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陋巷小院讀書人

在那座摘星樓風起雲涌之際,御書房的那份由延陵皇帝親手所寫的摺子很快便送到了刑部衙門,這些時日一直焦頭爛額的刑部尚書王之章接過之後,打開一觀之後,很快便變了臉色,然後便在刑部衙門上下官員詫異的眼神之中走出了大堂,讓衙役備了馬車,離開了刑部衙門。

馬伕將這位六部尚書之一的朝中大佬請上馬車之後,不忘問了問去哪裡,然後尚書大人只是唸了一個地名便不再說話,馬伕不敢怠慢,很快便揚鞭駕車離去。沿着刑部衙門前的那條街道,一路緩行。

車廂裡,手裡依舊捧着那份皇帝陛下親手用硃筆寫就的摺子的王之章神情複雜,臉上後悔釋然皆有之,作爲王朝中和修士仙師們打交道最多的衙門,不僅境內偶有發生什麼修士出沒的事情都需要刑部出面,就連王朝內不多的修士供奉,除去皇宮裡那幾位,其餘的皆是掛在刑部名下,他王之章雖然使喚不動,但明面上自己仍舊是這些人的頂頭上司,可實際上這位權柄極重的刑部尚書打骨子裡對於這些成天不拿王朝律法當回事的修士們實在是厭惡的很,就連每年學宮前來挑選學子入學宮這件事,他都一直報以反對態度,這位先帝在位時便已經出仕爲官的刑部大佬,最開始便是學得法術勢一道,入朝爲官之後,便一直推崇以律法治國,不過在延陵註定難以實現,前些年便一直被朝中的大學士以及不少儒學宗師打壓,仕途極爲不順,不過就在文武百官都覺着這年輕人肯定在洛陽城待不了幾年之後便會被貶謫出去的時候,皇帝陛下一道聖旨便將這年輕人丟入了刑部,進入刑部之後,王之章兢兢業業,竟然數年之間仕途便有所回暖,在上一任老尚書辭官回鄉之後,便當真入主刑部,雖說還是一如既往的刻板,但對於那些修士仙師,有皇帝陛下的聖諭在身,倒是並不苛求他們,只是也並不滿意他們的所作所爲。

現如今他手裡拿着的那封皇帝陛下的親筆所寫的摺子,莫名覺得有些無奈,之前隨陳國大軍一起南下的那十幾位修士是刑部供奉,身死之後自然也得由刑部擔當,再之後皇帝陛下從刑部抽調三位青絲境的修士前去緝拿那造成十幾位修士死在羅桑河的始作俑者,可據現如今這道摺子上的內容來看,那顯然又是失敗了,要不然皇帝陛下也不會讓他這麼一位刑部尚書,朝中跺跺腳便讓朝堂都要顫動一番的重臣親自帶着這封摺子去請一位連他都有些欽佩的刑部供奉。

刑部諸多供奉之中,大部分這位延陵皇帝都能用一道聖旨調遣,只有極少數,纔會用到這個請字。

刑部供奉之中能用請的供奉不多,但也絕對不是一兩隻手便數得清的,至於爲何專門去請這一位,其中自然是大有講究。

思緒之間,馬車在一處偏僻的狹窄小巷子前停下,馬伕在車廂外輕聲喊道:“尚書大人,到了。”

王之章恍惚回神,將手中的那封摺子放入懷中,掀開簾子走出車廂,轉而吩咐道:“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去去便回。”

馬伕點頭應是,別得話不敢多說。

王之章轉身踏入那條狹窄巷子,巷子實在是太窄,有的地方甚至只容一人通過,走過半道時,王之章的一身官袍更是沾染了許多塵土。

這位刑部尚書沒有表露出絲毫不耐煩的情緒,只是低頭看了看自己的鞋面之後,便繼續前行。

來到一座小院子前,王之章停步不前,低頭看着門前擺放着的兩盆蘭花。

王之章先敲門,只不過無人應聲,他便耐心等着。

半響之後,院子裡才總算是傳出一道聲音。

聽到這道聲音,王之章整理了衣冠,抹掉了官袍上的塵土,推門而入。

院子裡有一顆不合時宜的臘梅樹,現如今不是寒冬,卻仍舊是開得極爲鮮豔,樹旁的石桌旁端坐着一個身材高大的中年男人。

石桌上擺放得是一盤圍棋,還有半杯清茶。

男人不曾轉頭,只是邀請說道:“尚書大人,來手談一局可好?”

