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2章 徐庶擇主

水鏡山莊之內賢才齊聚,最差的也是一州之才,他們聚集在一起,言語之中時常碰撞出亮麗的火花。

龐統被司馬徽稱讚,慢慢找回自信以後,也變得開朗了許多。

在水鏡山莊之內,也只有諸葛亮一人,在與他爭論的時候能夠不落下風。

故此,司馬徽一致認爲諸葛亮與龐統,都乃當世大才,假以時日,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龐統忽然說道:“阿亮讓書童假扮你前往關中,恐怕不單單是爲了自己脫困吧?不然以你的能力,想要將那幾個死士留在隆中,也沒有絲毫問題。”

徐庶等人聽見龐統的話,都不由將目光放在了諸葛亮身上。

他們都知道諸葛亮的才能,曉得此人雖然尚未及冠,可其心思之縝密,卻是世間少有。

而且諸葛亮所學甚雜,天文地理,周易八卦,行軍佈陣,內政律法,幾乎無所不通,無所不曉。

可以說,諸葛亮身上幾乎匯聚了法家、儒家、墨家、兵家、陰陽家、道家的種種學說。

不僅如此,很少有人知道,諸葛亮本人亦是十分精通君子六藝,擊劍、騎射都是出類拔萃。

當然,諸葛亮現在遠遠沒有達到自己人生的巔峰,很多學說尚未精通。饒是如此,司馬徽都常常感嘆,天下之間爲何會有如此博學、完美之人。

徐庶等人相信,憑藉諸葛亮在墨家機關上面的造詣,想要殺死幾個被困的關中死士,並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可事實上,諸葛亮卻沒有殺死這幾個人,反而讓他們將自己書童帶走了。

看到衆人疑惑的眼神,諸葛亮摸了摸自己尚未長出來的鬍鬚,面帶微笑地說道:“世人對於陳文昭傳聞有許多,天下諸侯之中,也只有此人我有些看不透。”

“此次吾亦想要通過身旁書童,進入關中以後的見聞,來看看陳文昭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孟建卻是心中一動,忽然說道:“阿亮這樣考察陳文昭,可是有心前去關中投奔於他?”

諸葛亮沒有回答,只是臉上帶着笑意。

龐統卻是微微搖了搖頭,暗暗想到:“阿亮雖然堪稱完美,卻也太過心高氣傲。如今關中人才濟濟,縱然他有經天緯地之才,前去投奔陳文昭,亦不能盡力展示自己的才華。”

“憑藉阿亮的性情,若不能造就一段不可逾越的神話,他甚至願意一直躬耕田野,永不出仕。”

不得不說,龐統對於諸葛亮的分析,卻是一針見血。

歷史上諸葛亮投奔劉備,不見得真是因爲看重劉備的忠義、仁厚,也並不代表諸葛亮果真忠於漢室。

像他這樣的智謀之士,又怎會愚忠已經腐朽沒落的大漢?

不管是後來諸葛亮勸說劉備稱帝,還是孫權稱帝以後諸葛亮的態度,都可以從中看出一些端倪。

諸葛亮是忠誠之人,可他所忠之人乃是自己的主公,僅此而已。

他之所以投奔劉備,很大的原因是因爲劉備需要他,他也需要劉備這個舞臺,來肆無忌憚展露自己的才華。

從諸葛亮一直自比爲管仲、樂毅,就可以看出他是多麼的心比天高了。

只有輔佐像劉備這樣,身無一片立錐之地的諸侯成就霸業,才能彰顯自己過人的才華。

事實上,諸葛亮真正做到了,他的確輔佐了寄居在荊州的劉備,成就了一番王圖霸業,也成就了他自己多智近乎妖的名聲,真正永垂不朽。

除了龐統,也就屬徐庶對於諸葛亮最爲了解。

他看見諸葛亮的表情,當即問道:“阿亮莫非想要借書童之手,掂量一下陳文昭的分量,以及關中實力究竟如何?”

