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志才遺計

戲志才眯起了眼睛,幽幽說道:“主公有吞吐宇宙之志,得失之間,必定能夠有所選擇。”

戲志才的言下之意,就是讓曹操捨棄自己的父親,而後攻取徐州。

郭嘉聞言,不可置信地盯着戲志才。

也許,正是因爲戲志才已經不久人世,他纔敢獻出這樣的計策。

不然的話,縱然曹操接受了這條計策,向曹操獻計之人,日後必定也不會有好下場。

戲志纔在郭嘉的府上,與他交談了很久,這才離開。

隨着邊讓的身死,整個兗州,都呈現出一陣詭異的平靜。時間不停的流逝着,但是預料中的內亂,卻仍舊沒有出現。

而一代頂級謀士戲志才,卻沒有等來所謂的叛亂,沒有在生前,爲曹操徹底清除兗州的內患,就溘然長逝。

“志才”

當曹操得知戲志才的死訊以後,急忙來到戲志才的府中,抱着戲志才的屍體痛哭流涕。

先有戲志才,後有郭奉孝,曹操手下這兩個三國時期的頂級謀士,都是英年早逝。

特別是戲志才,史書中只記載:潁川戲志才,籌畫士也,太祖甚器之。

依照曹操的識人眼光,能被他器重的謀士,又豈會差到哪裡

歷史上,戲志纔去世以後,當時曹操的手下,還沒有郭嘉。

曹操在進攻徐州之時,陳留太守張邈、張邈之弟張超、從事中郎許汜及王楷等同謀叛亂,引領呂布進入兗州爲主。

一時間,兗州數郡郡守皆響應起事,僅餘鄄城、範城、東阿三座縣城尚屬曹操領地。

後來,經過將近一年多的激烈爭奪,曹操再次取得了整個兗州。自那以後,曹操才成爲名副其實的兗州之主。

直到曹操迎回獻帝以後,感覺身旁沒有一個,能夠與他縱論天下之人,這才作書給荀彧,說道:“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潁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

荀彧這才舉薦郭嘉,曹操將郭嘉召來,與他談論天下事,甚喜之,這才說道:“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由此可見,在荀彧眼中,郭嘉可以與戲志才相提並論;在曹操眼中,郭嘉是接替戲志才的謀士。

可以說,曹操的是一生之中,只有兩個謀主,一個是戲志才,一個就是郭嘉。

所謂的謀主,並不是單純的謀士。

曹氏集團的謀士,雖然也很有才華,但是除了戲志才與郭嘉,其他人所獻的計策,曹操不見得會全部採納。

而謀主,就是深得君主信任,並且能夠讓君主言聽計從的謀士。除此之外,謀主還要有着過人的才華。

只有滿足以上的三點,纔有資格被稱爲謀主。

謀主的作用,毋庸置疑。他們能夠在自己主公有着錯誤決定的時候,勸說自家主公回心轉意。

正如赤壁之戰一樣,雖然曹氏集團,有很多人都勸說過曹操,認爲不能妄自發動戰爭。但是曹操卻沒有聽進去,一意孤行的想要一舉消滅劉備、孫權。

赤壁之戰曹操兵敗以後,他就曾經感嘆過:“若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這句話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若是郭嘉活着,必定能夠勸說我不發動赤壁之戰。

第二種解釋:若是奉孝活着,自己就不會中周瑜的計策了。

正如前面所講,謀主的作用,不單單是出謀劃策,而是指他獻的計策,能夠得到君主的採納。

那個時候的曹操麾下,有着賈詡、程昱、荀攸、荀攸、劉曄、鍾繇、司馬懿這麼多的頂級謀士,他們這些人比不上郭嘉嗎

不見得

但是他們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卻是肯定比不上郭嘉得。同樣一條計策,也許郭嘉獻給曹操,曹操會採納,其他人獻給曹操,他就不見得會採納。