王之章沉默片刻,笑着走到這人身前坐下,嘆道:“比不得偃青先生這般悠閒,皇命在身,在下只有四處奔波的勞苦命,咱們雖說是同姓,可一點都不同命。”

王偃青笑了笑,“王大人,這般說起來,可就是在套近乎了。”

王之章止住笑意,神色變得極爲認真的開口說道:“今日的確有一事需得求偃青先生出手。”

王偃青拿起石桌上那半杯清茶喝了一口,放下之後方纔說道:“又有什麼事情,是需要一個瞎子出手的?”

聽到瞎子兩個字,王之章下意識的看向王偃青的眼睛,這位偃青先生的眼睛雖然是睜開的,可眼裡空洞,毫無生氣。

的確是個瞎子無疑。

看到這樣一雙眼睛,便不免想起些舊事的王之章喟然一嘆,同其他修士是境界久無提升纔不得不離開學宮“遊歷山河”不同,這位偃青先生是延陵境內某座書院的學子,離開那座書院的原因倒也簡單,只是看了幾卷書院名言不得而觀的禁書,便被學宮將眼睛戳瞎逐出了書院,只不過依着這位的性子,說不定對那些禁書並非有太多想法,他只是喜歡看書而已,當書院之中的藏書基本上被他翻遍之後,這位讀書人自然會生出些其他想法,實際上這位偃青先生眼睛被戳瞎之後,來到洛陽城時,面見皇帝陛下的時候,延陵皇帝相問:先生如何才能留下?

王偃青只是笑道:“有書即可。”

延陵皇帝大笑,然後第二日開始,便爲這位偃青先生尋了一位口齒伶俐的宮女,每日從皇宮從翰林院帶着書來念給他聽,實際上這位讀書人看得書也已經不少,皇宮藏書,他所求的也只有那幾卷而已。

現如今這幾日正好所聽的便是一些詩稿了,聽着那宮女所言,延陵皇帝似乎對於那些詩稿喜歡的很,讀完之後便要收往宮中封存了。

王偃青之所以選擇留在洛陽城,除去實在是已經眼瞎,不宜去做那種讀萬卷書便要行萬里路的讀書人以外,另外一個原因,便是有些欣賞那位延陵皇帝。

兩人幾乎都微微出神,回神之後又都朝着對方歉意一笑。

王之章不藏着掖着,拿出皇帝陛下的摺子,知道王偃青看不見,替他念了一遍之後,輕聲道:“左先生是先生故交,想必偃青先生也不會推脫的。”

王偃青搖搖頭,“左思凡看似與我相交,不過是想在我嘴裡探出些修行境界的心得罷了,他在自省境這麼些年,早有心思想着突破,只是尋尋覓覓找不到門道。我若不是見他棋力還尚可,如何得理他?”

王之章一時間啞然無語。

王偃青擺擺手,“雖說此人不足以讓我出手,只不過既然是陛下相邀,出這趟遠門的差事我便應下了,刑部只需派遣一位馬伕便可,另外需尚書大人轉告陛下,回洛陽時,我想和陛下手談一局。”

王之章苦笑不語,洛陽城裡人盡皆知,延陵境內棋力最高的棋手便是翰林院棋待詔顧師言,可也只有寥寥幾人知曉這位顧師言在王偃青面前也需是行弟子禮,就皇帝陛下那臭棋簍子,陪這等國手下棋,豈不是一觸即潰?

