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陶應又求和

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今年剛滿二十五歲的劉勳長子劉威少將軍,不幸被陶副主任的幫兇走狗在生擒活捉之後,很是昂首挺胸的給劉勳和給淮南將士爭了不少面子,不管陶副主任的幫兇走狗們是拳打腳踢還是刀斧威脅,是言語辱罵還是威逼利誘,都始終沒有哼上一聲呻吟示弱,更沒有開口說出半句話求饒服軟,其錚錚鐵骨,足以讓上一位不幸被陶副主任生擒活捉的淮南重臣楊宏長史羞死十次八次!

當然了,這也是誇張的說法,臉皮與陶副主任不相上下的楊長史,絕對沒有這麼狹窄的氣量,也沒有這麼不識時務的狹隘胸襟。

不過也很遺憾,不管劉威少將軍再怎麼的威武不能屈,既然不幸在戰場上被敵人生擒活捉了,那麼等待劉威少將軍的基本上只有兩個下場,一是象楊宏大人那樣的跪地投降,忍氣吞聲的活着等待機會東山再起;二是象很多英雄志士那樣死抗到底,高喊着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的口號大步走上法場送死;只有極極少數的幸運兒象孟獲大王或者于禁將軍一樣,被放或者被暫時囚禁。而咱們的劉威少將軍對此也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寧死不屈,罵賊而死!

慷慨激昂的時刻來得遠比劉威少將軍想象的早,主力決戰纔剛剛結束,戰場上還在有着零星的小規模圍剿和反圍剿戰鬥,劉威少將軍就被押到了徐州軍營。還直接被押到了徐州軍營的中軍大帳之中。而更讓劉威少將軍意外的是,高坐在中軍大帳正中帥位之上的,竟然是一名比他還要年輕的俊秀男子,還在到處都是金戈鐵馬、刀槍如林的軍營裡穿着一身儒衫長袍,拿着一卷竹簡品茗靜讀,架勢瀟灑斯文到了極點,也裝逼到了極點。

“跪下!”押解劉威的徐州士兵喝了一聲。一腳踢在劉威的膝蓋彎上,又向那青年儒生行禮奏道:“啓稟主公,劉威押到。”

“他就是陶應奸賊?好年輕!”雖然早就聽說過陶應年齡不大。可是年輕有爲劉威少將軍還真沒想到威震中原的陶應竟然會比自己還要年輕,同時劉威又努力站直身體,說什麼都不肯向陶應跪下示弱。押解劉威的徐州士兵大怒,又大力去踢劉威的膝彎,硬把劉威按了跪下,劉威拼命掙扎,憤怒咆哮道:“放開我,放開我,我乃揚州之將,不跪徐州賊頭!”

“徐州賊頭?”陶應終於放下了裝逼用的竹簡,向劉威冷笑說道:“大膽匹夫,現被我徐州大軍所擒。竟然還敢出言無狀,辱罵本刺史?汝就不怕吾一聲號令,將你推出轅門斬首示衆?”

“要殺就殺,無須多言!”劉威努力昂起腦袋吼道:“淮南只有斷頭將軍,沒有投降將軍!我劉威誤中詭計不幸被擒。早抱必死之念,我死之後,我父我弟必爲我報仇雪恨,殺盡徐州狗賊!”

陶應當然捨不得殺劉威,只是微笑說道:“少將軍何必如此急於求死?將軍如此年輕,年少有爲。就此受戮,豈不可惜?少將軍若能效楊宏楊仲明歸降於我,我自然不會虧待於你,當然了,如果少將軍的父親劉太守能夠……。”

“閉嘴!”陶應的勸降言語還沒有說完,劉威就已經又咆哮了起來,還張嘴一口濃痰吐向陶應,怒吼道:“休得在我面前提那楊宏狗賊賤名,楊宏狗賊賣主求榮,壞我淮南十三萬大軍將士性命,吾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豈能向他效仿,向你陶應奸賊低頭?!”

陶應拉下了俊臉,看着劉威哼了一聲,道:“小子,你狂,也夠硬氣,很好,既然你想硬氣到底,那本刺史就成全你!推出去砍了,首級掛到轅門上示衆!”

