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戰將

雖然從一開始,巴拉姆就認爲羅林森的進攻計劃不可能實現,也反對發動進攻,但是作爲職業軍人,巴拉姆必須服從命令,而最終決定發動進攻的不是羅林森,批准進攻計劃的也不是羅林森。

二十六日凌晨兩點,德拉方向上的以軍投入了戰鬥。

與羅林森不同,巴拉姆打得非常謹慎,因爲他已經領教了中國軍隊的戰鬥力,非常清楚對手的情況。更重要的是,在過去一個多月的戰鬥裡,巴拉姆已經認識到,與對手的差距絕非看上去那麼簡單。

從某種意義上講,就算說巴拉姆在二零五二年拯救了以色列也不過分。

戰後,很多人都認爲,如果巴拉姆向羅林森屈服,接納了羅林森的所有計劃,以色列恐怕連二零五二年的最後一天都撐不過去,因爲虞世輝手裡的第二十七集團軍,完全有能力在德拉擊敗以軍之後,向南迅速推進到約旦境內,然後渡過約旦河,殺到以軍大後方,完成對以色列的戰略包圍。真要打成這個樣子,不但以色列國防軍百分之七十的主力部隊將被中國軍隊圍殲,以色列當局也只能乞求和平。

要知道,當時以軍在北方戰線上的主力全部集中在邊境附近,後方十分空虛。

說得直接一點,只要第二十七集團軍能夠渡過約旦河,在通往特拉維夫的道路上,就沒有可以阻擋中國軍隊的以軍部隊了。

所幸的是,巴拉姆並沒有聽從羅林森的調度。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料,羅林森要求巴拉姆在全線發動進攻,牽制中敘軍團,甚至爲此拿出了第四步兵師,充當以軍的戰略預備隊。當然,這也是巴拉姆提出的條件,因爲他手裡沒有合格的戰略預備隊。作爲回報,巴拉姆答應了羅林森的要求,即美軍在霍姆斯方向取得重大突破後,發動全面進攻。

問題是,巴拉姆沒有這麼做。

他只在德拉方向上發動了進攻,而且主要集中在左翼,即敘軍在德拉省與庫奈特拉省防線的結合部。更重要的是,巴拉姆把主力部署在了右翼,沒有刻意加強左翼的兵力,而且嚴格控制了右翼的推進速度。

正是這個部署,拯救了以色列。

後來,也正是因爲巴拉姆出爾反爾,讓羅林森找到了戰敗的理由,並且把責任全部推到了巴拉姆身上,認爲是巴拉姆沒有按照得到雙方共同確認的計劃行動,才導致中敘軍團能向霍姆斯增兵,從而使他在霍姆斯的主攻遭到挫敗。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巴拉姆失去了聯軍司令官的位置。

顯然,這是非常荒謬的事情。

從實際情況出發,巴拉姆所做的一切都有理由,而且是十分充足、也不應該被任何人忽視的理由。

巴拉姆沒有在戈蘭高地上發動進攻,因爲這裡不適合進攻。

第五次中東戰爭之後,敘利亞控制了戈蘭高地四分之三的地區,而且耗費十多年加強防禦部署,修築了三條極爲堅固的防線。更重要的是,在戈蘭高地一分爲二之後,敘利亞徹底破壞了貫穿高地的幾條公路線。也就是說,敘利亞壓根沒有打算從戈蘭高地攻入以色列,而是在防止以色列打過來。除此之外,在羅林森發動進攻的時候,中國軍隊在這邊部署了好幾支突擊集羣,而且留下了充足的預備隊,還讓突擊集羣輪番部署到前沿陣地,瞭解與熟悉敘軍的防線。

可以說,就算以軍不顧傷亡、不顧損失,把全部部隊派過去,也打不下戈蘭高地。

後來,羅林森也承認這一點,認爲戈蘭高地是“碉堡的天堂,坦克的墳墓”,而且直到中東戰爭結束,戈蘭高地的僵局都沒被打破。

關鍵就是,巴拉姆在德拉發動的進攻。

按照羅林森的要求,這應該是一次大規模進攻,而且巴拉姆也答應投入五十個旅,他也確實投入了五十個旅。問題是,巴拉姆發動的不是羅林森想要的大規模進攻,至少從以軍的推進速度上來看,遠遠達不到羅林森的要求。

不是巴拉姆不想快速推進,而是不能快速推進。

原因很簡單,以軍的右翼暴露在外,隨時有可能被中國軍隊擊潰。

事實上,以軍在德拉會戰中慘敗,就是右翼被中國軍隊擊潰,而且中國軍隊的主力一直部署在蘇韋達附近。也就是說,中國軍隊根本不在乎前沿防線,甚至沒有參與前沿防線的防禦工作。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絕對不能忽視的因素。

要知道,如果巴拉姆按照羅林森的要求去打,不顧一切的向北推進,逼迫中敘軍團把主力集中到大馬士革南面,肯定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即中敘軍團只會用很少的兵力在正面牽制以軍,控制以軍的推進速度,把主力放在以軍右翼方向上,等到以軍足夠深入,再發動決定性反擊。

事實上,這正是虞世輝的戰役目的。

當時,德拉防線上只有四個敘軍步兵師,之前起到支撐作用的突擊集羣已經被蔣博文抽走了,由第二十七集團軍司令官魯立毅少將派來的四支突擊集羣部署在德拉北面五十公里的海拜卜,另外還有兩支突擊集羣在大馬士革南面,其餘的作戰部隊全部集中在蘇韋達,其任務就是從側面衝擊以軍。

