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長安易主,劉協的疑心病

第249章 長安易主,劉協的疑心病

長安。

呂布一戟將李傕斬落馬下,宣告西涼諸將叛亂的結束。

“溫侯神勇,當世無人能及。”陳宮策馬立在呂布右方,由衷而贊。

呂布將方天畫戟扛在肩頭,開懷大笑:“若非公臺設謀,本侯又豈能入得了這長安城。”

“待見了天子,本侯定在天子面前,表奏公臺之功。”

呂布、張邈、陳宮一路勢如破竹,滅樊稠、郭汜、張濟、李傕,餘衆或降或逃。

關中之境,徹底由呂布和張邈執掌。

大殿。

馬日磾早已請出劉協和公卿百官,迎接呂布、張邈、陳宮。

見呂布提着李傕的首級到來,劉協這心中的擔憂頓時少了許多。

董卓在時,雖然劉協稱呼董卓尚父,董卓又時常凌辱宮中妃子,但那些妃子都跟劉協沒什麼直接關係,劉協勉強還有個天子樣兒。

李傕在時,直接不裝了。

若不是賈詡攔着,劉協的伏皇后還有劉辯的遺孀唐姬,都差點被李傕凌辱。

如今見李傕已死,劉協徹底舒坦了。

“大將軍神勇,朕沒有看錯人。”劉協對呂布的印象還是蠻不錯的。

誅董之戰,是呂布揹着劉協逃出了西涼諸將的追趕。

雖然李傕郭汜十萬西涼兵圍城,呂布跑了,但那不是呂布的錯,兵權被王允架空,呂布有心無力。

想到之前的教訓,擔心呂布又被架空了兵權,劉協封賞道:“大將軍,你屢次救朕,足見忠心。”

“朕今日封你爲建威大將軍,持節,掌天下兵馬。”

大將軍本就是軍職最高,冠以稱號則是皇帝對大將軍賜予的殊榮。

呂布大喜:“謝陛下!”

對於呂布而言,大將軍前面加個建威,這種殊榮讓呂布很是受用。

雖然大將軍跟建威大將軍權力都差不多,但這聽起來的感覺卻不一樣。

尤其是呂布這種好面子的,建威大將軍比大將軍霸氣多了。

而“持節,掌天下兵馬”,更是劉協對呂布莫大的信任,這讓呂布如何不感動?

呂布不是袁紹袁術,不會想着將劉協取而代之,一個“建威大將軍、持節、掌天下兵馬”足以讓呂布對劉協效死力。

當然,這個死力的前提是呂布不會兵敗。

只要呂布不兵敗,劉協就安然無恙。

但若是呂布兵敗,拋棄劉協也是轉瞬間的事。

呂布得了好處,自然也沒忘記張邈和陳宮,於是道:“陛下,臣只諳武事,對這治理國家一竅不通。”

“陳留太守張邈,東郡郡丞陳宮,皆是當世少有的俊傑,這次臣能入關救陛下,張邈和陳宮二人,功不可沒。”

“臣以爲,可賜封張邈爲司徒,錄尚書事,陳宮爲尚書令,協助張邈執掌政事,統率百官,恢復關中民生。”

“待關中穩定,陛下可親率臣、東出虎牢,蕩滅亂臣逆賊。”

“天下一統後,以陛下之功,定可青史留名,成中興之主。”

呂布這番話,提前跟張邈和陳宮合計過,此時說出來,令劉協十分受用。

張邈和陳宮都認爲,要想在長安立足,不被長安的公卿讒言排斥,就一定要讓劉協有掌權的快感。

若跟董卓、李傕一樣,只顧着挾持天子,擅自發布皇命,會讓劉協反感憤怒,最終也會步董卓、李傕後塵。

因此,張邈和陳宮讓呂布在話術上進行一些細微的主次變化。

比如,呂布主動提出只管軍不管政;呂布替劉協東出虎牢,改成劉協親率呂布東出虎牢;又云劉協之功,可以青史留名、成中興之主。

劉協是不可能真的親征的,但這樣一說,劉協就會有一種強烈的參與感,有一種掌權的快感。

這種尊重,讓劉協內心感嘆不已:“溫侯有如此大功,卻不似董卓、李傕專權,反而替朕設想,真乃我大漢第一忠臣。”

朝中公卿百官,亦是紛紛驚愕的看向呂布,彷彿第一次認識呂布一般。

這是要,還政於劉協?

真的假的啊?

