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水下霸主

提交這份報告的不是牧浩洋,而是周渝生。

雖然牧浩洋兼任海軍司令,但是主要身份是總參謀長,所以海軍的裝備規劃報告都是由章玉廷、周渝生與晏鷹搏等兵種負責人提出來的,再由總參謀長審議後提交給國防部與國務院。

當時,牧浩洋是全電動潛艇的最大支持者。

這並不是說牧浩洋很看重潛艇的效費比,而是按照他的規劃,未來的中國海軍艦隊就是一支“電動艦隊”,各種大型戰艦上都有綜合電力系統,電能不但是驅動能量,也是各種武器系統的主要能量。如此一來,全電動潛艇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海軍的後勤保障,而且能夠更有效的配合艦隊作戰。

比如,在伴隨艦隊作戰的時候,全電動潛艇可以非常方便的從其他戰艦,比如航母、大型綜合戰艦、反潛戰艦等配備了聚變核反應堆的戰艦那裡補充電能,基本上不用考慮充電帶來的問題。

當然,全電動潛艇的最大優勢還是在成本上。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牧浩洋不會忽視的原因,即全電動潛艇更易建造,一些規模較小的內河造船廠就有足夠的實力,不需要佔用沿海地區大型造船廠的船臺,因此在戰爭時期能夠迅速提高產量。

要知道,在世界大戰中,潛艇絕對是“易耗品”。

如此一來,大力發展全電動潛艇就沒有什麼懸念了。

二零四五年底,在通過了國防部與國務院的審批之後,牧浩洋批准了“黃貂魚”級的建造工作。因爲該級潛艇全部用淡水魚的名稱命名,所以又被稱爲“淡水魚”級。從這個命名方式來看,也證明全電動潛艇在二零四五年的時候受到的重視仍然不夠高,只是被當做一種廉價的替代品。

當然,“黃貂魚”級本身也存在較多的問題。

這種潛艇的水下排水量只有二千二百噸,配備三百噸第一代燃料電池,最大潛航續航力只有六千五百公里,最大潛航速度三十五節,配備了四具五百三十三毫米與兩具六百五十毫米魚雷發射管,備雷十八條、或者二十四枚水雷。最初建造的兩批,全部採用第一代燃料電池,從第三批開始才更換爲第二代燃料電池,前兩批也在進行中期改進的時候,換上了第二代燃料電池。

“黃貂魚”級的最大優勢就是成本。

算上設計與研製經費,在燃料電池的製造成本還沒降下來的情況下,第一批八艘的造價也僅相當於兩艘099型攻擊核潛艇,第二批的造價比第一批降低了百分之三十,到了第三批的時候更是降低到了一半左右。也就是說,在剔除了設計與研製經費之後,“黃貂魚”級的造價僅相當於099型的八分之一。

當然,也許有人認爲,潛艇多了,需要更多的官兵,也需要更多的保障設施,維持費用更高。實際情況並非如此,“黃貂魚”級的編制只有二十二人,其中六名軍官,僅相當於攻擊核潛艇的六分之一,而且不存在對核反應堆進行維護保障的問題,所以維護費用只有攻擊核潛艇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說,在綜合成本上,“黃貂魚”級的優勢更加突出,還不到攻擊核潛艇的八分之一。

由此產生的結果是,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中國海軍已經分五批訂購了四十八艘該型潛艇。大戰爆發前,中國海軍裝備了三十二艘,除了在建的八艘,另外八艘以援助的方式提供給了盟國。除此之外,巴基斯坦、埃及等十多個盟國訂購了三十多艘,另外還有數個友好國家訂購了二十多艘。“黃貂魚”級的最終產量超過了一百艘,而且大部分第一與第二批次的都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安裝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燃料電池,有的甚至服役了四十年以上。

從建造數量上看,“黃貂魚”級是一種非常成功的潛艇。

當然,這也不等於“黃貂魚”級沒有問題了。

最大的問題就是排水量過小,導致改進餘地非常有限,持續作戰能力也遠沒有達到海軍的要求。

說得直接一點,“黃貂魚”級只適合在近海活動,沒有在大洋深處獨立作戰的能力。

以其潛航能力來看,在離基地二千五百公里之外的地方,只能巡邏兩天,即便換成第二代燃料電池,也無法超過十天,而攻擊核潛艇在戰場內的巡邏時間都在一個月以上,有的甚至能達到兩個月。

除了續航力,彈藥備量太低也是個嚴重問題。

在後來的戰爭中,這個問題表現得非常突出。比如在好幾次伏擊戰中,“黃貂魚”級都是因爲耗光了魚雷,不得不眼睜睜的看着敵人的艦船溜走。也正是如此,大戰期間,“黃貂魚”級經常以集羣的方式活動,由四到六艘潛艇組成一支獵殺小隊,一起攻擊敵人的船隊與艦隊。

對中小國家來說,這些問題還能容忍。

對中國海軍來說,“黃貂魚”的性能缺陷就無法容忍了。

事實上,這也是中國海軍爲什麼要在第二種全電動潛艇投產之後,把才服役幾年的“黃貂魚”級援助給盟國的主要原因。

第二種全電動潛艇,就是在二零四八年正式動工建造的“金槍魚”級。因爲該級潛艇全部以鹹水魚的名字命名,所以又被稱爲“鹹水魚”級,其首艇就是“金槍魚”號,而之前充當實驗潛艇的“金槍魚”號在二零四九年退役,隨後移交給海軍博物館,成爲中國潛艇發展史的見證。

