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黃河古道

其他人都緊張看向我,朱七最爲激動嘴邊的煙桿都耷拉下來,我指了指絹布上的河道:“國君的墓就在虢國的疆域之內。”

“疆域之內?!”朱七聽完大吃一驚,然後茫然的搖搖頭。“捫心自問探墓的本事我還算是拿得出手,得到這張絹布之後,所有可能下葬的地方我都探查過,如果在虢國境內的話,我怎麼也該有所發現纔對。”

“七爺,不是您探墓本事的問題,是您壓根就沒探過陵墓的位置。”我淡淡一笑回答。

“還有我沒探過的地方?”朱七眉頭一皺想了半天還是搖頭。“這關係到朱家先祖的遺訓,我斷然不會有所偏差,按照西周的葬制,但凡是可以下葬的地方,我一處不落啊。”

“七爺,不是您有所遺漏,而是陵墓的位置您根本接觸不到。”

“到底在什麼地方?”

“葬河水!”我指了指絹布上的河道。“真正的意思,虢國國君墓在黃河之底!”

……

我話音一落,房間裡所有人目瞪口呆,朱七嘴邊的煙桿都掉到地上,相互之間面面相覷對視,應悔元好半天才說出話來:“國君的陵墓在黃河之底?這,這怎麼可能?”

“朝歌,你這個推斷恐怕有待商榷,要知道黃河歷來氾濫至今都無法根治,在當時的情況下,以虢國的人力和物力根本駕馭不了黃河,又怎麼能把陵墓修建在黃河之底。”田婉清說。

“是啊,我看也沒有這個可能,如果你所說的成立,首先得讓黃河斷流,勢必就要在上游修建大壩,從而纔有可能在下游某地修建陵墓,理論上的確是有可能成立的。”薛心柔指着地圖上黃河的河道說。“但是,一座君王級別的陵墓,少說也得修建五六年吧,即便能在黃河上游修建大壩,可蓄水也不能超過這麼長時間不排洪啊。”

“別說蓄水五六年了,你沒聽過天下黃河不橋這句話啊,黃河水流湍急,架設橋樑非常困難,古時生產力落後,不橋是不可使之成橋的意思。”葉知秋也對我搖頭說。“橋都無法架設,又怎麼可能在上游築壩。”

“再說,修建陵墓最忌憚的就是水,挖掘的墓室一旦有水滲透,勢必會導致土層塌陷,陵墓即便能完成,埋葬在裡面也不會牢固,早晚都會坍塌。”應悔元看着我鄭重其事說。“而且西周時期墓葬都採土木架構,就算墓室封頂,河道只要恢復,在黃河之底要承受多大的壓力,以當時的建築技術是絕對無法承受的。”

“在堅固的墓室相信會在瞬間坍塌!”田婉清不假思索說。

“對,你們說的這些我當然清楚,莫要說是兩千年前的虢國,即便是現在,想要在黃河之底修建陵墓也難於登天。”我淡淡一笑聲音很堅定。“但是,其他人不行,可虢國國君卻能做到。”

“爲什麼?”朱七問。

我指着現在地圖上消失的河道回答:“你們爲什麼不想想,在兩千年前這裡本來應該是黃河的河道,爲什麼現在去沒有了嗎?”

田婉清低頭去看,很快擡頭說:“在虢國古墓被發現後,考古隊專門研究過這條河道,消失的原因是當時的周王對黃河改道……”

田婉清突然愣住,我看她表情就知道多半是想到這其中的奧秘,黃河頻繁的災害由來已久,歷史上有記載的不計其數,因河水渾濁即有濁河之稱。

泥沙一直有增無減,這些泥沙中的一部分堆積在下游河牀上,日積月累,河牀淤高,全靠堤防約束,時久形成懸河,每逢伏秋大汛,防守不力,輕則漫口決溢,重則河道改徙。

河流決口後放棄原來河牀而另循新道稱爲改道,黃河由於多沙善淤,變遷無常,改道十分頻繁,最早能追溯到大禹時期,當時治理洪水採用的方法便是疏通。

而關於黃河第一次改道的記載就是周王,地點正是當時的虢國境內,爲了防止黃河氾濫,周王對黃河實施了改道工程,參與這個工程的就是虢國。

“這就是爲什麼在虢國的境內會出現一條被荒廢的河道,當時的虢國國君反其道而行之,黃河改道之後,國君便直接把陵墓修建在舊河道之中。”我點點頭繼續對其他人說。“要改道黃河工程一定極其浩大,在舊河道上修建陵墓自然不會被注意,不明真相的人還以爲是工程的一部分,這也是爲什麼虢國國君墓一直沒有被發現的原因。”

“虢公崩,葬河水……原來是這個意思,難怪我尋遍虢國境內,怎麼也找不到國君墓的蛛絲馬跡,我哪兒會想到會把陵墓修建河牀之下。”朱七恍然大悟。

“既然知道了地方,那還不好辦,抓緊時間把墓室的位置給探出來。”田雞說。

“怎麼探?”田婉清擡頭看着田雞。

“媽,探墓這門道可就多的去了,和您考古挖掘的方式截然不同,這兒不是還有七爺和我爸,再說了朝歌可是葉叔親手調教出來的,這間屋裡可有三代探墓高手,只要知道地方什麼墓都能探出來。”

“在其他地方我當然相信這不是難事,可若是陵墓修建在古河道下面,不管用什麼探墓的方法,也不可能知道古墓的位置。”田婉清鄭重其事說。

“田姨,爲什麼在古河道下面就探不出來?”薛心柔問。

“河牀乾裂之後,經過長時間的日曬雨淋,河牀上沉積的河水會凝固,並且堅若磐石,很難把探鏟打下去。”

“對啊,這還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應悔元神情凝重問。“婉清,這段河道你最熟悉,全長有多少?”

