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賣方市場

天下最難做的生意莫過於沒有買家的生意,只要有買家,生意就好做,如果買家多,那生意就更好了,再理想一點,那就是買家多多,而賣家就我一個,那就叫壟斷。壟斷有技術性壟斷和權力性壟斷兩種,都能帶來極其豐厚的利潤。

孫紹現在就是這樣,分明是一項要把過期裝備傾銷出去的艱難任務,卻因爲越國的連弩即使要過期了,依然是先進的裝備,吳蜀都不肯讓對方佔了優勢,反而成了一件非常容易完成的任務。

“跟你說什麼來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孫紹老氣橫秋的一手摟着兒子,一手敲着案几,得意洋洋的對坐在那一面的關鳳和夏侯徽說道:“你們總說文化文化,我們對扶南人有文化優勢吧?劉熙的文章寫得好,可是面對範蔓的一點小利和威壓,這點優勢就消彌於無形了,最後還得靠技術優勢取勝。現在吳蜀都爭着買我們的連弩,價格一天一個樣,主動權全部在我們的手裡,這樣的利益纔是最實在的。”

“我看也未必,這些技術優勢,也是暫時的,如果不是形勢所逼,他們根本不需要這麼爭,買個一兩架的回去研究一下,很快就能仿製出來。”夏侯徽笑着說道:“是夫君利用他們的心理,把他們逼到這個地步的,這可不是什麼技術優勢,說到底還是文化優勢。”

孫紹搖搖頭,不以爲然:“什麼文化優勢,我這也是技術,叫談判技術。”他伸手把兒子從肩頭拽下來,摸着他汗津津的腦門道:“學子曰詩云的,我不反對,可是前提是你得有實力,有實力,子曰詩云可以錦上添花,沒有實力,子曰詩云不過是個笑話。兒子,聽明白了沒有?”

孫奉想也不想,連連點頭:“聽明白了,明天我就不去讀書了。”

“胡說”關鳳探身將孫奉拉了過來,擡手就在他屁股上拍了一巴掌,虎着臉說道:“你要敢缺一天課,看阿母不打你屁股。”轉過臉又對孫紹責怪道:“你就不能說點好的,阿猘好容易剛喜歡讀點書,你這一說,全白費了。”

孫紹鬱悶的翻了個白眼,一手揉着太陽穴,一手指着孫奉說道:“兒子,你誤會阿翁的意思了。阿翁不是說不用讀書,而是說僅僅讀書是不行的,好男兒,就要文的武的都能行,兩手都要硬,有文無武,那叫文弱書生,說話沒人聽,有武無文,那叫莽夫,就算得意一時,最後也會被人玩死。你玉姑姑有沒有和你講過董卓的故事?董卓就是……”

“講過,董胖子好殺成性,逆天而行,有違天道,最後被點了天燈。”孫奉搶着說道,眼珠一轉,又有些疑惑的說道:“阿翁,他是逆天而行,遭了天譴,跟讀不讀書有什麼關係?難道他讀了書,就不會被燒死了?”

孫紹一愣,這纔想起來孫奉畢竟還是太小了,周玉給他講的道理無非還是那一套聖人的說辭,他一拍額頭:“董胖子做的惡事多,可是魏王曹公做的惡事也不少啊,他怎麼沒被人點天燈?”

孫奉撓撓頭,很茫然。夏侯徽卻有些尷尬,不過想想也的確如此,要就事論事,曹操做的惡事未必比董卓少,但是兩人的結局卻相去萬里,爲什麼?不就是因爲董卓只知道殺人,不知道權謀?而曹操雖然也有一些挫折,幾次瀕臨絕境,但是他最後能化險爲夷,成就一番事業,就是因爲他比董卓有智謀,他注過孫子兵法,精通申韓之術,深明法家權術勢之中的奧妙,比董卓全憑武力要高出不止一個層次。

然而,深通權謀,甚至超過曹操的人也不少,爲什麼他們卻沒有成就一番大業?大多數最後反而成了曹操這樣的人的臣子?比如賈詡,比如荀攸,他們的權謀都遠勝於曹操,但是他們都沒有實力,只能依附於其他人,成爲曹操手中的利器。

孫紹見夏侯徽沉吟不語,知道她大概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從建安二十年算起,她到自己身邊已經整四個年頭,經過自己的不斷腐蝕,現在的夏侯徽對權謀的認識已經遠遠超過了當代人,甚至超過了自己這個未來人,只是還沒有多少實踐的機會罷了。

