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

三月二十四日,戚凱威回到伊斯蘭堡的第三天,第十三集團軍開始向新德里推進。

第十三集團軍已經掃‘蕩’了印度西北部地區,攻佔了喜馬偕爾邦與旁遮普邦,並且控制了北安恰爾邦、哈里亞納邦與拉賈斯坦邦部分地區,佔領區面積超過三十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一億。二十三日夜間,第十三集團軍的一支偵察部隊經過格爾納爾,向南推進了三十多公里,進入了大新德里地區。

努力十多天,佔領區的情況基本上穩定了下來。

根據中國陸軍的作戰報告,三月二十四日之前,向前線運送了二百五十萬噸物資,其中空運佔了七成,總計運送了一百三十餘萬噸燃油、七十餘萬噸糧食與四十餘萬噸彈‘藥’,共向佔領區民衆發放糧食五十八萬噸。

數量充足的糧食,對穩定民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拋開道義上的問題,必須承認,在中國軍隊到來前後,佔領地區的民衆過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當時,中國軍隊僅在佔領區收留的孤兒就多達五十三萬餘人。他們不是戰爭孤兒,大部分在戰爭爆發前就以失去雙親,在城市裡流‘浪’,靠乞討爲生。爲了維持秩序,佔領軍還逮捕了數千名以唆使兒童乞討爲生的非法人員,然後建立了孤兒收容院,專‘門’安排人員照顧孤兒。

對普通民衆來說,生活條件也有所改善。

雖然沒有可靠的數據做支持,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即在佔領區內,中國軍隊以配給方式給民衆發放糧食,取締了所有糧食買賣活動,保證絕大部分人每天都能領到足以保證生存的口糧。

當然,這種情況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

按照戚凱威的安排,在第十三集團軍攻打新德里的時候,將暫時由巴基斯坦陸軍負責佔領區的治安工作。因此從三月二十二日開始,在基本上控制了印控克什米爾地區之後,巴基斯坦陸軍就派遣軍隊進入旁遮普邦,從第十三集團軍手裡接管了部分城鎮,巴軍在該方向上的兵力也由四個師增加到了六個師。

問題是,如果由巴基斯坦陸軍控制佔領區,肯定會引發社會矛盾。

別的不說,印度教徒不吃牛‘肉’、伊斯蘭教徒不吃豬‘肉’,如此大的生活差異,本身就是難以解決的社會矛盾。再說了,印巴矛盾積累了幾十年,邊境衝突從未間斷過,很多印度人肯定不會與巴基斯坦軍隊和平相處。

在總參謀部會議上,牧浩洋已經明確提到,應該儘快在佔領區內建立臨時政fǔ。

按照牧浩洋的意思,第十三集團軍南下攻打新德里的時候,可以根據情況,讓臨時政fǔ招募一批較爲親華的民衆,組織一支配備了輕武器的治安部隊,負責協助佔領軍,而佔領軍主要部署在大中城市附近,作爲支撐‘性’力量,儘量避免介入民事糾紛與部族衝突,以應付叛‘亂’爲主要任務。

如此一來,佔領軍的活動範圍將受到嚴格控制,兵力部署也將大大降低。

按照戚凱威的估計,在只控制大中城市的情況下,只需要一到兩個旅就夠了,而且不需要動用第十三集團軍的‘精’銳部隊,從第二十七集團軍‘抽’調兩個旅就能完成佔領任務,並且訓練印度警察。

正是如此,三月二十三日,戚凱威首先在昌迪加爾成立了地方臨時政fǔ。

當天,佔領軍公佈了第一條佔領管理條例:在三月三十一日之前上繳‘私’藏武器彈‘藥’者,均能獲得獎賞,從四月一日開始,佔領軍將進行不定期‘抽’查與搜查,並且嚴懲‘私’自藏匿與擁有武器彈‘藥’者。

按照這條規定,‘交’出武器彈‘藥’者,都能獲得更多的糧食配額。

至於如何懲罰,公告中沒有做出明確說明,只是提到了一點,即藏匿武器彈‘藥’都將被視爲抵抗行爲。

顯然,懲罰肯定會非常嚴厲。

受此影響,巴軍進駐的行動也暫時擱置了起來。

按照戚凱威的安排,第二十七集團軍在二十三日就派遣了兩個旅北上,頂替第十三集團軍控制佔領區。

到二十四日凌晨,換防工作就已完成。

戚凱威下達進攻命令前,第十三集團軍已經在新德里方向上部署了二十個突擊集羣,其中十二個突擊集羣各加強了一個營,總兵力接近三萬,戰線後方還有八個支援集羣與十二支後勤保障部隊。因爲實戰已經證明,第十三集團軍擁有足夠強大的作戰能力,能夠輕易擊敗任何一支印度軍隊,所以戚凱威沒有讓部隊集中行動,而是繼續以突擊集羣的方式,從多個方向上發起進攻。此外,戚凱威還爲第十三集團軍增派了兩個陸航旅,投入了數百架傾斜旋轉翼運輸機。實戰已經證明,在絕大部分時候,空中補給比地面補給更可靠,也更能保證進攻速度。

相對而言,最大的問題還是後勤保障。

雖然巴軍已經承諾,將增派給北方戰場的兩個師用於後勤保障,但是戚凱威仍然不大放心,讓第二十七集團軍調動了一個師與一個旅,專‘門’保護後勤運輸線,並且從駐巴部隊中‘抽’調了三個工程營,加緊修復印度境內的鐵路‘交’通線。當時,中巴軍隊在北方戰場上的後勤力量就超過了五萬人。

