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艱難抉擇

孫權和孫登父子倆一見面,都愣住了。孫權在日南呆了一年多,雖然沒有親自上陣,但是天天和士兵們呆在一起,吃粗糧,幹粗活,個子又向上竄了一大截,比孫權還要竄出半個頭,整個人看起來虎虎生威,黝黑的麪皮上帶着從容自信的笑容。大概有一年時間沒穿的太子軍服穿在他的身上顯然緊,手一動,就能看到鼓鼓的胸膛起伏,渾身上下發散出無盡的活力。

孫權則老多了,一年不見,原本烏黑的頭髮白了不少,面容也顯得有些消瘦,看到孫登的時候,他正在看文書,擡起眼皮時,額頭上一道皺紋十分清晰,襯着有些斑白的鬢角,顯得特別的憔悴。

父親老了。在那一剎那間,孫登忽然有種撲上去抱着父親痛哭一場的衝動。可是他還沒有動,孫權就笑了:“我的太子回來了,這次日南大捷,大振我吳國威風,可喜可賀啊。”

孫登立刻收起了衝動,伏在地上大禮參拜:“兒臣登拜見大王。”

“子高,起來。”孫權放下手中的筆,笑着拍拍手:“阿慮,還不出來見見你兄長?每天想着要見他,怎麼他回來了,你倒躲起來不敢見了?”

孫登眼神一緊,隨即又露出了笑容,他看着從帷帳後面露出半邊小臉,神情有些緊張的孫慮,讚了一聲:“阿慮長得好快,一年不見,就是個俊俏小郎了。”

孫權呵呵的笑了,招手讓孫慮走到他的身邊,疼愛的摸着他的頭說道:“是啊,他不僅長得快,書讀得也好,武藝也不錯,是個文武全才的好孩子。我把他帶在身邊教誨,軍務勞累,看到他就輕鬆多了。”

孫登臉色不變,溫和的看着孫慮,搓了搓手,不好意思的說道:“父王,兒臣不知弟弟在父王身邊,未帶得禮物,失禮之極。”

孫權哈哈一笑,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道:“那可不行,你這做兄長的,萬里征伐,大勝而歸,豈能沒有一點禮物給弟弟的?你不給我帶,我不怪你,可是不給阿慮帶,那可不行。”

孫登尷尬的一摸頭,忽然一拍腦袋,笑道:“父王有詔,兒臣豈敢不從。正好隨行的禮物中有一件帶給父王的禮物,我便轉送給阿慮吧,請父王恕兒臣不請之罪。”說着,從身後隨從手裡接過一隻錦盒,雙手送到孫慮手中,笑道:“大弟,看看,可喜歡否?”

孫慮爲難的看着錦盒,不安的看了孫權一眼,囁嚅道:“父王,我……”

孫權淡淡的笑着:“既然是你兄長送給你的,你收下便是了,打開看看,究竟是什麼稀世之寶。”

孫慮應了一聲,跪坐在孫權一旁,打開了錦盒上的銅釦,“啪”的一聲,錦盒翻開,露出一隻綠得像是能滴出葉汁來的龍形玉帶鉤,且不說雕工如何,就看那一塊通透而純淨的質地,就知道是一塊上等玉。孫慮驚喜的叫了一聲,忙不迭的捧在手心裡,喜滋滋的拿給孫權看,過了片刻,又有些不捨的說道:“如此美玉,兒臣不敢享用,還是請父王收好吧。”

孫權的眼神眯了一下,輕輕的推了回來:“一塊玉而已,既然你喜歡,便賞給你了。”

孫慮連忙點了點頭,又連忙向孫登致了謝,孫登笑着受了,看着孫慮捧着錦盒匆匆的走向後帳,心裡卻有些酸溜溜的。他不用看後面,就看孫慮的神色就知道,王夫人肯定在帳後。

一股失落涌上心頭,孫登雖然非常想忍住眼淚,卻還是沒忍住,兩顆晶瑩的淚珠從臉頰上滑了下來。孫權看在眼裡,卻淡淡一笑:“怎麼,手握雄兵,與扶南人血戰了一場也沒見你害怕,怎麼現在倒露出小兒女態了?”

