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多面手

與大型綜合戰艦相比,護航戰艦走了另外一個極端。

雖然從效費比上看,適當提高戰艦的排水量,有較爲明顯的好處,因爲能夠同步提高戰艦的適航性能、續航力、航速等主要性能,從而提高護航作戰能力,減少在護航作戰中投入的兵力,但是受經費限制,中國海軍不得不對護航戰艦的排水量做出嚴格限制,以控制建造成本。

問題是,海軍對護航戰艦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要求,或者說是高低兩種配製。

高配製的護航戰艦主要伴隨航母戰鬥羣活動,即爲航母提供反潛掩護,因此在航速上必須達到“泰山”級的水準,最好能夠超過“泰山”級。低配製的護航戰艦主要爲運輸船隊護航,因此對航速沒有明確要求,只要不低於快速運輸船就行了,而大部分快速運輸船的航速都在三十節以內。

兩種不同的要求,需要考慮採用兩種不同的動力系統。

這下,問題出來了。

在設計戰艦的時候,首先考慮的就是動力系統,即在動力系統的輸出功率確定之後,再根據航速等指標來確定排水量,然後是尋找合適的船型,最後纔是在船體基礎上設置各種功能模塊。在某些時候,如果對排水量有明確的要求,設計師就得考慮在限定的排水量之內選擇合適的動力系統。

如果海軍不對排水量做出限制,問題還不是很大,通過增加排水量就能解決問題。

可惜的是,海軍明確限制了排水量,即滿載噸位不得超過一萬噸,最好能控制在八千噸以內。

如果以低配製版本爲準的話,這還大大有餘,不存在任何問題。

可是,以高配製版本爲主的話,一萬噸的滿載排水量顯然不夠。原因很簡單,要想持續航行速度達到四十節以上,最合理的動力系統就是核反應堆,而較爲合適的是可控聚變核反應堆。JH-44的總質量就有三千噸,而一艘性能先進的戰艦,動力系統所佔比重應該控制在百分之十五以內。如果爲其安裝JH-44,即便不考慮成本問題,在剩餘的七千噸裡也很難滿足海軍的其他戰術指標。

所幸的是,護航戰艦的採購規模肯定比大型綜合戰艦大得多。

在二零四五年底,牧浩洋就明確提出,一支航母戰鬥羣至少得有四艘反潛戰艦,此外還要爲每支兩棲艦隊配備三到四艘反潛戰艦,並且採購二十到二十四艘,組建四到六支護航艦隊。

照此計算,反潛戰艦的總採購規模將達到八十艘以上。

正是如此,海軍在二零四五年底委託西南核動力研究院,即之前的綿陽九所,在JH-44的基礎只上,開發一種輸出功率在三百兆瓦左右的可控聚變核反應堆,以此把總體質量降低到一千五百噸以內。

這種核反應堆在二零四七年研製成功,被命名爲JH-45型。

解決了動力系統的問題之後,其他的事情就好辦得多了。

在二零四六年的招標中,三家民營造船廠成立的聯合企業毫無懸念的勝出,贏得了海軍的建造合同。

主要就是,民營造船廠開出的造價比四家國營造船廠低得多。

與“泰山”級航母、“黑龍江”級大型綜合戰艦一樣,在航速必須超過四十五節的情況下,這種被命名爲“湛江”級的反潛戰艦也採用了三體船型,以此獲得了總面積超過二千二百平方米的飛行甲板

可以說,“湛江”級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載機能力非常突出。

按照設計指標,“湛江”級能夠搭載六架傾斜旋轉翼反潛巡邏機,後來還通過加固飛行甲板的方式,具備了搭載垂直起降戰鬥機的能力,成爲海軍衆多輔助戰艦中載機能力最強的戰艦。

如此強大的載機能力,賦予了“湛江”級極爲強悍的反潛作戰能力。

在六架傾斜旋轉翼反潛巡邏機全數出動的情況下,能夠同時在三個方向上巡邏,只需要四艘“湛江”級就能掩護一支規模在五十艘左右的船隊,或者爲一支航母戰鬥羣提供全方位的反潛掩護。

單論反潛作戰能力,“湛江”級比以往的任何一種反潛護衛艦都要強大得多。

難能可貴的是,“湛江”級可以通過更換任務模塊,獲得較爲完備的作戰能力,甚至能夠執行對地打擊任務。在攜帶防空模塊的時候,能夠配合“黑龍江”級作戰,在攜帶打擊模塊的時候,則能頂替“黑龍江”級。

事實上,“湛江”級並非單純的反潛戰艦,而是名副其實的多用途戰艦。

正是如此,“湛江”級也成爲了二零五零年之後,中國的主要外貿戰艦,獲得了十多個國家的青睞。

當然,這並不表示“湛江”級就沒有缺點了。

最大的問題,依然是價格過高。即便民營造船廠已經開出了很有誘惑的條件,可是海軍依然認爲有必要近一步降低採購價格。結果就是,“湛江”級按照海軍的要求,分成了高低兩種型號。

