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抓住用好戰略機遇期

抓住用好戰略機遇期

“戰略機遇期”這一概念,最早來自美國在1997年公佈的防務審查報告,後經國內轉換,在黨的十六大前夕進入中國語境。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做出了一個重要判斷:“縱觀全局,21世紀頭20年,對我國來說,是一個必須緊緊抓住並且可以大有作爲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個戰略機遇期是國際大環境向我們提供的。

我們所說的戰略機遇期包含兩重含義。一是在可預見的將來,看不到爆發世界大戰的可能性。大國之間有合作,有競爭,但合作是主導面。二是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的主題。

黨的十六大所提出的21世紀頭20年的戰略機遇期,已經過去了十幾年,實踐證明,十六大這個判斷是準確的。21世紀第一個10年中國用得很好,是我們5000年文明史上發展最快的10年。

如果拿我們上面所講的兩個含義作爲標準的話,這個戰略機遇期可能比20年還要長。在可預見的將來,看不到爆發世界大戰的可能,也看不到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發生逆轉的形勢。

過去600年,曾經出現過中國發展的大機遇,但這些機遇我們沒有抓住,是由於我們自己的原因,我們喪失了機遇。今天首先要抓住機遇,用好機遇,關鍵仍然是我們自己。

不能忘乎所以

中國人不怕大災大難,怕的是忘乎所以,頭腦發昏。避免忘乎所以,特別是在今天,我們需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第一,向後看。我們過去30多年是如何發展的,如何走到今天的?

是因爲天時、地利、人和。改革開放的方針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天時和地利,我們不可能發展到今天這個樣子。

第二,向前看。展望今後10年、20年乃至更長的時間,中國最大的利益是什麼?我們最大的利益是保持發展的勢頭。這就意味着,必須保持對外合作的勢頭。如果對外合作勢頭中斷了,我們的發展勢頭必將中斷。

第三,看今天。我們面臨着衆多的難題和挑戰,是否應當有一個解決難題和挑戰的先後順序。今天只能解決條件成熟、能夠解決的問題,而不要急於解決明天乃至後天才能解決的問題。

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歷史告訴我們,我們摔大跟頭,遭受大的挫折,往往都是因爲急於求成。我們想要把明天乃至後天、大後天才能解決的問題一併拉到今天來解決。我們曾經搞過人民公社化,提出要“提前進入共產主義”,我們搞過大鍊鋼鐵,我們提出過“超英趕美”。這些都給中國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導致了大饑荒。

準確地認識今天的世界

今天的世界與舊世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是:

1. 從戰爭與革命的時代,進入了以和平與發展爲主題的時代。

2. 主權平等成爲國際社會公認的準則,並寫進了《聯合國憲章》。

3. 有一個以規則爲基礎的全球貿易體系。

4. 隨着全球化的深入,四大生產要素——商品、資本、技術和人才——在全球流動。

必須要有一個大戰略

大戰略一旦制定,就不能動搖。大戰略應當包含以下內容:

1. 我們今後10年追求的目標是什麼?

我們的目標是在21世紀中葉把中國建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中等發達國家。21世紀第二個10年,是實現這一大目標的關鍵一步。要走好這一步,我們需要四個條件:世界和平、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文化繁榮。要做到這四條,很不容易。

世界和平是我們的追求,我們需要一個有利於中國發展的外部環境。和平是發展的先決條件,我們所需要的外部環境不僅沒有戰爭,而且我們需要同外部世界保持總體上融洽的關係,纔有利於合作。雖然會出現摩擦和爭鬥,但這些必須保持在可控制的範圍之內,而不能失控,失控就會影響大局。

經濟發展。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據國家能源研究所估算,我國能源利用效率目前仍然很低,比以發達國家爲主要成員國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國家落後20年,相差10個百分點;如果生產100萬美元的產品,中國需要耗費的能源是美國生產同樣產品耗費能源的2.5倍,歐盟的5倍,日本的9倍。再按照這樣的模式發展,已經走不下去了。這就要求我們創新,包括消化、吸收外國的先進技術。