與“黃貂魚”級相比,“金槍魚”級的最大特點就是排水量增加了百分之六十。

第一批“金槍魚”級的水下排水量爲三千五百五十噸,配備五百噸第二代燃料電池,最大潛航續航力高達一萬六千公里,最大潛航速度四十五節;有兩具五百三十三毫米與四具六百五十毫米魚雷發射管,備雷二十八條、或者四十四枚水雷。第二批次的水下排水量增加到了三千七百八十噸,主要是增加了垂直導彈發射艙;第三批次的水下排水量進一步增加到了三千九百四十噸,燃料電池的配製量也提高到了六百噸,並且換裝了最大功率爲九千五百千瓦的永磁電動機,最大潛航速度提高到四十七節。從第四批次開始,全面換裝第三代燃料電池與最大功率爲一萬二千千瓦的永磁電動機,最大潛航距離達到二萬八千公里,最大潛航速度突破五十節。

如果說“黃貂魚”級開啓了全電動潛艇的時代,那麼“金槍魚”級就把全電動潛艇推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上,特別是從第四批開始,“金槍魚”級已經在各個方面超越了攻擊核潛艇,成爲真正的水下霸主。

難能可貴的是,“金槍魚”級的造價依然十分低廉。

只有前兩批受燃料電池影響,單位排水量的造價比“黃貂魚”級略高一些,從第三批開始就比“黃貂魚”級低了一些。因爲建造規模極爲巨大,所以“金槍魚”級的規模成本效應更加突出。

到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金槍魚”級總共建造了二百七十八艘。

可以說,如果中國堅持發展攻擊核潛艇,肯定不可能在戰爭期間造出如此多的潛艇,也就不可能在水下戰場上獲得壓倒性的優勢。

當然,“金槍魚”級在建造過程中也進行了改進。

最主要的改進,就是增強其持續作戰能力,而採用的辦法,除了增加燃料電池的配量與採用更先進的燃料電池之外,主要就是通過增大排水量,增加專用武器艙段的方式來增加武器攜帶量。比如從第七批次開始,“金槍魚”級就增添了一個長約六米的武器艙,把魚雷備量提高到了五十四條。到了第九批次,還改進了魚雷發射裝置,取消了五百三十三毫米魚雷發射管,把六具六百五十毫米魚雷發射管全部設置在肋部,在艇首安裝了大型球形主動聲納陣列。

當然,在改進的時候,“金槍魚”級的排水量也猛增了不少。到第七批次時,水下排水量已經達到四千三百噸,第九批次更是達到了四千四百五十噸。而隨着排水量增加,潛艇的推進系統也相應做了改進。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很多前期建造的“金槍魚”級根本沒有辦法進行改進。在戰爭時期,中國海軍也不會花大力氣改進已有的潛艇,因爲這不比建造全新的潛艇省多少事。

嚴格說來,經過這麼多改進,“金槍魚”級已經不是一型潛艇了。

後來,很多人就把“金槍魚”級按照武器配製分成了四個級別。

“金槍魚”級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潛艇的面貌,只是攻擊核潛艇並沒因此淘汰,而是貞豐縣隊的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攻擊核潛艇能夠保留下來,得益於兩項關鍵技術,一是可控聚變反應堆小型化,二是磁流體推進技術。

這兩項技術,不但讓攻擊核潛艇迎來了第二春,還使攻擊核潛艇擁有了不可替代性。

說得直接一點,易於建造的全電動潛艇屬於“消耗品”,而性能先進、戰鬥力強大的攻擊核潛艇是“奢侈品”。

在海軍艦艇性能全面提升之後,中國海軍不能沒有攻擊核潛艇。

第185章 海軍利器第48章 外派第302章 覺醒第70章 忙裡偷閒第179章 救星第241章 統一大業第37章 小國海軍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11章 導彈攻擊第43章 根源第24章 人道主義援助第152章 進攻型將領第55章 積極外交第255章 最後方案第48章 關鍵戰報第213章 韓軍突圍第118章 軟磨硬泡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46章 豐收年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65章 國家意志第22章 大決戰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33章 最後反擊第24章 反擊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56章 快馬加鞭第42章 四個小時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29章 力挽狂瀾第157章 司令部風波第12章 技術工作者第16章 耐心等待第1章 收假第16章 暗藏殺機第3章 前沿科技第54章 準備反擊第73章 沉默是金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75章 預演第32章 匹夫有責第9章 臨時考覈第33章 孤注一擲第19章 人心所向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284章 轉變第7章 直覺第41章 標杆第84章 青出於藍第25章 奮起一戰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46章 海軍新銳第69章 惡仗第69章 左右爲難第67章 突然打擊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44章 歷史使命第87章 積極爭取第97章 戰前會議第14章 無聲對抗第49章 第二戰場第13章 狙殺第95章 快馬加鞭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13章 無限制第36章 急轉直下第42章 開戰時機第87章 接敵第42章 分兵合進第90章 機遇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41章 反擊第47章 搶先攻擊第53章 巧合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4章 戰爭陰雲第49章 拋開幻想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136章 錯失良機第58章 死撐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88章 十字路口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58章 戰爭餘燼第206章 有勇有謀第76章 新機會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29章 力挽狂瀾第65章 全面行動第44章 出山第18章 雙輸第23章 堅持主見第31章 返航第141章 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