對於劉協而言,呂布、張邈、陳宮,是勤王有功的忠臣。

但對於朝中公卿百官而言,大部分人心中想的是“又來一個董卓、李傕,一丘之貉罷了。”

結果,呂布卻展現出了與衆不同的一面。

被賜封“建威大將軍,持節,掌天下兵馬”,竟然主動提出不管政事!

“這呂布,怎會有如此心計?”

“難道他就不怕王司徒之事重演,再次被張邈陳宮架空兵權?”

“這呂布跟董卓、李傕都是一丘之貉,今日肯定是故意這般說的。”

“哼,這世上就沒有不貪權的臣子。”

“拭目以待吧,這關中肯定還會亂起來的,到時候我等誅殺呂布,定然能受天子器重。”

“區區武夫,也配當大將軍?我等可是世代公侯。”

“.”

公卿百官心思各異,對呂布多有仇視敵意。

經歷了董卓、李傕專政,還活下來的公卿,個個兒都是奸猾之輩,雖然心中鄙視呂布,但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冒頭。

劉協這個時候正在迷戀的享受掌權的快感,於是提議道:“朕自初平元年登基爲帝,一直都受到董賊及西涼餘孽挾持,諸事皆不能由朕做主。”

“即便是自詡忠臣的王允當司徒的時候,也以朕年幼爲由不讓朕親政。”

“如今是初平五年正月,李傕已滅,朕決意親政,改年號爲興平元年,意爲興天下太平。”

“諸位,意下如何?”

劉協要親政,要改年號,呂布第一個出言支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陛下乃天子,豈能由臣子專權?”

“臣,建威大將軍呂布,謹遵陛下之命。”

“自今日起,年號爲興平元年,亦是陛下親政之年。”

張邈和陳宮也紛紛附議。

好傢伙!

大殿的公卿文武,都被呂布、張邈和陳宮的手段給整迷糊了。

改年號,天子親政?

這真的是呂布?

但呂布及新任的司徒和尚書令都附議了,其餘公卿文武不附議,那不是故意在給劉協找事嗎?

無奈之下,諸文武只能紛紛附議。

但一個個看向呂布、張邈和陳宮的眼神,卻多了忌憚。

相對於董卓和李傕,呂布三人組的手段更高明!

這是類似十常侍的玩法!

只要聽皇帝的,那誰也撼動不了呂布三人組的地位。

朝會結束。

劉協興奮的留下了呂布、張邈和陳宮三人,詢問今後的朝廷大略。

雖然劉協口稱親征,但也是有自知之明的。

這國家大事,劉協還處理不了。

呂布沒有說話,而是上前一步,侍立在劉協身邊,如護衛模樣。

張邈和陳宮對視一眼,由張邈出言回答劉協的詢問:“陛下,方今天下,兩帝同天。”

“涿城的劉陔雖然是僞帝,但有袁紹支持,又有傳國玉璽在,其名望和號召力並不弱於陛下。”

“陛下跟劉陔之間,註定只能以戰事決定勝負成敗。”

劉協忿忿道:“袁紹逆賊,忘卻了大漢對袁氏的殊榮,如今扶持一個僞帝,定然有王莽之心。”

張邈對袁紹本就有仇怨,此時跟劉協亦有同情之心,又道:“如今幷州的馬騰韓遂,已經倒向了袁紹。”

“關中又因爲董卓、李傕等人作亂而破敗,陛下想要對付袁紹,目前卻是極難。”

“而在關東,又因董卓、李傕矯詔,讓各州刺史都當了州牧,以至於青、兗、豫、徐、揚、荊各州都以州牧爲尊,不知陛下之名。”

“陛下雖然是天子,卻不能號令六州士民。”

劉協憂心道:“改史立牧,非朕所願。可如今皇命已下,也難以再收回皇命,司徒可有良策教朕?”

張邈頓了頓,凝聲道:“陛下以往,受董卓、李傕郭汜挾持,下達的皇命皆不是陛下心中所願。”

“如今陛下親政,爲了樹立威信,自然要收回各州州牧之權。”

“當然,這只是陛下讓各州州牧表達的一個態度,並非真的要收回他們的權力。”

“若願意改牧爲史的,陛下依舊可以讓他們當州牧。”

“若推諉不願的,那就視爲亂臣逆賊,陛下便可出兵討伐!”

“恩威並濟,這關東六州,又有誰敢不從?”