社會穩定。要實現社會穩定,必須看到,我們今天面臨着各種各樣的挑戰,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前所未有而且十分嚴峻的。在這種情況下,要實現穩定,只能通過改革,進行疏導,而不能採取堵的辦法。

文化繁榮。要着力構建中華主流文化,提高國民素質,逐步克服信仰危機、誠信危機和公信力危機。

2. 準確認識我們面臨的外部安全形勢。

我們面臨的安全形勢究竟如何?這是一個必須回答的問題,因爲安全形勢是我國制定大戰略的前提,且在這個問題上國內的意見很不一致。有些人認爲極爲嚴峻,甚至預言“中國將在20年內被肢解”,認爲中國是一個完全被地緣政治包圍的國家。也有人認爲,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及其亞太盟友已經形成了一個反華包圍圈,在中國周邊構建了“三鏈一圈”的軍事遏制態勢,即三道封鎖線外加一道包圍圈。三道封鎖線,第一道就是第一島鏈:日本列島、琉球羣島、臺灣島、菲律賓;第二島鏈:小笠原羣島、馬里亞納羣島、關島;第三島鏈:夏威夷羣島。西方試圖把我們這條“中國龍”困死成一條“中國蟲”。中華民族是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嗎?如果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就沒有什麼戰略機遇期可言。

我認爲,中國面臨的安全形勢,總體上看,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好的。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我們經歷了朝鮮戰爭、中印邊界戰爭、對越自衛反擊戰。蘇聯當時百萬大兵壓境,叫囂對中國實施“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那時候,中國面臨的安全威脅是現實的,今天的情況跟那時候的情況相比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這種變化之所以能夠出現,是因爲世界的變化,從戰爭與革命的時代進入了以和平與發展爲主題的時代,因爲我們發展了。如果看不到這個變化,那我們的思想就沒有跟上形勢的變化,就還停留在戰爭與革命

的時代。犯了時代的錯誤,那是非常危險的。

我們同美國、歐洲、日本、俄羅斯、印度等世界上各主要大國經濟上的相互依存度已經很深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種相互依存度對於安全來說是至關重要的。這種關係同當年的美蘇關係截然不同。那時候美蘇之間沒有什麼相互依存的關係,有的是競爭、對抗。今天我們同世界上各主要大國有競爭也有合作,但合作是主導面,這是不容置疑的。爲什麼合作是主導面?相互依存就是根據。

拿中日關係來說。自2007年起,中國就取代美國成爲日本最大貿易伙伴。日本對中國的依存度加深,中國對日本的依存度也加深。搞經濟的人都懂得,誰要把自己最大的市場搞垮了,誰馬上就會跟着倒黴。

今天,在西方世界有沒有人還保持着冷戰思維,還想包圍中國,軍事上打垮中國?這樣的人不能說沒有,但絕不代表今天西方政府主流的政治。

3. 處理好同外部世界的關係。

要實現我們的目標,離不開同外部世界的合作。中國同外部世界有矛盾、有分歧、有爭端、有問題,這是毫無疑問的。另外,隨着全球化的推進,我們同外部世界的合作在發展,共同利益在擴大,相互依存度在加深。這裡存在着兩種截然不同的思路。

一種是把重點放在擴大我們同各方的利益匯合點、構建利益共同體上。這是一個新的、重要的、影響深遠的思路。因爲當中國同外部世界的共同利益發展了,相互依存度加深了,我們同外部世界合作的基礎就更加牢固了。這樣,我們就會處於更加有利的地位,來處理分歧,減少分歧造成的影響,最後化解分歧。

另一種辦法就是突出分歧。有的時候分歧是我們自己突出的,當然,也有時候是別人把分歧擺在我們面前的,我們必須處理。

要處理好分歧,我們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這些分歧眼下能否解決。如果我們的實力夠,能夠解決,我們就可以着手去解決;如果不能解決,你想解決它那是白費力氣。那就要用智慧找到一種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把分歧放一放,待條件成熟後再解決。