“諾!”早就看劉威不順眼的徐州士兵轟然答應,劉威也不說話,主動站起身來轉身就走。也就在這個時候,大帳外忽然又衝進來了一人,卻是陶應這番出兵的隨軍主薄陳應,手裡拿着一道書信滿臉焦急,與劉威剛一擦身而過就迫不及待的大叫道:“主公,大事不好了!公孫瓚乘我軍主力南下之機,突然出兵四萬偷襲琅琊,莒縣失守,琅琊相蕭建下落不明,生死不知!騎都尉昌豨將軍率軍前去救援,也被公孫瓚部將趙雲一槍刺死!”

“什麼?!”陶應猛的跳了起來,慘叫聲中還盡是驚惶,剛與陳應擦身而過的劉威則面露狂喜,心中盡是幸災樂禍,“哈!你陶應小賊也有今天?公孫伯珪襲你背後,你的主力又盡在淮南,我看你怎麼辦?!可惜,我是沒機會看到你陶應小賊滾回徐州的狼狽模樣了。”

劉威少將軍似乎悲觀了一些,當他被押上了法場,按跪在了行刑臺上時,之前持書告急的陳應又急匆匆的跑了過來,先是高喊刀下留人,然後又命令士兵給劉威鬆綁,畢恭畢敬的把劉威重新請回中軍大帳,劉威心知有異便也沒有推辭,只是昂首挺胸的隨着陳應回帳,再次去見陶應。

第二次與劉威少將軍見面,現實主義者陶副主任就象換了一個人,不僅不再對劉威威逼利誘,還讓士兵準備了酒宴盛情款待劉威,同時又一口一個抱歉的認錯,說是自己適才言語無禮,把劉威少將軍當成了楊宏長史那樣的卑鄙小人褻瀆,對劉威少將軍多有冒犯,請劉威少將軍千萬不要見怪。

劉威嘴上雖然強硬,心裡自然也不願年紀輕輕就爲小袁三公丟命,這會見陶應態度和藹親切,便也和陶應客套了兩句,然後又說道:“威一敗軍之將,蒙使君厚恩不殺,威不勝感激,但在下還是那句話,劉威一家世受袁公大恩。雖粉身碎骨,也難報主公大恩之萬一,絕不會做出背主負恩之事!”

“少將軍誤會了,適才冒昧試探,應已知少將軍乃忠義無雙的英雄豪傑,又怎敢再說招降言語冒犯少將軍?”陶副主任的嘴巴象塗了蜜一樣的給劉威連戴高帽,然後話風一轉。很是親切的微笑說道:“其實少將軍誤會陶應還有一點,陶應這一次提兵南下,其實並不是爲了淮南土地城池。更不是爲了成心與少將軍的主公左將軍袁公敵對,而是爲了一件朝廷大事而來。”

“哦,敢問使君是爲何朝廷大事而來?”劉威心裡冷笑着問道。

“玉璽。傳國玉璽。”陶應倒也爽快,很是坦白的說道:“想必少將軍也知道,兩年前應從亂臣賊子手中奪回了朝廷玉璽,本想歸還天子,無奈道路不通,只得拜請尊主袁公代勞,不料兩年過去,玉璽竟然還沒有歸還到天子駕前,應遣人交涉,使者也被袁公斬殺。應一怒之下這才興兵淮南,其意也不是爲了淮南土地城池,只是想奪回玉璽交還天子,略盡漢臣之責。這一點,還請少將軍千萬明查。”

“說得還真是好聽。”劉威心裡更是冷笑。還忍不住譏諷了一句,“原來是這樣,陶使君可真是大大的大漢忠臣啊。”

“大漢忠臣不敢當,略盡漢臣職責而已。”陶應就好象沒有聽懂劉威故意加重的語氣一樣,很是豪爽的一揮手,又滿臉微笑的說道:“少將軍。陶應這次出兵的來意你也知道了。爲了大漢天下的繁榮穩定着想,也爲了淮南兩郡的萬千生靈着想,應想請少將軍幫一個小忙,把陶應的書信帶到壽春呈獻給袁公,讓袁公知道,只要他將傳國玉璽歸還於我,或者答應立即將玉璽歸還到天子御前,那麼陶應馬上率軍退出淮南,歸還之前攻佔的所有淮南土地,從今往後,徐州與淮南永結盟好,永不相犯!”

