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互相攻伐,波譎雲詭,變幻無窮。
魏、蜀、吳三個國家當中,吳國一直是一個特殊的存在。
吳國的孫家,一直都是吳地豪門,遠不是曹操和劉備能夠相比的。然而魏國和蜀國相繼稱帝之後,吳國的孫權才慢悠悠,幾乎是羞答答地稱了帝。
戰爭,在三國時期是極爲常見的,數次大戰,幾乎都是蜀國和魏國之間的戰鬥。作戰的時候,幾乎看不到吳國的身影。哪怕是著名的赤壁之戰,吳國纔派出區區3萬人的軍隊。
再看看蜀國和魏國,作戰的時候,投入個十幾萬,幾十萬的兵力都很常見。
…… ……
孫權給人的印象,一直都是沒有野心,只是困守吳地。就像是個老農一樣,毫無進取之心,只想守着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日子。
這種表現,讓我們一直很困惑——他看上去,怎麼那麼囊啊。
魏、蜀、吳三國混戰,孫權卻沒有野心,這是極爲不正常的事情。
那麼,孫權到底有沒有野心呢?
孫權,字仲謀。權,權力、權謀。
也就是說,從給他取名的那人時起——一般是他爸孫堅——就有了野心。
孫權本人就是個權謀高手。
三國時期曹操有一統天下,以曹代漢的想法;劉備有匡扶天下,力保劉家王朝的志向。魏蜀之間勢不兩立,而孫吳卻沒有完全對敵於誰。孫權並沒有一個至死要堅持的立場,魏強則連蜀,蜀強則連魏,不能說這是牆頭草,而是一種生存的權謀。
吳國能夠在成爲三國中最後一個滅亡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善於改變策略,應對天下形勢的變化。孫權不是沒有野心,而是野心難起。
…… ……
上個世紀的九十年末,長沙進行各種建設,在走馬樓進行施工的時候,人們在地下意外發現一口古井。在古井當中,人們發現了很多的竹簡。
這些竹簡,記錄了大量的吳國內容。文字更是多達200多萬字,讓人們對吳國有了更加深刻的瞭解。
考古專家在整理竹簡的時候,在竹簡當中發現一種特殊女性存在——“女戶。”
“女戶”,其實也就是以女子爲戶主的意思。
放眼三十年前,這種都是比較少見的事情,更不要說是三國時期了。
在古代,女性地位低下,連名字都幾乎沒有,就更不要說是成爲戶主了。
三國時期,女性成爲戶主,那就只有一種可能,家中沒有男丁存在了。只要有男丁,那麼,戶主肯定會是男的。
竹簡當中的“郡吏黃士,年十二”,更是讓人瞠目結舌。
那個時期,長沙男子在十二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服兵役了。這種可怕的事實,對於吳國來說,是個沉重的打擊。
對於戰爭來說,寧可讓士兵更晚退伍,也不能讓更年輕的人去服兵役。越早服兵役,就意味着人口會消亡越快。
連沒有到生育年齡的人都上了戰場,那麼人口繁殖就會陷入困境。出現“女戶”,也是能夠理解了。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只要是作戰,自然而然就少不了死亡。
和平是極爲難得的。
古井中的三國竹簡,記錄的“女戶”,讓專家感嘆:怪不得孫權沒有野心——征伐無人,他哪裡還有什麼野心?
戰爭不僅會對一個國家的經濟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最關鍵的是,它會使國家的人口急劇下降。秦朝末年全國有2000多萬人口,到漢初,原來的萬戶大邑都只剩下兩三千戶,消滅了原來人口的70%,出現了“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的現象。
離我們比較近的是太平天國起義。
太平天國爆發前夕,中國人口爲4.3億。太平天國失敗後,中國人口剩3.3億人。
一個億的人口,就這麼被戰爭消耗掉了。當然,這一個億,不都是死在戰場上,有凍餓,災難中死亡的,但是,這種凍餓、災難也是由於戰爭導致的。
直到1911年, 全國人口才恢復到3.4億人。那麼,戰後,統治者一般是怎樣恢復人口的呢?