王之章到底最後也沒有說什麼,起身告辭之後,不忘囑咐道:“明日清晨,刑部馬車在巷外相侯先生。”

王偃青點頭,不發一言,只是拿起一枚白子,放在棋盤上。

棋盤上黑子滿盤皆輸。

第七百三十章 妖后第一百零六章緣分未到第七百七十八章 天上之戰,地上之戰(五)第七百七十一章 白茶回家了第四十九章天涼殺個假讀書人第兩百八十一章 火鍋第一百三十七章 不討喜的江湖第七百八十三章 卻有暖意第五百六十九章 老狗走狗死狗第三百四十二章 來了,老弟第三百五十七章 妖黎第三百三十九章 問白茶(三)第三百四十三章 妖心人心有何異第三百二十五章 燎原之人第八百三十一章 如今世間無人可攔我第三百二十六章 第一座甘河山第三百五十七章 妖黎第四百四十五章 他們的故事(一)第六百六十二章 人間又一年又一年第四百八十章 劍山落定第三十七章雲泥之別第五百零七章 朝暮第八百六十六章 慧稠僧第七百六十五章 我們都要看滄海第四百二十五章 那些散落在世間的劍第三百七十章 所有的故事第三十二章殺修士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們這樣的修士第兩百一十一章 何謂劍士第六百五十二章 山上有光,是始第七百七十六章 天上之戰,地上之戰(三)第六十三章一個謝字,兩個少年第四百七十五章 山是你的,山河是我的第六百五十三章 星光散去,白霧迷眼第七百九十章 十來年第六百零一章 尋仙劍的過往第五百一十四章 我們手裡的東西第七百一十九章 百年如風,一瞬而已第二十四章長春宮第七百零七章 我有一盞燈籠第七百四十二章 自救第七百零九章 走過千萬裡第五百八十三章 葉笙歌是誰第五百二十三章 我離開的理由第九百一十章 誰能亡此人間第兩百九十九章 當年楚地有白樓第四百七十二章 一顆棋子第三百六十一章 情絲最難斷第三十九章將軍和公主第七百一十六章 我想你的時候你在什麼地方第一百章去山上出劍第八十一章取劍(五)第三百八十六章 我有一劍守城頭(二)第八百六十六章 慧稠僧第五百七十六章 他留給人間的劍第兩百二十章 夜來殺人第四百五十五章 談第五百四十四章 同樣的事情第兩百五十二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四百一十章 有那麼些人(中)第三百三十七章 他會來嗎第三百五十八章 六千年的滄海桑田第七百七十五章 天上之戰,地上之戰(二)第八百九十四章 風雨已撲面而來第七百五十八章 走在最前面的那個白袍男人第三百四十一章 閒事第七十九章取劍(三)第五百二十章 時間這條河,流啊流第九十章塵埃落定第九十六章大小道士第七百五十章 日月不見,人間多事第五百三十三章 霧山裡的兩柄劍第七百三十章 妖后第六百三十八章 雲海裡的劍第七百零七章 我有一盞燈籠第六百九十五章 寫信入雲去第三百四十六章 青符城外第一百九十三章 那個出劍的讀書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竹蜻蜓飛呀飛呀第兩百一十章 遊子已歸鄉第六百零九章 城裡的故事燈火以及人(下)第五百三十八章 老套的故事我不想聽第九十一章道理講完了第五百一十九章 所謂道種第七百三十二章 我有些想法第七十六章山腳有柄劍第三百四十五章 來了第八百一十六章 借劍第五百九十六章 燈火下三人第三百二十七章 海上見佛第四百五十章 他們的故事(六)第兩百七十六章 一個關於劍的故事(三)第五百零九章 禪子找不到第十五章遍插茱萸少一人第八百九十四章 風雨已撲面而來第六百八十一章 人間多事,且入雲第三百七十三章 請等一等第五十四章我有一劍抒胸臆第兩百九十三章 冬夜裡的火鍋(一)第六百四十三章 夜裡的亮光,那年的燈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