“阿猘,以後有時間的話,跟着徽姨讀點兵書。”孫紹似乎很隨意的說道:“你不是喜歡打仗嗎,不讀兵書,是不能成爲一個好將軍的,當然了,死讀兵書,最多也只能做一個趙括。”

“好唉——”孫奉握着小拳頭,歡呼起來:“我要讀兵書,我要讀兵書。”

“唉——”關鳳搖了搖頭:“你看你,把孩子教成什麼樣子了,整個一好戰份子。”

“好戰份子怎麼了?”孫紹不以爲然:“你難道想把兒子教成書生?我可不想做趙奢。”

“夫君說得對,儒生治不了國的。”夏侯徽深有同感,笑着勸道:“當年孝元皇帝爲太子時,孝宣皇帝就說過,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不可純任德教。又嘆曰,亂我家者,必太子也後有廢太子之意,只因太子爲許皇后所生,這才未能施行。現在想來,英明如孝宣皇帝也有婦人之仁,如果當時換了太子,也不會有後來的王氏亂政了。”

關鳳眉頭一凜,不自然的瞟了一眼夏侯徽,這話怎麼聽着這麼刺耳呢。

“你們放心,我不是趙奢,也不是孝宣皇帝,我兒子不能成爲趙括那樣的紙上談兵,也不能成爲漢元帝那樣的儒生。”孫紹沒有注意到關鳳的不自然,雙手高高舉起孫奉,父子倆哈哈大笑:“兒子,要做個文武全才的好漢子,聽見沒有?”

“聽見了,父王”孫奉大聲叫道,清脆的童音在殿中迴響:“我要做一個文武雙全的好漢子——”

宗預在屋裡煩躁的轉着圈,猶如一頭困獸。孫紹有意無意的分開了他和孫登,不讓他們有接觸,現在爲了爭奪那些連弩,他和孫登較起了勁,可是孫登是太子,所擁有的權利豈是他一個參軍中郎將能相比的。在競價的過程中,他不可避免的落在了下風,雖然有王后關鳳在支持,但是形勢依然不容樂觀。更重要的是,現在他所做的決定,都是他個人猜測的結果,他不知道最後能不能得到諸葛亮和劉備的支持。

五十萬錢一架連弩,要麼就是兩百架,要麼就是一架也沒有,買一架也是兩百架的錢,這徹底斷絕了宗預準備買一架回去仿製的念頭。一億錢,相當於蜀國一年的純收入,這麼大的一個數目,根本不是宗預能夠決定的,恐怕就是諸葛亮來,也不敢自作主張。更可怕的是,由於吳蜀競價,現在已經漲到了七十萬錢一架。

宗預要瘋了,他明知這是孫紹使出的詭計,卻無計可施,他可以不買,那樣的話,孫登會帶着兩百架連弩趕到長沙,戰局會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雖說有了連弩未必就能左右戰局,但是吳蜀雙方實力相差不大的情況下,兩百架連弩所能發揮的作用還是不能小視的。

宗預必須想出一個辦法,既要拿走這些連弩,又儘量把價格壓下來。

與此同時,孫登也在着急,由於蜀國的出現,原本五十萬一架的連弩被提到了七十萬,生生的漲了四成,他把日南十年的商稅都給預支出去了,纔有可能拿走這二百架連弩,前提還是不能再漲價。他現在對謝景當時的失誤懊惱不已,如果當時一口答應下來,現在哪裡還有這麼多的事?

“太子。”諸葛恪端着一壺茶走了進來,打量了孫登一眼,笑道:“太子養性的功夫越發出色了。”

孫登笑了笑。他心裡雖然着急,臉上卻還是很平靜從容,這和他這些年的經歷有關,自從那一年跟着孫紹出征遼東以來,短短的四年之間,他以最快的速度成長起來了。十六歲的他,不僅身體長得象一個成年男子,心性也比同齡人成熟得多。

“元遜,你可不能做一個巧言佞色的佞臣啊。”孫登開了個玩笑,接過諸葛恪遞過來的茶呷了一口:“這是夷洲茶嗎,味道很淳厚啊。”

“是的。”諸葛恪點點頭:“今年的秋茶,剛運到特牧城的。”他舉起杯子,迎着陽光欣賞着金色的茶湯:“越王會做生意,一個夷洲茶也分三六九等,上等的好茶固然是千金難求,就連那些苦澀的粗茶都賣出高價了。”

