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機遇

中國實現和平統一,絕對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事。

只是,沒過幾天,全球氣候事務組織公佈的一條消息就引開了全球所有人的目光,也再次讓幾十億人甭緊了神經。

根據中美兩國的太陽觀測衛星蒐集到的數據,在二月中旬,地球將再次遭受粒子風暴洗禮。所幸的是,這次粒子風暴的強度不是很高,而且以中子爲主,人類掌握的防輻射技術足以應付;持續時間也不是很長,最長只有五天,不會對地球的氣候變化造成嚴重影響,也不會對人類活動造成持續影響。只是暴露在陽光下,仍然有足夠大的危害,因此各國必須立即採取防範措施。

警報發出之後,全球各地的防輻射藥品與防輻射用具立即遭到搶購。

所幸的是,大部分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早就有所準備,而且大部分國家仍然處於管制狀態,社會秩序得到了有效維護。

爲了確保拯救工作順利進行,全球氣候事務組織召開了緊急會議。

按照會議上做出的決策,中美歐俄將向參與拯救行動的國家提供援助,即無償提供防輻射藥物與防輻射用具,確保與拯救工作有關的工業生產能夠正常進行,以及所有參與國的經濟活動正常運轉。

承擔援助工作的主要就是中國與美國。

按照中國作出的承諾,將在粒子風暴到來之前,爲十一個參與國提供十億份抗輻射藥物與一點五億套抗輻射用具、主要是能夠抵抗中子輻射的抗輻射服。美國也將提供數量相當的抗輻射藥物與抗輻射用具。全部援助到位的話,十一個參與國將能爲每三位國民提供一套抗輻射用具。

援助行動迅速展開,一月十五日,第一批援助物資就送上了運輸機。

雖然這次的粒子風暴不會造成嚴重後果,但是在絕大部分人看來,這仍然是一次具有毀滅性的自然災難。

爲了維護社會穩定,各國先後出臺了更加嚴厲的管制措施。

別的不說,在美國這個崇尚自由與民主的國家,都出臺了聯邦緊急法案,禁止任何平民在粒子風暴到來後在晝間外出,夜間的活動時間也只限定在十九點到二十二點之間,所有人口在五萬以上的城鎮,在二十二點之後宵禁,只有持特殊通行證的人員,才允許在此期間外出。

受粒子風暴影響,清理微塵的工作也被迫暫時終止。

二月十三日,粒子風暴到來。

因爲早已採取防範措施,所以影響並不嚴重。在接下來的四天內,全球氣候事務組織的十五個成員均沒有出現嚴重的社會動盪,與拯救工作有關的工業生產照常進行,民衆也得到了妥善安置。

二月十七日,粒子風暴結束。

根據全球氣候事務組織統計,發達國家遭受的損失微乎其微,只有部分發達國家與最落後的二十個國家出現了較爲嚴重的社會問題。

最嚴重的,自然是非洲大陸。

當時,非洲大陸的戰亂已經蔓延到了十多個國家,撒哈拉以南地區,除了南非、坦桑尼亞與喀麥隆,所有國家都爆發了內戰或者是種族戰爭,數十億人捲入戰爭,數以千萬計的難民涌向世界各地。

在此之前,全球氣候事務組織忙於拯救行動,根本沒有精力理會非洲大陸上的戰亂。

問題暴露出來後,中國與美國率先提出,應該正視非洲的戰亂,全球氣候事務組織有責任與義務,幫助非洲地區恢復穩定。

說得直接一點,以全球氣候事務組織的名義出兵非洲,恢復地區穩定。

問題是,誰出兵,以及誰來承擔出兵的費用?

雖然中國與美國都做出承諾,願意承擔主要義務,不但出兵,還承擔軍費開支,但是其他國家就沒有這麼積極了,連歐盟與俄羅斯都認爲,氣候變化依然是主要問題,沒有理由在非洲耗費力量。

經過數天爭論,最終只得出了一個模棱兩可的決議:授權中國與美國,爲非盟提供平定地區動亂的必要援助。

正是這個決議,直接引發了中美兩國在非洲大陸上的全面對抗。

當時,中國在非洲的主要立足點是坦桑尼亞等東非國家,而美國的主要立足點是西非與南部非洲。

按照美國在二零二零年左右制訂的戰略發展規劃,在建立美洲共同體的時候,將積極推動大西洋兩岸的經濟交流,謀求建立一個橫跨大西洋的洲際國家組織,而最終目的就是把大西洋變成美國的內海。如此一來,西非與南部非洲成爲美國必須控制的戰略要地,特別是以南非爲首的南部非洲地區。

美國的這一戰略規劃,與中國的戰略規劃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雖然從世界上看,美國首先打出“大西洋戰略”,但是從本質上講,正是爲了對抗中國的“印度洋戰略”。

第一次印度洋戰爭前,中國就在積極謀求印度洋的霸權地位,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在東部非洲地區的戰略佈局,而執行這一戰略的正是牧浩洋。第一次印度洋戰爭後,中國在印度洋的影響力全面提升,而爲了保護戰略航線,中國必須謀求印度洋的霸權地位,即建立一個環印度洋的國際組織。

