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二章 四大主戰場

八六二章 四大主戰場

漢朝着名的社會經濟着作——《鹽鐵論》中,對納妾現象有着這樣的評論:“古者夫婦之好,一男一女而成家室之道。及後士一妾,大夫二,諸侯有侄娣九女而已。今諸侯百數,卿大夫十數,中者侍御,富者盈室。是以女或曠怨失時,男或放死無匹。”

大抵是說,古代遵行的是一夫一妻的制度,娶妾其實是作爲王公貴族的一種福利和特權,納妾制度盛行於世的時代,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黑暗時代。特別是平民娶不到媳婦,但達官貴人卻妻妾成羣時,很容易引發社會矛盾。

無論哪個時代,這種發自公心的論述都不可能成爲主流,沒有人願意放棄手中的特權。但正因爲有了這樣的公論,所以漢朝的達官貴人們納妾的時候都比較鬼祟,納妾,基本上是以買賣的方式進行的。

等到了理教橫行的南宋和明朝,納妾相關的制度算是有了明文規定,將妾侍的地位等同於奴婢起來。

所以,在漢朝,納妾是沒有什麼儀式的,但王羽的情況顯然有所不同。興兵以來,他顛覆的法規政策不計其數,當初大婚,也是以平妻之禮迎娶貂蟬過門的。這次二婚,他以同樣的禮儀迎娶七美過門,也沒人能說他什麼,當然,關鍵還是說了也不管用。

其實在亂世之中,本就沒有道學先生生存的土壤。因爲戰亂,男子成批成批的戰死沙場,造成社會上男女比例反向失衡,一夫多妻什麼的,本就是天經地義的,女子總是要依附於男子才能生存的麼,所以也沒人會對此說三道四。

當然,有人說,王羽也不在乎,他我行我素慣了,豈會讓局外人來干涉自己的個人生活?

他既然以娶妻之禮納妾,儀式當然也很隆重,各地的軍將紛紛放下手頭的事務,輕車簡從的趕回高唐。於是,這場婚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場大型軍議。

衆將各自鎮守一方,路途遙遠,難得能回高唐述一次職,在這大戰將臨的時刻,能參加這樣一場軍議,得到主公面授機宜,與同僚做面對面的交流,意義自是非比尋常。

除了下屬,青州的幾路盟軍或潛在盟軍也收到了邀請,這次婚禮同樣有着辨明敵友,乃至最後通牒的作用。

北疆那兩路盟軍距離太遠,而且雙方的關係已經不存在變更的餘地,來不來人其實都無所謂。但公孫瓚還是派遣單經趕來高唐,代表公孫度來的則是柳毅,既是爲了捧場,同樣是爲了表明立場。

高幹新附不久,正是要巴結王羽的時候,當然也不會落後,他自己要和徐庶交接地盤,無暇分身,卻請出從子高柔來訪。

袁術則是不出意外的稱了病,顯然是鐵了心的當個牆頭草,或是他自己以爲的漁翁了。

呂布當然是要來的,除了盟軍之外,呂布也是主角之意,他要嫁女兒,自然不能不來。他不但自己來了,還把嚴夫人也送了過來,表面的理由是說,嚴夫人想女兒想得厲害,想在女兒身邊多待些日子,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呂布也是在爲接下來的大戰做準備。

英雄氣長,兒女情短,將妻女都託付在最安全的高唐之後,呂布就可以放手一戰了。

真正讓王羽既意外,又驚喜的是,張楊也來了!

河內對爭鼎中原的意義毋庸多說,張楊到訪,只是勝負天平上的一個很小的砝碼,卻是一個相當振奮士氣的信號。只可惜郭貢沒來,否則就再完美也不過了。但不論怎樣,張楊的出現也大大削弱了袁術背離造成的影響,是個利好消息。

除了各路盟友外,青州周邊的各路豪商、地方勢力也都紛紛派出了代表,特別是袁紹轄下的江淮一帶,一年前和王羽打過的那些地方豪強,至少有半數都遣使來賀,沒直接派遣使者的,也多半都拜託來的人帶了禮物和問候過來。

人心向背如此,袁術的背離之愚蠢也可見一斑。

有了這麼多重意義,王羽對七位新婚妻子的冷落,也就順理成章了。迎親的儀式結束,酒宴剛剛開始,王羽這個新郎官就帶着一大羣人去了議事廳,將七位嬌妻都晾在了那裡。

好在衆女也都是通情達理之人,早就知道自己嫁了位怎樣的郎君,更是知道來年會有一場空前規模的大戰,並沒有多少不滿,反而各自以自己的方式承擔起了接待賓客的責任。

當然,也不是所有新娘都沒在王羽身邊,呂綺玲和貂蟬都參加了軍議,前者是以親衛大將的身份,後者則是情報司主官。

“戰前的態勢,還不能說是徹底確定,但大勢應該不會有什麼變更了。按照賈某的推斷,戰事應該先後在上黨、太原一線……濟陰、陳留一線……樑、沛一線……乃至睢安、廣陵一線展開。這四大主戰場將分別用並、兗、豫、淮代指……”