“只要我主把玉璽交還天子,使君就立即退出淮南土地?”劉威臉上驚奇,心裡則在暗暗歡喜,暗道:“好,看來陶應小賊後方形勢危急,不得不準備撤兵退走了。”

“那是當然。”陶應連連點頭,笑道:“其實要說起來,應還是左將軍公路公的嫡親侄女婿,都是一家人,一家人當然應該和和氣氣的說話,所以只要左將軍答應把玉璽歸還天子,那麼陶應馬上就退出淮南土地,還可以和左將軍重新締結同盟和約,兩家聯手,共討天下逆賊。”

“使君既有此意,那爲何不直接遣使與我主聯繫,偏要劉威代勞?”劉威有些疑惑。

“兩個原因。”陶應苦笑答道:“第一,左將軍上次斬使毀書,已經斷絕了與我軍的一切聯繫,我軍使者無法將書信呈交到左將軍面前。第二,在下一時衝動,殺害淮南將士過多,深入淮南土地太深,已與左將軍結下死仇,貿然求和通好,只怕左將軍難以相信。所以沒辦法了,應只能是先釋放少將軍證明通好誠意,再請少將軍辛苦一趟了,爲了淮南萬千百姓免遭戰火塗炭,還請少將軍千萬不要推辭。”

“這個……。”劉威佯做猶豫,片刻後才點頭說道:“既然陶使君有此善意,那麼爲了淮南百姓免遭戰火荼毒,在下就替使君走上一趟,把陶使君的書信呈獻到主公面前,也把使君的原話轉奏給主公,就是不知使君讓在下何時動身?”

“事不宜遲,應這就準備書信,派人保護少將軍立即北上,趕赴壽春拜見袁公。”陶應很是心急,然後陶應又微笑着補充道:“哦,對了,再請少將軍轉告袁公一句,陶應素來言而有信,說了退出淮南就一定兌現諾言,回師途中,陶應也會盡力約束隊伍,不會再與袁公麾下的將士衝突,但如果袁公不肯罷休,執意不肯答應把玉璽歸還天子,甚至還出兵追殺或者阻擊,那麼……,陶應奉陪到底!”

劉威心頭一沉,知道陶應是在讓自己警告小袁三公別耍花樣,但是爲了儘快脫身,劉威還是默默點頭答應,當下陶應立即讓陳應拿來早已備好的求和書信,又安排了一隊輕騎保護和監視劉威北上,日夜兼程的趕赴壽春送信。還親自把劉威送出了徐州大營,目送劉威離開。也是到了劉威在徐州騎兵保護下走遠的時候,始終陪伴在陶應旁邊的陳應才小心翼翼的問道:“主公,這就行了?袁術會上當嗎?”

“事起倉促,袁術是否會中計,我一時也拿不準。”陶應坦白答道:“不過沒關係,反正我的目標不是袁術的主力。只是大耳賊三兄弟。我可以肯定袁術至少會將信將疑,也說什麼都會出兵試探一下,不會讓攻打曲陽的隊伍立即撤回壽春。接着我可以更加肯定,只要袁術出兵,被推在最前面的肯定是大耳賊的隊伍!拿一個無關痛癢的劉威換大耳賊三兄弟。值得了。”

…………

陶副主任在揣摩上意這方面很有經驗,對小袁三公的心理分析得確實八九不離十,一天多後,當劉威回到壽春向小袁三公呈上書信,並且說明情況與合肥大戰的經過後,小袁三公憤怒援軍又敗之餘,面對陶應提出的求和條件,難免又是將信將疑,無法分辨是真是假。

還好,小袁三公麾下還有幾個明眼人。聽完了劉威的奏報,又輪流看完了陶應的親筆書信,長史舒邵毫不猶豫的就站了出來,拱手說道:“主公,此乃陶應小賊的誘敵之計。萬萬不可中計!陶應小賊既已攻破我軍的廬江援軍,下一步肯定是回師北上,攻打壽春陰陵,爲避免攻城苦戰,陶應小賊便設此毒計,想誘我軍主力出城野戰!”