“測量的距離是三十多公里。”

“這麼長的距離……”朱七拾起地上的煙桿,低頭沉思片刻後說。“陵墓可能修建在任何一處位置,要想探明墓室的地點,勢必要採用梅花樁的探洞方式,事關重大不能走漏消息,就靠屋裡這些人,少說點,沒個五六年時間絕對探不出結果。”

“我看恐怕還不止,河道雖然荒廢但又不是沒有人走動,我們明目張膽在河道上打探洞,以七爺和應叔的身份,想必頂多十天半個月時間,消息就會走漏出去。”宮爵說。

我默不作聲的搖頭,重重嘆息一聲說,這些都不是關鍵,最麻煩的還不是這些問題,即便我們能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探查完這三十多公里的河道,最後的結果也是一無所獲。

“爲什麼?”葉知秋問。

“探鏟打下去後,是根據帶出的土壤結構、顏色和包含物等情況,來判斷出土質以及地下有無古墓,說簡單點就是看看下面有沒有活土……”

“古河道下面不可能有活土!”應悔元頓時一驚,接過我的話聲音焦慮。“古河道下面的土層全是沉積的淤泥河沙,修建陵墓時候挖掘和填埋的都是死土,整個古河道也是如此,就是說,在這三十公里範圍內全都是死土。”

“這個虢國國君還真有點意思,不知道此人是隨心所欲選擇的陵墓位置,還是千挑萬選才決定把陵墓修建在古河道下面,如果是刻意如此的話,那此人恐怕修建了一座最隱秘也是最安全的墓室,任何人都別想找到這處陵墓的所在。”朱七抽了一口煙緩緩說。

“難道就沒有其他辦法?”葉知秋焦急萬分。

“應該沒有,虢國古墓被發現後,因爲只找到平民墓葬羣,貴族古墓至今沒有被發現,所以除了考古隊外,還有很多盜墓賊試圖找尋貴族陵墓的位置,但至今也沒有聽到任何一處貴族墓葬被發現的消息,如果陵墓在河道之下,想必除非對整個河道挖地三尺,否則是不可能有收穫的。”田婉清搖頭回答。

朱七吐了一口煙霧,把桌上的現在地圖拿到自己面前,沉默不語注視了良久,用煙桿指了指地圖問田婉清:“這裡是第一座虢國古墓的位置,東南西三個方向考古隊都探到了邊緣,而你在北面發現了古墓羣,可黃河古道卻在東邊,這地方當年你們爲什麼不深入探查?”

“往東發掘沒有再發現墓葬遺址,加之又靠近黃河古道,考古隊推斷應該不會再有古墓出現,後來東面的區域劃分給,當時因爲挖掘古墓而被徵用土地的當地居民,現在這村莊叫新虢村。”

“新虢村就在黃河古道的邊上!”朱七眉頭一皺,像是想到什麼,擡頭看向應悔元。“你這裡有多少地鼠?”

應悔元二話沒說,叫樓下的姜無用上來,耳語幾句後,沒過多久,姜無用拿着一個沉甸甸的袋子上來,應悔元把袋子放在桌上打開,裡面全是黃燦燦的金條,少說也有百來根。

“要不了這麼多,帶上七八根,咱們出去溜達溜達。”朱七清理乾淨煙桿意味深長說。

第134章 突生變故第428章 神的懲罰第135章 遇襲第230章 大隱隱於市第625章 中極天柱第421章 人臉子母蛛第426章 沒說完的遺言第270章 古蜀遺蹟第53章 六瑞玉室第574章 最後的獻祭第535章 遺忘的真相第630章 穆王西征第138章 大當家第671章 化蛇第480章 死嬰墓穴第185章 奇窮第252章 人不可貌相第69章 紫微十二神第270章 贗品第662章 函谷著書第704章 有緣無分第599章 柳暗花明第552章 唯神可恕第453章 暗室第61章 約定第268章 三桑樹第44章 青銅鐘第172章 大漠沙如雪第41章 霸王蜥第36章 神龍負圖出洛水第171章 西出陽關無故人第224章 座山雕第386章 月亮灣第556章 最後的屏障第88章 七曜歷第176章 冥飛天第417章 泥足深陷第584章 贗品第519章 諸神之界第595章 脣亡齒寒第221章 說書人第101章 諸神之戰第174章 大清龍脈第57章 鬼市高人第694章 莫逆之交第86章 十二祖古神第129章 重見天日第230章 大隱隱於市第267章 當票第398章 頭門島第441章 兩肋插刀第179章 海市蜃樓第264章 第六個人第675章 血冠第20章 當機立斷第525章 青丘國第502章 滅祖第510章 旁觀者清第244章 開誠佈公第264章 第六個人第494章 一網打盡第502章 滅祖地三百九十一章 咬尾蛇第726章 薩滿神堂第715章 硃砂紅筆第486章 萬惡之源第640章 興師問罪第654章 大海撈針第106章 山崩地裂第189章 死亡陷阱第502章 滅祖第726章 薩滿神堂第571章 龍伯國主第655章 引火自焚第496章 有恃無恐第736章 龍砂鳳冠第54章 詐屍第262章 人面不知何處去第613章 九錫之禮第532章 試煉之牆第432章 憧憬第19章 陰兵借道第599章 柳暗花明第308章 河東獅第79章 神之禁地第745章 聖宮石像第577章 解鈴還須繫鈴人第112章 水中望月第578章 生離死別第614章 黃腸題湊第729章 秘旨第704章 有緣無分第204章 恍如隔世第105章 老而彌堅第201章 死亡日記第655章 引火自焚第163章 金剛石第161章 夢中昨夜到邊城第547章 完整的幻像第140章 指鹿爲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