諸葛亮仍舊面帶笑意,只不過現在卻是微微頷首。

他們雖然對於天下大勢非常瞭解,可終究只不過是道聽途說,沒有親身見識過,永遠不能真正瞭解一方諸侯。

諸葛亮派遣書童前往關中,不僅可以通過書童的眼睛,觀察關中的一應事務;也可以通過陳旭對待書童的態度,揣測一下陳旭此人的性情。

智謀之士,就要能夠見微知著,通過一些微不足道的細節,瞭解到其他人無法瞭解的事情。

諸葛亮高傲的性情,也就註定了,他不會投奔已經成就大勢的陳旭。

他既然不會投奔陳旭,若是日後出仕,定會成爲陳旭的敵人,多瞭解一下敵人,總歸沒有壞處。

諸葛亮也想在心中掂量一下,自己若是輔佐一位弱勢君主,是否有能力與陳旭相抗衡。

若不能逆天改命,成就自己無與倫比的名聲,諸葛亮甚至願意寄情于山水之中,永遠享受田園生活。

諸葛亮擡起了那張,英俊得令女人都嫉妒的臉龐,對着徐庶說道:“元直,你已經準備出仕,可是相中了哪方諸侯?”

聽見諸葛亮的話,衆人也紛紛將目光放在了徐庶身上。他們之中,也就徐庶的年齡最大,已經過了而立之年。

徐庶現在學業有成,也時常想要出山,成就一番事業。

不成想,徐庶聽見諸葛亮的話以後,反而苦笑着說道:“想要尋一明主,何其難也。”

石韜說道:“你前段時間不是前去面見劉荊州了麼,爲何不在荊州出仕?”

徐庶搖了搖頭,道:“吾本以爲劉荊州乃漢室宗親,坐擁荊州沃野千里,麾下人才濟濟,帶甲之士數十萬,乃一代雄主。”

“然而與其相見以後,才知此人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疏離嫡子而偏愛庶子,難成大事也。”

“劉景升既非霸王之才,吾自然不會前去投效。”

衆人聞言,當即靜默不語。

他們之中,也只有徐庶對於漢室感情十分深厚,一直想要投奔一位漢室宗親。可是今日聽徐庶之言,其中卻透露出了濃濃的失望之情。

諸葛亮眼神微微閃動,忽然說道:“荊州有另外一位英雄,元直何不前去看看,此人到底如何?”

徐庶來了興致,問道:“阿亮所言何人?”

諸葛亮一字一頓的說道:“漢室宗親,豫州牧劉備,劉玄德是也。”

第554章 吾誓殺汝第532章 爭論不休第105章 吾命休矣第658章 據理力爭第257章 欲殺呂布第212章 張揚第4章 富貴馬上取第626章 建言第128章 火燒連營第518章 抽絲剝繭第89章 必敗論第963章 聯軍窘境第210章 獻城第10章 陳靜的瘋狂第729章 直撲常山第453章 張遼至第276章 名士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847章 諸侯盡離去第396章 閻象設計第223章 安頓第195章 英雄輩起第206章 擒張遼第311章 名將樊稠第234章 剜心剖腹第204章 張遼威武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11章 訛詐第662章 操縱輿論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396章 閻象設計第885章 內亂第12章 太平道第704章 國士無雙第98章 黃巾不死第518章 抽絲剝繭第253章 初平三年第161章 斬赤龍第311章 名將樊稠第303章 志才遺計第106章 生死不知第170章 比武第235章 鮑信第359章 初戰告捷第998章 典韋返鄉第785章 背水一戰第673章 龔都戰死第831章 嚇退龐統第110章 議事第146章 大雪將至第287章 厚葬之第139章 盧植掌兵第307章 怒斥田豐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127章 一觸即潰第25章 災年糧價跌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530章 議事第207章 於夫羅第148章 戌夫山上第191章 名將來投第530章 議事第218章 陳宮獻策第282章 圖謀陳旭第453章 張遼至第881章 榮歸故里第518章 抽絲剝繭第77章 奇襲丘縣第443章 張遼中伏第251章 祭奠第457章 馬超逆襲第28章 返鄉第564章 調兵遣將第454章 馬超逞兇第811章 滅族第372章 勸降第864章 孫策之死(上)第903章 碎玉、竹節第72章 華雄第596章 擾敵撤兵第351章 衣帶詔?第605章 大才張既第402章 風起雲涌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408章 張飛之怒第492章 野炊第496章 家宴第689章 中伏第609章 刁難第96章 末路第572章 超級雲梯第469章 欲擒故縱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301章 反應第944章 再斬一將第527章 亂世男子第666章 欲取益州第250章 搶功第7章 獵虎第680章 責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