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九四章 泰山崩色不變

卷一 男兒生亂世,亂世當稱雄 七九四章 泰山崩,色不變

馬蹄聲,人嚎聲,弩弦由緊而鬆的齊鳴聲,敗馬揚蹄而起向天悲鳴的慘嘶聲……動靜的轉換是如此之快,快得讓人目不暇接,卻極其詳盡的表達出了戰爭的殘酷和激烈。

失敗者恰如其分的表現出了震驚和駭異,他們對這羣衝陣的勇士的結局,已經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沒人能想到,這些勇士居然被消滅在了衝鋒的路上,以全軍覆滅的方式!

震駭之後,就是從骨髓深處滲出來的寒意,冰寒徹骨,揮散不去。

這樣有利的條件下,騎兵都衝不到近前,那道強弩化成的鋼鐵叢林,到底要用多少人命去填,才能填得滿啊?

最讓人震驚的,其實不是強弩齊射的威力,而是青州軍將士在最後關頭展現出來的素質和精神面貌。

從停步開始,千百人的動作便如一人,整齊劃一,井然有序。

軍官一共發出了四次號令,每次號令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簡單的呼喝聲,因爲響應者的表現,竟是給人了一種錯覺,彷彿這些人不是軍隊,而是一羣藝者,正在表演一曲極富韻律感的舞蹈。

這舞蹈是如此的優美雅緻,以至於讓表演者全神貫注,完全忘記了自己身處在戰場之上,正在面對狂奔衝來的上百騎兵。所以,他們絲毫未顯慌亂,從容不迫的將敵人盡殲於途。

烏延也好,齊周也罷,這一瞬間在心頭涌起的不是憤怒,想到的也不是報仇,除了那股因震駭而來的冰寒之外,他們的腦子裡一片空白,完全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直到青州軍陣中,激昂的號角炸響,幾隊步卒相向退開,露出了幾條丈多寬的通道,烏延、齊周才猛然驚醒,失聲大叫:“不好!漢軍的騎兵要殺出來,撤,快撤!”

喊罷,兩人調轉馬頭,一馬當先的落荒而逃,他們兩個的喊叫很及時,提醒了其他人:趁你病,要你命,漢軍這是要反擊了。

羣胡魂飛魄散,再不復之前挑釁的囂張,當場便做了鳥獸散。

“跳樑小醜,偏不自量。”王澤冷笑一聲,揮揮手示意道:“好了,不用理會他們,繼續趕路。”

“喔!”羽林將士齊聲應道,語氣中全無欣喜自得之意。

大軍驟然加速,滾滾向東而前。

“君侯親筆寫在軍院的訓誡:泰山崩於前而不變色,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在下一直以爲,只是勵志自省之用,今日一見方知,原來人力無有窮盡,血肉之軀當真能化成百鍊精鋼啊。”

不光敵人被嚇得沒魂兒,軍中的學子們也很是震驚。

老實說,這次不算什麼大場面,圍在大軍四周的胡騎一共也不到千人,就算真是毫無準備的被所有胡騎一股腦撞進來,大軍也不至於真的被打敗。

比起他們親眼見證並參與的馬蹄樑之戰,這一次只能算是小兒科,那時,戰場上可是一點折扣不打的萬馬奔騰,萬箭齊發,場面恢宏之極。

看到成百上前的胡騎被箭陣覆蓋,被投槍成片殺傷,被強弩割麥子般砍倒,最後在盾牆和矛戈之林前灰飛煙滅,學子們激動不已,熱血沸騰,自忖一生都忘不了這一幕。

按說經歷了那樣的大場面,見識過羽林軍的強悍軍陣之後,無論再遇到什麼情況,都不應該太過震驚了纔對。

然而,這一次他們看到的是另一種強大,從容不迫般的強,輕描淡寫間,強虜灰飛煙滅的強,無比專注,不爲外物所動而來的強!

在海軍尚未成型,也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對手,參謀部還只存在於王羽的構想之中的現在,步騎戰法,是軍院中最主要的科目。而每次談到步騎戰法,一些經典的戰例總是會被反覆提及。

馬蹄樑之戰算是特例,受地形所限,胡騎只能硬着頭皮正面衝擊漢軍陣列,在羽林軍壓倒性的裝備優勢面前,他們只有沉沙折戟的份兒。真正被學子們奉爲步克騎最經典戰役的,還是界橋之戰中,先登死士的奮迅。

那一戰固然有公孫瓚輕敵,沮授奇謀的因素在,但平心而論,就算沒有這些因素的影響,白馬義從也衝不下先登營。哪怕雙方不是陣列而戰,而是遭遇於道左,結果也不會有太大不同。

