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內部矛盾

雖然東盟早已成立,但是絕非鐵板一塊。東盟的內部矛盾,不僅僅是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淡水之爭”,可以是,幾乎所有相鄰的東盟國家之間都有難以調和的矛盾,而且很多還非常尖銳。

拿越南跟柬埔寨與老撾來說,因爲在越戰之後,越南首先入侵老撾,又出兵柬埔寨,製造了很多歷史遺留問題,包括在柬埔寨引發了長達數十年的戰亂,因此老撾與柬埔寨都比較傾向於中國,希望藉助中國的幫助抗衡越南。在柬埔寨與越南之間,還存在領土糾紛,即富國島的歸屬問題。

歷史上,富國島一直是柬埔寨的領土,直到近代,法國入侵越南之後,才被法國出兵佔領。越南實現統一之後,宣稱富國島爲其領土,並且出兵佔領,而柬埔寨一直沒有接受既成事實。

因爲國力弱,所以柬埔寨只是宣稱富國島爲其固有領土,而沒有采取實質性行動。

可以說,在東盟國家中,領土與領海爭端最爲突出。

在柬埔寨與泰國之間,一直就柏威夏寺地區的歸屬問題存在爭議。雖然聯合國早已裁定該地區屬於柬埔寨,但是泰國從未接受這個裁決。在二零一零年與二零一一年,柬埔寨與泰國還因此發生數次邊境衝突。

泰國與緬甸、老撾的邊境爭端更加複雜,主要集中在三國接壤的金三角地區。

南面,泰國與馬來西亞也並非關係友好的睦鄰,雙方在馬來半島西側的幾座島嶼、以及泰國灣專屬經濟區的劃屬問題上一直糾紛不斷。

此外,印度尼西亞與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與菲律賓都存在領土與領海爭端。

這些內部矛盾,導致東盟是主要地區性組織中,問題僅次於非盟的一個,整合程度遠沒有達到歐盟與北美自由貿易區的水平,連獨聯體都比不上。每個成員國都有想法,自然是衆口難調。

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歷史上,現在的歐盟地區照樣是紛爭不斷,兩次世界大戰都在此引發。如果沒有更加深入的接觸與瞭解,沒有更加廣泛的合作,就不可能讓衆多國家形成一個聯合體,更不可能用同樣的聲音說話。

可以說,在今後很長一段時期內,東盟的內部矛盾都不可能化解。

出於現實需要,東盟的內部軍備競賽也愈演愈烈。

在這場規模的軍備競賽中,領跑的是國土面積最、經濟卻最爲發達、軍事實力也最爲強大的新加坡。

從軍隊的戰鬥力、裝備質量、軍人素質等方面來看,新加坡無疑是東盟的軍事大國。

新加坡能夠用六百平方公里的國土、不到一千萬的人口,打造出東南亞地區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主要得益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由此獲得的戰略利益。要知道,新加坡雖然不是美國的盟國,但是與美國的關係超過了很多盟國,在美國全球戰略中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以色列。事實上,以色列也沒有與美國簽署同盟條約,嚴格說來,與新加坡一樣,也不是美國的盟國。

正是依靠美國提供的支持,新加坡一直保持着強於周邊國家的軍事實力。

別的不說,新加坡是f-35項目的參與者,而且是整個亞洲地區,第二個獲得f-35戰鬥機的國家。在美國解除了f-22a的禁售令之後,新加坡還是亞洲地區第二個獲得這種戰鬥機的國家。早在二零二一年,新加坡就從美國採購了十二架f-22s,而且是第四批次,比印度獲得的f-22i先進得多。

相對而言,其他東盟國家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雖然菲律賓是美國的盟國,但是過於羸弱,沒有足夠的本錢購買先進武器裝備,只能從美國獲得淘汰的武器裝備,比如把美國海岸警衛隊退役的大型巡邏艦當成驅逐艦,一艘兩千噸的護衛艦能夠用上半個世紀。

其他東盟國家,就算有足夠的資金,卻不見得能夠買到美國的武器裝備。

拿印度尼西亞來說,因爲沒有按照美國的要求進行民主大選,一直遭到美國禁運,根本無法從美國採購武器裝備,只能購買俄製裝備,甚至不得不花高價錢,從印度採購更加不可靠的軍火。

馬來西亞的情況稍微好一點,只是奉行相對獨立的外交政策,與美國不怎麼搭調。

相對而言,泰國是東南亞地區,除新加坡之外,與美國關係最密切的國家,而且總能及時從美國買到先進裝備。比如在上個世紀末,泰國就通過美國,從西班牙採購了了一艘型航母,成爲該地區的海軍強國。

當然,在東南亞的軍備競賽中,也少不了中國的身影。

早在本世紀初,新加坡決定從德國購買“豹2”主戰坦克,並且按照“豹2a6”的標準進行改進後,馬來西亞就通過巴基斯坦,獲得了一批中國的主戰坦克,以增強在柔佛地區的軍事力量。