劉協聽得興奮。

這在以前,是不會有人如此細緻的給劉協分析天下大勢的。

基本上都是,董卓或者李傕過來給劉協說一聲,要如何如何。

此時的劉協,多了以前不曾有的參與感。

“司徒言之有理。”劉協正襟危坐,儘量讓自己保持天子的風度:“此事就交給司徒去辦,朕很放心。”

張邈、陳宮又跟劉協聊了許多有關於天下大勢的事,自初平元年到初平四年的大事,全都給劉協講了一遍。

這讓劉協的眼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前當傀儡皇帝的時候,劉協能瞭解到的天下大勢十分有限,如閉塞了耳目一般。

而現在聽了張邈和陳宮的講述,天下大勢四年來的變化,在劉協腦中浮現。

劉協本就聰慧,這四年來天下大勢的變化,不需要張邈和陳宮解釋太多,就能看懂其中的部分牽涉。

而張邈和陳宮,則是有意無意的,讓劉協看到曹操、劉備等人的威脅。

離間計最高明的地方,不在於諂言,而在於不經意之間,樹立出曹操威脅論、劉備威脅論、劉表威脅論、劉焉威脅論。

而張邈和陳宮,始終保持臣子的低姿態,讓劉協去主動思考這其中的問題,然後主動的向張邈和陳宮詢問對策。

“鎮西將軍未取得假節之權時,爲殺袁術、竟能不經詔命就可結連各路兵馬,連陳王都能爲之效命。如今有了假節之權,豈不是.”

“徵東將軍爲了一己私仇,竟然擅自討伐徐州”

“荊州沃野千里,兵甲齊全,劉表竟然不思勤王.”

“劉焉隔絕漢中,擅毀棧道,這是想在漢中自立稱王嗎?”

帝王之心,疑心最重。

劉協當了四年的傀儡皇帝,受到的磨難不少,這心胸器量遠遜於人。

張邈和陳宮僅僅是給劉協陳述天下大勢,就已經讓劉協起了不少的疑心了。

甚至於,劉協已經忘記了盧植臨終前的囑託,對劉備也滋生了忌憚之心。

退出劉協的寢宮,呂布獨自離開,去尋走散的妻女。

本以爲妻女會被李傕郭汜加害,但呂布卻得知妻女被同爲幷州人的龐舒藏了起來。

這讓呂布頗爲欣喜。

張邈和陳宮則是並騎而回。

“公臺,天子已經對關東六州的州牧起了疑心,整合關東六州的力量,已經有了機會了。”張邈語氣輕快。

上兵伐謀,張邈對這種運籌帷幄的感覺很是享受。

陳宮亦是笑道:“董卓、王允、李傕,都是少謀短智之輩,天子年幼,這國家大事本就會讓羣臣協助。”

“但他們卻自以爲可以挾天子以令天下,事事不由天子做主,何其的愚蠢。”

“如這般年幼天子,我們應當如十常侍一般,一切行事,皆遵循天子的意願。”

“給予天子親征的快感,才能讓我等的地位如泰山一般不可被撼動。”

“不能成爲天子的親信,又如何能奉天子以令天下?”

張邈大笑:“這也多虧了呂布的野心不大。呂布雖然驕矜,但只要投其所好,就可以驅使。”

“以公臺之智,呂布之武,關中只需要休養三年,便可征討天下羣雄。”

陳宮點頭:“可惜了。若不是王允貪權,關中也不至於凋敝如此,馬騰韓遂也不會倒向袁紹。”

“若昔日是你我在關中,又豈會讓袁紹等人猖獗?”

張邈哈哈大笑:“雖然時機欠缺了些,但如今你我已經執掌了朝中權柄,只要不跟王允一般犯傻去削呂布的兵權。這關中,穩如泰山!”

陳宮點頭:“如今關中已定,是時候去打探關東的情報了。上回有情報傳來,說劉備對袁術再次用兵了,也不知道戰事如何。”

“若袁術真的被劉備擊敗了,那關東羣雄,劉備一家獨大了,”

有了劉協的支持,呂布、張邈和陳宮迅速的整頓關中的軍政諸事,漸漸的步上了正軌。

(本章完)

