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戰略分歧

能否在大陸戰場上增兵,牧浩洋與戚凱威不斷存在分歧。

作爲陸軍大將與陸軍參謀長,戚凱威堅持在大陸戰場上增兵,以完全打敗俄羅斯爲最終目的,牧浩洋卻覺得沒有必要過於重視俄羅斯,大陸戰場的首要任務是確保本土安全,能否完全擊敗俄羅斯並不重要。

在戰略層面上,兩人的分歧愈加嚴峻。

戚凱威不斷堅持,只有在擊敗俄羅斯之後,才能在南方用兵,比如進攻澳大利亞,不然本土安全得不到保證。他還提出了另外一個理由,即擊敗俄羅斯是聯合歐洲國家、擴大陣營的必要條件。

牧浩洋不但不這麼看,還認爲擊敗俄羅斯只會使南方戰場上的形勢變得愈加惡劣,不利於在主戰場上扭轉局面。當然,在牧浩洋眼中,大陸戰場並非主戰場,即能夠爲最終勝利做出決定性貢獻的戰場。

按照這套理論,牧浩洋提出了一個觀點,即利用俄羅斯牽制美國的兵力,使美國不得不在三條戰線上作戰,從而沒有辦法在主戰場上投入足夠的兵力發動戰略進攻,使主戰場保持戰略均衡。

不斷以來,牧浩洋的觀點都佔了上風。

也正是如此,牧浩洋的戰略規劃纔得到了高層支持,並且基本上按照他的意願來部署兵力、安排作戰行動。

只是,到了二零五三年,戚凱威的觀點也得到了重視。

當時,戚凱威提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即要實現牧浩洋的戰略計劃,就得在大陸戰場上增兵,對俄羅斯形成致命要挾,從而迫使美國出兵俄羅斯。爲此,就得向遠東地區派遣更多的部隊,打通到西伯利亞的地面交通線,然後向烏拉爾山進軍,對俄羅斯的歐洲地區形成要挾。

按照戚凱威的理論,只需隊到達烏拉爾山,俄羅斯就會向美國求援。

因爲美以聯軍在中東戰場上沒有掌握主動權,俄軍在伊朗戰場上也舉步維艱,所以只需俄羅斯最核心的歐洲地區遭到要挾,美國將別無選擇。至少在美以聯軍取得中東戰爭勝利之前,美國不會拋下俄羅斯。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美軍將三線作戰,使本已捉襟見肘的陸軍兵力變得愈加緊張。

只是,牧浩洋並不認爲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在他看來,就算陸軍能夠打到烏拉爾山,也很難進入俄羅斯的歐洲地區,也就不可能迫使美國出兵俄羅斯。

原因很簡單,隊不見得能夠順利翻過烏拉爾山。

對此,牧浩洋提出了一個連戚凱威都無法反駁的理由,即推進到烏拉爾山之後,陸軍的後勤補給線將變得非常漫長,而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的運力又嚴峻不足,前線部隊不可能獲得足夠的補給。

現實上,這個問題在戰前就考慮到了。

如果把俄軍故意破壞、以及佔領區內的干擾因素考慮進去,西伯利亞鐵路的運力最多隻能支持四個集團軍作戰,把後勤保障力量算進去,投入俄羅斯戰場上的總兵力不可能超過五十萬。問題是,如果要想完全擊敗俄羅斯,至少得投入一百五十萬地面部隊,因而需要爲其餘一百萬地面部隊開闢新的補給路線。

戰前,牧浩洋與戚凱威都把希望放在了大型電動運輸機上。

雖然也有人提出了別的處理辦法,比如控制印度洋之後,打通前往黑海的航線,用海運處理問題,但是這些辦法都存在侷限性,而且會大幅度增加海軍的作戰負擔,與實際情況嚴峻不符。

別的不說,海軍就沒有能力進入地中海。

此外,像土耳其這類親美的中立國,暫時不會投靠中國。

現實上,也正是爲了對俄作戰,牧浩洋才高度重視大型電動運輸機,並且給予了該項目最高優先權。

問題是,戰爭纔打了兩個多月,大型電動運輸機的保有量非常有限。

到二零五三年一月初,大型電動運輸機的總交付量只有五百四十架,除掉戰損與非戰鬥喪失,保有量在四百八十架左右。大陸戰爭迸發後,空軍已把百分之八十的大型電動運輸機調派過來,只在中東戰場保留了大約一百架。即便如此,也最多隻能支持兩個集團軍在西伯利亞作戰。

按照戚凱威的設想,如果進軍烏拉爾山,而且以攻佔俄羅斯歐洲地區爲目的,至少需要動用十六個集團軍,因而需要大約一千六百架大型電動運輸機。如此一來,最快也要到二零五三年底,纔有足夠的大型電動運輸機。這還有一個前提,即在二零五三年,大型電動運輸機的喪失率維持不變。

明顯,這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要知道,僅在中東戰場上,大型電動運輸機的戰損率就在上升,而且隨着伊朗戰場上局勢發生變化,需求量也會增

據此,牧浩洋提出,在大陸戰場上,最好採取較爲穩妥的進攻戰略。

按照他的提議,陸軍應該放慢進攻節拍,首先在西伯利亞戰場上消滅俄軍有生力量,等到二零五四年,才考慮進軍烏拉爾山。

明顯,戚凱威不會支持牧浩洋的提議。

他不斷堅持,應該在半年之內結束亞洲方向上的大規模戰鬥,即在二零五三年六月底把戰線推進到烏拉爾山附近,爭取在二零五三年的冬季到來之前翻越烏拉爾山,不然就得拖到二零五四年春季。