孫登順勢拜倒在孫權面前,抽噎道:“兒臣不孝,遠出萬里,不能在父王面前盡孝。父王,這一年多的時間,你可受累了。”

孫權無聲的笑着,打量着跪在他面前抽泣的孫登,良久才嘿嘿一笑,伸手拉起孫登,仔細的端詳着孫登的臉,張嘴剛要說話,卻不由自主的嘆息了一聲:“歲月催人老啊,子高,你長大了,我自然要老了,這是誰也沒法抗拒的事情。子高,不要悲傷,來,和我說說,你在扶南的戰事究竟如何,我只看到一份捷報,卻不知道其中的細節,甚是擔心啊。現在你安然回來了,我也算是放了心。兩次大戰,你的表現都不錯,我心甚慰,子高,在用兵能力上,你比我強。”

孫登連忙搖頭:“父王豈可自抑若此。兒臣在扶南僥倖取勝,不是因爲兒臣善於用兵,只是呂將軍和諸葛恪以及諸位將軍用命以報效父王之恩,另外,還有越國王后也幫了不少忙。”

“關鳳?”孫權眉毛一挑,顯得有些意外。孫登寫回來的捷報中,首功是呂岱,次功是諸葛恪,說越國有幫忙,但是沒有提過關鳳。如果關鳳出現在日南戰場上,那越國幫的可就不是小忙了。

“是的。”孫登點點頭:“這次能大破扶南軍,生擒範長,越國的連弩是首功。”孫登言簡意賅的將那場戰事說了一遍,他雖然當時不在場,但是諸葛恪曾經詳細向他彙報過經過,他倒也說得頭頭是道。他着意講了連弩的厲害,最後告訴孫權,孫紹本來準備賣一批連弩給他的,可是後來因爲吳蜀兩家爭鋒,他既不想吳國受挫,又不能看着關羽吃虧,所以只能一個也不賣,只是支持了一些糧食。

“這麼厲害的軍械,他居然也能賣?”孫權向後靠了靠,手指輕輕的撫摩着扶手:“會不會是個託辭?”

孫登靜了片刻,頜着附和:“父王所慮甚是。不過,以越王的心性,他既然提到要賣,必然是另有打算。何況他要賣的也不是一件兩件,而是四百件,幾乎是越國現在連弩的總和。兒臣思慮着,他大概是有了更好的連弩,所以纔要把這批連弩賣掉。當初他要價五十萬錢一架,四百架,總共兩億錢,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孫權眼睛一眯,心裡咯噔一下,似乎停了片刻。孫登這句話背後透出的意思讓他心驚不已。現在的連弩威力已經如此之大,孫紹卻還要處理掉,那肯定是他有了威力更大的連弩,越國的實力增長得如此之快,吳國原本已經落了下風,現在差距越拉越大,以後還有扳平的機會嗎?再往近了說,孫紹現在發了大財,拿下扶南,就是拿下一個大糧倉,一出手就是七萬石米,這麼強悍的經濟實力,再加上威力驚人的軍械,他如果要配合關羽,在吳國的背後動手,那吳國還有什麼反抗機會?

這日子沒法過了。

孫權覺得嘴裡發苦,本來指望着孫登回來能助他一臂之力的,沒想到孫登一見面就告訴他這麼一個噩耗。一想到孫紹和關羽以及曹操的關係,他就鬱悶之極,孫紹和誰關係都好,偏偏和他這個親叔叔關係不好,不僅自己獨立了,而且還不斷的給他施加壓力。越國現在就象是一根刺,深深的刺入他的背上,痛徹心肺,卻又鞭長莫及,撓又撓不得,拔又拔不出。

最爲難的是,這仗還怎麼打?孫紹既然不想讓他們開打,那肯定會想一切辦法,孫登也說了,孫紹已經上奏天子,並請曹操一起出面調停,那這一仗已經不能打了,否則的話,吳國就會陷入三面包圍之中,就象大海中的一葉扁舟,隨時都可能被風浪掀翻。可是要他就這麼撤出去,那他的面子也就丟光了,還不如當初張裔剛到建鄴的時候就把他送回成都去呢。

