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核戰爭

高木良孝使出了吃奶的本事,卻沒能改變結局。

沒人知道他爲什麼沒有在上海投下炸彈,也沒有人知道,他爲什麼要拼命擺脫那架緊追不放的中國戰鬥機。

只是在最後關頭,高木良孝沒有跳傘逃生。

看到F-22J被格鬥導彈擊中,拖着火焰墜入大海,被拋起的浪花吞沒,孫侯霆才如釋重負,駕駛J-30轉向返航。

只是,還沒等他高興起來,一道耀眼的白光照亮了夜空。

孫侯霆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只是本能性的把油門杆推到底,並且使出全身力氣抓住了操縱桿。

幾秒鐘後,一股巨大的力量從後方襲來,重達二十多噸的J-30如同狂風中的枯葉,被強氣流吹得左搖右晃。

氣流衝擊過去之後,孫侯霆才意識到,他還活着。

“老吳,你沒事吧?”

“沒……我沒事,看到了嗎?”

“什麼?”

“後面!”

孫侯霆回頭一看,立即驚呆了。

後方十多公里,在F-22J墜毀海域處,一團巨大的蘑菇雲正在翻滾着上升,海面上拋起了巨浪。

“核爆炸?”

“肯定是核爆炸!”

看到座艙玻璃上的水痕,孫侯霆意識到,爆炸發生在海面下,不然他根本沒有機會倖存下來。

吳忠邦只遲疑了一下,就向預警機發出了警報。

一百多公里外,預警機已經探測到了發生在上海東面大約六十公里處的核爆炸,而且發現了由此產生的海嘯。

不用任何人吩咐,預警機上的指揮員立即啓動了緊急事態預案。

在確定核爆炸產生的影響之前,得發出海嘯警報,並且對海嘯可能造成的破壞做出初步分析。

如果海嘯對上海、以及東部沿海地區構成了威脅,就得進行緊急疏散。

所幸的是,這枚原子彈的威力並不大。

五分鐘後,南京軍區作戰指揮中心得到了第一份模擬分析報告,原子彈的爆炸當量在兩萬噸左右,在爆炸中心產生了十四米高的海浪,只是海嘯的能量與距離的平方成正比,所以海浪到達上海的時候,高度將降低到兩米以下,不會對沿海地區產生影響,沒有必要進行緊急疏散。

當然,肯定得向附近的船隻發出警報。

九點半不到,牧浩洋收到了總參謀部發來的消息。

“原子彈!?”

“已經確認了,是一枚裂變彈,威力與我們預測的相差不大,在海面下引爆,不過爆炸深度僅有數十米。”馬明濤看了眼急匆匆趕來的周渝生,又對牧浩洋說道,“有趣的是,那架日本戰鬥機本來有機會在上海投下原子彈,結果卻沒有這麼做,而是有帶彈返航的跡象,在上海東面六十公里處被我們的防空戰鬥機擊落,墜海後才發生了核爆炸。飛行員沒有跳傘,那種情況下跳傘也沒有用,所以沒人知道他爲什麼要這麼做。”

“這就奇怪了,難道那名飛行員是二部的人?”周渝生說了一句。

馬明濤笑了笑,說道:“老周,二部沒有這麼神通廣大,不然也不會發生這種事情。但是必須承認,那個傢伙挽救了日本。”

“也許,這就是原因。”

馬明濤點了點頭,表示贊同牧浩洋的觀點。

如果原子彈在上海上空爆炸,這場戰爭也就結束了。準確的說,黎平寇肯定會在五分鐘內下達戰略反擊命令,用成百上千枚核彈頭摧毀日本的所有大中城市與工業基地,把日本變成不毛之地。

讓牧浩洋想不通的是,中島康次爲什麼要做如此愚蠢的事情。

要知道,只要發展成核戰爭,日本就沒有任何勝算。也許,中國會遭受重大損失,但是日本將被徹底消滅。即便保守估計,中國的戰略反擊,也能在第一時間消滅半數以上的日本人,並且使剩餘的日本人在兩年之內死於癌症。也許,日本不會完蛋,畢竟核武器不足以把日本列島從地球上抹去,但是大和民族肯定會成爲歷史。

難道,中島康次只是想表明日本的戰爭決心?

這麼做的話,也未免過於魯莽了。

當然,他也有可能認爲,中國不會進行戰略反擊,因爲中國不知道日本到底製造了多少枚原子彈,也就會有所畏懼。

問題是,即便中國不會進行全面戰略反擊,也會進行戰略報復。

比如,用核武器摧毀東京。

想來想去,牧浩洋只能相信,那枚原子彈本來就不會在上海上空引爆,日本只是想表明立場。

果真如此的話,說不定有一些效果。

別的不說,日本的有核國家地位將因此得到承認,而且可以立即宣稱,還擁有數枚核彈頭,從而迫使中國停止軍事行動。

這時候,通信參謀趕了過來,讓牧浩洋去會議室。

黎平寇召開了緊急會議,點名要求牧浩洋蔘加。

這個時候,剛上任的日本戰時首相中島康次也得到了消息,在東京郊外的戰爭避難所裡召開了內閣會議。

消息是美國提供的,美國的戰略預警衛星在第一時間偵測到了核爆炸。

這個結果,或多或少讓中島康次有點意外,因爲這並非他的安排。

中島康次確實想給中國一點顏色,而且想借此結束戰爭。只是,他的判斷與牧浩洋的想法完全相反。

按照情報本部提交的報告,兩萬噸級原子彈的威力非常有限。

理論上,兩萬噸級原子彈在一千米高度上引爆時,直接破壞半徑爲五公里,間接破壞半徑爲十五公里。即便在人口密集的上海引爆,直接傷亡也不會超過二十萬,間接傷亡在五十萬以內。

