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桀亡國

孔甲崩,其子皋繼位。

黎王皋在位十一年,未有政績。

黎王皋崩,其子發繼位。

黎王發七年,黎朝聖山(太山)發生地震。

有謠言傳出:聖山震!大亂起!黎朝滅!新朝替!

嚇的那無所事事的黎王發準備勤於政事,可從他爺爺開始便沒怎麼管過朝堂了,現在的朝堂局勢如何?他是一點也不懂,沒過幾天,便從朝堂那敗下陣來,只得四處訪求賢士輔佐他,以應對未來大亂。

這期間,他一邊遏制謠言愈演愈烈,一邊讓黎朝的大巫卜筮大亂的詳細情況,大巫說:“在東方兗州將會出現一個名叫商的部落,他們的首領名叫湯,他將會推翻黎朝。”

於是黎王發命令兗州州牧履排查兗州部落,務必將商部落扼殺在搖籃中。

履示弱,以自己無實力排查爲由,向黎王發借兵,黎王發同意,讓軍隊開入兗州,兗州雞飛狗跳,黎軍以寧可殺錯,絕不放過爲藉口,將無數部落劫掠,甚至滅亡,激起兗州上下的憤怒。

履此時表現出與黎王截然不同的作風:以寬治民,而除去邪。夙興夜寐,以致職明。輕賦薄斂,以寬民氓。布德施惠,以振窮困。弔死問疾,以養孤孀。百姓親附,政令流行。

此等舉措籠絡不少人心,不僅得到本族人的擁護,也使得黎人及其他方國人民十分嚮往。

履甚至在對平民說話時,爲黎王開脫,說:“黎王只不過是被奸臣矇騙,只要獲得賢臣必會還給黎民一個黎明。”

更是藉此招募人才,表面上說是:“接下來,我將幫助黎王一起尋找能夠治理國家的能臣,懇請各位有識之士能夠前來與我詳談,我必將你們推薦給黎王。”

實際上等到有識之士來後,便讓他暫住一會,在此期間千方百計(欲擒故縱,禮賢下士等等)來留住人才。

至於黎王那邊,履找到了一個想要安富尊榮但一無是處的老人,他名叫關龍逄(存疑,可能是履賜予他的),是黃帝軒轅的直系後裔。

履順水推舟,爲了滿足他的願望,給他提供了諸多幫助:首先隨便教給關龍逄一些淺顯的治國策略與爲君之道,以應對黎王的審查;同時賄賂關龍逄的同鄉人,爲關龍逄造勢;最後讓關龍逄在家待着,他很快將帶着黎王前來拜訪這位“賢臣”。

