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第13章 移民拓荒基本國策

由於劉備沒有重蹈劉秀當初在某些特定問題上的軟弱覆轍,203年底至204年初的這場泰山沂蒙山三郡叛變,最終是被雷霆手段徹底滅殺,沒有造成任何長遠的不良影響。

泰山山溝裡那些反抗者,說白了也就是趁着冬天大雪封山、道路難行,外面的部隊進不來,所以才能拖拖,開春春耕結束之後,就全部白給了。

大漢土地上的全部十五個州,至此每一個州的土地,都經過了徹底的血火深耕,凡是對抗朝廷人口土地普查的刺頭,都被肅清了一番。

朝廷對民間的控制和調度能力,長遠來看也總算能上升一個臺階,把漢朝一項已經二百多年的積弊掃除了一下。

不過,劉備在處理這事兒的過程中,有一些領域的政策態度也是對的,那就是“朝廷組織度田、移民、檢查戶口,不能給主持者個人撈好處的機會”。

這事兒李素一開始沒上心,所以一月底的時候,劉備回覆他的旨意到了會稽之後,李素也立刻表示虛心接受,又上了一道表檢討錯誤。

劉備的旨意裡,要他好好彙報從青州、兗州移民南下那無萬戶人口的具體安置,如何恢復生產、民生是否安頓、有沒有中飽私囊把這些百姓納入會稽郡已經封給李素的那些縣。

好在,李素對移民的安置措施,本來就沒有任何私心,也就從頭沒打算給自己封地裡增加納稅人。

他的處置非常公允巧妙,恰巧跟朝廷的要求吻合,所以最後,李素只是把他的具體措施又彙報了一下,但並不需要怎麼整改。

只能說是不謀而合了。

……

至於具體的移民安置和恢復生產,李素其實是這麼做的:

最早一批的移民,不是203年秋收後、九月份十月份就分批啓程南下了麼,所以抵達揚州的日子,大約是十月和十一月,路上要走一個月。

李素對這些移民的安置,前置準備工作做得也很好。比如提前徵發了農閒時節的揚州本地百姓,根據各地的安置規模需要,組織人手按服徭役的性質,大量砍伐木材、編制草繩、挖土燒磚。

