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民間力量

對和平抱有幻想的,絕不是個別人。

第一次印度洋戰爭之後,“和平理想主義”就在國內擡頭,到中南半島戰爭之後,更是成爲了一股社會風氣。當時,一些國內的“和平組織”表現得非常積極,比如組織志願者去周邊國家支教。在二零三一年,越南南部地區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災之後,國內的民間組織就發起過捐贈與救助活動。

歸根結底,“和平理想主義”是一種由民間發起的思潮。

首先,在第一次印度洋戰爭與中南半島戰爭之後,中國的周邊局勢大爲改善,在南亞與東南亞獲得了最大的話語權,民衆所關注的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比如南海爭端,以對中國有利的方式逐一得到解決。從某種意義上講,到二零三零年左右,中國迎來了自建國之後最爲優越的生存環境。

其次,中國的軍事實力在這幾年間得到了長足發展,綜合軍力已經接近美國,軍事大國身份得到了國際社會廣泛承認。此外,從長遠發展來看,仍然有很大的增長空間,超越美國只是時間上的問題。由此,很多民衆都認爲,中國不但有能力捍衛國家安全,也有能力遏制外來威脅。

最後,中國的經濟規模在二零三零年與美國持平。雖然美國也處於黃金髮展時期,經濟增長速度達到二戰後的巔峰,而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在二零二五年就回落到了理性水平,所以增長率不比美國高多少,但是按照最保守的估計,中國也能在二零三五年,全面超越美國成爲第一大經濟體。

這些因素,都使國民充滿了自信。

自信的結果就是,絕大部分民衆認爲,中國現有的實力,已經足以保證國家按照正常模式發展下去,因此應該在對外政策上做出調整,樹立新的大國典範,以完全不同於美國的方式成爲世界頭號大國。

所謂的新方式,實際上就是和平崛起。

說得直接一點,在有足夠的能力遏制外來威脅的前提下,中國沒有理由通過軍事擴張來超越美國。

只說道理的話,這種觀點沒有錯。

問題是,在國際鬥爭中,道理是永遠也說不通的,真正的核心是實力,即一個國家在捍衛國家利益中展示出的實力。

實力不是簡單的數值對比,在很多時候必須通過實際行動體現出來。

說得形象一點,實力就是體重,如果僅有實力,而沒有發揮實力的決心,實力就沒有任何用途,如同體重一噸的水牛是體重兩百公斤的獅子的食物。只有把實力發揮出來,通過行動才能轉化爲利益。

事實上,歷史上的所有世界級強國,沒有一個是和平崛起的。

在歷史上,中國也絕非只懂得、或者只依靠和平的力量成爲世界大國。

所幸的是,在社會上,仍然有不少人、或者說是大部分民衆相信,中國在崛起道路上肯定會遇到很多艱難險阻,而且無法用和平手段克服,因此在必要的時候,必須用更加強硬的方式剷除障礙。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娛樂文化。

比如在二零二五年之後,國內電視劇中,以往盛行的清宮戲、抗日劇開始銷聲匿跡,代之以描述盛唐與秦漢時期的古裝戲,特別是歷史大片。在二零二七年,一家民營製片公司還耗資二十八億元,把“唐學會”幾名歷史學家聯合出版的歷史書籍改編爲劇本,拍攝了一部總共五十集,以唐朝大將高仙芝遠征西域爲主題的歷史大片,在開播後獲得了高達百分之二十二的收視率。隨後,該製片公司把唐朝的歷史拍成了劇集,在接下來的五年內,一直是國內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

除了電視劇,電影題材也悄然轉變。

只是,電影的主要題材不是歷史,而是現代戰爭。比如在二零二九年,中國海軍遠征印度洋的作戰行動被改編成電影。爲了協助拍攝方,海軍還專門派遣“黃河”號航母戰鬥羣前往印度洋。有趣的是,因爲借用了牧浩洋等人的人物形象,在電影上映之後,牧浩洋等人還拿到了一筆版權使用費。

這些文化層面上的東西,非常直觀的反映出了社會文化的基本面貌。

可以說,當時中國人的情緒非常複雜。

當兩股不同的文化發生碰撞的時候,必然迸出火花,產生難以預料的影響,最終都會在國家的基本政策上得到反映。

也正是如此,易援朝的理想主義纔有足夠多的支持者。

只是,如同李明陽所說,民衆可以存在幻想,但是作爲軍人,特別是掌握了實權的軍人卻不能有任何幻想。

和平崛起確實是一種選擇,卻不是當前的選擇。

中國與日本的矛盾,已經發展到了不可調和的程度。如果日本是一個理性的國家,也許中日矛盾還可以通過和平方式得到化解,至少能夠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內。可惜的是,日本不是一個理性的民族。日本已經選擇了前進方向,正如同牧浩洋的認識一樣,中日戰爭的主動權不在中國,而是在日本。只要日本願意和平相處,中國就不會挑起戰爭。只要日本蓄謀通過戰爭改變現有格局,挑戰中國在西太平洋地區的地位,對中國構成嚴重威脅,中國就沒有第二種選擇。