即便如此,第十三集團軍的後勤保障仍然存在很多漏‘洞’。

比如,在全速推進的情況下,第十三集團軍每天就要消耗近二十萬噸燃油,而後勤保障部隊只能提供不到十萬噸的運輸量。也就是說,即便算上囤積的燃油,也只能保證第十三集團軍突進三到四天。

針對這個問題,戚凱威只能儘可能的減輕地面部隊的作戰壓力。

唯一的辦法,就是增強空中打擊力度。

當時,中國空軍在這邊投入了六百多架戰術戰鬥機,其中八成是專‘門’爲地面部隊提供近距離支援的多用途戰鬥機。此外,巴基斯坦空軍還動用了兩百多架戰鬥機,支援與協助中國軍隊。

問題是,這仍然不足以保證空中打擊就能徹底打垮印度軍隊。

事實上,當時已經暴‘露’出了一個較爲嚴重的問題,即中巴空軍的多用途戰鬥機並不適合執行戰場支援任務。

不管是J-22、還是剛服役的J-32,其對地支援能力都體現在縱深遮斷上,即用來打擊敵後目標,這兩種戰鬥機的‘性’能都不大適合用來執行戰場支援任務,甚至很多飛行員都不願意執行戰場支援任務。

要知道,適合戰場支援任務的是攻擊機,而攻擊機並不是多用途戰鬥機,有較爲獨特的‘性’能特點。比如,攻擊機一般在低空與超低空活動,不需要多快的飛行速度,也不需要多麼先進的電子設備,其主要設計應該針對地面作戰需求,比如在地面部隊發出請求後,立即提供強有力的火力支援。如此一來,攻擊機就應該有較爲厚重裝甲、至少能夠抵抗高‘射’機槍與小口徑高‘射’炮的直接攻擊,此外要有較爲出‘色’的低空盤旋‘性’能、能夠儘快對目標發動第二次打擊。

問題是,在A-10C退役後,世界上就沒有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攻擊機了。

在此之前,中國與美國空軍都持同樣的觀點,即配備了先進武器的多用途戰鬥機能夠頂替攻擊機。

實戰證明,這個想法完全錯誤。

別的不說,多用途戰鬥機使用的大多數彈‘藥’,包括小直徑‘精’確制導炸彈的威力都有點過剩,在執行近距離支援任務的時候,很容易誤傷友軍,導致很多時候根本無法爲地面部隊提供支援。

要知道,在A-10C服役的時候,根本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爲A-10C除了能夠攜帶威力巨大的炸彈之外,還能攜帶威力適中的火箭彈,以及火力密集的機關炮,而這兩種武器都非常適合用來執行近距離支援任務。

事實上,也正是在第二次印度洋戰爭之後,中國空軍開始研製新一代攻擊機。

受中國空軍影響,美軍也啓動了A-X項目。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一切準備就位之後,第十三集團軍在二十四日上午發起了進攻。

戰鬥打得非常順利,基本上沒有遇到頑強抵抗。

這也可以理解,因爲印度政fǔ已經逃往班加羅爾,留守新德里的八個印軍師早就喪失了鬥志。再說了,這八個師中,只有一個是裝備了T-90S主戰坦克的裝甲師,另外七個都是標準的步兵師。

三月二十五日凌晨,不到一天,第十三集團軍就攻入了大新德里地區。

因爲新德里是印度西北地區最大的城市,大新德里地區也是最大的城市羣,所以第十三集團軍沒有急於攻佔新德里,而是首先包圍了新德里。按照戚凱威的計劃,如果能夠迫使守軍投降,就沒有必要攻打新德里。

顯然,這沒有什麼懸念。

如果印軍不打算投降,就應該死守大新德里地區的外圍防線,而不是在遇到中國軍隊後就一路潰逃。

當然,包圍新德里,根本用不了一個集團軍。

二十五日上午,第十三集團軍只留下了八個突擊集羣包圍新德里,其他進攻部隊則繼續向前推進。

這天下午,新德里守軍在突圍無望,或者說根本沒有組織突圍的情況下,向包圍新德里的中國軍隊投降。

戚凱威計劃用一週打完的“新德里戰役”,結果只打了一天半。

第44章 蛇困淺灘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174章 伏爾加河第48章 虛張聲勢第15章 轟炸任務第106章 陸戰隊熱身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4章 怎麼打第5章 夜空魅影第43章 試探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54章 最後衝刺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17章 緊急出動第47章 前哨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99章 妥協第97章 戰略分歧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306章 第一步第144章 毫秒之差第29章 相互指責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21章 奪回失地第206章 餘波未盡第56章 家宴第52章 預料成真第77章 針鋒相對第53章 巧合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45章 無用之舉第16章 強渡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85章 科技戰爭第186章 及時醒悟第175章 犯糊塗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63章 朋友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98章 嚴陣以待第31章 返航第259章 遺贈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64章 千鈞一髮第114章 向前看第67章 全面動員第49章 主角與配角第97章 戰前會議第17章 緊急出動第39章 出其不意第120章 多面手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120章 多面手第51章 精密計劃第75章 積極迎戰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175章 三板斧第34章 炮戰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98章 嚴陣以待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185章 海軍利器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198章 暫定十月十五第4章 艦隊出港第16章 急轉直下第63章 朋友第80章 援助第49章 疑點重重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12章 幕後推手第97章 針鋒相對第185章 海軍利器第51章 精密計劃第39章 糧食危機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59章 起始點第12章 漸行漸遠第13章 底線第29章 初顯身手第247章 毀滅性打擊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89章 輪番轟炸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15章 受害者第40章 自作主張第33章 孤注一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