給關龍逄鋪好路後,履便向黎王說自己找到了一位名叫“關龍逄”的隱世賢臣,求賢若渴的黎王欣喜若狂,顧不得太多,便命令履帶他去找關龍逄,履照做。

黎王發以“田獵”爲由外出。

這時天下雨了,不過前方便是關龍逄的家,剛好可以避雨。

黎王發一進屋,便看到一位目光炯然的老人,正是關龍逄。

黎王就覺得此人不同凡響,便向他請教治國的策略。關龍逄按照履教他的,以養馬喻治民理政,黎王發不明覺厲。

發又問關龍逄爲君之道,關龍逄說:“作爲人君,須謙恭待人,對人臣要互相尊重與信任,要愛護人才。只有這樣天下才能安定,社稷宗廟纔會穩固。”發很是贊同。

回宮後,黎王先賜關龍逄爲大夫,測試他是不是光說不做之徒。在履的配合下,關龍逄將自己的事情做的有條不紊。

黎王發很滿意,便將其提拔爲豫州州牧,這時,履示意在豫州的人不要作亂,豫州和諧穩定。

發徹底被關龍逄折服,讓關龍逄成爲了黎相。

黎王爲了感謝履的成全,便讓履接任了豫州州牧。

至此,在履的操縱下,黎朝在中央上被蜀山方國聯盟安插了關龍逄這顆釘子,蜀山正式佔據了天下一半的領土。

蜀山方國聯盟與九黎共同治理着這片“黎朝”的天下,相信黎朝一定會“蒸蒸日上”吧。

黎王發十七年,發崩,其子癸繼位。

癸早些年還遵從着發的準則做事,後來開始不思進取,對強身健體的武功很感興趣,而對政務十分煩躁。

爲了得到更多的時間,他宣佈取消三年一次九州大會,不再考察九州民情。

即使是這樣,他還是覺得其他政務太麻煩,於是癸決定將政務全部甩給關龍逄,自己驕奢淫逸,鑽研拳法去了。

九州州牧見此,不再來九黎洛陽朝賀。關龍逄在履的示意下,令黎朝內部停擺,致使內政不修,階級矛盾日趨尖銳,民不聊生,危機四伏,起義頻發。

這時,履與有莘氏悄無聲息地聯姻了,履這次聯姻一石二鳥,不僅得到了有莘的支持,更是得到一個賢臣——伊摯(詳細內容將在後續的《早商衆臣列傳集》體現),拜其爲右相。

另一頭癸的拳法陷入了瓶頸,癸想通過實戰來精進自己的拳法,宣佈自己御駕親征,誅殺那些叛逆,以彰顯自己與黎朝的威嚴,同時爲讓地方官員與部族首領積極配合,決定下放權力——包括蜀山氏在內等“忠於黎朝”的勢力都獲得了“得專征伐”的大權(如果要征伐誰,可以不經黎王的批准而有權出兵)。

這時天下真正陷入兵荒馬亂的局面——玄武氏內部進行了一次超大規模的清洗,將忠於黎朝的人全部以謀逆罪名消滅,想都不用想是履指示的;

而履呢?他率衆以不祭祀鬼神,不敬順天命爲由消滅了忠於黎朝的葛國,還“順手”滅掉了九黎之一——方廣氏,爲了確立自己討伐的正確性,寫下了《履徵》,記載徵葛的起因經過,東方的薛國君主仲虺聽聞了消息,欣然加入履的滅黎行列中,履很是高興,在考察了他一段時間,便拜其爲左相;

癸倒是得到他想要的了,他不僅平定了有施氏等一干小國的叛亂,爲了間接控制這些地方方國,強行推廣男女平等的黎氏宗法制,拉攏並扶持當地女性貴族上位,還成功在大戰中,創造出了華夏史上第一套拳法,成爲了拳法祖師,更是得到了一個可人——妺喜。

癸得到妺喜後,對她非常寵愛,讓她成爲了元妃(黎朝最高領袖的妻子)。

但妺喜並不喜歡,因爲滅國之仇對癸保持着距離,癸很是苦惱。

伊摯向履出謀,由他親自去黎朝都城洛陽住一段時間,觀察黎朝的情況。履同意了,並告誡伊摯到那後切勿暴露自己名號,告知關龍逄是自己的人,可以通過他了解到黎朝內部的許多重要情報。

伊摯到了洛陽之後,與關龍逄互通了消息,當得知黎王與元妃不合後,心生一計,讓關龍逄與妺喜接觸。

關龍逄入宮,說自己願意幫助妺喜復仇,只要讓她對黎王說自己有三個癖好:

一是看人們在規模大到可以划船的酒池裡飲酒;二是聽撕裂絹帛的聲音;三是喜歡穿戴男人的官帽。

癸聽了妹喜的癖好,想要滿足,但十分猶豫,還是詢問了關龍逄,國庫是否充盈。關龍逄自然欺騙了癸,讓癸誤以爲國庫富足,使得癸決定滿足妺喜,開始築傾宮,飾瑤臺,作瓊室,立玉門,造酒池。

而這些資源是哪來的呢,自然還是關龍逄以黎王的名義強徵來的,伊摯還在後方煽風點火,進一步讓黎民對其離心離德。

在這時一個叫做趙樑的小人聽聞了此事,以爲癸是個昏君,想投其所好,教他如何享樂,如何勒索、殘殺百姓,癸及時發現了他,將他處死了。

不過在伊摯的管理下,外界忽略了這件“小事”,而是着重於癸的荒誕:邀請三千名飲酒高手在擊鼓聲中下池暢飲,結果他們中的一些人因酒醉而淹死。

下令宮人搬來織造精美的絹子,在她面前一匹一匹的撕開,以博得妺喜的歡心。(在農業時代初期,絲綢織造業纔剛剛興起,破壞這種稀有昂貴的物品,無異於暴殄天物。)

這些都讓妺喜歡笑不已,不知是因爲這些荒誕之事,還是黎朝即將走上瘋狂的滅亡之路。

太史令終古看到癸這樣荒淫奢侈,便哭泣着請求當時攝政的關龍逄,讓他向癸進諫。關龍逄說,自己已經幾次勸諫癸,可癸就是不聽吶(此乃謊言)。終古請求再三,讓關龍逄不勝其煩,敷衍地說自己會再去試試,然後關龍逄在癸的宮殿前轉了幾圈就回來了。關龍逄對終古說癸聽了自己的勸諫後很不耐煩,斥責終古多管閒事,終古知道癸不可救藥,明白黎要滅亡了,就投奔了履。

三年後的一天,妺喜傳來消息,說,癸做了一個夢,夢見天上兩日並出,相互搏擊,一日勝,一日不勝。伊摯認爲,這是滅黎的時機到了,就迅速回到了履的身邊。

履聽說後,開始試探起黎民對癸的態度,告訴黎民:“癸將自己比作太陽,還說人民跟他的關係,就是太陽和月亮的關係。月亮沒有滅亡,太陽也不會滅亡。”

黎民一聽,紛紛指着太陽惡毒地咒道:“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若太陽什麼時候會滅亡,我這個月亮願意跟你同歸於盡!)”

