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騎兵

十月初,天氣已經轉涼,北方的樹木亦是掛上了枯黃之色。風吹過,落葉在半空中盤旋、舞動着。

“踏踏踏!”

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傳來,地面微微發生了震動。

那些本來勉強掛在樹梢上,仍捨不得落下的樹葉,終究是無奈地飄落下來。

一支頭抹黃巾的三千騎兵,在官道上疾馳而行。當先一員大將,手握四米長槍,馬背上掛着一張黝黑的大弓,還有兩壺箭矢。

這員大將正是陳旭,他故意將營寨讓給經縣百姓以後,就帶領着手下衆人向薄落津趕來。

“衆軍止步!”

陳旭先是大吼一聲,讓身旁的兵卒拍馬向後面傳令。等到全軍都聽到止步的將令以後,最前面的陳旭才勒住了胯下戰馬的繮繩。

戰馬嘶吼一聲,前面的雙蹄人立而起,終究是止住了奔跑的勢頭。

幾千人在路上騎馬奔馳,想要停下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現在的黃巾軍,他們的騎術都還不十分精湛。

若是前面的騎士突然停了下來,後面的騎士一不留神的話,很容易連人帶馬撞在前面的騎士身上。

所以,騎兵衝鋒,並非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排着整齊的隊形,一騎士個挨着一個,一齊上前衝去。

相反,騎兵衝殺,彼此間相隔的距離都非常遠。就像後世的汽車要保持車距,免得被追尾一樣,騎兵之間,亦是要保持相對安全的距離才行。

中國的騎兵發展起於戰國時代,到了漢武帝期間,由於北逐匈奴,使得騎兵的發展進入了一個高潮。

然而,騎兵對於馬匹、騎士以及騎兵意志力的要求,卻是非常重要。

相同兩個騎士,漢武帝時期的中國騎兵,就遠遠比不上匈奴騎兵。

漢代晃錯曾在《言兵事疏》中,說匈奴有三大長處爲漢軍所不及:其一,上下山阪,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與也;其二,險道傾厭,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與也;其三,風雨罷勞,譏渴不困,中國之人弗與也。

第一條‘上下山阪,出入溪澗’,就說出了匈奴馬匹的強大適應能力;第二條‘險道傾厭,且馳且射’,點出了匈奴騎士強大的控馬能力;至於第三條,更是指出了匈奴騎士強大的意志力。

前面兩條都好理解,至於意志力,很多人卻是沒辦法領會。

其實,騎兵雖然有坐騎代步,但是他們卻往往比步卒更加勞累。騎馬長途奔襲、打仗,遠遠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容易。

騎士們長期騎馬,就容易形成羅圈腿,大腿內側也很容易被磨破。騎馬奔襲顛簸起伏,一天下來,很多人都無法承受住這種折磨。

只有當騎士們騎術精湛,人馬合一,能夠在馬背上吃喝拉撒以後,纔會成爲真正的精銳騎兵。

後世,把騎兵發揮到高潮的,正是宋代的幾個外族。

遼國起於草原,他們之中的男子,自幼都生活在馬背上,所以騎術都十分精湛。

及至後來女真人崛起,建立金國,他們的鐵浮圖和柺子馬,更是所向披靡。

而缺少馬匹的宋朝,就成爲這個國家肆意欺凌的對象。

到了蒙古人崛起的時候,他們在敵人眼中更是成了恐怖的象徵。蒙古人把騎兵戰術,推到了冷兵器時代的頂峰,長距離奔襲,迂迴包抄等騎兵的優勢,都被髮揮到了極限。

蒙古人實行百戶、千戶制,全民皆兵,軍官世襲。

他們‘上馬則備戰鬥,下馬則屯聚牧養’。爲了保證軍隊的戰鬥力,蒙古人往往通過大規模的圍獵來鍛鍊部隊,對於兒童,也從小就專門訓練他們騎馬射箭的能力。

正是這樣一個民族,才由一開始的被金國欺壓、剝削,到最後的滅金、滅西夏、滅南宋。及至最後,蒙古人向西擊敗歐洲聯軍,一直打到了荷蘭的鹿特丹。

可以說,蒙古人生在馬背上,死在馬背上。他們的騎士,是真正人馬合一,把戰馬當做自己的身體。

一片落葉隨風而至,正巧落在陳旭的頭髮上。他伸手將落葉撥了下去,在心中暗暗想到:“現在的黃巾軍騎兵,還是太缺乏訓練了。”

“他們的騎術若是足夠精湛,我根本不需要先傳令、再停止行軍。只需一揚長槍,勒馬駐足,身後的騎士就能夠快速止步,而不會撞上前面的人。”

“但是,想要達到這種程度,真是任重而道遠啊。”

一個小帥撥馬向前,打斷了陳旭的思路,他說道:“渠帥,三軍駐足,可是有何指示?”

陳旭回首,答道:“官兵既然在經縣埋伏過我等,我怕他們也會在薄落津如此行事。”

“相比起經縣的沙丘,薄落津扼守漳河天險,更是易守難攻。若是官兵派出一彪人馬,駐守此地,我等想要渡河,恐非易事。”

“爲今之計,先讓兄弟們在此休息一下,而後派斥候詳細偵查清楚薄落津的狀況,再作計較亦是不遲。”

小帥聞言,滿口贊同,而後就親自帶領了一百騎術精湛的黃巾軍,前去薄落津偵查。

衆人得到軍令,下馬休息。

吳凌爲陳旭打來了一些水,說道:“渠帥,趕了半日路程,喝點水潤潤喉嚨吧。”

看着面露倦色吳凌,陳旭接過竹筒,一口氣將裡面的水喝了個精光。

他將空了的竹筒交給吳凌,問道:“阿凌,你家中還有沒有親人?”