說得直接一點,中國的“印度洋戰略”,就是把印度洋變成中國的內海。

如此一來,非洲大陸的兩端,成爲中美鬥爭的焦點。北面的埃及、南面的南非,都是中國意圖控制的戰略要地。

更重要的是,非洲大陸成了中美的戰略緩衝區。

雖然在這片廣袤、原始、荒涼的大陸上,中美兩國的作爲都不會很大,畢竟受基礎設施落後等因素限制,中美兩國的軍事力量在非洲大陸上的作用非常有限,但是誰能在非洲大陸上起到主導地位,誰就掌握了戰略主導權,獲得了戰略優勢。對中美兩國來說,這個二級戰場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太平洋。

問題是,非洲問題,絕對不僅僅是中國與美國的問題。

在撒哈拉以北地區,除了早已存在的阿拉伯國家聯盟之外,還有正在向地中海南岸滲透的歐盟。

在平定了突尼斯的軍事政變之後,歐盟大力改造這個阿拉伯國家,就是希望以突尼斯爲跳板,控制北非地區,把歐盟的影響力擴大到地中海南岸,從而以歐盟爲核心,將立一個橫跨地中海的國際組織。

對歐盟來說,這也是擴大戰略空間的必要步驟。

甚至可以說是唯一方向。

要知道,在歐盟北面是荒涼的北冰洋、東邊是強大的俄羅斯、西邊是大西洋,只有向南進軍,歐盟的影響力才能得到擴張。只要歐盟、特別是法德軸心不甘心侷限於歐洲大陸,就必須進軍非洲。

結果就是,非洲成爲中美歐三方角逐的舞臺。

只是當時,非洲的戰亂還沒有蔓延到撒哈拉以北地區,所以歐盟堅決反對中國與美國出兵干預。

當然,這也與歐盟自身的問題有關,因爲在這個時候,歐盟還沒有能力出兵非洲。

對中國來說,這絕對是一個機會,而且是天賜良機。

利用全球氣候事務組織的授權,中國有了出兵非洲,擴大戰略勢力範圍的正當理由,也就有了在非洲與美國角逐的基礎。

更重要的是,這爲中國提供了一個解決阿拉伯問題的良機。

阿拉伯問題以民族爲基礎,非洲問題以地域爲基礎,而這兩個問題存在交集,即部分阿拉伯國家在非洲,而且主要集中在北非地區。對中國來說,這等於獲得了與歐盟進行戰略妥協的條件。

說得直接一點,中國可以拿北非地區作爲交換條件,與歐盟取得戰略共識。

除此之外,還能利用歐盟擴大勢力範圍,牽制阿拉伯世界的野心,以非直接的方式阻止阿拉伯世界走向統一。也就是說,只要歐盟肯把北非納入勢力範圍,那麼埃及統一阿拉伯世界的野心就將遭到重創。

顯然,這對中國沒有任何壞處。

受粒子風暴影響,牧浩洋一直沒有去開羅。

留在國內,除了幫助騰耀輝處理總參謀部的日常工作之外,他還有很多空閒時間,可以陪陪老婆孩子,也可以瞭解一些其他事情。不管怎麼說,副總參謀長不是白當的,隨時都有事情做。

當時,牧浩洋最關心的還是拯救行動。

回收微塵的行動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第二座組裝廠投產後不久,中國的工程師改進了“天使”的微塵回收系統,把日回收量提高到了五百噸,因此回收效率大大提高,回收進度大大加快。

直接結果就是,二零三六年冬天,北冰洋正常冰凍。

科學家根據觀測到的數據做出推斷,如果回收工作在二零三七年六月底完成,全球季候將在二零三七年底基本恢復正常。準確的說是總體氣候,即全球平均溫度不會出現大幅度波動。

事實上,這也正是拯救行動取得成功的唯一標誌。

達到這個目的之後,拯救行動就將宣告結束,所有“天使”飛機將按照四方達成的協議分批次銷燬。

雖然在是否解散全球氣候事務組織的問題上,各國存在較大的分歧,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在拯救行動結束後,人類文明的生存問題將得以解決,而局部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只是國家問題。

沒有了生存威脅,人類文明將走向何方?

第18章 坦克戰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39章 餘輝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90章 一網打盡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118章 壯士斷臂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59章 猶豫不決第18章 圍捕第63章 卸甲第96章 瞞天過海第211章 大包抄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44章 蛇困淺灘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38章 戰前會議第46章 登島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175章 三板斧第314章 大重建第71章 任人唯才第61章 意外因素第180章 歸宿第54章 突然襲擊第47章 唯一選擇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9章 新冷戰第82章 理論突破第46章 全速北上第9章 進軍神速第50章 關鍵技術第50章 匿蹤突擊第282章 秘密第15章 虧本買賣第117章 高姿態第31章 事態惡化第29章 選將第64章 千鈞一髮第114章 全力招架第33章 引流疏導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53章 再次攻擊第10章 共同體第190章 總攻第319章 反思第170章 崩潰第90章 獨木難支第6章 戰略籬笆第44章 歷史使命第10章 希望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15章 全面展開第238章 水攻戰術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2章 完美主義者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30章 誰更瘋狂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42章 開戰時機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24章 重大發現第53章 誘餌的效果第23章 堅持主見第309章 危機與樂觀第76章 水下力量第27章 商船立功第82章 理論突破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215章 光復第85章 突擊開始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57章 戰爭決議第89章 輪番轟炸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218章 政治決策第64章 致命打擊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22章 誰輸誰贏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58章 戰爭餘燼第39章 救援行動第224章 內耗第16章 暗藏殺機第92章 長遠目光第14章 宣戰第9章 備戰第53章 軍事部署第32章 分兵攔截第51章 第三號刺客第51章 第三號刺客第49章 場外因素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24章 反擊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116章 重拳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