由此可見,巴拉姆的部署根本沒有錯。

他把主力集中到右翼(當時以軍在右翼有三十個旅,佔到總兵力的六成),而且把右翼進攻速度減慢,就是要在前方製造出防禦空間。更重要的是,巴拉姆還留了一手,即他集中在中線的十個旅全是常備部隊,其中五個是裝甲旅,包括精銳的第一八八裝甲旅。這個部署的意圖,就是希望吸引中國軍隊攻擊以軍右翼,然後進行反包圍,在右翼戰線上擊潰中國軍隊的主力部隊。

暫且不說以軍有沒有這個能力,至少這個部署是完全正確的。

要知道,如果魯立毅直接攻擊以軍中線,左翼就將暴露在三十個以軍旅面前,而攻擊以軍右翼的話,巴拉姆安排在中路的十個旅能夠迅速向右機動,包抄中國軍隊後方,完成反包圍行動。

如果中國軍隊不發動反擊,以軍就將一直向北穩步推進。

由此可見,巴拉姆也渴望取得勝利,至少希望能夠像羅林森設想的那樣,把中敘軍團的主力吸引到大馬士革南面。

只是,巴拉姆並不認爲這個部署能夠取得決定性勝利。

原因很簡單,他在左翼只部署了十個旅,而且只有四個常備旅,其中兩個是裝甲旅,不見得能夠取得迅速突破。雖然事後證明,他高估了敘軍的戰鬥力,或者說不知道敘軍擺在前沿的是戰鬥力並不強的步兵師,結果以軍左翼不但取得了突破,而且非常迅速,比他估計的提前了不少。但是在接下來的戰鬥中,隨着魯立毅投入海拜卜的預備隊,以軍的左翼進攻遭到遏制。如此一來,巴拉姆最擔心的事情就發生了,即左翼進攻受阻,以軍在右翼的推進行動就得停下來。

這一停,巴拉姆的所有作戰目的就得落空。

對以軍來說,只有兩種選擇,一是前進、二是後退,不存在折中方案,即守住新建立的戰線。

原因很簡單,以軍守不住這麼廣闊的戰線,而且也沒辦法防守。

如果以軍在向大馬士革推進的途中停下來,中國軍隊就有足夠的時間調整部署,發動更加猛烈的反擊。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原因很簡單,所有在德拉北面的以軍,只有一條補給線,即從德拉到大馬士革的鐵路與公路。

更重要的是,以軍在德拉附近的戰線寬度只有十多公里。

也就是說,德拉是以軍進攻的瓶頸,如果中國軍隊直接反擊德拉,就能迅速切斷以軍的退路。

可以說,這也是巴拉姆最擔心的地方。

要知道,當時以軍在北方戰場上的作戰部隊已經超過一百二十個旅,巴拉姆只動用了五十個旅,就是知道德拉過於脆弱,必須留下足夠的預備隊,而這些部隊主要集中在約旦北部地區。

戰鬥開始後,以軍的進攻行動比較順利,沒有遇到多少麻煩。

當時,前線的以軍突擊部隊甚至很少遇到頑強抵抗的敘軍,幾乎是在向前行軍,根本沒有爆發大規模戰鬥。

當然,這與虞世輝的部署有關。

他的目的,就是希望以軍鑽進設置好的口袋裡面。

只是,敘軍在不抵抗的情況下主動後撤,有點弄巧成拙。

當天晚上,巴拉姆給左翼的前線指揮官下達了五次命令,每次都是讓他們控制好部隊的推進速度。

如果敘軍進行了頑強抵抗,恐怕結果會有所不同,即以軍將提前把側翼暴露出來。

結果就是,到二十六日天亮的時候,以軍在德拉左翼戰線上只推進了十公里,而且首先與鎮守戈蘭高地後方的第十三集團軍的兩支突擊集羣遭遇,打了一場規模不大的戰鬥,隨後雙方都主動撤了下去。

這個速度,完全在巴拉姆的控制之內,

可惜的是,並不在羅林森的計劃之內,因爲羅林森覺得這還不足以把中敘軍團的主力部隊吸引過去。

第44章 防空火網第65章 完勝之途第223章 崩潰的徵兆第81章 防空攔截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17章 打與不打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42章 四個小時第81章 前沿科技第50章 民間力量第40章 突襲第60章 立即反擊第58章 潛艇伏擊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99章 耐心的艇長第3章 絕不是巧合第234章 決勝點第215章 光復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53章 橄欖枝第69章 惡仗第68章 推波助瀾第11章 導彈攻擊第13章 底線第45章 補欠賬第84章 戰略平衡第42章 分兵合進第307章 壁壘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2章 鬥爭第21章 動員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163章 秘密武器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85章 地區共同體第4章 不留活口第49章 果斷反擊第5章 戰略方向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41章 反擊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69章 登門求教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65章 再次見面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32章 拼光拼盡第30章 小事化大第14章 首相之死第82章 理論突破第51章 護身符第3章 演習第42章 四兩撥千斤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110章 退卻第65章 完勝之途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60章 圍剿第308章 人類的智慧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78章 多此一舉第50章 大無畏第28章 一觸即發第6章 定論第27章 樹梢優勢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53章 巧合第168章 暴風雪第39章 戰禍第67章 突然打擊第49章 果斷反擊第64章 三管齊下第8章 擴軍浪潮第94章 技術軍官第124章 戰略轉向第30章 緊急攔截第35章 打掃戰場第22章 大決戰第48章 突發奇想第48章 交戰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38章 猛攻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16章 強渡第159章 盟軍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34章 公衆事件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96章 瞞天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