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兩個人四目相對,都是一樣的悲痛,一樣的悔恨。

“我是曹操的兒子,我叫曹丕。”曹丕突然開口,這意外的坦白讓甄宓一下子捂住嘴,完全驚呆了。曹丕注視着她,伸出了手:“所以我對你的承諾,一定都會實現。跟我走吧,我不希望再有人爲此犧牲。”

此時的曹丕滿臉血污,雙眸裡全是哀傷,散發出一種攝人心魄的奇特魅力,讓甄宓的心旌爲之動搖。可甄宓猶豫了一下,卻向後退了一步:“抱歉,我不能跟你走了。我必須回到鄴城。”

“你確定要繼續與袁家的婚姻?”曹丕的神情沒任何變化。

“我也不希望再有人爲此而犧牲。”甄宓淡淡地回道,然後自嘲似的搖搖頭,“這大概就是我的宿命,或者說懲罰吧。”

曹丕知道她是什麼意思,他沒有試着說服她,而是扯開自己的衣襟,將脖頸上即將消失的齒痕袒露出來:“齒痕雖愈,琴猶繞樑。總有一日,我會親自來到鄴城,風風光光地把你接回去,到時候我們再彈那一首《鳳求凰》。”

說完以後,曹丕俯身抱起任紅昌的屍體,一步步地走遠。甄宓呆了呆,露出小虎牙,向曹丕的背影拋去一個明豔的笑容:“一言爲定,我等着你。”但她對這個承諾並不怎麼相信。

司馬懿靠着一旁的斷垣,一直冷冷地盯着這一出高潮迭起的悲劇,這個如狼般的年輕人迅捷地轉動着脖頸,將這一切收入眼中,卻未動聲色,像是一尊墓穴前的翁仲石像。

“爲情所累的傻瓜們。”他心裡如此評價道。

第十章東山的日子

“左邊五亭的城垣再補上去兩個伍,告訴那邊,這是最後一批援軍,多一個人都沒有了。”

張繡負手站在望樓之上,面色嚴峻地注視着眼前的防線,一道道果斷而冷酷的命令發佈下去。此時在曹營與袁營的高垣深壘之間,身着黑色與赭色的士兵們如炸了窩的螞蟻一般,在綿延數十里的狹窄區域陷入了最殘酷的近身搏殺,雙方的陣線不斷變化,呈現出犬牙交錯的混亂態勢。

“報!右翼三亭後撤五十步!”一名傳令兵飛跑過來,一路高喊。張繡聞言,毫不遲疑地將食指指向一個方向:“傳令,右翼陣後七隊弓手,兩箭吊射,三箭平射。”這時他身旁的一位軍官面露難色:“將軍,那邊已經連續射了半日,弓手的指頭已經承受不住了。”張繡面無表情地答到:“指頭斷了,就用嘴;嘴裂了,就用牙。我要的是射箭,不是藉口。”

儘管張繡平時表現得謹小慎微,可一到了戰場,他骨子裡那種西涼人的狠辣就發揮得淋漓盡致。傳令兵銜命而去,過不多時,一陣鋪天蓋地的箭雨砸向右翼三亭附近的牆頭,立刻升騰起一陣血霧。剛剛衝上城垣的幾十名袁軍士兵紛紛慘叫着滾落,攻勢稍被遏制。可過不多時,又有數倍手執藤牌的袁軍撲了上來,把趕來填補缺口的曹軍步兵徹底淹沒……

這樣的小小變化在戰場的每一處都不斷髮生着。雙方的將軍、校尉、曲長、屯長乃至最底層的普通兵卒,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拼着命,希望憑藉自己的睿智或武勇對戰局造成一點點的影響,只要這些影響積少成多,就能逐漸積累成勝勢。可在此時的戰場,究竟孫武會向誰稽首微笑,恐怕沒人能說得準。

“盤口混亂,莊閒不分,好一場亂賭的局面。”楊修站在張繡身旁,狹長的眼睛眯成了一條縫,不知是在看着張繡,還是在看着戰場。

“楊先生,這裡太危險,你還是下去吧。”張繡頭也不動一下。楊修沒挪動腳步,他擡頭望了望天,忽發感慨:“日出而戰,如今已近午時。張將軍,你從前可曾打過這麼長時間的仗麼?”

張繡微微一皺眉,他的目光終於從戰場上挪到了楊修身上:“你想要說什麼?”楊修道:“袁軍與我軍對峙這麼久,爲何今日卻突然不要命似的狂攻?按說彼攻我守,他們這麼打,損失遠比我們更大,可對方卻一點沒有退兵的意思,從日出打到現在不停——今日這仗,有點蹊蹺啊。”

張繡聞言默然,雙手擱在望樓護欄上,身體前俯。楊修的疑問,其實他心裡也一直在琢磨。今天袁紹軍的攻勢明顯不同以往,不光集結了大批北地各族的私兵,就連精銳的中軍大戟士與強弩手都拉上來了,擺出一副拼命的架勢。張繡的營地位於官渡防線的核心地帶突出部,承受着極大壓力,如今手中兵力捉襟見肘,幾乎連親兵都派出去了。

可在張繡看來,袁軍的攻擊還是稍嫌不足。按兵法正論,若要擊破官渡這種聯營防線,應當是集結優勢兵力攻敵一點。可從目前得到的情報來看。袁紹軍是全線出擊,針對曹軍的整條防線壓了過來,每一個營盤都遭受了強攻。這麼打雖然聲勢浩大,可實際效果卻值得懷疑。

