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6章 鄧艾據遼東

?卻說鄧艾領兵兩萬,攜帶關中氣吞山河之大勢,軍隊所到之處各郡縣守軍望風而降。

鄧艾一路收編降卒,將整個遼東都打下來以後,麾下兵馬已經達到了五萬之衆。

海冥城,乃是樂浪郡最南邊的一個縣城,位於朝鮮半島中部,毗鄰大海。

鄧艾一身黑色鎧甲,站在一塊礁石之上,眺望着南邊的大海,只見海風呼嘯,波濤滾滾,景象駭人。

“將軍,幽州東部六郡全都收服,我等什麼時候班師回朝?”

可以說,這次鄧艾之所以如此容易,就一直打到了樂浪郡,與陳旭現在如日中天的聲望脫不開關係。

雖說幽州東部郡縣,有很多異族叛軍,可是這些異族在名義上,也都歸屬於朝廷。

哪怕當年袁紹佔據幽州的時候,幽州境內異族也都十分擁戴,而且後來烏桓人相助袁尚,以致諸葛亮領兵遠赴遼東,斬殺十幾萬俘虜。

此戰過後,幽州境內最大的異族勢力,從此也開始一蹶不振。

剩餘的一些零散異族,畏懼陳旭強大的兵鋒,自然不敢阻攔鄧艾,反而派遣族中勇士相助,刻意討好。

鄧艾聽見了趙煌的話,悠然說道:“以前聽聞遼東境內土地貧瘠,窮山惡水,我也一直信以爲真。”

“可是當我來到此地以後,才發現這裡的土地如此肥沃,物產如此豐富,開發潛力如此巨大。”

說到這裡,鄧艾停頓了一下,聲音忽然拔高道:“可正是這麼一大片肥沃的土地,卻鮮有漢人來此耕種,朝廷對於此地掌控亦是名存實亡。”

“今日我們領兵打到這裡,此地已經名義上歸屬大漢,可一旦我等撤兵,如此肥沃的土地,豈不又將會歸屬異族?”

鄧艾眼中,閃爍着亮光。

遼東包含後世的東北三省,以及一部分朝鮮領地,如果開發得當,這裡的土地絕對不貧瘠。

須知,在後世東北黑土地的肥沃,可是衆人皆知。

只不過擺在眼前的卻有幾大問題,第一就是人口不足,導致遼東開發緩慢,很多地方荒無人煙。

荒無人煙,有時候就會讓人誤以爲,遼東乃是貧瘠、荒涼的地方。

第二個因素就是,這裡的冬天太過寒冷,一般除了本地人,很難忍受住冬天的嚴寒。

而且遼東糧食成長週期較長,很多都是一年一熟,若是不克服這些困難,想要在遼東立足並不容易。

只不過,鄧艾他不僅是一員武將,對治國之道也頗有研究,而且心中有一種野望。

湯陳聞言,卻是有些不屑的說道:“相比起富庶的中原地區,位於苦寒之地的遼東,又算得了什麼?”

趙煌雖然沒有說話,卻也微微點了點頭,顯得比較贊成。

其實這也是中原地區,很多漢人的普遍心思,他們並不重視邊境苦寒之地。

事實上,東漢末年人口並不多,憑藉中原的廣袤土地,只要土地兼併不十分厲害、賦稅不太重的話,百姓們生活基本沒有太大壓力。

當然,這就牽扯到了很多社會問題,並不是三言兩語能夠解決,也不是陳旭這個穿越者可以輕易改變。

總之也就一句話,有需求才有擴張,憑藉大漢如今的人口基礎,對於土地的需求量根本不多,自然也就沒有擴張的慾望。

故此,對於這些位於邊塞的地域,漢人不太重視也就是在情理之中。

可是鄧艾與衆人的想法不一樣,也與很多漢人的想法不一樣,也許只有陳旭能夠理解鄧艾的思維。

鄧艾卻是搖頭說道:“將軍此言差矣,若是遼東能夠治理得當,不僅能夠成爲抵禦北方異族的前線,還可以成爲一大糧倉。”

趙煌、湯陳聞言,雖然嘴上沒有反駁,心中卻有些不以爲然。

想讓貧瘠的遼東成爲成爲糧倉,無異於癡人說夢,而且這裡異族勢力錯綜複雜,大軍短暫停留此地倒也沒什麼。

可一旦停留時間過長,勢必會影響到本地異族勢力的利益,到時候定會爆發戰爭。

畢竟,鄧艾之所以如此輕易打到樂浪郡,其中有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本地異族統領認爲,這支漢軍定會像以前那樣,不會在這裡待太長時間。

這個時候與鄧艾死戰,根本沒有任何好處,只要忍耐一陣,等到鄧艾領兵撤退,這片土地還是由他們自己掌控。

趙煌、湯陳二人,雖然沒有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才華,卻也有着豐富的經驗,而且他們還在塞外廝混多年,對於異族心思非常瞭解。

鄧艾好似看出二人心中所想,笑着說道:“遼東境內已經沒有勢力龐大的異族,雖然種類繁多,勢力錯綜複雜,卻不被我放在眼中。”

