由於陳旭待鄧艾甚厚,鄧艾對於陳駿自然也非常熟悉,兩人以前就以朋友身份相交。

闊別將近一年之久再次見面,兩人都有很多話想說。

也許所有人都沒想到,陳駿前來遼東見到鄧艾,不僅沒有受到絲毫壓制,兩人反而交談甚歡。

陳駿對於鄧艾的遼東戰略,有着極其強大的興趣,兩人每日抵足而眠,商議後續事宜。

來自於鄧艾的危機,就這麼輕易消失無蹤,鄧艾也用自己的行爲,向陳旭表明了忠誠。

長安城內,當陳旭接到遼東消息以後,已經到了公元219年的春天。

將書信裡面內容詳細看了幾遍,陳旭臉上笑容越來越濃,喃喃自語:“阿艾果真不復我之重望。”

“至於阿駿,希望他能在邊疆闖出一些名聲。”

長安城內,經過半年多時間沖刷,戰亂帶來的痕跡也漸漸消失無蹤。

清晨,陽光灑滿大地,長安城內熙熙攘攘,車水馬龍,城門口有許多人進進出出,繁華無比。

長安城西門,一個十七歲的少年,縱馬狂奔而來。

“籲!”

這個少年倒也知道規矩,尚未來到城門口就已經勒住馬匹,而後跳下了戰馬。

少年駐足觀看,只見城門口人來人往,很多人都穿着華貴的絲綢,進出百姓的臉上,也都洋溢着笑容。

長安城西門門口,進進出出的百姓,排成了一條長龍。

“這就是長安麼?”

少年看到這幅情形,不由感覺心中震動,眼中也露出了一絲嚮往之色。

“看來我辭別家翁,從涼州一直來到長安,果真不虛此行啊。”

陳旭雖然向涼州派去了很多移民,可是涼州很多地方,仍舊顯得有些荒無人煙,哪怕是一郡首府,也都沒有這麼擁擠的場面。

少年也只是第一次看到這種場景,有些震驚倒也不足爲奇。

少年牽着馬匹,向城中走去,好在清晨出城的人較多,進城之人卻很少,所以少年沒有等待多久便已經入城。

進入城內,少年更是感到了一種蓬勃的朝氣,偶爾還能看到早起的士子,在酒肆裡面高談闊論。

“我聽聞長安城內有稷下酒肆,也不知道在什麼地方?”

少年此次前來長安,乃是爲了增長見識,順便也爲今年的太學考試做準備。

而且少年天資聰慧,心中自然也有一種傲氣,希望來到長安城內碰碰運氣,看看有沒有捷徑可走。

“爲今之計,還是先找一個立足之地,將馬匹安置下來,休息一下方爲正理。”

少年在長安城內行走,只感覺落眼之處盡是繁華,居然有些頭暈目眩,找了許久都沒找到客棧。

無奈之下,少年只得拉住一個行人,畢恭畢敬行了一禮,而後向他詢問客棧方向。

被拉住的行人,看到少年風塵僕僕,而且十分有禮貌,也樂意爲少年引路,少年拜謝以後,就往客棧方向趕去。

住進客棧,少年洗浴一番,才感覺神清氣爽。

他換了一身乾淨的士子青衫,將換洗下來的武士服放在屋內,就來點了一桌酒菜,開始大快朵頤。

“阿翁本來想利用自己的威望,將我舉薦爲孝廉,而後在地方爲官。”

“只不過,男子漢大丈夫立於世間,自當憑藉自身才能闖蕩,如今正逢亂世,正是博取功名封侯拜相之際,又豈能屈居家鄉?”

少年一邊吃飯,一邊在心中暗暗思忖。

待酒足飯飽之後,少年就去城中尋找稷下酒肆,準備見識一下這個傳說中,人才匯聚,並且言論自由的地方。

ps:新書《春秋儒俠》已經在上傳,有起點賬號的兄弟們,還請多多支持,點擊、收藏、書評、推薦票、打賞什麼的都可以,拜求!

第998章 典韋返鄉第391章 建安元年第237章 借貸第785章 背水一戰第297章 典韋心機第556章 玉璽出土第680章 責罰第562章 黃權激劉表第46章 再議黃巾第405章 軒轅關第40章 出戰第727章 始末第594章 豫州劇變第547章 渡河第992章 曹操去世第876章 死士入荊州第151章 兄妹相見第63章 不負將軍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7章 獵虎第143章 兩軍對壘第840章 背盟取江東第818章 冊立新君第181章 追殺第405章 軒轅關第373章 王承第857章 出兵冀州第35章 燒糧第939章 大破吳軍第681章 形勢危急第510章 切磋第591章 王延第773章 破劍閣第448章 摒棄前嫌第74章 滿腚傷第830章 夜襲白帝城第293章 各顯神通第366章 內亂第1002章 郭嘉請降第705章 田豐設計第757章 針尖麥芒第168章 改良馬具第599章 周瑜勸諫第269章 止戈第482章 羌人報復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271章 唐姬第245章 大捷第736章 斷臂求生第445章 太學招生第259章 黑雲壓城第152章 田豐激將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386章 挺身而出第528章 安置第524章 簡雍第230章 郭嘉第914章 三請諸葛亮第778章 投降與否第388章 董承身死第520章 判案根據第703章 用兵如神第769章 吳懿第939章 大破吳軍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998章 典韋返鄉第331章 賭約第660章 以死相諫第469章 欲擒故縱第273章 甘寧第657章 問計司馬懿第896章 急轉直下第176章 困境第27章 亂起第776章 罵暈鄧賢第712章 徐庶登場第503章 傳統第386章 挺身而出第815章 瘟疫風波第525章 兩封信第717章 文武雙全第897章 法正之死第604章 喜得麟兒第482章 羌人報復第341章 驚天陰謀第442章 三大發明第95章 皇甫嵩第746章 離別第700章 故技重施第442章 三大發明第786章 噩耗第215章 幷州平定第820章 龐統之謀第246章 追擊第340章 見過將軍第415章 草人借箭第505章 求情第560章 反心第656章 太學生運動第897章 法正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