當時,在湛江造船廠與寧波造船廠建造的,全是提供給航母戰鬥羣的高配版本,即核動力型號,在配備反潛任務模塊的時候,採購價格高達一千一百億元;在威海造船廠建造的則是低配版本,即以兩臺總輸出功率爲一百二十兆瓦的燃氣輪機爲動力,最大航速降低到了三十五節,且取消了末端攔截系統等耗電系統,在配製反潛任務模塊時,採購價格降低到了七百四十億元。後來,湛江造船廠還開發出了電動型號,即用燃料電池與永磁電動機取代燃氣輪機,只是這種戰艦主要面向海外市場,而且出售價格高達一千四百億元,比高配版本還要昂貴。

二零四八年底,海軍就與牽頭的湛江造船廠簽訂了第一筆訂單,採購了十二艘“湛江”級,與十二艘的意向採購合同。

從此開始,海軍每年都會採購八艘“湛江”級。

最初三年,海軍全部採購高配版本,主要與“泰山”級航母搭配使用,組建全新的航母戰鬥羣。

至於低配版本,除了出售給友好國家之外,直到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前一年,海軍才下達了正式訂單。原因很簡單,和平時期沒有必要爲船隊護航,而且以前建造的護衛艦就足夠了。只有在戰爭時期,需要爲所有船隊護航的情況下,海軍纔有必要採購更多的反潛護航戰艦。

可以說,“湛江”級是一種非常優秀的戰艦,在設計上也非常超前,更極具性價比。

受此影響,“湛江”級的建造工作一直持續到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雖然期間分成不同批次各有改進,但是船體結構與主要系統沒有太大的變化,基本上保持了通用性,成爲中國海軍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建造數量最多、用途最廣、使用最頻繁、活動強度最大的主力水面戰艦。

到最後一艘完工的時候,算上出售給友好國家的外貿型,“湛江”級的總建造量突破了三百艘。即便在全世界的海軍歷史上,“湛江”級的建造數量也僅次於美國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建造的“弗萊徹”級驅逐艦。

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湛江”級,確保了中國海軍在第三次世界大戰初期,成功保衛了主要航線,讓成千上萬的船隻能夠自由航行,不受敵方潛艇威脅。

到了戰爭後期,“湛江”級的多用途性能還得到了充分發揮。

當時,在役的“湛江”級中,有三分之二跟換了任務模塊,在低強度海戰中承擔起了防空與打擊任務。

從經濟效益上講,“湛江”級無疑是海軍最成功的一次投資。

要知道,海軍僅爲“湛江”級支付了一百四十億元的設計費用,即便把JH-45反應堆的開發費用算上,也只有三百多億元,平攤下來,每艘“湛江”級的開發與設計費用只有一億多元。同一時期的戰艦中,“泰山”級平攤的開發與設計費用接近兩百億,“黑龍江”級都達到了一百七十億元。更重要的是,“湛江”級還成功出口到十多個國家,通過外銷分攤了三分之二的開發與設計費用。相對而言,“泰山”級根本不可能外銷,“黑龍江”級也要到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才以處理過剩軍事物資的方式,出售給了巴基斯坦、印度、埃及等幾個主要盟國。

當然,成功打開外銷市場,也具有極爲主要的政治意義。

別的不說,在“湛江”級進入中**火出口名單的時候,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出售類似的戰艦,連美國都沒有。對於衆多中小國家來說,“湛江”級就是最理想的大型戰艦,也就必然因此與中國靠近。比如,在把“湛江”級賣給南非之後,中國與南非的關係大爲改善,南非也因此在第三次世界大戰初期保持中立,沒有向美國提供軍事基地,大大減輕了中國海軍在印度洋上的作戰負擔。

可以說,這些都與牧浩洋有關。

從裝備規劃角度看,牧浩洋是中國海軍的第一功臣。沒有他在戰前做的規劃,以及明智的決定,中國海軍肯定是另外一個模樣。

只是,在牧浩洋做的“投資”中,成功案例絕不僅僅是“湛江”級。

從影響上看,“湛江”級還算不上最成功的軍備投資。

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100章 恐懼第76章 樂觀派第5章 泰山北斗第51章 第三號刺客第4章 戰爭陰雲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67章 錯失良機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210章 甕中之鱉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90章 突發奇想第49章 彈道導彈第47章 搶先攻擊第24章 變數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5章 夜空魅影第81章 屏障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80章 情況有變第18章 不對稱戰術第101章 反擊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46章 豐收年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66章 起航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90章 高效率打擊第65章 國家意志第294章 經濟動物第99章 進退兩難第67章 錯失良機第82章 理論突破第32章 拼光拼盡第71章 再上戰場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78章 廣泛動員第309章 危機與樂觀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45章 阻止戰爭第61章 戰略打擊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101章 導彈攻擊第95章 快馬加鞭第17章 從基礎做起第273章 共同化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57章 戰術偵察第59章 起始點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30章 周旋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94章 託管第36章 前仆後繼第91章 迎難而上第319章 反思第50章 大漠揚威第10章 補充攻擊第106章 地面決戰第17章 經貿競爭第33章 最後反擊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33章 孤注一擲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138章 警鐘第22章 年關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300章 瘋狂的頂點第85章 科技戰爭第232章 政治戰爭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70章 忙裡偷閒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35章 軍事政變第32章 拼光拼盡第48章 突發奇想第54章 生於憂患第116章 天空霸主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63章 朋友第195章 兩手準備第56章 窗戶紙第106章 利益決定一切第64章 直接證據第274章 覺悟第282章 秘密第1章 關鍵人物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13章 分外事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1章 新崗位第33章 孤注一擲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