聽到渠帥的話,吳凌臉上一暗,回答道:“我家本來一家四口,嚴君健在,還有一個大我兩歲的姊姊。家中有幾畝田地,雖然過得清貧,倒也能夠勉強餬口。”

“幾年前鄉中鬧饑荒、瘟疫,嚴君都患了病。我和姊姊賣掉家中田地、房屋,仍是沒能救回嚴君。安葬了嚴君以後,姊姊和我就成了流民。”

“後來流竄到廣宗,姊姊嫁給了一個本地的佃戶,我也寄居在姐姐家中,一直受兄長救濟。”

“這兩年不是乾旱就是洪水,兄長家中亦是維持不下去。眼看家中已經沒了糧食,大賢良師就帶兵攻破了廣宗。”

“我和姊姊本來就是太平教的信徒,考慮到實在活不下去,就一咬牙加入了黃巾軍。兄長爲人有些怯懦,不敢投奔黃巾。我在戰場上立下功勞之後,得到的賞賜,都給了姊姊。”

“王延渠帥帶領廣宗黃巾軍家眷,前去泰山郡的時候,我就勸說兄長與姊姊跟他們一起離開了廣宗。”

“姊姊當時生下一個男孩沒多久,他現在已經快一歲了吧?”

說到這裡,吳凌臉上露出了笑容。

‘嚴君’是古人對於父母的總稱,‘姊姊’就是姐姐的意思。

陳旭聽到吳凌的話,默然不語。吳凌的事蹟只是衆多黃巾軍中的一例,他相信,還有很多人跟吳凌有着相同的經歷。

拍了拍吳凌的肩膀,陳旭說道:“想不想你姊姊?”

吳凌狠狠點了點頭,說道:“當然想!我姊姊對我可好了,若不是她總是把食物留給我,可能我早就餓死了。等我以後立下大功,有很多錢的時候,一定要讓姊姊、兄長過上好日子,讓他們每日都能吃飽飯。”

他握緊拳頭,臉上滿是希冀。

陳旭聞言,眼眶有些發酸。他撇過頭去,強忍着不讓淚水流下來。

‘每日都能吃飽飯’,這是一個多麼低的要求啊!

在後世,幾乎沒有人爲了填飽肚子的事操心過。但是在這個時代,這個人類生存的最基本的要求,卻成了廣大百姓強烈的願望。

平復了一下心緒,陳旭看着吳凌的眼睛,堅定地說道:“相信我,以後你的姊姊與兄長,一定能過上好日子。”

聽到自家渠帥的保證,吳凌臉上滿是興奮。

他素來信服陳旭,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渠帥做不到的事情。既然渠帥如此這麼說了,他相信姊姊和兄長一定能夠過上好日子。

“渠帥,你先在這裡歇着,我去跟我的馬兒聯絡一下感情。”

黃巾軍的騎士們,他們下馬休息的時候,都不忘了輕輕撫摸着馬的脖子,給自己的戰馬喝水,喂些草料。

對於騎兵而言,戰馬就是自己的生命。騎士若是不愛護自己的戰馬,不用心與戰馬交流,就不可能真正地達到人馬合一。

‘人馬合一’,聽起來好像是個非常玄幻的事情,但是並非如此。

馬有靈性,只要用心對待它,時間久了,它就能感受到你的心意,這就是‘人馬合一’的前提。

陳旭看着吳凌離開,自己也拿着草料、清水,走向自己的戰馬。

第683章 兵臨城下第417章 分兵追擊第572章 超級雲梯第321章 文丑逞威第839章 張繡襲襄陽第659章 誣陷第231章 遭遇第107章 身亡?第669章 固若金湯第1章 魂入漢末第275章 出巡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519章 神探文昭第974章 周瑜中箭第273章 甘寧第894章 決戰日第235章 鮑信第563章 四面楚歌第111章 民心第403章 民心所歸第805章 約戰第840章 背盟取江東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538章 張飛激將第695章 江州之戰第970章 攻破薊縣第638章 諸葛至第950章 襲殺周瑜第169章 趙煌迴歸第273章 甘寧第966章 君臣離心第416章 大破袁軍第557章 南面稱王第358章 臨陣第112章 騎兵第327章 風聲扯呼第630章 縱第497章 衝突第841章 不違初心第461章 議事第113章 渡河第434章 鬥智鬥勇第491章 心憂第205章 罷兵第817章 建言稱帝第541章 劉備昏迷第172章 放風箏第908章 巨大犧牲第688章 追擊第549章 幕後之手第850章 亂世知己第132章 天下震動第463章 羌患始末第953章 交換俘虜第1006章 家宴第53章 王延中箭第108章 破敵第355章 鍾繇第947章 大破周瑜第531章 驚天之言第189章 處置俘虜第822章 齊聚江東第408章 張飛之怒第42章 卜己之死第312章 義釋韓遂第760章 陣斬文丑第593章 程昱進諫第862章 一請諸葛亮第26章 易首邀酬第443章 張遼中伏第557章 南面稱王第212章 張揚第157章 三箭之威第201章 封官第716章 昔日孩童第771章 擒張任第419章 關羽顯威第319章 邀戰第561章 欲試文昭第223章 安頓第204章 張遼威武第603章 孫尚香第39章 王延之謀第266章 勸降第909章 空前勝利第230章 郭嘉第284章 旭之志第156章 伏兵第291章 戰鼓響第186章 馬賊第63章 不負將軍第912章 月英之死第776章 解惑第625章 殤第334章 雛鷹起飛第525章 名利第614章 閻行欲降第111章 民心第1001章 怒火第371章 函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