在泰國,中國也是主要軍火提供商。

至於老撾、柬埔寨與緬甸,火企業的常客。別的不說,柬埔寨陸軍的所有槍支都來自中國。

在東南亞地區,軍火貿易正是大國博弈的直接體現,也是國基本政策的直接體現。

從某種意義上講,買哪個國家的武器,不是由武器價格決定,而是由政治傾向決定,或者說由國家安全戰略決定。

比如,新加坡就沒有購買過中國的軍火。

雖然在第二次朝鮮戰爭後,“中國造”的形象有所改變,aip動力潛艇、主戰坦克、遠程火炮、先進戰鬥機、防空系統、電子戰機、型預警機等主戰裝備都得到了認同,在國際市場上也賣得非常火爆,連一向購買美製裝備的一些國家,比如沙特與阿聯酋,都成爲了火商的客戶,沙特採購了八架z03s型預警機,阿聯酋則購買了兩艘aip潛艇,但火商在新加坡的推銷活動卻接連敗走麥城,相繼在“多用途先進戰鬥機”、“先進常規潛艇”、“遠程火炮”等項目中敗給歐美廠商。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在二零二零年,新加坡當局放棄了性能更加先進、價格更加低廉、供貨更加及時的中國火炮,轉而從法國引進了一批相當昂貴的火炮。

這個選擇,足以說明新加坡的政治立場。

可以說,在新加坡當局眼裡,國家利益超過了民族利益,即使八成以上的新加坡人是華裔,而且漢語是官方語言。

與新加坡相比,越南的國防政策更加極端。

在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前,越南主要依靠來自俄羅斯的軍火。在此之後,隨着美國加大了在東南亞地區的投入,開始尋求更可靠的合作伙伴,越南成爲美**火商的坐上賓,也成爲美國在東南亞地區的最大軍火貿易國。

到二零二六年底,越南總共進口軍火四百八十七億美元,其中四百二十三億來自美國。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這四百二十三億美元的軍火合同中,差不多由三百七十億美元以易貨方式進行,而越南拿來交換軍火的物資,主要就是在南海爭議海域開採的石油,以及油田的開採權。

可以說,越南的所作所爲,好幾次差點引發戰爭。

比如二零二六年,越南宣佈將南威島附近的海上油氣田的開採權轉讓給美國企業,中國隨即發表外交抗議,並且派遣艦隊進入油田開採區域,越南也採取了針鋒相對的措施。如果不是越南當局隨後宣佈,在項目競標中,美國企業涉嫌行賄,違背了競標規則,取消之前做出的決定,不然戰爭將在所難免。

既然有把中國視爲敵人的國家,也有把中國當成朋友的國家。

最突出的,就是老撾與柬埔寨。

此外,緬甸也高度依賴中國的支持。如果沒有中國的支持,緬甸早就在西方國家的全面封鎖下崩潰了。

當然,也有比較中立的國家,比如馬來西亞與泰國。

可以說,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東盟地區的格局已經非常明顯,各個成員國根據不同的利益需求,已經選擇了隊伍。

騰耀輝提到克拉地峽,正是要讓牧浩洋注意這些問題。

從根本上講,在克拉地峽開鑿運河,只是政治手段,或者說是藉此機會激化東盟的內部矛盾。

只要東盟出現分化,那麼美國主導東南亞局面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

作爲新興強國,中國需要的只是一個機會。

離開青島的時候,牧浩洋很有感觸。

作爲統帥,他嚴重欠缺經驗,更缺乏長遠的戰略目光與從整體上考慮問題的能力。

更讓他感觸的是,矛盾總是來自內部。

東盟有內部矛盾,中國也有內部矛盾。

所幸的是,騰耀輝的態度很明確,即便得到了易援朝的任命,他也不會認同易援朝的對外主張。

這在牧浩洋的預料之中,因爲騰耀輝是一個比黃峙博還要積極主動的將領。

事實上,這也正是海軍將領的特點。

可以想像,即便五年之後,騰耀輝出任總參謀長,黃峙博堅持的建軍方針也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也許騰耀輝會有所側重,把海軍提到更高的位置上,可是他絕對不會改變積極主動的處事方法。

也許,騰耀輝能把隊帶上一個新的高度。。。

第77章 針鋒相對第52章 兇猛打擊第42章 找準目標第58章 功虧一簣第16章 巢臼第11章 矛盾心態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69章 惡仗第48章 突發奇想第3章 大國實力第112章 絕地反擊第166章 硬骨頭第41章 反擊第45章 無用之舉第25章 偃旗息鼓第50章 重創第28章 風馳電掣第77章 分歧第159章 盟軍第72章 愛國商人第96章 高調第15章 虧本買賣第43章 薄弱環節第83章 科學寶藏第66章 分工合作第74章 交易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13章 周密計劃第74章 沒有硝煙的戰場第24章 勇敢面對第40章 突襲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60章 振作第3章 演習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129章 準備進攻第37章 回國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111章 政壇劇變第62章 太陽風暴第17章 遠景第38章 打工皇帝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45章 越界第18章 戰爭推手第55章 決戰在即第185章 關鍵事件第36章 負擔第314章 大重建第26章 戰略空運第73章 外交戰果第48章 針鋒相對第75章 主戰場第17章 決戰之前第59章 起始點第3章 大國實力第202章 分散的防線第44章 恢復性擴充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63章 卸甲第20章 逼婚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13章 底線第17章 從基礎做起第22章 還以顏色第219章 做徹底第301章 暴政時代第32章 分兵攔截第75章 預演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51章 再接再厲第79章 艦隊攔截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72章 傾其所有第73章 沉默是金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12章 漸行漸遠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204章 坐失良機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6章 戰略籬笆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58章 功虧一簣第61章 垂死掙扎第14章 首相之死第13章 狙殺第83章 一錯再錯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35章 軍事政變第101章 高歌猛進第175章 犯糊塗第58章 戰爭餘燼第46章 預料之外第49章 場外因素第28章 直升機空戰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55章 毅然決絕第72章 新崗位第119章 技術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