騎兵的強,一方面是來去如風的機動力,另一方面就是強大的衝擊力。

這些是客觀因素,還有就是主觀上的因素,看到騎兵如浪潮般衝過來的時候,哪怕是最有勇氣的人,也會心神震顫,汗出如漿。雖然不至於每支軍隊都一觸而潰,但騎兵衝陣對敵人的士氣肯定會有很強的壓制作用。

對保持在臨戰狀態,訓練有素的軍隊來說,這種壓制作用不會太大。但對倉促應戰的軍隊來說,卻是相當致命的。

比如當年的河北大戰中,趙雲增援太史慈那一仗,張揚、呂曠兄弟的兩支兵馬之所以連一個照面都沒擋住,不是他們的軍隊太孬,主因還是在於轉身迎敵之前,他們自己先亂了陣腳。

軍隊是個整體,一個人亂,就會帶動一片,混亂的擴散性又很強,局部的混亂會很快擴大至全軍。

學子們從包括界橋之戰、居庸之戰在內的歷次大戰中總結出了一個結論,步兵對戰騎兵時,可以沒有陣型,但不能沒有秩序。只要所有人都懷着死戰之心,奮勇向前,步騎的差距就不是完全無法彌補。先登死士和黃巾力士,無疑都在驗證着這個道理。

但今天,他們看到了步兵的另一種形態。

羽林軍的步卒沒有先登死士高呼死不旋踵,視死如歸的雄壯,更沒有黃巾力士那種逆天般的無視傷痛,悍不畏死。他們始終保持着沉默,彷彿一羣沒有生命的牽線木偶一般,只是隨着號令而動。

烏桓人對兵法並不在行,學子們卻看得分明,當王澤下達第二個命令,也就是命令將士們轉身迎戰的時候,除了棄戈持弩之外,部分羽林將士還做了一個後撤的動作。

這個動作的效果就是,迎戰的羽林軍擺出了一個不太明顯的雁行陣,效果麼,自然是爲了讓齊射更富威力。雁行陣利於遠程攻擊是兵家常識,在軍院中則有一個更簡明的說法:交叉火力覆蓋。

騎兵衝陣時,主要防的是正面,他們會舉着騎盾,將身體儘量躲到戰馬身後。馬的生命力比人更強,就算中了箭,只要不是致命的要害,就不會立刻傾倒,而是會繼續奔行一段距離。所以,哪怕是輕騎兵,在戰馬的正面也會做出一定的防護。

交叉射擊的好處就是避開了防禦力更強的正面,同時從兩側發起攻擊,讓被攻擊者無法抵擋,也無從躲閃,交叉出的火力網將威力倍增。

在敵人已經衝到百步左右的距離上,如此從容不迫的應戰,這纔是最讓烏桓人心寒,讓學子們震驚的。

原本他們以爲王羽的那句院訓,是講給他們這些軍官種子聽的,要培養他們的大將之風,現在看看,自己的理解似乎出現了很大的偏差啊。

想想也是,如果每個士卒都有泰山崩於前而不色變的大將之風,這樣的軍隊不強纔怪呢。

這樣想着,學子們失去了繼續向王澤請教的勇氣,而是互相低聲探討起來,剛剛那一幕,已經足夠大家消化很久的了。

“早知文則將軍治軍嚴謹,哪想到竟止於斯!這等才華,實在讓人望塵莫及啊。而仔細想想,文則將軍在我青州卻還算不上頂尖的人才,唉,突然之間,我這心裡是一點信心都沒有了。”

“曾賢弟何出此言?汝豈不知文則將軍的過往麼?他也是從小兵積功而起,後來經過驃騎將軍的點撥,這才一飛沖天的。雖然他的戰功看似沒有其他各位那般煊赫,但那只是他爲人謙遜罷了,豈不聞驃騎將軍常以大樹將軍謂之?呵呵,其實啊,驃騎將軍的點撥,就是書院中講授的那些章程啊!”

“竟是如此麼?哎呀,不得周兄提醒,小弟卻是差點自誤了,慚愧啊慚愧。”

“那也沒什麼,人的天資有高低,這也是沒錯的。之前伯言說,王將軍他們早有對策,可即便到了現下,在下也沒完全想明白……王督尉所謂的成算,不會就是誘來百名胡騎殺雞儆猴吧?胡騎潰散時,卻也不見騎兵追殺啊?是不是很奇怪?”

