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公孫野心,禍亂天下之舉

第146章 公孫野心,禍亂天下之舉

涿郡。

劉和的書信抵達。

得知劉和懷揣天子劉協的密詔出了長安城,劉虞禁不住老淚縱橫。

“天可憐見,老臣終於等到了陛下的聖旨了!”

身爲宗室大臣、牧守幽州的大司馬,劉虞對殘破的漢室無時無刻都感到心痛。

國賊作亂,國已不國。

長安有董卓挾持天子,關東有韓馥等野心之輩妄想擁立新的天子。

因此,袁紹和盧植先後組織討董,劉虞都未參與!

劉虞深知,一旦他這個大司馬也參與了討董,就等於不承認長安天子的正統。

這跟同意韓馥等人的擁護,登基稱帝又有什麼區別?

故而,不論韓馥如何勸,劉虞始終在幽州保持了中立。

劉虞召來了趙該、鮮于幹、鮮于輔、鮮于銀、齊周、尾敦、魏攸、程續、公孫紀、閻柔、閻志等州牧府文武從事。

“賊臣叛亂,朝廷播蕩。”

“四海俄然,莫有固志。”

“老夫身爲宗室大臣,當秉承信念,不可如衆人一般頹喪!”

“天子受難,老夫想派一使臣前去朝廷,以示老夫忠於朝廷的禮節,可有能不負使命的人前往?”

別駕趙該舉薦道:“有右北平郡無終縣人田疇田子泰,事死如生、守以直節,可擔大任!”

鮮于輔亦道:“田子泰雖然年輕,但郡中人都稱讚田子泰的膽略才學,使君若能厚禮相請,田子泰定然能不負所托。”

劉虞見衆人都在稱讚田疇,當即遣從事魏攸備齊厚禮去請田疇。

待魏攸離去,劉虞又道:“天子有密詔討賊,老夫有意遣幽州騎兵南下,於南陽跟後將軍合兵討董。”

“誰願統兵南下?”

一聽要討董,鮮于幹當即請命道:“使君,末將願領幽州精騎南下,定然不負使君所託!”

從事程續有心化解劉虞跟公孫瓚之間的矛盾,出言道:“使君,鮮于將軍的騎兵不可輕動,不如傳令右北平,讓公孫太守率麾下騎兵南下。”

“如此一來,公孫太守可以西征董卓建立功名,使君也不用擔心公孫太守破壞對烏桓的懷柔之策了。”

從事鮮于輔亦道:“使君,程從事言之有理。公孫太守時常縱兵劫掠,各郡皆有怨言,若能將其調離幽州討賊立功,使君或可表奏公孫瓚往別處出仕。”

劉虞眉頭緊蹙。

對於公孫瓚,劉虞頗爲不喜。

治理邊事,若是一味的殺伐,只會讓雙方的仇恨變得更深。

對於公孫瓚這樣的邊將而言,的確是殺敵建功,名垂千秋了。

但對於幽州的百姓而言,卻不是一件好事!

百姓要的是安居樂業,而不是時刻處於殺伐仇恨之中朝不保夕。

因此,劉虞來到幽州之後,一直都致力於用懷柔政策來化解漢人跟烏桓雙方的矛盾,在漁陽郡採礦,上谷郡互市,在諸郡勸課農桑,儘可能的避免雙方的矛盾衝突。

而附近的烏桓部落同樣因爲連年的戰亂日子過得十分的悽苦,也不想再打仗,紛紛響應了劉虞的懷柔之策。

在劉虞的治理下,幽州漸漸恢復了生機。

然而,對於一直都仇恨烏桓人、希望殺烏桓人立功的公孫瓚而言,劉虞的懷柔之策等於是在葬送了公孫瓚的前程。

以至於,公孫瓚屢屢破壞劉虞跟烏桓部落的約定、甚至於劫掠漢人百姓,以此來增加邊境衝突,製造可以出兵的理由。

但烏桓人也不傻,遣使者跟劉虞一覈對,雙方都知道是公孫瓚在搞鬼。

這也是劉虞對公孫瓚頗爲惱怒的原因之一。

公孫瓚要的是建功立名,劉虞要的是百姓安康!

若不是公孫瓚擁兵自重,劉虞早將公孫瓚給法辦了,又豈會讓公孫瓚在右北平囂狂?

思索片刻,劉虞同意了從事程續的提議,讓其前往右北平向公孫瓚傳軍令。

若能將公孫瓚調離幽州,對劉虞而言也是個好事!