在議事廳中央放置着一副巨大的沙盤,山川河流,歷歷在目,城池道路,應有盡有。沙盤上以犬牙交錯的各色旗幟表明了有可能參戰的各方勢力,戰前態勢可說是一目瞭然。

青州衆將對此倒是司空見慣,來訪的賓客卻都是歎爲觀止。留給他們驚歎的時間很少,衆人剛剛圍攏站定,賈詡就在沙盤上指點着做起了說明。

和歷史上的歷次大戰都不太一樣,即將到來的這場中原大戰,是一場對攻戰,至少在開戰之初,不會存在哪方守,哪方攻的說法。雙方都以各自的方式爲這場大戰做了最充分的準備,攻防之分只存在於局部,而非全局。

在場的都是知兵之人,單聽賈詡上述的說明,就已經對未來的大戰有了一定的概念。三面作戰都全力進攻是很不顯示的,很顯然,青州的戰略將是中原的兗、豫戰場主攻,幷州和江淮戰場以防禦爲主。

張楊與高柔對視一眼,心中都是驚訝萬分,兗、豫戰場的敵人是綜合實力最強的曹操,要從曹操這裡打開突破口,驃騎將軍的魄力果非常人所能及。

“西線的主帥是徐庶,轄下是三萬泰山軍,一萬五千魏郡羽林,五千魏郡雷霆軍,共計馬步五萬衆!徐晃爲副帥,潘璋、馬忠、管亥、紀靈、李樂、黃澤諸將佐之,只要將西涼軍擋在晉陽、平陶以東便可!”

“末將明白!”接令的是徐晃,徐庶現在正忙着整編黑山軍,還要組織人手去幷州接收地盤,正忙得不可開交之中,無暇分身,只能由徐晃代勞。

徐晃的泰山軍原來的完整編制是兩萬四千兵,在居庸大戰之後,兵力銳減至不足兩萬。好在青州有民兵制度在,徐庶和于禁在魏郡駐紮的時間也長,當地的民兵制度是最完善的,所以補充起兵源來也很快。

更大的一個新兵來源則是黑山軍。

做從中平元年起事開始留存至今,可以說是碩果僅存的一支黃巾,黑山軍中保留了很多老兵。這些人在沙場上爭戰多年,已經打慣了仗,王羽和張燕達成協議之後,固然有一部分人選擇退伍,留在西三郡老兄弟們身邊,但更多的人還是選擇了在青州軍中拼搏出一片天地來。

正如賈詡當日所勸,張寧的身份對各路黃巾都具有極大的意義,王羽娶了張寧,在黃巾軍中的影響力就在張燕之上了,所以纔有這麼多黑山軍老兵投奔而來。

黑山軍在歷史上沒有多輝煌的戰績,不過正是張燕和公孫瓚的聯手,才使得歷史上的袁紹一直分不出精力南顧,只能眼睜睜的看着曹操擴大勢力,直至不可收拾。

考慮到黑山軍超差的裝備,這支兵馬中,做爲核心的精銳戰士,戰鬥力還是很值得期待的。這一次,徐晃帶回來的消息也驗證了王羽的猜想,整整兩萬黑山老卒,都是很能打的精銳,稍加訓練,就可以直接補充到一線戰鬥部隊之中了。

西線軍團的兵力比之三十萬西涼軍少了不少,但既然是以守勢爲主,再考慮到幷州的地勢,倒也足夠了。

“兗州戰場是主戰場,由主公親自出陣,兵馬共計有親衛騎兵三千,輕騎八千,泰山軍兩萬,羽林軍三萬,共計戰兵六萬餘……戰將包括親衛騎兵主將呂綺玲,副將太史慈,疾風騎兵主將趙雲,副將秦風、方悅,羽林軍主將於禁,泰山軍主將關平,副將胡才……”

人羣一陣騷動,倒不是爲了兵力的龐大,大多數人都是爲了青州騎兵部隊的擴充之迅速而驚歎。這可是純騎兵部隊的建制,西涼軍純騎兵部隊的規模更大,可他們的騎兵就是人和馬而已,裝備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青州的親衛鐵騎都已經擴充至三千了!

想到那些刀槍不入的鐵騎排成密集陣列,像是會移動的山嶽般在戰場上衝殺的場面,青州衆將都是一陣熱血沸騰,盟軍主將都是震撼,張楊更是出了一身冷汗,要是自己不聽呂布的勸說,青州恐怖的騎兵第一個打擊的目標,想必就是河內了……

“豫州戰場以張遼爲主帥,轄下以一萬五千雷霆軍爲主,五千羽林軍輔之,共計馬步兩萬,戰將包括雷霆軍主將黃忠,副將沐汪、李斌、王澤……”

這一路兵馬較少,但本來也不是主要戰場,最主要的目的護住主力的側翼,以防袁術背叛偷襲,或讓開道路讓江東軍輕兵北上。

若是沒有這些意外,則以迅雷之勢,攻打曹操相對虛弱的側翼,快速攻城略地。而且這一翼最開始的作戰目標不是曹操、袁術,而是盤踞在山陽、沛國一帶的郭貢。後者的野戰能力相當薄弱,但領地內頗有幾座堅城在。所以必須得是最擅長攻堅的雷霆軍出手才行。