官府還吸引民資出資,在需要擴建開荒的地區,建了一批土磚窯和水力木材切割工場。

這樣一來,移民到了之後,雖然房子還是得自己蓋,但是好歹可以有半成品的木材、磚石、草繩等建築材料使用。移民們只要自己把房子搭建好就能入住,安居速度被大大加快了。

哪怕農曆十一月底到當地,有半現成的建材,一個月之內絕對可以把土坯房造好,過年的時候就住進去了。

當然,官府也不能白給這些人提供住房建材,所以這裡面有一套兼顧公平性的機制。

所有接受了本地居民服徭役幫忙建房的移民,在明年農閒的時候,需要無償爲朝廷多服一倍時間的徭役。

這些額外的徭役,也可以折抵那些爲他們提供了建材服務的本地居民今年的付出。那樣,明年一部分本地居民就可以免徭役了。

這樣的安排,也是怕不患寡而患不均,畢竟朝廷如果對外地移民過來的人太優待,而且外來人還要在旁邊未開荒地區佔地種田,本地人肯定會有牴觸的。

這種事情,李素多了一千八百年的經驗,可是見多了。凡是移民,就沒有本地土著和外來人口不發生爭地矛盾的。

一碗水端平,朝廷居間做箇中介,打個徭役的時間差、今年本地人爲外地人幹活,明年外地人爲本地人幹活,可以最大限度消除矛盾。

……

具體安置措施、緩衝賙濟,這些都還好說,一套統一的制度往下推行,一個地方行得通,基本上別處也能模仿借鑑。

相比於安置政策,更麻煩的是安置的選址規劃、分多少個縣安置、每處安排多少人。

這些細緻的工作,是必須腳踏實地勘測設計的,要結合當地的人口、田地、剩餘可開拓平原荒地規模……才能決定,沒有一套可以普遍移植的經驗。

一開始,下面的戶曹官員就有想討好李素的,五萬戶移民都往南移,他們拼命往會稽郡各縣塞。

但這種不正之風,一開始就被李素親自制止了。李素很清楚,他不能這麼幹,他也不需要這五萬戶繳稅給他用。

所以他很科學地規劃,把這五萬戶分成了三部分,吳郡接納了五千戶,就放在如今還比較偏僻的婁縣,尤其是華亭周邊。

第二部分,一萬五千戶,移到豫章、廬陵,也就是相當於後世的江西省全境,主要是沿着鄱陽湖上游,往贛江流域兩岸的狹長平原、逆流而上安置。

第三部分,三萬戶,這塊是最大頭的,才安置在會稽郡。

李素選擇了這樣一套方案,也是深思熟慮的,確保每個地方可以快速種出來的新田都足夠多。

吳郡當然在漢末本來就算是比較富庶的地方了,但吳郡最富饒肥沃的核心地帶還是吳縣,也就是後世的姑蘇一帶,乃至整個太湖周邊。在太湖平原腹地,農田早就開墾出來了,沒有新田給移民種的。

但吳縣再往東,到婁縣、海鹽,因爲土地形成時間短,鹽鹼度高,所以原有人口就迅速變得稀少了。這些地方,安置五千戶,種田搞搞漁業、港務,未來配合航運商貿發展,很有必要。

爲了給當地新移民補貼生計,官府還組織了更多的鹽場,並且濃了一些適合在稍微鹽鹼地生長的農作物,讓移民可以混合種植,補貼口糧。

比如後世哪怕到了21世紀,上海還有兩三成的農產品是本地產的呢,主要是崇明島上,長江口的淤泥堆田可以種植某些品種的芋頭,不怕海水倒灌帶來的鹽鹼。

李素解決問題的思路也是這樣的,讓他們找可以飽腹的耐鹽鹼粗糧,自給自足之餘還能反哺未來附近的港口城市、船廠、海島。

另外,在推廣種植耐鹽鹼芋類植物的過程中,還發生了一些小插曲。

當地的戶曹和移民官員,在甄別選種安排時,讓一小部分百姓種了一個當時還未被從芋頭中分類出來的亞種。

結果第一季的收上來之後,部分百姓試吃還中毒了。

好在這事兒後來也立刻被官府重視了,一方面封鎖消息防止引起恐慌,另一方面也是派出懂點農桑知識、科學常識的務實官員解決。

最後是寄了一點樣品給諸葛亮研究,還找了些不知名的農學家。最後稍作對照實驗,略懂化學的諸葛亮發現,要用鹼性的水充分浸泡徹底搗碎後的這種怪芋頭,就能解毒。

至於鹼水,南方也沒成批量的天然蘇打可用,那就用石灰水或者別的某些草木灰反應後得到的鹼液泡。

因爲這種芋頭本身有毒、鹼水泡了纔沒毒,歹毒有如魔物,諸葛亮便將其命名爲魔芋。

官府找到了解決方法後,才把中毒事件的始末對外公開,並且同步宣傳解毒技巧,避免種鹽鹼地的移民出現恐慌抗拒。

而事實上,如果沒有李素和諸葛亮這次移民開發過程中發現這個新問題,魔芋這種作物跟其他長相一樣的正常芋頭之間的差異區分,要一直拖到東晉,纔會被煉丹家葛洪分析明白、並且找到解毒辦法。

可見魔芋的發現和利用史,本來就是跟南方沿海鹽鹼耕地的開發利用,有莫大關聯的。

只不過歷史上要永嘉南渡後纔有那麼多人涌入江東、害得田不夠種,不得不種耐鹽鹼類的芋頭,現在則是提前了一百多年官府有組織的開發南方。

另外,因爲魔芋要徹底搗碎、充分泡水才能吃,所以最後得到的都是魔芋蒟蒻粉了,不可能是整塊的芋,只能是做成粉條、豆腐狀的魔芋塊。

在整個過程中,爲了防止移民繼續不信任、也爲了對抗一些別有用心的愚昧之人始終炒作“官府故意給大家毒芋頭的種子”,破壞地方穩定。

那年秋天,李丞相還親自從山陰出發、北上巡視了吳縣、婁縣、海鹽,在各處縣衙門口當衆吃各種現做的魔芋粉製品,以闢謠。

而且李素是安排了全程對照實驗的——先把生魔芋直接切片給小動物吃,吃完後過一段時間動物果然暈倒毒傷了。

然後等動物毒發的過程中,相府的廚子已經同時把同一個魔芋上切下來的另一半、當衆搗碎泡鹼水、做魔芋粉。做好之後丞相出現,當衆親口吃。

百姓們見丞相那麼尊貴的人都不怕毒,纔算是把一場風波徹底平息了下去。

再也沒人害怕官府推廣的、北方來的移民原先從沒見過的農作物。

這事兒處理完之後,李素有時候就忍不住在想:那要是將來經過他十年生聚、十年攀航海科技……真被周瑜發現了美洲呢?