程續奉命來到右北平,將劉虞的軍令傳達:“公孫太守,大司馬有意遣兵南下跟袁術會盟討董,但苦於麾下無大將可用。”

“大司馬素知公孫太守驍勇善戰,麾下白馬義從亦是當世精銳,特遣我來告知公孫太守,希望公孫太守可以率兵南下。”

看着眼前的調令,公孫瓚眉頭緊蹙:“大司馬要跟袁術會盟?袁術此人,素來狼子野心,名義上是遣信邀請大司馬會盟,實際上是扣押了劉和想讓大司馬以他爲尊。”

“若本將南下,豈不是受袁術制約?”

“還請從事回稟大司馬,此刻應該遣人南下魯陽,將劉和和聖旨一併迎回幽州。”

“有了聖旨,大司馬振臂一呼,即可再組討董聯盟,揚名天下!”

“若能如此,白馬義從願爲先鋒!”

公孫瓚可不傻。

這南下去了魯陽,糧草都得受到袁術制約,想不以袁術爲尊都不行了。

千里迢迢的跑去魯陽受袁術節制,即便討董成功了這功勞也是袁術的!

這種沒好處替人作嫁衣的事,公孫瓚是不情願的。

但若是劉虞在幽州舉旗,即便跟劉虞有私怨公孫瓚也會主動請命當先鋒!

公孫瓚的想法其實是跟孫堅差不多的。

只要能當先鋒滅了董卓,那這天下人都將記得誅董的是誰,名望功勞都有了!

程續頓時愣住:“公孫太守,大司馬一心爲公,不會去跟袁術爭搶盟主的。”

公孫瓚冷笑:“所以說,這就是本將看不慣大司馬的地方。他要堅持公道大義,憑什麼要求本將也跟他一樣?”

“本將可以討董,但必須以大司馬爲尊,以幽州的名義去討董,而不是跟在袁術身後論資排輩,得了功勞還得求袁術恩賜。”

“你一個文從事,如何懂得這殺敵立功的事?”

程續見勸不住公孫瓚,只能無奈的返回涿郡。

劉虞大怒:“討伐董卓,乃國之大義,公孫瓚豈能以私廢公?老夫麾下自有精騎,何須公孫瓚豎子南下?”

“傳令鮮于幹,令其率三千幽州騎兵南下!”

劉虞的部將公孫紀跟公孫瓚私交匪淺,暗中遣人將消息送往右北平。

公孫瓚見劉虞不聽勸,執意要遣騎兵南下會盟,心中也是頗爲惱怒:“劉虞老匹夫,本將有心助你成就大功,你卻對本將的善言棄之如敝履。”

“迂腐之人,如何能成大事!”

公孫瓚心中那個氣啊。

本來還想着,這劉虞有了聖旨可以討董了,他也不用窩在這右北平了。

結果劉虞竟然會輕信袁術!

袁術是什麼樣的人,公孫瓚一眼就看穿了,偏偏劉虞看不明白。

“袁術此人,睚眥必報,倘若得知本將勸阻劉虞老匹夫,定然記恨於我。”

“本將已經得罪了劉虞,若是再得罪袁術,今後難以立足。”

“倒不如.”

公孫瓚心中一發狠,立即召來了堂弟公孫越。

“阿越,伱立即持本將書信,率一千騎兵南下魯陽見後將軍。”

“告訴後將軍:本將對其一向欽慕,特遣一千騎兵來助陣,倘若後將軍想要幽州的騎兵,可助他除掉鮮于幹!”

“事成之後,你暫時留在後將軍身邊待命。”

公孫越心頭一凜:“兄長,若大司馬得知此事,恐怕會舉兵問責。”

公孫瓚冷笑:“問責?劉虞老匹夫最精銳的騎兵都沒了,拿什麼向本將問責?不用疑慮,速去魯陽。”

待公孫越離開,公孫瓚又召來從弟公孫範:“阿範,你持本將書信去趟信都。告訴袁太守,本將會以討伐董卓的名義前往魏郡!”

公孫範擔憂道:“兄長,袁紹狼子野心不可盡信。上回袁紹想奪冀州,因爲青州劉刺史前往鄴城勸和,最終才讓袁紹被迫和韓馥達成分治冀州的盟約。”

“袁紹一心想要冀州,又豈會讓兄長涉足魏郡?”

“倘若袁紹忽然發難,兄長如何能應對?”

公孫瓚冷哼:“袁紹敢發難,那本將就盡奪冀州九郡。本將有步騎兩萬,騎兵過萬,還有三千令烏桓人都聞風喪膽的白馬義從,袁紹有什麼資格向本將發難?”

這兩萬步騎,是公孫瓚的底氣!

兵馬在手,不懼劉虞、同樣不懼袁紹。

公孫範見公孫瓚輕視袁紹,心中更是擔憂:“可兄長要奪韓馥的一半冀州,青州劉刺史處如何應對?”