“我決定先將大軍停在遼東,徹底清除境內敵對的異族勢力,將整個遼東都變成真正意義上的大漢領地。”

趙煌、湯陳二人聞言大驚,急忙說道:“張遼將軍只讓我們收復遼東,卻並沒有說過,要讓我們在此地停留。”

鄧艾卻是說道:“將在外,自然應該便宜行事,此事我自會向主公上書,爾等休要再言。”

言畢,鄧艾也不再理會兩人,就回到了軍營之中,與士卒們同吃同住。

鄧艾治軍極嚴,而且由於出身貧寒,在普通士卒面前從來不擺將軍架子,經常和士卒們廝混在一起。

故此,鄧艾雖然剛剛及冠,卻在軍中威望很高,深得士卒擁戴。

趙煌、湯陳兩人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憂慮之色。

涿郡,郡守府。

張遼看着關於鄧艾的報告,臉色不由變得鐵青,怒聲道:“此子故意領兵停在遼東,莫非是想割地稱王?”

“我本來以爲他只是年輕氣盛,卻不想果真狼子野心,某這就上書主公,而後親自領兵討之!”

張遼現在已經後悔了,他低估了鄧艾的大膽程度,也低估了鄧艾的能力。

張遼本來只想試探一下鄧艾,不曾想,鄧艾只用了短短半年時間,就已經在遼東紮根。

鄧艾使用以夷制夷的手段,通過分化、拉攏、刺殺的手段,甚至與當地異族首領歃血爲盟,結成兄弟,在遼東掀起了血雨腥風。

很多有意自立的異族,都被鄧艾毫不留情的屠戮殆盡,他又和各個異族部落聯合,麾下兵馬已經有了八萬之衆。

對於那些投效的異族,鄧艾卻非常寬宏,不僅資助他們糧草武器,還主動派人教導這些人耕種,與這些人親如兄弟,也完全沒有將他們當做異族看待。

鄧艾以恩威並施的手段,僅僅花費半年時間,就已經成了遼東的無冕之王,使得附近異族爭相依附。

三韓以及高句麗感受到了威脅,聯合起兵五萬來攻,被鄧艾殺的片甲不留。

此戰過後,鄧艾在遼東威望越隆重。

卻說陳旭派人收復關中以後,徐賢也已經說降徐庶,而後拿下了整個荊州。

陳旭冊封徐賢爲荊州刺史,令徐庶、徐晃輔佐,至於劉禪以及劉備其餘家眷,卻被送到了長安城內。

拿下荊州以後,陳政留下了一部分兵馬,就返回了益州境內。

與此同時,幽州已經平定,陳旭任命張遼爲幽州刺史,統御幽州大小事務,防備袁譚起兵攻打幽州。

不僅如此,陳旭還在太學之中,抽調了許多儲備起來的學子,讓他們前往幽州、荊州任職。

僅僅花費了半年時間,幽州平定、荊州平定、關中平定,整個大漢再次陷入了平靜之中,陳旭也開始修生養息。

就在此時,陳旭忽然接到了張遼的文書,聲稱鄧艾意圖謀反,張遼請求帶兵前去鎮壓。

陳旭聞言大驚失色,急忙召集麾下文武議事。

衆人得知鄧艾沒有得到命令,就擅自將軍隊留在遼東,並且大刀闊斧的動作以後,全都義憤填膺。

不少將領更是主動請戰,要求前往幽州討伐鄧艾。

陳旭此時也感覺有些頭暈目眩,在擔憂之餘,也有一種深深的憤怒與失落。

鄧艾可是陳旭一手提拔起來的人才,他對於鄧艾陳旭寄予厚望,並且不遺餘力的精心栽培。

相比起歷史上那個,在沒有遇到司馬懿以前,都是鬱郁不得志的鄧艾,這個時空的鄧艾,不知道少了多少磨難。

如果被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背叛,這種打擊絕對十分巨大。

趙雲亦是臉色鐵青,上前跪在地上說道:“主公,末將請兵三萬,親自趕赴遼東,若鄧艾果真心懷二心,某將必定親自斬下他的腦袋,獻於主公麾下!”

鄧艾最早跟隨在趙雲身旁,跟隨趙雲學到了很多東西,也算得上是趙雲的半個弟子。

如果鄧艾真的心懷二心,趙雲也會感覺恥辱。

陳旭在憤怒、失望之餘,想起了歷史上鄧艾被鍾會誣陷,以至於身首異處的下場,心中卻是微微一動。

歷史上的鄧艾雖然才華橫溢,對於爲人處世這一方面,卻有很大欠缺。

事實上,當初的鄧艾並沒有反叛之心,可是他所做的一切,卻不得不引起當權者的猜忌。

如果用通俗易懂的話形容鄧艾,那就是他會做事卻不會做人。

沉吟半晌,陳旭雖然覺得以張遼的度量,不會誣陷鄧艾造反,卻也感覺其中有些隱情。

而且他也並不願意相信,自己以後培養起來的人才,最終會反叛自己。

最爲重要的是,依照鄧艾的聰慧,不會看不清天下局勢,縱然他真的割據遼東,又怎能與陳旭相抗衡?