進退兩難孫權沉默不語,碧眼之中充滿了痛苦與不甘。他不是一個不知進退的人,低頭忍讓的事情也沒少幹,可那並不代表他是個軟弱的人,相反,他是個很堅強的人,之所以能忍辱負重,是因爲希望有一天能揚名吐氣,所以才暫時忍耐,可是現在他卻發現,自己似乎根本沒有出頭的那一天了。四國之中,曹操有實力,劉備有名聲,他有什麼?他有敵人孫紹原本只是疥癬小疾,如今卻成了心腹大患,不管他佈下什麼局,撒下什麼網,孫紹都毫不費力的突圍而去,最後還甩他一臉的水珠子。

“他會出兵威脅我們的背後嗎?”孫權自言自語道。

孫登不說話,但是他的神情卻給出了答案:如果堅持不退兵,孫紹出兵威脅是必然的。

“聽說,顧裕在錢唐做御史大夫,很威風啊。上次把盛周兩家整得名譽掃地,幾乎是血本無歸,就連虞仲翔都險些栽了跟頭。”孫權嘆息道:“你可知道顧譚在那邊做什麼?”

孫登知道孫權在想什麼,顧家腳踏兩條船,如今在越國風生水起,讓孫權十分難做。孫邵死了,以能力和威望論,顧雍都是非常合適的人選,可是他的兒子和孫子在越國爲官,他自己在吳國如果做了丞相,那顧家在吳越都身居要職,實力將迅速膨脹,如果不能做丞相,那就顯得孫權度量不如孫紹,最後很有可能逼得顧雍離開吳國,顧雍一走,走的可不僅僅是顧家,很可能只是一個開始,陸家、張家都有可能跟着一起離開。到了那個時候,吳國還能在江東立足嗎?

孫登非常理解孫權現在的心情,可是留給他們的選擇已經不多了,如果堅持繼續限制江東人的勢力發展,那麼江東人會拋棄他們,如果放開限制,那江東人的勢力很快就會超出控制的範圍,尾大不掉。兩害相權取其輕,目前所能做的只有向江東人讓步,儘量把事態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以內。

然而這只是孫登的看法,孫權未必就能採納。

“子高,諸葛恪用兵能力如何?”孫權忽然問道,原本緊鎖的眉頭已經鬆了開來,似乎已經做出了某個決定。孫登猶豫了一下,謹慎的說道:“有天賦,但是畢竟年輕,還需要父王多調教才成。”

“那好,你在柴桑主持戰事吧,讓諸葛恪和陸遜輔佐你,你帶來的精銳,就交給諸葛恪率領。”孫權忽然站起來身,很乾脆的說道:“我回建鄴去,和衆臣商量一下丞相的人選。這丞相之位總懸着,終究不合適。”

孫登大喜,連忙起身拜謝。他當然知道孫權這麼安排,既是給諸葛恪機會,也是向江東表示讓步,陸家同樣是江東大族,他和諸葛恪同時擔當他的左右手必然會互相牽制,而得利最多的就是他,有了這兩人的輔佐,只要他能擺平他們之間的關係,他將在江東和淮泗人之間左右逢源。

孫權雷厲風行,很快就把決定傳達出去。駐在陸口的大都督魯肅一接到消息,立刻明白了其中的意思,諸葛瑾父子已經成爲淮泗臣子的代表,他這個大都督該退了。他立刻讓人請來了長史張承,讓他起草請辭大都督,回建鄴養病的奏疏。張承一聽,當時就愣了,考慮了片刻之後,拿起筆,文不加點,一揮而就,雙手送到魯肅的面前。

魯肅看着張承代寫的文章,嘆了一聲:“仲嗣,你父親、弟弟都在越國爲官,你就不要在這裡熬了,去越國吧,以你的能力,很快就能有用武之地。”

張承也不客氣,笑着點點頭:“都督,我陪你回建鄴,家裡還要收拾一下,然後便去錢唐找找機會。都督,你怎麼打算?不想離開建鄴嗎,也許換個環境,對你的身體更有好處。越國在朱崖道術學院有幾個醫匠,醫術頗有獨到之處,南海又盛產香料,據說對治病很有好處。”

魯肅哈哈一笑:“多謝仲嗣了,我自己的身體我知道,其實不是什麼病,是舊傷。年輕的時候不知道注意身體,任着性子胡來,現在年紀大了,全都出來了,不是什麼藥石能治得好的。周公瑾英年早逝,我比他已經多活好多年了,夠本了。”

“都督……”