…… ……
在剪滅了秦末羣雄後,劉邦在衆望所歸之下當了皇帝,建立了西漢。
但是,這個新生的朝廷正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那就是人口問題,因爲連年戰亂,很多青壯年都死在了戰場上,在當時,很多家庭只剩下了老弱婦孺,該怎麼辦呢?
爲什麼說這個問題很嚴峻,因爲在古代,青壯年對於一個王朝來說,作用實在太大了,不僅是一個小家庭中的主要生產力,在戰爭時期,還能被徵集起來保家衛國。
西漢王朝女多男少,這簡直快把王朝建立者劉邦給愁死了。
不過最終總是被劉邦想出了個好辦法,那就是對單身女性做出懲罰。
簡單來說,如果在西漢時期,一個女人到15歲還沒有成親的話,那麼就要每年收取120錢的稅。
等到劉邦的兒子漢惠帝劉盈上位後,他認爲老爹的心太軟了,便直接將此項稅賦翻了五倍,成爲了600錢。
600錢在西漢時期是什麼概念呢?一個青壯用這筆錢,可以好吃好喝的過一年。
在這個高壓政策的壓迫下,很多家庭爲了減輕自家的負擔,便匆忙的將家中女兒給嫁了出去,而稱呼女兒爲“賠錢貨”,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雖然劉邦想出的這個辦法,對女性來說苦不堪言,但卻取得了很棒的效果。西漢建立時,人口爲1500萬,到西漢滅亡的時候,人口已經蹭蹭的往上漲了五倍,變成了6000萬!
不過在我們現代人看來,這種方法無疑是很不尊重女性的。
…… ……
對於女權主義者的抗議,我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女人如果“劈腿”、“外遇”,不要用儒家理教的觀點,進行懲罰;相反,要在社會範圍,進行鼓勵。
如果懷孕、生產,要大獎特獎,以資鼓勵,生的越多,獎的越多!
至於三國時期,是不是有哪一國還堅持劉邦、劉盈的刺激人口恢復增長的政策,不得而知,我想一定也採取一些辦法。
…… ……
到了晉朝,統一時有245.9萬戶,人口1616.1人,這是三國時代人口總數兩倍多,也是晉朝執行增加人口政策的初步成效。
晉朝處於異族人口優勢的嚴重情況下,執行的增加人口政策有規定“五女復”,免除有五個女孩家庭的賦役,防止棄女嬰。
古代重男輕女,而且女孩出嫁要嫁妝,大多數棄嬰都是女嬰,“五女復”政策的執行,讓女孩生存有了保障。
規定十七歲女子法定出嫁等等,這些都已經有效增加了人口增長,在統一後又執行了“佔田制”等分配土地政策,這更增加了漢族人口的增加,因爲農耕時代人口增加最基本條件的是生產糧食的土地,百姓沒有土地產糧是沒法養活過多家人,“佔田制”是解決了人口增長的主要障礙,所以晉朝人口像解放初土改後中國人口猛增那樣,也是急劇增加。
僅是太康三年晉朝人口就增加到377.3萬戶,比統一初增加了131萬戶,太康元年每戶6.6口人,范文瀾論證晉朝每戶人口數是多於漢魏,即使按六口算,也是增加了780萬口。
這是晉朝人口增長的幅度和最低幅度,因爲在太康盛世時期完全沒有戰亂的情況下,人口增幅會更大,晉朝是到晉惠帝的公元304年才結束太平陷入戰爭,此前雖然有八王之亂,但是就像歷史記載的也僅僅是十多年總共人口死亡數是十萬人,並沒有影響人口的基本增長勢頭。
看來,晉朝可以和誰打上一仗了,遺憾的是,沒有人前來挑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