可以說,戲志才死後,纔有郭嘉;郭嘉死後,曹氏集團再無謀主。

雖然史書上,沒有記載過戲志才的光輝事蹟。但是憑藉曹操與荀彧的評價,可以看出戲志才非凡的才能。

如今戲志纔不幸早死,卻是斷了曹操一臂。

郭嘉立於戲志才的屍體旁邊,對曹操輕聲說道:“主公還請節哀”

話畢,他從懷中拿出了一封書信,雙手奉給曹操,說道:“主公,這是志才臨死之前給我的書信,他讓我務必將書信轉交給主公。"

雖然對於書信中的內容,郭嘉能夠猜到。但是他卻是裝作一副,毫不知情的樣子。

曹操抹了一把眼淚,接過郭嘉遞過來的書信,打開之後,看見了書信上面,有些斑斑血跡。

看到這裡,曹操的眼淚,更是忍不住流了下來。他可以想象,在戲志才死前,強撐着病體,給他寫了這樣一封書信。

仔細看完了那封帶着血跡的書信,曹操沒有說話,只是將它折了起來,慎重的收進懷中。

戲志才的死亡,使得遠在幷州的陳旭,心中鬆了一口氣。

曹操所佔領的整個兗州,仍舊是一片祥和,絲毫沒有出現,戲志才所預料中的動亂。然而,曹操與郭嘉卻知道,這不過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罷了。

這一日,曹操召集帳下文武,對他們說道:“我雖然得到了兗州,但是兗州牧的名號,卻不是天子冊封。”

“志才死前,曾寫過一封書信,讓奉孝代他交給我。書信中就已經指出,若想成就大事,必定要名正言順。”

“因此,我欲派遣使者,前往長安覲見天子,好落實兗州牧的職位。”

曹操帳下文武,聞言都開始竊竊私語。只有郭嘉一人,立於一旁,不發一語。

劉曄率先出言:“主公之言大善,然欲要前往長安,就必須要先經過河內郡或是河南尹。”

“如今這兩個郡城,都被幷州軍佔領,想要借道西進,必先徵求陳文昭的同意才行。”

荀彧亦是出言道:“李傕、郭汜狼子野心,威逼天子,與董卓無異。兗州派出去的使者,縱然能前去長安覲見天子,得到冊封,亦是李傕等人的授意。”

“主公曾經身爲討伐董卓的首倡者,如此行事,冀州袁本初,以及天下諸侯,又會怎麼看待主公”

荀彧說的不錯,曹操派遣使者進入長安,雖然名義上是覲見天子,卻也要接受李傕等人的冊封。

自從諸侯討董開始,曹操一直都是唯袁紹馬首是瞻,以前的東郡太守,以及現在的兗州牧之位,都是袁紹冊封的。

曹操若是派人前去長安覲見天子,恐怕就會引起袁紹的不滿。

荀攸心中一動,在心中暗暗想到:“莫非主公想要擺脫袁本初,自立門戶”

現在的曹操,雖然也算得上是一方諸侯,但是他的地位,卻是非常尷尬。

就如同青州刺史單經一樣,他接受的是公孫瓚的冊封,即便是一方諸侯,也是公孫瓚的部下。

曹操不管是接受袁紹的冊封,還是幫助袁紹抵擋袁術、陶謙,他都在自己身上,打上了袁紹的烙印。

雖然智謀之士,都能看出曹操早晚都會自立門戶。但是曹操現在尷尬的位置,仍舊會給他招募人才,帶了一定的困難。

曹操坐在主位上,冷眼觀看帳下文武的議論。過了一柱香的功夫,他才說道:“此次前往長安,是接受天子的冊封,而非接受李傕等人的冊封。”

“我意已定,爾等休要再言”