履很是滿意,而後開始測試起九黎之師對癸的態度,讓手底下的有緡氏以不滿癸的殘暴統治爲由,停止向黎朝朝貢,癸大怒,令九黎之師攻打,(其實只剩了八黎)有四黎響應了號召,探明情況後,就讓有緡氏獻出琬、琰兩名美女求和了。

伊摯見此向履說:“黎自蚩尤建國以來,已經歷九百多年。雖癸暴虐在外,民有怨恨,但在諸侯中仍有少許威信,若想一戰勝癸,只有等待時機再行動。”仲虺也表示不能急於出兵伐癸,還要蓄積更大的力量,繼續削弱擁護黎王朝的勢力。履接受了他們的主張,做了積極的準備:

履外出,在周邊傳播自己的仁德之名。遊走那聽從黎王的四黎,闡明瞭利害。

歸國之後,讓有緡氏公開反抗黎王統治。癸再次起兵,但九黎之師不起,癸在政治和軍事上完全陷入孤立無援的困境,孤零零地親征了。履看到滅黎的時機已經成熟,準備下令伐黎。

可惜天公不作美,時逢百年不遇的大旱,王國內部赤地百里,爲了擁有萬全準備,履只能讓有緡氏暫時先獨自對抗黎王,之後會對有緡氏進行補償。

有緡氏與黎王打得熱火朝天,對於雙方的物資而言自然是消耗巨大,階級之間內部的矛盾更加激化。這時候履也沒閒着,打不了黎朝,還征服不了一些不歸順的諸侯、方國嗎?於是履十一徵而取勝,可謂“天下無敵”!

不過若想要進一步的擴張,有點麻煩:在黎王朝的諸侯、方國中,雖然叛離者不少,但擁護黎王朝的也還有一些的,特別是東部地區,畢竟是黎人的家鄉。在履的地盤附近就有三個這樣的屬國:韋國,顧國,昆吾國。這三國的勢力都不小。

шшш ▪ttκā n ▪CΟ

這三個方國在之前就似乎發現了履的不軌之心,執意與其爲敵,他們監視着履的活動,還經常向癸報告,不過幸好都被關龍逄截斷了。履打算趁此機會,新仇舊恨一塊算了,除掉這三個黎朝的羽翼。

履和伊摯率領了蜀山方國聯盟的聯合軍隊,先對韋國展開進攻。履率大軍壓境,韋國連求援都來不及,很快就被蜀山軍滅亡。韋國被滅,顧國勢單,履接着又揮師東進,乘勝也將顧國滅了。

韋、顧二國的土地、財產、人民盡歸履所有。

履還沒高興多久,此時西邊傳來噩耗——黎王攻破了有緡氏的國都。

太快了,履心想。

是的,太快了,有緡氏也是名列前茅的諸侯,比韋、顧二國加起來都強大不少,而那黎王居然短短几月就將有緡氏滅亡,黎王癸的個人實力,恐怖如斯!

伊摯向履諫言,請其當機立斷,興兵伐黎,否則黎王威名一旦散播開來,將嚇退一些搖擺不定的野心家,久則生變。

履採納,召開伐黎的誓師大會。他在大會上歷數黎癸的罪惡(強徵人力,以黎氏宗法制控制部族諸侯等等)及人民對癸的痛恨,自己已經對黎朝徹底失望,不得已反抗黎朝。

又提到了黎朝那位大巫的占卜結果,而自己的國家正是在兗州,自己的字就是湯(只不過因爲黎王的針對而閉口不談),那預言中的商部落其實是在隱喻他祖先以商業中興的蜀山國罷了!商部落之人就是他祖先開創的職業“商人”!