“仔細想想,確實如此。羽林將士雖然應變神速,但倉促列陣的效果畢竟有限,今天只來了不足百名胡騎,自可乾淨利落的盡斬於馬下,萬一胡人吃了虧,長了心眼,調動更多的人來騷擾呢?不派斥候,不拉偵查網,畢竟不是長久之道啊。”

“難道是羽林軍在弩陣之上,還能進一步變陣?胡騎來多少都無所謂?”

“還能變?不可能吧?就算文則將軍有這樣的統御力,時間也來不及啊,除非……”

“除非?”

“除非是王驃騎說過的那個,能克鐵騎以車懸陣衝鋒的那個陣法……”

衆人都瞪大了眼睛,呼吸頓止,那個陣法大家都沒聽過名字,但既然是驃騎將軍的獨創,那麼,在文則將軍手中使出來就沒什麼可意外的了。

如果真是如此,那這一趟的收穫簡直大得沒邊了!學子們頓時從震驚之中緩過了神,眼神都變得熱切起來,期盼着胡騎趕緊再來,大舉來犯吧。

沒加入討論的只有兩個人,陸遜一直皺着眉頭在思考着什麼,而徐斌則是一直在觀察他。

徐斌自己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而且看起來,疾風騎兵沒有發動反擊的奇怪行爲,也對這位少年天才造成了困擾。

看到這樣,徐斌略略有些寬心,他其實也一度有種失去自信的挫敗感,不過他倒不是好高騖遠的和于禁等青州上將相比,他對比的對象是同學陸遜。

既然兩個人都沒想明白,那就說明差距不是太大,加倍努力的話,還是有希望趕上的。

這麼想着,他感到了一陣寬慰,就在這時,一直皺眉苦思的陸遜突然有了動作,少年擡頭望了望天,然後又向煙塵盡處眺望了幾眼,隨即,他一直蹙着的眉頭打開了,嘴角也溢出了一絲帶着自得之意的微笑。

徐斌心頭劇震:他真的想通了?想通了什麼?諸位將軍的後手到底是……

四三零章 徐庶弄險二八七章 集思廣益三六六章 反賊須專精六四四章 等着你回來八八一章 忽聞故人來第92章 風火七星壇三四二章 怒濤何洶涌六五三章 誰解女兒心六七一章 泰山壓頂五七八章 兩路夾擊一六七章 史無前例五五二章 新漢開元六五八章 當機立斷八三七章 洛陽紙貴六九二章 窮途末路第47章 千軍共一呼三零八章 大戰在即九四八章 禍起蕭牆內六七五章 無極甄氏三六一章 清河劫難七零九章 天下熙熙皆爲義來五五七章 喜得麟兒六二三章 輕取下邳城六一七章 泗水伏擊戰八五九章 激流勇進一六九章 往事秘辛二四九章 合縱連橫九一五章 破箭之陣七五四章 攻防兩強四二八章 權術與公心五五八章 高調南下八八五章 退避三舍三三一章 臨危誰不亂三二二章 敗戰之軍一三零章 誰是大英雄九百章 馬超對策二五九章 河北有名將七二五章 三家分荊七六五章 大戰之後第60章 誰人話忠義第19章 暗流涌動時八七八章 各掀底牌一七零章 風雲變幻四六三章 名將養成五八二章 大亂將起第55章 禍端起蕭牆六六七章 海闊天空六三二章 場上場下五二九章 降卒歸心一二一章 形勢突變五五一章 再生變數四八六章 巍巍乎太行第59章 威勢凌羣雄六六七章 海闊天空一九二章 曹操的決斷第92章 風火七星壇第56章 聯營劍弩張一三一章 荊襄震動一一八章 潛入金墉城七四七章 知我者公明一八九章 黃巾大聯盟一五零章 止戈與勝負四零六章 全面接戰四九六章 連鎖反應八六零章 一箭定千軍一四二章 國器之才四二八章 權術與公心四零六章 全面接戰五八零章 父子同心二八七章 集思廣益五八零章 父子同心三四六章 決死突圍戰三八七章 烽火燃不熄二三八章 追風逐火八五一章 樂在其中六三二章 場上場下一六二章 揮刀斬八方二七九章 義從易主第74章 高調潛入二九九章 一發動全局六四八章 無雙陷陣營三五二章 三箭定狂瀾二八六章 甲堅兵利一五六章 洛陽震怖五七三章 扮豬吃虎五三一章 比武招親一七二章 約法三章八六三章 呂布的執念七五六章 困獸猶鬥一八零章 都昌城下三四八章 劉備再弄巧七五六章 困獸猶鬥三一九章 波平波起九一四章 勢如破竹九三三章 錦囊藏妙計九二零章 塵埃落定四六一章 尋人終有跡一八一章 馬踏連營三四三章 梟雄是本色第49章 破軍有白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