魯肅擡起手,打斷了張承的話,笑了一聲道:“你如果方便的話,把林直帶走吧,他跟了我這麼多年,我卻沒能推薦他出仕,真是對不住他啊。”

張承聽他這麼說,知道他已經下定了決心,多說無益。當天,他們便整理行裝,一起到柴桑向新上任的監軍太子孫登請辭,孫登很詫異,親自趕到魯肅的住處,苦勸了好久,魯肅卻以病體爲由,婉拒了孫登的扣留。

諸葛恪聽說此事,立刻趕到張承的住處,勸張承留下。諸葛恪的姊姊是張承的妻子,幾年前剛生下一個女兒,夫妻感情不錯。諸葛恪對張承說,現在我雖然還位居陸遜之下,父親這次也未必能當上丞相,可以日後我們一定能達到目的。陸家在越國有陸績,大王肯定不會毫無保留的信任他,陸遜最終必然要讓路。現在我們正需要集合淮泗籍的俊才,你怎麼能走呢?

張承一句話就把諸葛恪堵死了,他對諸葛恪說,不錯,陸績在越國,陸遜不會得到大王無保留的信任,可是我的父親和兄弟也在越國,而且擔任的官職比陸績要重要得多,大王能相信我嗎?

諸葛恪啞口無言,只得眼睜睜的看着張承揚長而去。他不甘心,又寫了急信,讓人以最快的速度送給諸葛瑾和姊姊,讓他們再勸勸張承。張承回到建鄴家中時,夫人諸葛氏已經接到了消息,只是她還沒說幾句,張承就打斷了她:“夫人,你也覺得元遜前途無量吧?”

諸葛氏莫名其妙的看着張承,不太明白張承爲什麼說這句話。張承以善於識人著名,可是他這句話裡的意思卻表明他對風頭正勁的諸葛恪並不看好。

“你們諸葛家如果要敗,一定是敗在元遜的身上。”張承淡淡一笑:“你要是相信我,就立刻收拾行裝,和我一起儘快離開建鄴到錢唐去,如果你不相信我,我可以給你寫個休書,從此我們各奔東西。”

諸葛氏猶豫不決,她知道張承這句話不是玩笑。張承已經打定了主意要離開吳國,而她們家又和越王沒什麼瓜葛,也正因爲此,纔得到孫權的信任,她和張承的婚姻已經失去了當初的政治意義。

“我跟你走。”諸葛氏沉吟了半天,長嘆了一聲:“我去和父親、母親告個別。”

“應該的。”張承同意了。

諸葛氏回家把張承的話對諸葛瑾一說,諸葛瑾皺了半天的眉頭,沒有吭聲。張承雖然是他的女婿,但張承只比他小四歲,他們交往多年,相互之間知根知底,他對張承的識人之明也非常佩服。只是現在張承對諸葛恪的這個評語讓他非常不舒服,眼下諸葛恪是他的全部希望所在,怎麼看也不象是敗家滅族的禍根啊。

張承以最快的速度收拾了家中細軟,留下一封辭別信,讓人送給孫權,自己帶着曹根、上官雪菲和林直輕車簡行,直奔錢唐,一路上都沒有停留,直到吳縣時,他纔在城外的驛亭中停了下來。

已經得到消息的張溫在亭外相迎。

這個驛亭,就是當初孫紹送別周循時唱“長亭外、古道邊”的驛亭,驛亭還是那個驛亭,樹木依然是那些樹木,幾年的歲月似乎並沒有留下什麼痕跡。只是當初的那些人卻不再是那些人,孫紹立國稱王了,周循成了越國的大將,而當年與周循並稱少年俊傑的張溫卻被軟禁在家,前途一片黑暗。

“仲嗣,你也要走了?”張溫一看到張承,就露出苦澀的笑容。

“是的,我要走了。”張承也不客套,開門見山的說道:“你呢,要不要跟我一起走?”