公孫瓚不禁皺眉。

對於昔日同窗劉備,公孫瓚心情頗爲複雜。

昔日將五百騎兵借給劉備的時候,劉備還只是個試守平原相,如今卻已經是青州刺史了。

看着昔日的小弟,如今比自己還位高權重,公孫瓚心中的滋味頗爲複雜。

公孫範不提劉備還好,一提劉備,公孫瓚南下奪韓馥冀州的心思更堅定了。

“上回玄德勸和韓馥袁紹,是不想袁紹得了冀州後,反悔不再運糧。”

“但本將若是取代了韓馥,就可以相約玄德一起攻殺袁紹,到時候玄德在青州,本將在冀州。他想要多少糧食,本將就能給他多少糧食。”

“青冀二州還能結成攻守同盟,誰又能擋?”

“待尋機滅了劉虞那老匹夫,本將執掌幽冀,天下羣雄誰不以本將爲尊?”

“他日滅了董卓,本將亦可當一回大將軍!”

公孫瓚目光兇狠,野心畢露。

公孫範見勸不了公孫瓚,只能無奈退下,自去往信都給袁紹傳信。

袁紹自鄴城奪位失敗後,一直謹慎小心。

一邊跟劉岱聯姻干擾青州的視線,一邊暗中給公孫瓚約定分治冀州。

得到公孫瓚的來信,袁紹頓時開心了。

“眼下正值春耕,劉備就算想出兵勸和都不可能了!”

“袁術遣人扣押了劉和,想讓劉虞南下會盟,這反倒給了公孫太守南下的機會。”

“我這弟弟啊,還真懂他哥哥的難處啊!”

袁紹心情十分舒坦。

雖然一直跟公孫瓚有約定,但什麼時候南下袁紹和公孫瓚都在靜待時機。

畢竟劉虞手中也是有精銳騎兵的。

唯有挑選一個劉備和劉虞都來不及出兵的時機,才能讓謀劃萬無一失!

而現在,袁術扣押劉和,直接給袁紹創造了這樣的機會。

劉虞騎兵南下魯陽,青州又面臨最重要的春耕。

這兩支兵馬都已經沒有機會介入了。

剩下的就只有袁紹跟公孫瓚之間的博弈了。

“本初,劉虞的騎兵雖然南下了,但劉備始終是個變數。”

“必須設法將劉備的兵力引往別處。”

這一次,許攸搶在了逢紀之前獻策。

許攸深知,這是袁紹能爭奪冀州最合適的時機,不能再有紕漏了。

若再讓逢紀謀劃,許攸出於利益考慮不得不再次附和且完善逢紀的謀劃。

這對許攸而言,是很難接受的。

既然不想附和逢紀,那就搶在逢紀之前!

“許子遠這混蛋!”逢紀見許攸搶了先,不由暗恨。

袁紹果然被許攸的話吸引,詢問道:“子遠準備如何謀劃?”

許攸捋了捋短髯,冷笑道:“劉備爲了減輕盧植的討董壓力,遣人跟陶謙和袁術結盟。”

“這很明顯,是衝着本初來的。”

“劉備擔心本初表奏的豫州刺史周喁會忽然進兵豫州,讓正在洛陽的孫堅不得不返回豫州,故而纔會跟袁術結盟。”

“可惜啊,劉備這次是在作繭自縛。”

“那鄭平自詡才冠當世,妄想以一人之力引導天下大勢,實在是可笑!”

“天下如棋,一子落而滿盤輸。”

“本初可先令周喁出兵豫州,再令劉岱出兵濟北國和泰山郡,如此一來,劉備的青州兵就會陷入兗豫戰事,再難介入冀州事了。”

袁紹大喜:“青州本就受春耕之累,又要出兵救濟北、泰山和豫州,哪裡還顧得上冀州?”

“劉備有鄭平出謀,我有子遠定計,這冀州唾手可得啊!”

許攸得意一笑,一雙冷傲的雙眸斜瞥了一眼逢紀,眼角多了諷刺之意。

逢紀那個氣啊!

許攸這嘲諷的意味太明顯了。

逢紀出列諫道:“明公,許子遠的定計雖然能得到冀州,但也可能讓袁術討董成功。”

“倘若孫堅不能回豫州,即便明公得到了冀州,也會受袁術節制!”