這是上天的旨意,讓他滅掉這殘暴的黎朝,建立一個新的王朝,上天的命令是不可違背,所以他要遵從上天。

他立下誓言:從今日起恢復自己的字“湯”,將國號改爲“商”,正式討伐暴黎,在此期間有功者受賞,不從者受罰。(故子履,又可稱商湯。)

湯告令師,作《湯誓》。

商湯率領由七十輛戰車,六百騎兵和五千步卒組成的軍隊西進,矛鋒直指黎都。

商軍經湯動員以後,士氣大振,都表示願意與黎軍決一死戰。

大軍西征,首先迎戰昆吾。商湯一戰而大敗昆吾軍,再戰而殺其首領滅昆吾,並昆吾土地、人民。湯曰:“吾甚武!”,號曰武王,壓制黎王的威名。

商湯突襲黎都,黎癸倉促應戰,西出拒湯,先與商軍戰於有娀之虛,不敵,後退守鳴條。

兩軍在鳴條交戰的那一天,正趕上大雷雨的天氣,商軍不避雷雨,勇敢奮戰,黎軍敗退不止,此戰奠定了黎朝的滅亡,史稱“鳴條之戰”。

雖黎癸奮勇殺敵,可兵敗不可收拾,知道大勢已去,又想着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於是讓親信先去洛陽將太子等親族送去北方,將這些年來所有的財寶送去南方,而自己帶領五百殘兵吸引商軍火力,向東逃到了三朡。

三朡是黎王朝的一個方國,見黎癸兵敗逃來,立即陳兵佈陣以保黎癸,並揚言要與商湯決一死戰。

商湯和伊摯見黎癸投奔三朡,立即揮師東進。商軍和三朡軍在成耳交戰,結果商軍打敗三朡軍,奪取了三朡的寶玉和財產,商國的義伯、仲伯二臣因此寫下了《典寶》,說明這是國家的固定財產。

黎癸見三朡又被商湯所滅,再向南逃走,商湯率軍緊迫不放,黎癸在南巢被追上,雙方再次大戰,黎軍全軍覆沒。

遍體鱗傷的黎癸因力竭躺在地上,大聲辱罵商湯,說不應該信任他,商湯沒有說什麼,持劍將黎癸刺死。

不久後,洛陽被攻克。

華夏曆史上第一個世襲制政權,黎朝滅亡。

由於後續商湯給黎癸諡號爲“桀”,此事又稱爲“暴桀亡國”。

黎亡之後,黎裔一部分隨着黎太子遠遁北漠,一部分遵循黎王癸的意思將黎朝財寶帶去南疆躲起來,少部分人留居中原,商湯王安撫人心,將這一支貴族封於杞國,以奉祀宗廟祖先,幾百年後由於一場動亂而絕祀....

彗掃天宮神農嘗草.上古時期三苗世家.大禹治水雨中殘火.上古時期伏羲女媧.上古時期合燼成燄.上古時期盤庚遷殷.晚商時期祖乙抗北.早商時期受命不殆.晚商時期三族初現.上古時期伏羲王朝.上古時期三苗世家.大禹治水毀滅新生.上古時期商夷戰爭.早商時期受命不殆.晚商時期祖乙抗北.早商時期神農世衰.上古時期神農嘗草.上古時期先商東遷.先商時期白鯊之危.上古時期炎曦炎曦.上古時期早商衆臣列傳集女媧娘娘.上古時期彗掃天宮伏羲王朝.上古時期三苗世家.三苗五帝炎鍛銅刃.上古時期早商盛世.早商時期終歸涅槃.上古時期暴洪百年殷武盛世.晚商時期伏羲女媧.上古時期合燼成燄.上古時期雨中殘火.上古時期文明火種.上古時期連朝接夕三族初現.上古時期祖乙中興.早商時期先商北進.先商時期雨中殘火.上古時期暴桀亡國彗掃天宮受命不殆.晚商時期毀滅新生.上古時期人族之始.上古時期玄鳥生商.先商時期商夷戰爭.早商時期三苗世家.大禹治水受命不殆.晚商時期盤庚遷殷.晚商時期九世之亂.早商時期逐日之族.上古時期終歸涅槃.上古時期殷武盛世.晚商時期三苗世家.堯禪重華九世之亂.早商時期神農嘗草.上古時期神農世衰.上古時期三苗世家.大禹治水五穀之薪.上古時期玄鳥生商.先商時期先商南下.先商時期五穀之薪.上古時期商夷戰爭.早商時期黎初大難人族之始.上古時期早商衆臣列傳集殷武盛世.晚商時期三苗世家.三苗五帝玄鳥生商.先商時期暴洪百年神農嘗草.上古時期女媧娘娘.上古時期先商北進.先商時期逐日之族.上古時期三苗世家.堯禪重華祖乙中興.早商時期暴洪百年受命不殆.晚商時期五穀之薪.上古時期早商衆臣列傳集先商南下.先商時期三苗世家.大禹治水先商東遷.先商時期商夷戰爭.早商時期連朝接夕神農世衰.上古時期殷武盛世.晚商時期早商盛世.早商時期厲熊輝煌.上古時期雨中殘火.上古時期九世之亂.早商時期終歸涅槃.上古時期早商衆臣列傳集女媧娘娘.上古時期五穀之薪.上古時期五穀之薪.上古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