“我不是你。”張溫搖搖頭:“你的父親、兄弟都在越國,建鄴那點家當不放在眼裡,我可不行,我張家上下幾百口人,哪是說搬就能搬的?再說了,你和越王有兄弟之誼,我……呵呵,卻是……”

“惠恕,幾年的監禁,就讓你變成這樣了?”張承連連搖頭,毫不客氣的說道:“你不僅看錯了你自己,也看錯了越王。”

張溫默然。他不是沒動過去越國的心思,可是一想到他當年利用孫紹,最後又拋棄了孫紹的事情,就覺得心裡發虛。另外當時走投無路的沈玄現在是越國的重臣,而他現在卻是個被軟禁的人,徹底翻了個個,讓他覺得有些無顏面對故人。張承讓人約他在這裡見面,他當然知道張承的用意,可是他想來想去,自己和張承不能比,張承跑到越國肯定能很快就受到重用,而他則未必。這次陸遜成了都督,輔佐太子孫登,領着大軍與關羽對抗,而陸遜的外甥顧承就是他的妹夫,陸遜也許會給他機會也說不定。對他很看重的顧雍很有可能會成爲丞相,不會一點忙不幫,考慮了好久,他決定還是留下來再看看。

張承見張溫單身而來,就大概知道了他的決定,勸說了幾句,只得遺憾的拱手而別。

“張惠恕看似聰明,實則糊塗。”離開了長亭,林直毫不掩飾的說道:“他對吳王還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真是笨到家了。”

“這也怪不得他。”張承深有同感的搖搖頭:“他們這些江東世族,家業都在吳國,哪象我們這麼方便,稍微收拾一下就能走了。他們要走,不僅人多,而且最重要的是土地無法搬走,離開了吳國,財產至少損失大半,不到最後一步,豈能這麼容易的做出決定。”

“我看未必。”上官雪菲冷哼了一聲:“越國地廣人稀,什麼時候會缺土地?他就是對越王沒信心,生怕越王冷落他,這才瞻前顧後。有道是算計過度,便是此義。他註定了一輩子就是個謹慎的人,做不出有魄力的事。”

“雪菲姑娘想去越國好久了吧?”一直沒吭聲的曹根忍着笑道。

“你不要說我,你不也是?”上官雪菲掃了曹根一眼,爽朗的一笑:“其實呢,我是爲張君感到遺憾,以張君的能力,如果早點去越國,現在至少是一郡太守,說不定一州之牧都有可能。何至於在吳國呆了幾年,一直還是個長史。”

第13章 酒家胡第94章 給諸葛亮上一課第17章 所謀者大第78章 功敗垂成第17章 侯官船廠第59章 攻心爲上第58章 言外之意第56章 私生子第29章 咬的狗不叫第43章 我是風箏你是線第32章 八妙第29章 足衣第24章 誰忽悠了誰第74章 男兒當自強第68章 破綻第3章 示敵以弱第22章 反其道而行第100章 比丘尼第100章 比丘尼第52章 孫家三姊妹第94章 潤物細無聲第72章 雛鳳初啼第5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96章 忠奸莫辨第52章 孫家三姊妹第13章 羅馬太后第45章 機會第56章 盛宴第14章 斗酒五金第6章 過江單挑去第28章 無欲則剛第87章 艱難抉擇第47章 得饒人處且饒人第42章 守城專家第5章 隨遇而安第13章 死穴第84章 賣方市場第48章 羅馬軍團第50章 有實力,更安全第55章 平衡第69章 見好就收第81章 戰爭財第31章 陰謀第37章 開竅第86章 吉士誘之第17章 所謀者大第9章 與曹公談談心第69章 戒心第48章 忽悠第20章 玄武論四王第36章 得勝歸來第76章 你嫁人吧第55章 心理戰術第88章 我有一個夢想第53章 不可與越鬥第70章 聯姻第91章 先下一城第78章 功敗垂成第44章 老虎要嫁人第4章 訛詐無止境第20章 新氣象第30章 排場第82章 治病救人第14章 海盜來了第44章 深不可測第38章 阿基米德線第17章 所謀者大第14章 女人是老虎第36章 得勝歸來第9章 觀滄海第51章 顧雍第4章 訛詐無止境第21章 傷自尊第75章 暨豔發飈第93章 一滴水中的智慧第94章 震天雷第18章 新菜第7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72章 小別勝新婚第19章 休養生息第72章 小別勝新婚第85章 天文數字第16章 不戰而勝第33章 雌威第29章 將相和第3章 純屬誤會第68章 戰機第33章 冒牌貨第35章 後顧之憂第10章 遼東公孫第20章 女刺客第65章 我對你有信心第29章 足衣第45章 機會第7章 馬中赤兔第50章 男女有別第2章 唯利是第37章 開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