曹操的魄力,毋庸置疑。一旦他下定了決心,就很難再改變心意。

況且,戲志纔在遺書中說得非常清楚,前去長安覲見天子,有三個好處。

第一,正如荀彧想的那樣,可以擺脫袁紹的控制,自立門戶。

其二,有了朝廷的冊封,曹操才能夠名正言順的成爲兗州牧。

其三,自從諸侯討董開始,關東諸侯對於朝廷的任命,都有些不以爲然。就像袁紹、公孫瓚那樣,沒有經過朝廷的同意,就隨意冊封官職。

哪怕董卓身死,李傕、郭汜執掌長安以後,這種現象仍舊沒有發生改變。

若是曹操能夠第一個派人前往長安,覲見天子,接受朝廷的冊封,就會在天下人面前,表露出一副忠於漢室的樣子。

如此一來,那些對於漢室心懷忠誠之人,勢必會前來投奔曹操。

就這樣,曹操一面派人前往幷州,向陳旭商議借道河內郡之事;一面派遣使者,準備給天子帶去貢品。

兗州的使者離開沒多久,袁紹在界橋大敗公孫瓚、以及公孫瓚逃回幽州的消息,就傳了過來。

與這個消息一起過來的,還有袁紹的一個使者。

袁紹的來使正是曹操的好友許攸,曹操見到許攸以後,非常高興,拉着許攸說了很多話。

兩人交談很久,曹操才問道:“子遠,本初譴你過來兗州,不知有何事情”

許攸說道:“這次大敗公孫瓚,冀州終於可以騰出手來了。吾主任命袁伯業爲揚州刺史,派其前往揚州任職。”

“揚州距離冀州太遠,吾主不能發兵相助,還請孟德派兵助戰,幫助伯業坐穩揚州。”

伯業正是袁遺的表字,他是袁紹的堂兄,素來與袁術不合。袁紹任命他爲揚州刺史,就是想要與袁術爭奪揚州。

曹操聽見許攸的話,心中卻是極度不滿。

第891章 揮兵南下第382章 名將之殤第22章 不允盜請第603章 孫尚香第243章 陷陣第872章 野炊第375章 形勢逆轉第900章 誅殺滿門第607章 新豐見聞第492章 野炊第111章 民心第94章 策馬北上第366章 內亂第81章 董卓第260章 分歧第9章 毀田第378章 殺眭固第796章 復仇之始第637章 衝突第1003章 曹氏覆滅第654章 再殺一人第683章 兵臨城下第708章 烈火滔天第943章 水軍初戰第664章 稷下酒肆第220章 徐晃第160章 中平三年第449章 說客第176章 困境第713章 鄧芝第342章 斬郭汜第347章 毆打公卿第876章 死士入荊州第845章 鮮卑寇邊第843章 幷州戰局第461章 議事第929章 初戰周瑜第875章 孔明戲益德第255章 逼宮第17章 殺人第898章 試探第21章 相邀第380章 謀兵權第644章 天子及冠第920章 孔明之策第427章 遷徙人口第890章 意欲渡河第991章 接見姜維第866章 孫權第893章 英雄相見第502章 孰對孰錯第268章 欲劫糧草第36章 賞賜風波第821章 諸葛亮第8章 典韋第243章 陷陣第625章 殤第400章 殺妻爲食第128章 火燒連營第988章 三俊傑第179章 毛遂自薦第323章 出兵關中第981章 殞命第405章 軒轅關第983章 梟雄隕落第894章 決戰日第213章 平定西河第89章 必敗論第744章 糾結第995章 袁譚人頭第304章 曹嵩第429章 言而有信第251章 祭奠第571章 文昭領兵第461章 議事第1006章 家宴第587章 欺人太甚第137章 主公何志第108章 破敵第601章 魯肅(下)第769章 吳懿第69章 程昱第411章 不能退兵第436章 僞造書信第155章 丁原呂布第929章 初戰周瑜第775章 請殺張任第573章 一言破城第591章 張郃第861章 諸侯盡稱王第769章 吳懿第251章 祭奠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739章 文丑受死第123章 圍困信都第640章 聆聽第728章 算計高覽第878章 方攸論儒道第230章 郭嘉第886章 打回東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