第二,分清少數和多數。挑起分歧的人,往往是這個國家的少數。這些人對中國懷有很深的敵意,但是他們要挑起分歧,又會損害本國的利益。這些人這樣做,顯然本國不少人是不贊成的。我們在進行鬥爭的時候,必須分清少數和多數,我們要反對的必須是少數,而不是多數,絕不能打擊一大片。而且在進行鬥爭的過程中,必須設法爭得多數人的同情。如果不能爭取到多數人的同情,那我們就需要考慮換一種辦法,因爲只有爭取到多數人同情,鬥爭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第三,慎用經濟手段。我們同世界各國的經濟關係是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不斷打消外界疑慮逐漸建立起來的。國與國之間的經濟關係,有國際規則、雙邊協議和合同管着,我們必須依法辦事。如果找出種種藉口,不按照規則辦事,必定會有嚴重後果。經濟手段雖能給對方損害,但也會傷害我們自己。更重要的是,這會傷害我們的聲譽和公信力,那樣代價就太大了。

(本章完)

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從戰爭中吸取教訓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世界也需要中國夢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亞洲能解決自身的安全問題嗎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亞洲能解決自身的安全問題嗎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重視正在崛起的非洲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推進中美關係發展的重要思路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不要狹隘地理解中國形象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重視全球大反思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中國夢與軟實力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對蘇聯解體的思考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圍繞亞投行的全球大辯論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伊拉克戰爭有感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狹隘的民族主義害人害己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中國堅持不結盟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構築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中國重返聯合國四十週年的感悟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不要狹隘地理解中國形象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一次影響深遠的歷史性會晤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重視正在崛起的非洲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伊拉克戰爭有感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不要狹隘地理解中國形象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構築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伊拉克戰爭有感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偏激不是愛國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對蘇聯解體的思考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城鎮化是大課題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歐洲在中國外交棋盤上地位上升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坦贊鐵路的意義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中國夢與軟實力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鄧小平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鄧小平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推進中美關係發展的重要思路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中國企業全球化之我見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如何理解“一帶一路”的倡議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沒有南方談話,就沒有中國的今天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重視全球大反思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小平同志的外交智慧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綠色的召喚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圍繞亞投行的全球大辯論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中國企業全球化之我見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伊拉克戰爭有感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中國重返聯合國四十週年的感悟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伊拉克戰爭有感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中法關係:順勢而爲,影響深遠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城市形象是生產力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中國入世談判二三事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重視全球大反思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狹隘的民族主義害人害己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城鎮化是大課題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抓住用好戰略機遇期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對蘇聯解體的思考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中法關係:順勢而爲,影響深遠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抓住用好戰略機遇期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圍繞亞投行的全球大辯論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小平同志的外交智慧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城市形象是生產力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城市形象是生產力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中國外交的基本戰略判斷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如何理解“一帶一路”的倡議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講好中國故事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亞洲能解決自身的安全問題嗎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如何理解“一帶一路”的倡議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坦贊鐵路的意義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文明對話是人類進步的動力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坦贊鐵路的意義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重視正在崛起的非洲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文明對話是人類進步的動力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圍繞亞投行的全球大辯論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民營企業家組團訪歐的意義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鄧小平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文明對話是人類進步的動力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創新驅動發展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中國入世談判二三事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圍繞亞投行的全球大辯論第五章 走向世界的心態與姿態_民營企業家組團訪歐的意義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認識一個真實的中國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從戰爭中吸取教訓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講好中國故事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重視正在崛起的非洲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中美關係:新階段,挑戰多,有希望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冷靜客觀看待國外對中國的評論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亞洲金融合作面臨巨大機遇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伊拉克戰爭有感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世界也需要中國夢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重視正在崛起的非洲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坦贊鐵路的意義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文明對話是人類進步的動力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中美關係:新階段,挑戰多,有希望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如何理解“一帶一路”的倡議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文明對話是人類進步的動力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習主席成功訪美的啓示第二章 中國外交需要大戰略_中美關係:新階段,挑戰多,有希望第四章 歷史是一面鏡子_小平同志的外交智慧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中國堅持不結盟第三章 如何做大國_不要狹隘地理解中國形象第一章 世界秩序與中國_習主席成功訪美的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