一月六日夜間,兩人爲此事在元首面前爭得不可開交。

此時,黃瀚林較爲傾向於戚凱威,認爲大陸戰場間接關係到本土安全,有必要加快進攻速度。

所幸的是,在牧浩洋竭力澄清情況之後,黃瀚林的態度有所轉變。

這也僅僅是有所轉變,並不表示黃瀚林不再支持戚凱威。

爲此,牧浩洋提出,應該加強在南方戰場上的投入,爭取在年內發動戰略反擊,而且地點就在西太平洋上。

也就是說,在二零五三年攻打馬里亞納羣島。

毫無疑問,戚凱威堅定反對這麼做,但是卻引起了黃瀚林的重視。

這個時候,牧浩洋的政治覺悟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因爲黃瀚林之所有動心,主要就是政治因素。

打了兩個多月,中國依然在戰略上處於被動,給了黃瀚林很大的壓力。

雖然通過戰爭宣傳、增加物資供給量等手段,國內民衆的情緒與國內社會環境都比較穩定,但是一直存在一個問題,即中國處於戰略防禦態勢,掌握主動權的是美國,而且在今後的很長一段時期內,都難以看到反敗爲勝的希望。即便這是必要的、也是客觀的,可是在政治上卻存在很多問題。

比如,如何讓更多的人相信,勝利最終屬於中國?

明顯,僅僅在防禦上擊敗敵人,根本不可能取得勝利,只有反擊、而且是決定性的反擊才能帶來勝利。

從某種意義上講,黃瀚林支持戚凱威在大陸戰場上大打出手,就是想盡快獲得一次決定性的勝利。

牧浩洋非常瞭解黃瀚林,也就趁機提出了在西太平洋上發動戰略反擊。

對黃瀚林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因爲太平洋纔是主戰場,中國要想完全擊敗美國,就得在太平洋上取勝,也就得首先在西太平洋上發動戰略反擊,爲接下來的戰略進攻奠定基礎。

問題是,在西太平洋上發動反擊,必然會削弱大陸戰場上的兵力投入。

更重要的是,海軍依然沒有掌握戰略主動權,沒有牢固的制海權,也就得在反擊中大量動用戰略空運力量。

戚凱威堅定反對,也主要就是這個原因。

要知道,大型電動運輸機的產量就那麼多,如果把重點放在西太平洋上,大陸戰場上就得不到足夠的支持。

能夠說,在這個時候,牧浩洋與戚凱威的矛盾已經發展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在黃瀚林表態後,牧浩洋與戚凱威只能相互妥協,並且粗略訂下了一個戰略方案。海軍將在三月底之前,聯合陸戰隊攻打馬里亞納羣島,前提是海軍必須在此之前奪取西太平洋的制海權。如果不具備這個前提,就得在三月的最後一天,向大陸戰場增派四個集團軍,協助陸軍在六月底之前打通遠東到西伯利亞的鐵路線,爭取在九月底,也就是俄羅斯的冬天到來之前把戰線推進到烏拉爾山附近。

爲此,牧浩洋得在一月底之前拿出海軍的作戰計劃。

明顯,這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因爲在他原先制訂的戰略計劃中,攻打馬里亞納羣島應該在開戰一年之後。準確的說,應該在其他戰線的情況基本穩定下來之後,再在西太平洋上發動戰略反擊。

可惜的是,即便三個月後,其他戰線上的局面也不會穩定下來。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牧浩洋必須調整整體戰爭計劃,把這個極爲艱鉅的戰役行動提前半年展開。

回到總參謀部,牧浩洋不得不放棄前往特遣艦隊的想法。

一月七日凌晨,牧浩洋給指揮特遣艦隊的龔繼飛少將發了一封電報,讓他儘量在岸基航空兵的掩護下活動,儘可能的避免與美軍艦隊交戰。如果有必要,能夠退回孟加拉灣,以免遭到美軍突然打擊。

問題是,退縮就能避開潛在的要挾嗎?

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22章 誰輸誰贏第190章 主動權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73章 沉默是金第85章 科技戰爭第73章 關鍵裝備第20章 別無選擇第216章 最後的堅持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23章 俄羅斯的野心第238章 不歸路第94章 技術軍官第61章 動力革命第35章 後方部署第162章 彈雨第15章 千慮一失第55章 兩手準備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32章 針鋒相對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36章 分外之責第174章 反擊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45章 補欠賬第62章 弄巧成拙第81章 同盟集團第59章 於公於私第43章 闖關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23章 俄羅斯的野心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20章 權衡利弊第9章 血染橫濱第29章 力挽狂瀾第5章 鐵娘子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17章 經貿競爭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64章 孤注一擲第78章 中國化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113章 潛艇禁區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118章 和解第38章 打工皇帝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74章 爭取時間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226章 戰略進攻第46章 豐收年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19章 第二戰線第228章 導火索第85章 矛盾爆發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10章 裝甲主力第20章 權衡利弊第20章 別無選擇第63章 反導攔截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49章 第二戰場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64章 千鈞一髮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8章 泰然處之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318章 總則第25章 奮起一戰第52章 順手拈來第227章 滅絕第85章 重拳出擊第52章 兇猛打擊第70章 重擊落空第8章 膽識第61章 垂死掙扎第52章 大獲全勝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50章 大無畏第56章 放長線第308章 人類的智慧第37章 小國海軍第119章 大型綜合戰艦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88章 奢望第47章 唯一選擇第110章 保守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