明明用利錐一刺即破的口袋,爲何袁紹改用巴掌去拍打呢?張繡實在是想不通。

這時幾聲呼嘯從頭頂飛過,望樓裡所有的人都下意識地縮了縮脖子。那是霹靂車發射的聲音,這些大傢伙可以把幾十斤的大石拋出去很遠,是遏制敵人進攻最好的手段。經過一上午的劇戰,這些霹靂車損毀了一半,只有一半還在運作。但即便如此,它們仍是袁紹軍在進攻途上的噩夢。

“楊先生你怎麼看?”張繡問。

“袁紹這法子雖然粗暴,倒也不失爲一個選擇。比心眼,他是比不過郭奉孝與賈文和,不如直截了當地拼消耗,這樣一來什麼計謀都沒了用。反正河北兵多將廣,三個人換我們一個人,贏面還是很大。如今曹軍全被死死吸在陣地,動彈不得。只要袁紹願意承受損失,不放鬆進攻,最終先撐不住的還是曹公。”

張繡面色陰沉地點點頭,這些道理他也明白,而且他相信賈詡會看得更明白。張繡轉過頭去,看向曹軍中軍大帳的方向,他忽然很好奇,不知道那個病老頭子到底會怎麼處斷。

“若楊先生你身在中軍,會如何應對?”張繡問。

楊修掂了掂手裡的骰子,難得地露出爲難的表情:“不在局中,不知其難。即使是我,如今也不知該如何下注纔好啊。”張繡嘴角抽搐了一下,不知道他所謂的“下注”,是拿袁曹對賭,還是想讓官渡若隱若現的漢室坐莊。不過這種事情他不想問,這是賈詡特意叮囑過的。

尤其是在楊修面前,他更不願意多說什麼,張繡如今對楊修充滿了警惕。之前他受命和楊修去伏擊關羽,結果楊修出工不出力,磨磨蹭蹭,導致關羽輕易就脫離了伏擊圈離去。張繡本以爲他們要被大大地責難一番,結果郭嘉的申飭未到,先來的卻是曹公一紙停止追擊的軍令。

這說明楊修之前早有算計,只是沒事先與他通氣。這個人就好像他手裡的骰子一樣,不知道落地時到底是幾點。張繡根本看不透這個古怪的傢伙,索性敬而遠之。

張繡把思緒收回來,這時一名士兵匆匆趕到望樓,對張繡耳語了幾句。張繡眉毛先是高挑,繼而僵在了那裡,整個人都呆住了。他聽到的事情,似乎比眼前的喧囂戰局還要詭異。

相比起一線曹軍在戰線上的艱苦,曹軍的中軍尚算平靜。這裡位於官渡防線後兩裡的一處丘陵上,外圍依勢共有三重圍障,皆是粗木大釘,把中軍帳圍在正中。前線戰況吃緊,這裡的衛戍部隊也被抽調了許多,所以比平時要冷清不少。唯有營盤之間的通道,信使絡繹不絕,將前線的每一點動態都及時彙報過來。

當太陽移到天頂之時,通道上的信使終於變少了。這說明前線局勢趨於穩定,即使還未見勝利,至少已不再惡化。中軍營內的衛兵們情緒也稍微放鬆了些,開始議論紛紛。

“你說這會兒咋就安靜了呢?”一名在中營外圍轅門看守的年輕衛兵對自己的同伴說。他的同伴是個老兵,哈哈一笑:“前頭打了一上午仗了,就是鐵人也受不了。中午太熱,兩邊都得歇歇。”年輕衛兵慶幸地看了一眼那邊,喃喃道:“幸虧我是負責守衛中營,不然肯定活不下來……”老兵深有感觸:“我投軍十幾年了,當初一起的兄弟,如今十不存一。記得那年跟呂布在濮陽打,可比現在慘烈多了。甭管你帶上去幾個伍,一下工夫就全沒了,兩邊的兵死得比流水都快……”

兩個人正說着,看到另外一名士兵走了過來。他面相很陌生,兵服上沾滿了泥土,右臂還有一大片血跡。“什麼人?”年輕衛兵警惕地喊道,同時擡起長矛。那士兵勉強擡起右臂,抱拳道:“我是從前線換下來替崗的。”

曹軍在前線吃緊之時,經常會把後方駐守的精兵抽調上去,把暫時失去戰鬥力的人替回來。年輕衛兵聽到這個解釋,放下長矛。老兵卻疑惑地問道:“我怎麼從來沒見過你?”

那士兵苦笑道:“前線的仗已經打亂套了。哪裡吃急,上頭就往哪裡塞人,根本不管你是哪一部,塞來塞去,如今編制全亂套了。我本是韓浩將軍的人,結果打着打着就找不到上司了,反而來了這裡。”

老兵點點頭,同情地看了眼他的右臂:“你傷到筋骨沒有?拿得動兵器麼?”士兵道:“不妨事,我是左撇子。”老兵又問他現在前頭打得怎麼樣,士兵說不太樂觀,袁軍的部隊太龐大了,經常一次衝鋒就投入數倍於前的兵力,曹軍如今憑藉地利勉強抵擋,時間久了真不好說。

三個人都是一陣感嘆。這時候一陣詭異的風聲從頭頂傳來,他們同時擡頭,看到了一幅奇景:三四塊形狀各異的碩大石塊在半空飛過,劃出數條危險而優美的弧線,朝着中軍營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