“仲應先生言之有理。主公萬不可輕易犯險。”兗州刺史金尚也站了出來,附和道:“劉威將軍剛被押出大帳問斬,就有消息傳來說是公孫瓚襲取琅琊,世上那有如此碰巧之事?況且合肥之戰劉偕將軍慘敗,後續援軍暫時已無指望,爲壽春安危着想,主公更應該慎之又慎,切不可弄險出兵,賠上守城主力。”

“是嗎?”小袁三公益發的將信將疑,遲疑道:“可如果此事不假,吾豈不是錯過了一雪前恨的難得良機?”

“主公,君子報仇,十年……,咦?”主薄閻象本也想勸小袁三公莫要弄險,但話沒說完又忽然打住,心裡也開始琢磨,“慢着,這是一個好機會啊,我如果錯過了,以主公的色厲膽薄,再加上舒仲應和金元休的糊塗,淮南很可能就要更進一步的引狼入室了。”

“閻公爲何欲言又止?”小袁三公還真是很少見到閻象如此遲疑,便主動說道:“閻公有話可以直言,無須忌諱。”

“諾。”閻象答應,改口說道:“主公,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雖然如此,但錯過戰機,更是悔之莫及!依臣下之見,公孫瓚乘虛出兵襲取琅琊,未必是假,那陶應小賊藉口公孫瓚切斷馬路背盟棄義,不僅撕毀了與公孫瓚的盟約,還成爲了袁紹女婿,那公孫瓚與袁紹不共戴天,又豈能不恨陶應小賊入骨,一旦探得徐州空虛,又豈能不生出趁火打劫的心思?所以依臣下之見,陶應奸賊後方生變,未必是假!”

“對,對,孤也是這麼想。”小袁三公連連點頭,道:“且不說孤與公孫瓚締有盟約,孤的淮南告急公孫瓚理當出手相救,就說陶應小賊的背盟惡行,也足以讓公孫瓚出手襲他背後!”

“閻大人,你是在說笑吧?”因爲劉皇叔的事已經和閻象反目成仇的舒邵冷笑起來,大聲冷笑道:“我軍細作探報,袁本初的大軍都已經攻進了幽州腹地,袁本初的長子袁譚也兵屯平原,公孫瓚自顧尚且不暇,又上那裡找四萬軍隊攻入徐州?”

“舒大人是否忘了,袁本初的腹地也有黑山張燕這個隱患,且北部還有烏丸強敵?”閻象同樣大聲冷笑,強詞奪理的說道:“況且公孫瓚百足之蟲,死而未僵,僅部將田楷在青州便有雄兵數萬,忽然南下攻陶應奸賊不備,有何難哉?”

見閻象如此強詞奪理,舒邵當然是勃然大怒,立即開口反駁,閻象卻懶得和這個糊塗蟲理論,只是又轉向小袁三公說道:“主公,臣下也並非慫恿主公弄險,陶應小賊素來奸詐,公孫瓚入寇徐州一事,目前亦難辨真假,主公是應該慎重爲上。但亦無妨,臣有一計,既可使主公既不必出兵冒險,又可分辨事情真假,相機行事。”

“閻公有何妙計?快請道來。”小袁三公大喜問道。

“主公可命橋蕤、雷薄二位將軍接手攻打曲陽的戰事,讓劉備兄弟南下攔截陶應小賊回援曲陽,此事真假立辨。”閻象陰陰的說道:“劉備兄弟南下與陶應小賊交戰後,若能取勝固然最好,若不能勝,橋蕤和雷薄二位將軍也可以從容退回壽春和陰陵守城。”

“屆時,如果陶應小賊放棄曲陽、當塗兩城徑直渡河北上,退回徐州,那麼不用說,公孫瓚入寇徐州一事必然不假,主公可相機行事,或是出兵追擊,或是聯手公孫瓚夾擊陶應小賊,一雪前恥!當然了,如果陶應小賊攻破劉備之後不肯退出淮南,又出兵攻打壽春或者陰陵,那麼也不用說,公孫瓚入寇徐州一事完全是子虛烏有,但我軍守城主力毫無損失,照樣可以繼續堅守待援!”

“妙計!”小袁三公大喜,鼓掌道:“就這麼辦,讓劉關張三兄弟領兵南下,去和陶應小賊狗咬狗,孤在壽春隔岸觀火,靜觀後變!”