發展到這一步,誰打第一槍已不重要。

重要的是,誰在正確的時候打第一槍。

因爲主動權在日本手上,所以日本處於較爲有利的位置。

說得直接一點,日本絕對不會貿然挑戰中國,而是會等到實力強大到,足以在戰場上擊敗中國的時候,纔會採取行動。結果就是,日本可以在財團的支持下,率先把國家帶入戰爭狀態,率先進行戰爭準備。中國卻受到國內因素限制,不可能提前進入戰爭狀態,也就必然會晚一步。

對中國來說,唯一的選擇就是在相對有利的時候,打第一槍。

可以說,這是牧浩洋等軍人、以及黎平寇等政治家的共同認識。從時間上看,二零三五年就是大限,因爲在日本已經進入戰時狀態的情況下,最快能在二零三六年,獲得微弱的軍事優勢。

當然,戰爭準備,絕不僅僅是製造更多的武器裝備。

一月四日,黎平寇回到北京。

在他的努力下,美國最終做出讓步,答應在“華盛頓條約”框架範圍之內,通過國際原子能機構,由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與另外四個國家組成的委員會,對日本進行全面覈查。

日本進行了抗議,卻沒有任何作用。

作爲“華盛頓條約”的締約國,日本必須執行覈查決議,不然“華盛頓條約”將成爲一紙空文,而美國絕不允許出現這種事。

只是,覈查工作安排在二零三三年三月份,將持續到六月底。

最快在七月初,國際原子能機構才能提交覈查報告。

毫無疑問,美國爲日本開了後門。要知道,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日本有足夠的時間銷燬一切與核武器項目有關的證據。

對此,黎平寇不抱任何希望。

對日本進行覈查,只是一種政治手段,是把日本核問題搞大的必要步驟。至於覈查的最終結果,實際上並不重要。

回國後,黎平寇就對政府工作做了調整。

接下來,他還單獨會見了盛世平等民營企業家。

與日本財團一樣,以盛世平爲代表的衆多民族企業家,早已把自己的命運跟國家與民族的未來捆綁在了一起。以黎平寇跟盛世平的關係,說服盛世平等人爲戰爭服務,絕對不是什麼難事。

當然,黎平寇不可能開出一張空白支票。

民族企業家跟國家站在同一陣線上,關鍵不是身份,而是利益,即與國家命運同途能夠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利益。利益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個過程,即在應對共同的敵人中獲得好處。

爲此,黎平寇就得做出承諾。

從後來發生的事情來看,黎平寇肯定在這個時候,答應向民營企業開放戰略產業,比如允許民營企業以合資的方式參與軍火生產。事實上,到二零三三年,軍火已經是最後一個沒有向民營企業開放的行業了。其他重要戰略行業,比如能源、電力、通信、交通等都在過去十多年間逐步開放。只是出於戰略需求,國營企業仍然在這些戰略性行業中佔據了很大的市場份額。此外在一些基礎性行業中,比如電力、通信與交通,所有基礎設施都掌握在國家手中,民營企業只有經營權,沒有所有權。拿電力來說,“國家電網公司”仍然是國家電網的所有者,只是不再進行經營活動,所有發電站直接面向用戶,國家電網公司只按比例收取基礎設施的使用費。

說白了,黎平寇此時拿得出手的,恐怕只有軍火業了。

這不見得是壞事。

走出這一步,民營企業成爲了國家機器的一部分,成爲了戰爭的主要推動者,能夠更有效的支持對外戰爭。

更重要的是,在即將爆發的戰爭中,軍隊需要民間力量的全力支持。

如果中央政府不肯在戰爭問題上做出決議,那麼在戰爭爆發前,民間力量將成爲軍隊的主要支柱。

。.。

更多到,地址

第1章 棄武從文第5章 鐵娘子第56章 家宴第28章 裁軍大會第47章 搶先攻擊第51章 護身符第28章 直升機空戰第215章 海軍優勢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61章 猛然醒悟第35章 打掃戰場第41章 反擊第50章 另有其人第70章 外交戰場第94章 J-20突擊第87章 轟炸進行時第15章 轟炸任務第51章 中東轉折點第63章 一箭三雕第24章 重大發現第29章 本質第61章 動力革命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161章 戰術新應用第228章 導火索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171章 八個半小時第17章 決戰之前第4章 不留活口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201章 指揮權限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203章 覆滅第76章 新機會第66章 入朝方略第38章 猛攻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112章 和平第10章 站隊第101章 潛艇的盛宴第45章 無用之舉第174章 反擊第146章 最後的錯誤第14章 無聲對抗第69章 惡仗第22章 大決戰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149章 放棄第83章 一錯再錯第107章 全面壓上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1章 禁運效果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12章 絕命之行第20章 進攻意識第62章 開戰在即第154章 特種戰鬥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9章 備戰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135章 推心置腹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20章 政治聯盟第48章 外派第227章 力所不逮第18章 不對稱戰術第32章 關鍵時刻第57章 老少校第25章 第一個轉折點第18章 戰爭推手第50章 另有其人第19章 核戰爭第162章 登陸開始第64章 直接證據第54章 自亂陣腳第56章 創新之舉第5章 戰略方向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24章 伏擊戰第42章 開戰時機第35章 打掃戰場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312章 個體與整體第148章 勇敢的選擇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59章 起始點第143章 雙重攻擊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67章 突然打擊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82章 擔憂第68章 推波助瀾第172章 不戰而退第68章 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