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臨時政府

三月的最後一天,中國陸戰隊第三師與第十三師在肯帕德灣左岸登陸。

因爲印軍防禦部隊早被擊潰,所以陸戰隊選擇在包納加爾北面大約十公里處上岸,然後直接包圍了包納加爾。當天傍晚,陸戰隊的先頭部隊就攻入了包納加爾,趕在天黑前進入了港區。

雖然印軍進行了破壞,炸燬了大部分基礎設施,但是影響不是很大。

四月二日,巴軍與陸戰隊在艾哈邁達巴德南面會師。當天下午,第一列火車就駛入了包納加爾港。

當時,中巴軍隊手裡有五千多節車皮與三百多臺車頭,能夠保證每個月向新德里發送八百列火車。如果有必要,還可以從巴基斯坦抽調火車頭與車皮,並且修復另外幾條從包納加爾到新德里的鐵路線。

可以說,後勤保障不再是困擾中國軍隊的問題了。

四月四日,第十三集團軍攻佔了齋蒲爾,與北上的巴軍成功會師。

次日,第一列從包納加爾出發的火車到達新德里,送來了四千餘噸糧食。這個時候,頂替第十三集團軍的第二十七集團軍已經在大新德里地區建立了一百多個配給站,安排數千名官兵,專門爲印度平民分配生活物資。按照戚凱威的授意,第二十七集團軍也開始培訓與武裝印度警察。

與在西北地區的佔領方式一樣,第二十七集團軍只負責控制主要交通要道,維持社會治安的工作由臨時政府的警察部隊負責。不同的是,在這個時候,戚凱威必須考慮成立中央臨時政權。

當時,牧浩洋已經給戚凱威下達了命令,讓他儘快組建中央臨時政府。

事實上,這是黃瀚林的意思,因爲黃瀚林一直認爲,應該由印度人來管理印度,中國軍隊不會長期佔領印度。從政治上考慮,儘快成立中央臨時政府,能夠使中國軍隊在印度的軍事行動具有合法性。此外,從戰後的工作來看,儘快成立臨時政府也有好處,因爲能讓臨時政府更加熟悉如何管理一個國家。

只是,當時在印度的政權體制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說得直接一些,連中國高層都沒想清楚,印度未來的政治體制應該是個什麼樣子。說得簡單一些,印度應該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還是一個聯邦性質的國家,而這兩者有着天壤之別。

受此影響,當時成立的臨時政府都是地區性質的。

更重要的是,臨時政府的主要職責不是恢復行政管轄權,而是協助佔領軍維護佔領區的社會秩序。

也就是說,當時印度的地方臨時政府根本算不上政府。

結果,戚凱威在新德里建立的臨時政府,也只是一個協助性機構,在各方面都需要佔領軍支持。

比如,在成立治安警察部隊的時候,所有裝備都來自中國軍隊繳獲的印軍裝備,主要是步槍、手槍等輕型武器,以及一些軍用車輛,沒有配備重武器。這樣的治安警察部隊也只能維持社會秩序,如果遇到有組織的抵抗,比如分散在後方的印軍游擊隊,還得由佔領軍出面清掃。

當然,這樣的治安警察部隊就已經足夠了。

作爲軍人,戚凱威沒有把成立臨時政府的事情放在心上,而且他也知道,黃瀚林肯定會做出安排,不需要他來操心。再說了,到最後肯定得由黃瀚林做主,因此不管他對臨時政府已經什麼安排,都做不了數。

按照戚凱威的安排,在後勤問題解決之後,第十三集團軍將繼續推進。

問題是,向南推進,還是向東推進?

向南的話,就是進入德干高原,以進軍班加羅爾爲主要目的。向東的話,則是掃蕩恆河平原,以攻佔印度最富庶的地區爲主。

當然,這不是戚凱威的問題,而是牧浩洋的問題。

按照之前訂下的作戰計劃,陸軍應該在佔領新德里之後,沿恆河而下,陸戰隊則將在適當的時候在恆河河口附近登陸。在控制了恆河平原之後,再根據戰場情況,決定從哪個方向上向南推進。

對於瓦解印度前政權來說,掃蕩恆河平原至關重要。

更重要的是,只要第十三集團軍向東推進,已經進駐雅魯藏布江河谷的第四十二集團軍就將投入戰鬥。

這樣一來,戚凱威面臨的主要問題依然是後勤保障。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戚凱威必須轉移重點,即把主戰場放在東面,先讓第四十二集團軍掃蕩印度東北地區,打通從孟加拉國南部港口通往印度的交通線,在進入恆河平原後,再讓第十三集團軍投入戰鬥。

問題是,掃蕩印度東北部地區的戰鬥肯定不會太輕鬆。

原因很簡單,印度東北部地區,除了雅魯藏布江河谷,即布拉馬普特拉河河谷地區較爲平坦之外,其他地區以山地爲主,特別是在梅加拉亞邦、那加蘭邦、曼尼普爾邦與米佐拉姆邦等地,地形非常複雜,不適合機械化部隊集羣作戰,對進攻一方的幫助不是很大,很有可能出現意外情況。

當然,戚凱威也早就有所準備。

東線戰場上,配合第四十二集團軍作戰的是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即中國陸軍唯一的輕型化部隊。

在陸軍進行改變與裁撤之後,保留的八個集團軍中,只有第十五空降集團軍完全按照輕型化部隊的標準組建,其前身是第十五空降軍,另外還有第十六集團軍與第二十四集團軍的部分部隊。