孫登不解的看了他一眼,興趣盎然。諸葛恪這兩天經常在大市裡轉悠,看來打聽到了不少有用的消息。諸葛恪笑着看了他一眼,放下杯子,慢條斯理的說道:“新茶採摘之後,剩下的絕大多數茶葉和陳年的茶葉一樣,是賣不出好價錢的,以前只能處理給路邊的小茶攤,或者做成什麼茶葉蛋之類的零食,但是現在這些茶賣到北方去,卻能賺大錢。”

“北方?還賺大錢?”孫登興趣大增,坐了下來。不值錢的茶葉千里迢迢的運到北方,還能賺大錢,這可以點讓人想不通了。

諸葛恪似乎早就預料到孫登會想不通,他笑笑:“我開始也十分好奇,後來向商人們打聽,他們也不肯細說,我現在也是估計的,具體情況是不這樣,也不敢肯定。”諸葛恪呷了一口茶,一副龍門陣的樣子,孫登雖然對他的泰然自若有些不解,卻也是興致勃勃的聽他解說。

“越國商人向北方販賣鹽鐵,換取胡人的戰馬,免不了要帶些茶飲用,不知怎麼的,胡人嚐到了這些茶。胡人日常飲食以牛羊肉爲主,口中油膩,飲茶可以去腥去膩,一試便離不開了,出高價購買,於是商人們便靈機一動,把茶葉也開始販賣到北方,開始只是嘗試一下而已,沒想到兩三年間,居然成了大買賣,如今已經出現了專門賣茶的商戶。他們把鹽賣到北方,換成戰馬,再運到青徐、建鄴等地售賣,然後換成青徐、建鄴一帶的貨物,轉奔南海、朱崖一帶,如此,則船不空走,而且每趟都能獲利頗豐。”諸葛恪感慨的說道:“這賣茶也就罷了,我聽到更離譜的消息是,越國商人居然還賣冰雪。”

“賣冰雪?”孫登一愣,隨即明白了,交州、扶南一帶燠熱,水果又出奇的多,炎炎夏日,如果能吃上一些冰鎮的水果,那簡直是神仙過的日子。交州、扶南沒有冰,可是遼東的冰卻多得很,一年有半年的時間被冰雪覆蓋,而且冰雪還可以當淡水儲存,解決海路中的飲水問題,實在是一舉兩得。

“是啊。”諸葛恪感慨的說道:“如今特牧城中的冰價堪比金價,運冰來賣的商人都成了鉅富,據說,爲了加快速度,他們早早的就裝好冰,等待北風最強勁的四五月份,乘風鼓帆,快則七八日,慢則十日,便可由遼東起程直至朱崖。”

“這麼快?”孫登大吃一驚。

“我也不敢相信。”諸葛恪連連搖頭,“後來我纔打聽到,他們是走一條海路,不是沿岸航行,途中根本不靠岸停息,日夜不停,乘風南行,是以迅疾無比。用的船也是能抗大風浪的大海船,一趟走下來,獲利豐厚。爲着這豐厚的利潤,雖然船毀人亡的事情常有發生,但商人們還是趨之若騖。”

“有利可圖,商人們什麼都敢做啊。”孫登失聲笑道:“不靠岸而在大海中急行,七八日間由遼東而至交州,這可是聞所未聞的事啊,俗語云,財帛動人心,果然如是。”

“不僅如此。”諸葛恪又說道:“有了讓人心動的利潤,這些商人敢於冒險之外,也帶動了海船的製造。現在的商用海船大部分都是周盛兩家所造,他們的船廠日夜不停的趕造大船……”

“一趕工期,只怕船的質量就不行了吧?”孫登嘴角一歪,既有些羨慕,又有些興災樂禍。

“是的。”諸葛恪點點頭:“年初的時候,接連有幾艘船沉沒了,盛家的周家的都有,買船的商家找上門來,盛家周家當然不以爲然,他們正忙得不可開交,根本沒心思去理會這些商人,畢竟出問題的船隻是很少的一部分,退了一些錢便是了。不過,後來的事情就有些讓人想不通了。”諸葛恪頓了頓,喝了一口茶潤潤嗓子:“商家不服,告到官府,最後一直捅到丞相虞仲翔那裡。虞仲翔開始也沒當回事,說這些商家無事生非,把他們趕了出來。誰曾想,御史大夫顧裕接手此事,堵了丞相府的大門,逼得虞仲翔重新處理此事。虞仲翔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責領盛周兩家賠償。太子,你知道最後他們賠了多少?”