最後的江淮戰場不用說,張頜是主將,龐統、徐盛爲副,防禦目標卻比較多,除了江東軍之外,還有廣陵以陳家父子爲首的地方豪強勢力,以及袁術。防守的話,後面那兩個都不足爲懼,江東軍卻是大敵,不可小覷。

但現在的徐州羽林軍也有三萬之衆了,以陶謙遺留的丹陽勁卒,徐州老兵,加上張頜麾下的河北勁卒爲主力,實力同樣不一般。

而且有心人也注意到了,一直到最後,賈詡都沒提水軍。

青州有一支縱橫大河的水軍早已衆所周知,其主將周倉也是名震河洛。最新的情報又顯示出,青州在海上還有一支規模不俗的水軍,最近更是隱隱聽得風聲,似乎王羽又在荊州挖掘了一員極擅水戰的大將甘寧……

有這支水軍的存在,江東軍恐怕也會有所顧忌,很難全力渡江,進行決戰。

除此之外,賈詡同樣沒提那支神出鬼沒的隱霧軍及其主將魏延,這路人馬極擅伏擊,想必也會在綿延數千裡的戰線的某一處暗藏着,時刻準備着,向敵人發出致命一擊吧?

當然,也有很多人注意到了,賈詡始終沒提到,需要幾路盟軍如何配合。

張楊、高幹還好說,這兩邊實力有限,參戰與否意義不大,只要安分的讓出手中的地盤就足夠了。但呂布可不一樣,他麾下還有數千虎狼之軍在呢,其本人更是驍勇無敵,這麼一支力量,青州方面怎麼會不想着好好利用起來呢?

真是奇怪啊!

高柔、張楊也都是聰明人,心知王羽眼下是出於懷柔的目的,讓他們參加軍議,但肯定不會把真正的機密透露出來,故而也不多問。

但兩人都在暗暗的觀察呂布的神色,發現後者的臉色很不好看,倒是鬆了口氣,顯然,青州這邊的部署,連呂布也沒透露呢,倒也不算是單純針對自己。當然,兩邊已經結了秦晉之好,有什麼話大可私下裡慢慢說清楚,倒也不會引起什麼大問題。(。)

七七二章 亂麻須快刀三九四章 再失良機五八四章 各有煩惱八六五章 江上首戰六百章 誰坑了誰五百章 坑王之王二三五章 正面強攻一五五章 軍心盡收七五零章 死戰不退九四六章 虓虎的奮迅五四二章 青州印象二三九章 威凌碧波上八五零章 波瀾漸起八零九章 兵不厭詐三八九章 飛馬踏陣二三零章 大婚之期六五四章 呂布的決定六七四章 窮的只有糧第33章 籌謀須在先二七零章 且看馬如龍一七三章 青州攻略八七八章 各掀底牌八三一章 花開兩朵一四九章 勢不可擋八三四章 不得不緩五百章 坑王之王四零八章 胃口極好三八三章 敗中求勝四四三章 一語破天機九一五章 破箭之陣四一五章 殺機畢見六二六章 孫策的挑戰八一零章 富貴險中求六六二章 擊胡之法四九五章 翻手爲雲二八一章 圍魏救趙五七三章 扮豬吃虎一九三章 滿紙荒唐事六九八章 亂中有序第56章 聯營劍弩張四八九章 開始行動五九六章 裝備換命九二二章 危險的賭注五八五章 馬陵之戰一九零章 幕後推手三一二章 王羽來了三八二章 夜襲與潰敗七四五章 長久之策第77章 一石千層浪七零七章 死亦瞑目三九八章 權謀與忠信八零五章 趕盡殺絕九三一章 終極戰略三三八章 一箭雙鵰八九八章 籌謀破敵策五八八章 以漢之名八二四章 宏偉格局三七九章 隔河相對峙六九二章 窮途末路四四五章 賈詡論勢六五四章 呂布的決定二七一章 無雙虎賁三六九章 全民戰爭九六三章 天下一局棋四零二章 克敵之謀八八六章 烈火焚城三七八章 慘烈攻防戰七零五章 車懸再現九七三章 天心難測三一二章 王羽來了六八三章 其疾如風八五八章 凌厲殺機七七零章 孔明的震驚九三六章 白陘奪口戰四八四章 東征之議七七八章 任他千般計七九零章 不甘寂寞二二八章 後院失火一九五章 計從何出七二五章 三家分荊九六四章 窮追猛打四六四章 所謂王霸道二二二章 攀龍附鳳八三六章 亂世路不平第5章 世事總無常七五三章 蠻橫突擊八八零章 互做試探第49章 破軍有白馬六一一章 暗影之下六九零章 公孫之危五一八章 深遠影響第52章 煊赫洛陽城四八三章 設立商業司五一六章 神力奮千鈞第57章 拔劍即生死五六零章 暗影浮動八八九章 淮南軍潰滅一一三章 長街混戰三九二章 幕後英雄第88章 一語驚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