雖然名爲空降集團軍,但是編制內只有一個空降師與一個空中突擊師,其他部隊都是輕型化地面部隊,比如原本隸屬於第十六集團軍的一個機械化步兵師、以及原本隸屬於第二十四集團軍的一個山地步兵師。

與其他集團軍相比,第十五空降集團軍最大特點就是擁有一支強大的陸航機羣。

在集團軍編制內,共有三個陸航旅,裝備傾斜旋轉翼飛機與直升機一千二百餘架,能夠單獨執行空降與機降作戰任務,而且四個師與兩個獨立旅都具備空降與機降作戰能力,能夠在極爲複雜的地形下作戰。

可以說,這也是第十五空降集團軍的特點。

除此之外,第十五空降集團軍還是唯一能夠與空軍無縫隙合作的作戰部隊,即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得到空軍運輸機羣的支持,從集團軍層面、到營連級作戰部隊,有一套極爲完整的協同作戰指揮系統。

這些編制方式,賦予了第十五空降集團軍非常強大的作戰靈活性。

要說缺點,最大的缺點就是缺乏重型準備。即便是機械化步兵師,也只有不到一百輛主戰坦克,主戰裝備是空降戰車,連火炮都以牽引式爲主,沒有配備自行火炮,更別說遠程火箭炮了。

也就是說,第十五空降軍的地面突擊能力非常有限。

受這個因素限制,在作戰行動中,第十五空降集團軍主要配合其他部隊,特別是重型裝甲部隊作戰。

一般情況下,第十五空降集團軍不會單獨行動。

戚凱威把第十五空降集團軍放在東面,就是希望配合第四十二集團軍,用其強大的垂直突擊能力,協助第四十二集團軍突破印軍防線,避免讓重型裝甲部隊進入山區,與印軍打無謂的消耗戰。

要知道,在山區裡面,受交通條件限制,裝甲部隊根本發揮不了作用。

四月五日,戚凱威返回昆明。

這一天,牧浩洋也去了元首府,在向黃瀚林彙報西線作戰情況的時候,提到了在印度東北地區開闢第二戰場。

其實,黃瀚林並不擔心作戰問題。

這與他不瞭解軍事有很大關係,也與他信任牧浩洋等將領有直接關係。在他看來,如果連牧浩洋都打不好這場戰爭,就算出面干預作戰行動也不會有更好的效果,還不如讓牧浩洋放手去打。

當時,黃瀚林最關心的,還是印度的政治體制。

雖然牧浩洋不是政治家,但是黃瀚林非常信任他,而且知道他的觀點與建議,肯定與其他人不一樣。

“元首,這件事我不好參與,畢竟……”

“就當我們私下聊天吧。”黃瀚林笑了笑,說道,“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你是這場戰爭的總指揮,肯定有不同的見解。再說了,戰爭還沒結束,而且印度臨時政府肯定得在戰爭結束前成立。此外,十年前,你就以佔領軍總司令的身份,在日本組建了臨時政府,有這方面的經驗。”

牧浩洋勉強笑了笑,仍然顯得有點猶豫。

雖然黃瀚林表現得很開明,在某些方面比黎平寇還要好一些,但是牧浩洋對新任國家元首還不大瞭解,也就不敢放開說。

“怎麼,還有顧慮嗎?”

“元首,我不是有所顧慮,只是……”

黃瀚林笑了笑,說道:“沒什麼好只是的,如果你覺得不大妥當,我就派你過去,專門負責這件事。”

“這……”牧浩洋暗自嘆了口氣,說道,“成立臨時政府,主要目的是使我們在印度的軍事行動具備合法性。說得簡單一些,就是消除國際社會的猜疑,讓我們在外交上獲得更多加分。”

黃瀚林點了點頭,鼓勵牧浩洋說下去。

這個時候,牧浩洋卻有點遲疑,因爲他知道,這個時候說的話,肯定會影響到黃瀚林的對印政策。

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19章 核戰爭第27章 山窮水盡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81章 前沿科技第62章 弄巧成拙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24章 重大發現第191章 最後的機會第56章 抽身第234章 決勝點第81章 前沿科技第22章 大決戰第99章 故技重演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23章 俄羅斯的野心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274章 覺悟第13章 狙殺第21章 決戰開始第114章 向前看第4章 戰爭陰雲第58章 邁向戰爭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16章 馬蜂窩第26章 高興得太早第57章 理想的光芒第36章 前仆後繼第42章 四個小時第185章 關鍵事件第72章 對峙第16章 馬蜂窩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253章 謀略家第5章 軍事冒險第60章 艦隊北上第54章 準備反擊第23章 堅持主見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68章 歷史時刻第53章 巧合第43章 薄弱環節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81章 前沿科技第81章 屏障第52章 順手拈來第257章 切入點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163章 第一站第45章 阻止戰爭第10章 欲蓋彌彰第273章 共同化第45章 越界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58章 功虧一簣第97章 戰略分歧第259章 遺贈第48章 針鋒相對第44章 加速追擊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219章 火線第9章 血染橫濱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19章 第二戰線第5章 戰略方向第18章 千鈞一髮第105章 完美伏擊第88章 各讓一步第12章 措手不及第25章 光明磊落第56章 快馬加鞭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46章 決策點第69章 左右爲難第50章 民間力量第14章 戰爭前奏第179章 空軍的沒落第30章 緊急攔截第135章 全局第31章 返航第223章 真假難辨第41章 反擊第50章 另有其人第257章 切入點第103章 電磁打擊第20章 保持沉默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21章 突如其來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92章 突擊失敗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97章 戰略分歧第2章 經濟基礎第157章 將星隕落第99章 故技重演第30章 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