“此事可能還有隱情,待查明之後再做處理。”

陳旭最終留下了這句話,而後離開了,只是這種說法,並沒有得到衆人贊同。

未得軍令擅自動作,屯兵遼東不聽調令,這兩點已經犯了忌諱,縱然給鄧艾扣上一個反叛的帽子,也不以爲過。

就在陳旭對於鄧艾之事,有些猶疑不定的時候,忽然有書信從遼東傳來。

書信有兩封,第一封乃是鄧艾的親筆書信,第二封卻是趙煌發來的密信,兩封書信不是從一個渠道發來,卻幾乎同時到達長安。

陳旭先打開了鄧艾的書信,只見信中寫道:“末將未得主公命令,而擅自屯兵遼東,實在罪該萬死,不過其中卻有隱情,還望主公聽之。”

“遼東之地,雖名義上歸屬朝廷管轄,奈何此地漢人稀少,異族勢力錯綜複雜,長期以來不受官府節制。”

“若這裡土地貧瘠,末將也不會花費時間,然而根據末將探查,這裡地勢開闊,土地肥沃,物產豐饒,若是開墾得當,必將使得大漢子孫受惠千載。”

書信之中,鄧艾解釋了自己留在遼東的原因,並且對於遼東土地的肥沃極度褒揚。

不僅如此,鄧艾還十分詳細描繪了自己發展遼東的戰略,那就是融合親近漢人的異族,剿滅有野心的異族,整合遼東所有勢力。

當境內勢力整合完畢以後,就開始遷徙百姓,廣挖溝渠,平整土地,出境掠奪人口以爲奴隸。

而後教導異族耕種之法,輕徭薄賦,並且教導異族人學習漢語,將他們慢慢被同化。

如此一來,三五十載過後,遼東境內異族就會初步融合到漢族之中,只要漢人能夠不歧視這些人,並且一直保持強勢,百年之內遼東子民盡爲漢人矣。

鄧艾的這封書信,包含了政治、軍事、文化、民生各個方面,很多都是鄧艾經過實地調查,才制定出來的戰略。

依照鄧艾的規劃,只要能夠如此發展百年,不僅可以將遼東真正成爲大漢的領土,成爲一個富庶的糧倉。

還可以通過軍事對外進行掠奪,在以戰養戰的同時,不停削弱異族實力,穩定邊塞。

陳旭也能從字裡行間之中,看得出鄧艾爲此付出了很多心血,而後久久不語。

“哎!”

將鄧艾的書信放下,陳旭又打開了趙煌的書信。

信中寫到:“艾領兵屯於遼東半載,破異族、收流民、整合各方勢力、大肆開墾土地……”

“艾所在,荒野開闢,軍民並豐,異族以及百姓歸心,若長此以往,遼東之人將只知鄧艾之名矣。”

第754章 天下無雙第582章 挑選第107章 身亡?第779章 釋放第292章 湯陳逞威第237章 借貸第692章 將計就計第296章 生死戰第665章 稷下晨報第475章 逃脫第381章 朱儁掌兵第319章 邀戰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846章 斬將三十餘第624章 奮死一博第636章 無奈第924章 口吃少年第444章 嫁禍第723章 小霸王第981章 殞命第680章 責罰第568章 生死鬥第781章 慘烈廝殺第423章 袁術之死第402章 風起雲涌第487章 臨江仙第315章 郭嘉之謀第530章 議事第127章 一觸即潰第502章 孰對孰錯第356章 文昭點將第55章 假借天命第766章 陰招第927章 會盟酸棗第771章 擒張任第240章 被圍第979章 追殺孔明第25章 災年糧價跌第978章 聯軍崩潰第610章 天方夜譚第2章 救人第12章 太平道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299章 大婚第334章 雛鷹起飛第422章 降者無數第808章 馬超之死第65章 譁變第682章 不安第460章 大捷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227章 來使第919章 雲長戰子義第744章 糾結第961章 張遼敗亡第402章 風起雲涌第105章 吾命休矣第496章 家宴第813章 婚事(上)第212章 張揚第722章 流血漂櫓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890章 意欲渡河第782章 含笑而死第875章 孔明戲益德第305章 謀劃第120章 誓殺老賊第219章 白波軍第405章 軒轅關第78章 折服第6章 虎嘯第602章 基情四溢第224章 唯纔是舉第803章 謹慎防備第956章 鬥陣(中)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304章 曹嵩第768章 劍閣城下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343章 臨陣機變第978章 聯軍崩潰第471章 黃河對峙第133章 四方來投第481章 春耕第144章 鬥將第771章 捉鄧賢第692章 將計就計第761章 黃沙漫天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362章 陷陣第470章 羌人末路第119章 噩耗第422章 降者無數第342章 斬郭汜第191章 名將來投第845章 鮮卑寇邊第609章 刁難第766章 陰招第549章 幕後之手第788章 田豐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