“此事還得從長計議。”

(本章完)

第163章 乾坤難測,天下大勢已亂第32章 經營名聲,劉備渴賢愛民第177章 雙謀合變,袁紹袁術犯蠢第138章 羽斬華雄,盧植戰皇甫嵩第274章 袁氏內訌,劉備欲迎天子第248章 孫堅赴宴,驚呆了的周瑜第51章 盧植尚在,恩師厚德如父第207章 豫州事變,曹操陶謙結怨第233章 十八萬兵,袁術自信爆棚第327章 踏冰借道,劉備雪夜破袁第233章 十八萬兵,袁術自信爆棚第71章 強兵碾壓,鄭平速破般縣第76章 舉兵青州,劉備連橫泰山第136章 智爲將首,關羽謀西涼將第336章 鄭平迴歸,劉備決意稱帝第339章 陸遜掛帥,渡河連戰連捷第109章 劉備南下,諸葛瑾的震撼第100章 盧植贈書,加強版關雲長第228章 郭嘉鄭平,陶謙營寨起火第56章 略施小謀,劉子平的驚歎第334章 劉協遺命,鄭平抵達溫縣第8章 提親遇險,智者自有千慮第114章 仁德章武,臧霸孫觀拜服第38章 察民疾苦,寒微亦有人傑第182章 調虎離山,關羽計算袁術第61章 智驅虎豹,政令以利誘之第103章 權略相爭,河北義士沮授第153章 潁川羣謀,沮授獨木難支第66章 破賊殺敵,關羽初顯帥才第204章 初入青州,劉虞備受震驚第19章 世道紛亂,嘆人命如草芥第292章 佈局潁川,劉備遊說呂布第54章 校場整軍,鄭平初顯軍略第173章 豫州戰起,劉備文武齊聚第339章 陸遜掛帥,渡河連戰連捷第16章 贈字瑾瑜,鄭平盛讚劉備第210章 智威雲長,曹操心生嫉妒第214章 董卓封公,三足鼎立之勢第261章 考校亮遜,宗太公爲本謀第58章 立威施恩,再揚劉備仁德第275章 擘畫大勢,鄭平最終目的第313章 虛虛實實,袁紹被打蒙了第193章 引資招商,鄭平糜竺論勢第91章 初掌騎兵,輪到俺老張了第212章 劉寵遇刺,袁紹拉攏袁術第43章 借古諷今,論官尸位素餐第174章 千里決勝,劉備鄭平論勢第175章 鹽鐵之論,帶阿亮入軍營第269章 渾水摸魚,鄭平乘船北上第330章 許攸定計,劉協被劫走了第9章 儒生英氣,敢稱少年有爲第286章 李通文聘,張飛薅瘋了啊第67章 懷柔之策,再揚劉備仁名第140章 神威關羽,智計仍需武勇第40章 孫乾到來,酒水論映人心第117章 常山真定,義士奔赴臨淄第270章 好謀無斷,遲疑的袁本初第120章 舉兵鄴城,關羽傲氣依舊第242章 三郡結盟,太史慈入揚州第311章 羣謀衆議,鬥鄭平爭兗州第251章 治理淮南,關羽押袁入京第95章 請君入甕,青州決勝一戰第79章 大漢良將,忠臣心在社稷第154章 終得冀州,袁紹聚攏賢才第97章 昭烈之勇,劉備大敗徐和第249章 長安易主,劉協的疑心病第153章 潁川羣謀,沮授獨木難支第51章 盧植尚在,恩師厚德如父第95章 請君入甕,青州決勝一戰第60章 老驥伏櫪,士爲知己者死第76章 舉兵青州,劉備連橫泰山第37章 利誘百姓,劉備聚糧於城嘆,今天只能一更了。第311章 羣謀衆議,鬥鄭平爭兗州第57章 初戰告捷,郡丞真乃奇人第204章 初入青州,劉虞備受震驚第58章 立威施恩,再揚劉備仁德第153章 潁川羣謀,沮授獨木難支第29章 星漢燦爛,當聚文武義士第59章 攻心爲上,鄭平長袖善舞第155章 王佐之爭,郭嘉計說荀彧第276章 傳國玉璽,還治其人之身第207章 豫州事變,曹操陶謙結怨第157章 劉備搶種,鄭玄高徒國淵第99章 衆望所歸,繼任青州刺史第331章 關羽決意,劉協中箭而亡第265章 關中大旱,劉協欲遷青州第191章 第三帝都,劉備決意建城第215章 誅董之局,盧植誘說呂布第273章 通敵之罪,鄭平密計初成第19章 世道紛亂,嘆人命如草芥嘆,今天只能一更了。第221章 賈詡毒計,長安毀於一旦第327章 踏冰借道,劉備雪夜破袁第210章 智威雲長,曹操心生嫉妒第265章 關中大旱,劉協欲遷青州第182章 調虎離山,關羽計算袁術第55章 雷霆手段,巧計懾服郡兵第268章 策瑜雙壁,公孫瓚的決意第24章 通達政令,驅黎庶除反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