他李素是不是還要做第一個當衆吃番茄、當衆吃辣椒、當衆吃玉米、土豆、菸草……的人?呃,菸草就算了。

還真別說,以李素的認知,他覺得漢朝人對外來沒見過的東西的保守程度,土豆玉米還好說,

但番茄這種紅紅的東西肯定不敢吃,絕對覺得有毒啊!歷史上歐洲人最初都叫那玩意兒狼桃,覺得有毒呢。

至於辣椒,那還用問?不光紅還辣,刺激性那麼猛烈,絕對的虎狼之毒啊!

難道自己人到晚年時,還要扮演神農嘗百草麼……想想都挺奇葩的。

……

吳郡的那點人口安置,基本上這樣就搞定了,同理浙江口對岸、會稽郡句章縣附近,乃至甬東諸島的移民,處置辦法基本上也一樣。

而且會稽那邊地方更多,沿海平原鹽鹼地也多,漁業資源也更豐富。所以吳郡都能容納五千戶,會稽句章那邊還能再翻一倍,容納了一萬戶。

這一萬戶,也是確實沒辦法,搞開發有需要,非得往李素的封地腹地塞,李素沒想佔這個便宜,也不得不佔。不過移民五萬戶,李素直接佔便宜的就這一萬戶,才兩成,也算大公無私了。

會稽其他各縣,就只需要安置兩萬戶了。

至於豫章廬陵那邊的一萬五千戶,也沒什麼好贅述的。李素來之前,後世的整個江西全境,如今總共才七八萬戶、三四十萬人。

所以,哪怕贛江流域平原面積再狹窄、山區再多,也不至於多塞一萬五千戶塞不下。

哪怕是平原肥沃之地、不用翻墾挖石頭挖樹樁、只要趁着冬季乾燥灌木枯萎、放把火燒荒就能直接種的田,也絕對夠種。

畢竟這地方後世相當於一個省呢,加上一萬五千戶後,也才九萬多戶,剛剛接近五十萬人,這會養不活?

所以,移民安置上,最後的焦點,就是會稽郡最後還沒安排的兩萬戶。

按說會稽郡的地盤比豫章加廬陵還大很多。畢竟豫章加廬陵只等於江西全境,而會稽一個郡就相當於浙閩兩省之和了(除去浙江以北的平原)。

既然江西能輕易多安置一萬五千戶,浙閩剩下的空地安排兩萬戶有什麼難呢?

但實際操作後,李素髮現還真是後面這兩萬戶不好找地盤。

首先贛江流域好歹有大江河水系、方便灌溉,有沖積平原。

但會稽這邊,浙北平原不算他的,南部的甬江和蘭溪江平原,原有人口已經充分繁衍生息,把平原佔滿了。

所以要找灌溉便利、沖積肥沃的平原來移民,只能找其他水系,那些河得直接注入東海。因爲只要不是直接注入東海,而是跟浙江連通,那古人早就順着江遷移繁衍佔滿了。

會稽郡在迎來移民潮之前,已經有十好幾萬戶了。

張鬆、王累一開始勸過李素,就直接往蘭溪江和甬江平原地區加塞,大不了人口稠密之後,發展工商業嘛!

丞相和諸葛亮那麼多工商業技術發明,隨便多弄點工場,吸納幾萬勞動力,人均耕地不足的問題不就解決了麼?

但李素知道事情不能這麼辦。他是可以吸納過剩勞動人口,但道理不能這麼說,壓低原有土著的人均耕地,這事兒不地道,會激化本地人和外來戶的矛盾的。

而如果你完全不給外來移民分田,哪怕給他們好工作,他們也會仇視本地人,因爲本地人會從城市的繁榮中拿走相當一部分紅利,而本地人什麼都沒幹,城市的繁榮是外地人努力打工和政府規劃的結果。

想不通這個道理的,就想想看後世東南沿海發達城市、外地打工者對房東包租公包租婆的仇視心態就知道了。

所以,李素是有經驗的,他絕對不能自己親手塑造出一個包租公階層來。

一定要一視同仁,在不侵奪本地人耕地的情況下,給外地人也全部分田!