孫登搖搖頭,他哪裡知道,不過,看諸葛恪這個樣子,肯定是賠得不少。

“幾乎相當於船價的百倍。”諸葛恪冷笑了一聲:“盛周兩家一年的收入幾乎都扔了進去。”

“這麼多?”孫登吃了一驚,不敢相信。

“就是這麼多。”諸葛恪肯定的點點頭:“真正賠償是有標準的,三年之內船因質量問題損壞,賠償船價的一倍,之所以賠這麼多,原因很簡單,他們被查出爲了降低成本,縮短工期,偷工減料,所以不僅要賠船價,還要賠償商家的損失,另外再加罰款,同時責令停業整頓了一個月。”

孫登瞪着諸葛恪,一時沒說出話來。商家偷工減料這是正常現象,只要能增加利潤,他們十分都肯幹,再說了,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有什麼好說的?盛家周家的勢力之大,豈是幾個小商人能比的,看來這裡面虞翻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可是也不對啊,虞家也是越郡的望族,和周家、盛家的關係非同小可,他怎麼會對周盛兩家下這樣的狠手?

諸葛恪解答了孫登的疑問:“如果虞翻不解決此事,那他的丞相就做到頭了,而且這件事如果捅到越王殿下的面前,只怕周盛兩家已經不是賠償就可能解決的問題了,他們很可能失去造船的權利,這也是爲什麼那幾個商人敢把事情捅到丞相府的原因,他們相信,越王會替他們撐腰,討回公道。”

孫登愣了半晌,這才說道:“怪不得大兄打扶南,從來不爲輜重犯愁。”

“是的,越國以商興國,商人的利益是越王首先要考慮的事情。”諸葛恪話鋒一轉:“所以,吳蜀大戰,不是越王殿下希望發生的事情。”

“什麼?”孫登一時沒反應過來,剛剛還在說越國的商人呢,怎麼一下子就扯到吳蜀大戰上了?他愣了一下:“大戰也好啊,他不是可以賣連弩嗎?”

“連弩?”諸葛恪嗤的笑了一聲:“太子,我雖然不知道越國爲什麼會出售這樣的利器,但是我覺得越王就算是真想賣連弩,他也不希望吳蜀打起來,吳蜀兩國如果開戰,那還有多少財力物力來購買越國的貨物?”

孫登恍然大悟的點點頭,大戰一起,民生凋敝,就算是富豪之家也要壓縮開支,越國商人出售的大部分都是奢侈品,必然會受到很大的影響。他突然明白了,孫紹從一開始就是想既賣連弩,又不讓他們之間的實力出現偏差,一家兩百架,最後還是差不多,誰也佔不了便宜,得利的只有越國——成本最多兩三萬錢的連弩硬是賣出幾十倍的天價。

孫登看着諸葛恪,苦笑了一聲:“那我們也不能不買吧?”

諸葛恪點點頭:“買還得買,但是可以不被他牽着鼻子走,價格也不用這麼高了。問題是……”他搖了搖頭:“我們雖然知道這個道理,但是蜀國卻未必知道,他們一心想買連弩來壓過我們,我們不買,他們買,如果越王真的賣給他們,我們可就要冒着吃苦頭的危險了。”

“是啊,明知道是個坑,也得往裡面跳。”孫登無奈的搖搖頭:“元遜,你挖坑的水平雖然高,但是和我那大兄相比,還是差得不少啊。”

諸葛恪尷尬的摸了摸鼻子。他佩服孫紹,但是又不甘心認輸,他一邊在用心研究孫紹的手段,一邊在等待着和孫紹較量的一天。諸葛恪考慮了一會,忽然擡起頭:“太子,我想去見見三叔。”

孫登猶豫了一下,緩緩的點了點頭。

……

諸葛均不在特牧城,孫紹拿下扶南之後,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在特牧城東南三百里一個叫雉棍(即現在的胡志明市)的地方劃了一個區域,作爲新建學院的地方。經過勘測,這裡有一個良港,南離大海近二百里,周邊土地肥沃,孫紹決定在這裡新建一個更大的學院,並且派軍隊駐守以保證學院的安全。諸葛均作爲朱崖學院派出的首批人員,現在就在工地上指導建設。

見到諸葛恪的時候,一身短打的諸葛均笑了:“元遜,你怎麼來了?是不是想來看看講武堂?早着,還沒見到影子呢。”

“講武堂?”諸葛恪詫異的說道:“你們這裡要建講武堂嗎?”