第286章 李通文聘,張飛薅瘋了啊第267章 白袍初戰,趙雲被鄙視了第238章 先登破營,袁術倉皇敗逃第245章 軍爭之外,鄭平以計誘之第213章 以靜制動,劉備穩坐青州第209章 先兵後禮,青州強硬表態第191章 第三帝都,劉備決意建城第97章 昭烈之勇,劉備大敗徐和第252章 關某之刀,容不下奸逆賊第109章 劉備南下,諸葛瑾的震撼第111章 少年臥龍,尋賢才要趁小第16章 贈字瑾瑜,鄭平盛讚劉備第226章 馬騰投袁,呂布欲連臧洪第75章 祈天燈現,破樂陵斬賊首第150章 邊讓陳宮,兗州止戰之策第185章 誅袁終戰,劉備四面埋伏第16章 贈字瑾瑜,鄭平盛讚劉備第292章 佈局潁川,劉備遊說呂布第87章 東海糜氏,當急人之所急第312章 爭奪兗州,曹劉各起精兵第339章 陸遜掛帥,渡河連戰連捷第86章 劉備傳檄,君子行以大義第79章 大漢良將,忠臣心在社稷第230章 世事如棋,戰功寶寶袁術第269章 渾水摸魚,鄭平乘船北上第149章 大勢在我,青州斡旋天下第13章 妍妙輝光,青州人傑地靈第139章 巔峰皇甫,關羽麴義瀕危第278章 公孫之殤,氣瘋了的袁紹第132章 智策奇佐,鬼才暢言大勢第56章 略施小謀,劉子平的驚歎第297章 鼎足三分,袁紹謀爭遼東第319章 斬殺顏良,袁紹遷都鄴城第203章 周郎年少,劉繇結仇劉備第173章 豫州戰起,劉備文武齊聚第336章 鄭平迴歸,劉備決意稱帝第229章 陶謙戰死,徐州易主而抉第147章 遠交近攻,袁紹定連環計第143章 出使青州,此詔事關重大第60章 老驥伏櫪,士爲知己者死第228章 郭嘉鄭平,陶謙營寨起火第274章 袁氏內訌,劉備欲迎天子第217章 鄭平迎親,陶謙宴請曹嵩第152章 計定荊豫,劉備納策破局第218章 局勢變化,曹嵩死青徐禍第145章 馮諼三窟,向劉表借錢糧第70章 義薄雲天,關羽平定高唐第208章 少年三傑,劉備用兵徐州第46章 陳紀教子,都是人情世故第333章 劉虞之計,三宗共舉劉備第52章 漢家宗親,青州劉氏底蘊第104章 賢才來投,劉備聲名漸起第13章 妍妙輝光,青州人傑地靈第145章 馮諼三窟,向劉表借錢糧第199章 四海皆驚,公孫瓚殺天使第5章 立志青州,何懼天時不在第67章 懷柔之策,再揚劉備仁名第273章 通敵之罪,鄭平密計初成第245章 軍爭之外,鄭平以計誘之第319章 斬殺顏良,袁紹遷都鄴城第13章 妍妙輝光,青州人傑地靈第51章 盧植尚在,恩師厚德如父第253章 大賞特賞,劉備得青徐揚第272章 三營出兵,鄭平忽悠許攸第3章 青州禍事,鄭平策論黃巾第31章 御下之道,當施之以恩義第30章 高唐華家,鄭平的小迷弟更新時間調整第78章 盧植出山,招募幽州志士第197章 劉備重義,易侯統領四州第202章 坐山觀虎,曹操喜袁術怒第339章 陸遜掛帥,渡河連戰連捷第17章 靜以致遠,劉備來信相邀第90章 劉備進兵,盧植張飛到來第138章 羽斬華雄,盧植戰皇甫嵩第155章 王佐之爭,郭嘉計說荀彧第95章 請君入甕,青州決勝一戰第186章 袁術敗逃,張飛巧遇典韋第98章 救天下者,唯玄德公一人第269章 渾水摸魚,鄭平乘船北上第78章 盧植出山,招募幽州志士第313章 虛虛實實,袁紹被打蒙了第169章 以身爲棋,奉天子封四方第51章 盧植尚在,恩師厚德如父第297章 鼎足三分,袁紹謀爭遼東第291章 金印紫綬,大漢皇叔劉備第138章 羽斬華雄,盧植戰皇甫嵩第332章 帝位之爭,劉虞私問劉備更新時間調整第294章 漢家宗室,唯劉備獨稱賢第52章 漢家宗親,青州劉氏底蘊第186章 袁術敗逃,張飛巧遇典韋第131章 再謀冀州,潁川奇才迭出第240章 十二軍令,郭嘉陷入混亂第315章 五營齊出,孫堅顏良鬥勇第235章 攻心之計,關羽義釋周泰第94章 最終謀劃,虎吞天下大勢第58章 立威施恩,再揚劉備仁德第265章 關中大旱,劉協欲遷青州第282章 智士張飛,薅荊州的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