至於將來勞動力再從土地上被擠出、土地被兼併、剩餘勞動力進工業,那也是後話了,至少從程序正義的角度來觀察,那是百姓後續自己一代代努力工作分化的結果,出現貧富分化也怨不得朝廷。

第355章 拿個真發明造假(三更!第三更四千字)第69章 屯兵五丈原第72章 大漢朝最黑的豆腐渣工程第131章 兩線作戰貪一波第22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359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297章 靈渠谷奇謀第111章 何去何從番外第64章 大漢是來帶給蠻夷先進生產力的第173章 處置玉璽第70章 大破韓遂只是基本操作第762章 德配其位第486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428章 三方齊集殺關羽(五千字大章)第459章 科學和文學並不衝突第307章 法孝直再出五丈原第308章 你過來啊第780章 某些人覺得自己是範疆張達加曹豹合體第359章 道不行乘桴浮於海第739章 先打擊一下呂布的自尊心第536章 諸葛三策第216章 徵西將軍又來共襄盛舉了第437章 馬超騎臉怎麼輸第519章 還價越還越慘就沒人還了第649章 雖不中,亦不遠矣第229章 連敵人是誰都沒搞清楚第137章 困守孤城第335章 假裝這是一場靜坐的戰爭第134章 報信的都沒我快第279章 後生可畏第570章 大網收攏番外第56章 呂布:死前也要殺個可汗墊背第762章 德配其位第205章 戰象種田第700章 邀買人心的本能第482章 追亡逐北第174章 境界高下立判第49章 一紙能抵十萬兵(再次五千字大章,追趕主線時間線)第399章 換地圖水日常可以跳看不訂番外第40章 破除迷信任重道遠第779章 重回桃園張翼德第490章 “專家解讀”第825章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第591章 一錘入魂第126章 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第793章 遷都雒陽第125章 讓叛軍看見了還以爲我們吃不起呢第788章 攢了五年的水師,一夜回到一無所有第774章 安如磐石居庸關,堅壁清野拒張飛第548章 溫水煮蟾蜍(五千字大章……)第740章 這次不用你殺故主,傳檄天下辱罵袁紹一頓就行了第393章 這個太專業了,不好噴啊第724章 蓄勢待發第671章 自絕退路的周瑜番外第44章 當年怎麼打公孫瓚,現在就怎麼打二田第299章 旅遊式偷襲第560章 張鬆禰衡中門對狙第131章 兩線作戰貪一波第65章 撈了錢就去禍害丹陽豪帥第606章 輕取石門第22章 說服沮授-下第853章 垓下自刎第96章 要造反書信?來人吶,咱給他寫一張第32章 不署名纔是最大的揚名番外第1章 中興六公爵第824章 大軍十萬出揚州第14章 以鄰爲壑奈若何第129章 這!就是勸降!第603章 靜坐的賣隊友第42章 遍地賊情第278章 報團取暖的反賊第2章 先攢一波怒氣值第303章 身陷重圍馬孟起第281章 環環相扣第750章 博望坡到底是劉備打的還是諸葛亮打的第819章 八陣和八陣圖的差距第797章 丞相無赫赫之功第158章 不爲五斗翡翠折腰第844章 各方面都被碾壓第847章 七十萬人的大決戰第117章 桑拿巴山夜雪時第185章 沃倫.荀的能力邊界第64章 拿糜竺的錢當然不用客氣第682章 冊封公爵第516章 勝利會師番外第14章 公孫度已死第388章 諸葛亮出仕第845章 “文若無能,喪權辱國”第313章 人生就是這樣大落大起大落大落第455章 一家人就是要整整齊齊第53章 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第500章 比尤里還恐怖的拉攏能力第664章 趙括式的敢死隊突圍第226章 吳蘭不愧漢將軍第392章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第846章 要追,緩追,不給曹操喘息機會第73章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陽平關番外第36章 君臣共識第518章 你這是在懷疑孤的凝聚力麼第70章 大功告成(第三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