諸葛均看了他一眼,把諸葛恪拉到一邊,輕聲說道:“你跑到這兒來幹什麼?”

諸葛恪把來意一說,最後說道:“三叔,這件事不光是吳國的事,也是蜀國的事。你可能不太清楚,我吳國的丞相孫邵去世了,丞相之位懸而未決,大王忌憚江東人士,父親很有可能成爲下一任的丞相人選。如果這件事辦得妥當,太子之位就穩如泰山,我諸葛恪一家在吳國的富貴也就指日可待了。”

諸葛均掃了他一眼,心領神會。他想到的更多,對於宗預,諸葛均並不陌生,知道他和諸葛亮的關係非常密切,他想了想道:“行,我把你的意思轉達給宗預,雙方各退一步。不過,這件事千萬不能透露出去,你最好立刻回特牧城去,不要被人發現。”

“三叔,你不想回蜀國了?真把自己當越國人?”諸葛恪覺得有些好笑的說道。

“我?”諸葛均一時語滯,他在朱崖學院做學問太久了,連自己是蜀國人都忘了,畢竟朱崖學院的人沒幾個有他這樣的家庭背景,大多數是比較簡單的學者或手藝人,孫紹尊重他們,給他們優厚的待遇,他們就安心的在朱崖學院做學問,做研究,不去管什麼政治紛爭。

“對了,講武堂是怎麼回事?”諸葛恪又問了一句。

“是越國培養軍官的地方。”諸葛均頓了頓,又加了一句:“以後也許會成爲名將的搖監,將軍的生產作坊。”

“這……這不是授柄於人嗎?”諸葛恪眉頭一皺,不以爲然:“兵者國之大事,豈能公開傳授?”

“你先想想吳蜀的處境吧。”諸葛均冷笑一聲:“你能想像一下,從隊率開始都接受過系統教訓的軍隊會是什麼樣子嗎?”A

第9章 他們是狼第46章 一廂情願第69章 山陰賀家第32章 你佔我便宜第86章 天神之怒第77章 請纓第36章 欺負你是爲你好第14章 舍虛名,取實利第9章 他們是狼第49章 脫鉤第71章 趕鴨子上架第39章 船模第5章 引道拒佛第17章 所謀者大第8章 安排第5章 連雲港第8章 美人如玉第76 公主威武第12章 伐交第10章 捧殺第29章 將相和第62章 殺雞嚇猴第28章 喪家狗第40章 父子爭雄第79章 鷹揚周郊第18章 下毒要趁早第1章 初肇王基第46章 試探第73章 弱國無外交第17章 侯官船廠第26章 幾條破船第86章 勾心鬥角第83章 水淹七軍第47章 虛實第53章 不可與越鬥第47章 月上柳梢頭第87章 艱難抉擇第50章 戰機第77章 厚禮第28章 無欲則剛第64章 美夢第11章 引蛇出洞第6章 大任第74章 摻沙子第42章 收個仙翁做徒弟第19章 蠻女第35章 一鳴驚人第13章 死穴第71章 趕鴨子上架第100章 共贏第43章 大虎第3章 人書俱老第9章 與曹公談談心第50章 戰機第77章 請纓第29章 將相和第85章 團結就是力量第59章 跟我混吧第19章 送終第69章 戰象第102章 走光第82章 奉子成婚第43章 把柄第81章 難以承受之重第72章 關羽拒婚第75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11章 野調也堪聽第2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63章 提前分贓第66章 策反第70章 攻心爲上第34章 操之過急第59章 攻心爲上第33章 渾天儀第1章 撣國與驃人第22章 反其道而行第29章 咬的狗不叫第12章 脫鉤第84章 龐德第68章 破綻第86章 心懷叵測第84章 賣方市場第15章 僱傭軍第16章 不戰而勝第37章 一本萬利第55章 海盜集結令第1章 撣國與驃人第58章 自殺式襲擊第11章 引蛇出洞第1章 撣國與驃人第63章 林邑國太子第27章 十年一夢第24章 誰忽悠了誰第30章 拉虎皮做大旗第44章 半渡而擊第14章 海盜來了第33章 冒牌貨第8章 安排第58章 言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