“閻象,你借刀殺人!故意讓玄德公去白白送死!”舒邵更是大怒,乾脆指着閻象的鼻子吼道:“玄德公的隊伍在攻打曲陽的戰事中已經損失過萬,餘下的隊伍又大多疲憊不堪,如何是徐州賊軍主力的對手?你故意慫恿主公派遣玄德公南下送死,是何居心?”

“是何居心?當然是對主公的耿耿忠心。”閻象冷笑答道:“難道舒長史想效仿周瑜和楊宏,讓橋蕤、雷薄二位將軍率領我淮南軍隊去與徐州賊軍的主力火併,犧牲我軍將士,讓外人坐收漁利?”

聽閻象提到周瑜和楊宏的名字,被周瑜和楊宏坑得夠慘的小袁三公立即臉色大變,還把憤怒的目光轉向舒邵,冷哼問道:“舒長史,你反對閻公之議,難道是想讓孤派橋蕤雷薄率領淮南軍隊南下,去攔截徐州賊軍的主力?”

“臣不敢!”舒邵嚇了一大跳,趕緊雙膝跪下解釋道:“主公請不要誤會,臣下只是認爲,以劉備、關羽、張飛之武勇,讓他們南下白白送死未免可惜,不如留下他們,讓他們協助守衛城池……。”

“守城重任,只能交託給主公信任的心腹重將!”閻象飛快打斷舒邵的話,又轉向袁術說道:“主公,劉備兄弟雖然武勇,可他們畢竟不是主公之臣,倘若守城之時,他們突然生出異心,後果臣下簡直不敢設想。”

“閻公此議大善,城防重任,確實不能交託外人!”小袁三公鄭重點頭,又一拍案几道:“孤意已決,令劉備率軍南下,阻擊陶應小賊回援曲陽!再有多言者,斬!”

第44章 比拼耐心第100章 弄巧成拙第225章 三國好郎舅第448章 無法收場第435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148章 兵臨壽春第296章 高歌一曲第129章 三戰皆敗第105章 豪賭第40章 箭乃兇器第344章 輸的只是我第144章 文火煨肉第269章 吾願降陶第419章 最後先手第21章 劣馬好馬第325章 自尋死路第100章 弄巧成拙第409章 師弟版欲蓋彌彰第360章 被利用了第99章 糖衣炮彈第24章 皇叔好意第155章 楊長史神威第317章 捨本逐末第402章 驅虎吞狼第261章 烏巢!烏巢!(下)第36章 初戰(下)第93章 臭味相投第142章 皇叔求和第428章 曹劉締盟第199章 大袁三公出手第354章 陶賊落淚第204章 強烈對比第417章 關中之戰第266章 畫蛇添足第105章 豪賭第185章 坑爹第143章 與虎謀皮第264章 大難臨頭第358章 該不會有伏兵吧?第191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166章 誰哭誰笑第179章 陶版鴻門宴第13章 萬事開頭難第297章 倉亭之戰第144章 文火煨肉第69章 對陣曹老大第45章 又生詭計第318章 加強版孝順女婿第318章 加強版孝順女婿第237章 以德報怨陶主任第439章 龜雖壽第121章 百密一疏第202章 投懷送抱第399章 戰烏桓第326章 再戰官渡第266章 畫蛇添足第437章 累死老丈人第94章 袁氏忠臣第361章 三人成虎第81章 破繭爲蝶第52章 燙手山芋第241章 自食其果第21章 劣馬好馬第97章 凱旋歸來第111章 信譽問題第369章 諸葛遺計第82章 不讓徐州了第407章 兄弟之戰第249章 陶賊出兵第396章 爲了抄家第416章 江東歡歌第189章 羅網漸漸張開第90章 操縱局勢第46章 誘敵第47章 孫策死了第179章 陶版鴻門宴第163章 包郵免運費第238章 一波又起第429章 結盟目的第447章 皇叔出手第284章 全軍覆沒第238章 一波又起第307章 後發制人第127章 對手選擇第16章 小心駛得萬年船第352章 偶遇第17章 怕賊惦記第8章 赴湯蹈火第350章 目標是陶賊首級第448章 無法收場第306章 得意忘形第22章 歪打正着第71章 黃巾小將第301章 適得其反第169章 老鄉見老鄉第226章 無後爲大第413章 你瘋了第261章 烏巢!烏巢!(下)第226章 無後爲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