說得直接一些,這枚原子彈不可能摧毀上海。

要知道,二戰末期,在廣島引爆的“小男孩”的當量爲一萬二千噸,而廣島的市區面積連上海的百分之一都沒有,僅造成了數萬人傷亡。要想摧毀上海這類的超級城市,至少需要十枚二十萬噸級氫彈。

正是如此,中島康次相信,一次有限的戰略報復,足以讓中國膽怯。

當然,他也做好了犧牲準備。

中國肯定會進行報復,但是隻要中國的領導人有點理智,就不會進行全面報復,而會選擇某座日本城市,比如東京、大阪、神戶、長崎,也許會選擇幾座城市,戰爭肯定會在中國進行戰略報復後結束。

原因很簡單,爲了防止戰爭升級,美國、俄羅斯、歐盟都會出面調停。

在已經進行了戰略報復之後,中國肯定會在國際社會的壓力下結束軍事行動,而日本也就能夠保住基本主權。

在中島康次看來,這是可以接受的代價。

準確的說,與戰爭持續下去所造成的損失相比,丟掉幾座大城市,以及幾百萬人,就不算什麼了。

可以說,中島康次豪賭了一把。

問題是,原子彈沒有在上海引爆,而是在六十公里外的東海引爆。

這樣一來,中國是否進行戰略報復就成了問題。

更要命的是,中島康次沒有第二次機會。戰爭爆發前,只製造出一枚原子彈。隨着核工業設施被炸燬,已經無法制造第二枚原子彈了。

這個時候,中島康次要想達到目的,就得采取必要行動。

此時,中國的高層會議也開始了。

在討論具體問題之前,黎平寇首先讓南京軍區司令員彙報了情況。

海嘯造成的影響並不大,因爲東部沿海地區經常有颱風登陸,所以爲抵禦海嘯修建了較爲牢固的防波設施,足以阻擋核彈頭爆炸引發的海嘯。受到影響的,只有在東海航行的小型船隻,特別是漁船。在會議召開之前,南京軍區與東海艦隊已經採取行動,出動直升機與水上飛機去轉移漁船上的漁民。此外,東海艦隊已經派遣巡邏艦艇,對核爆炸附近海域進行航行管制。

真正值得慶幸的是,核爆炸海域附近沒有船隻。

雖然爆炸地點在國際主航道上,但是幾條航道主要通往日本,而中國與日本的海上往來已經在戰爭爆發後斷絕了。

當時,離爆炸地點最近的船隻在五十公里以外。

真正應該考慮的是核爆炸的後繼影響。

萬幸的是,現在是七月份,颱風季節還沒有到來,刮的是西南風,所以核爆炸產生的放射性塵埃將向東北漂移。如果風向不變的話,大部分放射性塵埃將落在東海北部與黃海南部海域,只有少數塵埃飄到濟州島與日本九州島上空。因爲核爆炸的當量只有兩萬噸,而且在海面下爆炸,所以放射性塵埃的總質量非常有限,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並不大,不會產生持久效果。

當然,在接下來的五天之內,下風方向都存在嚴重的放射性污染。

也就是說,不益向該地區派遣作戰部隊。

用南京軍區司令員的話來說,日本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因爲最終受到影響的很有可能是日本。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好消息。

聽完情況彙報,黎平寇仍然沒有急着提到反擊行動,而是讓李明陽彙報了情報工作。

說得直接一些,就是問責。

顯然,李明陽有點冤枉。

戰爭爆發前,他就發出過警告,日本已經制造出了核爆炸裝置,而且很有可能具備實戰能力。雖然在開戰之後,空軍重點轟炸了日本的核設施,對情報部門標定的主要軍事基地都進行了高強度打擊,但是李明陽再厲害,二部的情報網絡再發達,也不可能知道是否已經摧毀了日本的核能力。

所幸的是,黎平寇沒有讓李明陽承擔責任。

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34章 空軍出擊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71章 任人唯才第46章 登島第84章 戰將第201章 指揮權限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54章 最後衝刺第11章 不走尋常路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41章 求生第19章 第二戰線第39章 機會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68章 歷史時刻第32章 大夢初醒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37章 回國第204章 小人物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49章 首輪空戰第7章 突然襲擊第60章 艦隊北上第45章 阻止戰爭第69章 最後的空中打擊第77章 針鋒相對第18章 圍捕第96章 瞞天過海第216章 遲來的醒悟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48章 交戰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34章 空軍出擊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77章 誘餌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43章 薄弱環節第76章 樂觀派第1章 千錘百煉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135章 全局第80章 情況有變第3章 大國實力第177章 大兵壓境第85章 欲擒故縱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4章 艦隊出港第1章 新崗位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74章 戰爭狂人第54章 最後衝刺第43章 傳奇人物第321章 起源第115章 遭遇第48章 交戰第192章 選擇權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13章 無限制第17章 運氣不錯第23章 回到總參謀部第164章 地面第一戰第17章 從基礎做起第53章 生存競賽第159章 盟軍第52章 兇猛打擊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17章 從基礎做起第22章 誰輸誰贏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89章 一枚導彈第1章 千錘百煉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207章 黔驢技窮第49章 彈道導彈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216章 遲來的醒悟第12章 戰爭推動者第72章 傾其所有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35章 孤注一擲第109章 未來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121章 中亞劇變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15章 全面展開第71章 拼盡全力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169章 亂戰第16章 陰差陽錯第182章 風雲變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