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沉默

接到易援朝打來的電話,麥克米倫的心情非常複雜。

他沒有表明態度,只是希望中國不要單方面擴大戰爭規模,應該想宣稱的那樣,盡力維護南亞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以平息衝突爲主要目的,美國願意與中國一道,共同平息印巴邊境衝突。

從外交上講,麥克米倫這番話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麥克米倫這麼做也可以理解,因爲直到這個時候,日本與印度當局都沒有向美國彙報任何與戰爭有關的事情。

日本與印度保持沉默,讓麥克米倫很沒面子,也很難處理。

要知道,中國已經宣佈出兵印度洋,日本也已宣佈將幫助印度作戰,而印度更是在兩個戰場上投入了重兵。戰爭已經爆發,而作爲美國的盟國,日本竟然不跟美國通氣,連印度也不把美國放在眼裡。

暫且不說面子上的問題,在對外政策上,就讓麥克米倫很難做出決定。

支持日本與印度的話,肯定會與中國敵對,而麥克米倫不想捲入這場戰爭,也沒有理由出兵干預。不支持的話,則會讓衆多盟國寒心,也會讓那些態度搖擺不定的國家,比如東南亞的泰國與馬來西亞更加傾向於中國,從而損害美國的國家利益,甚至使精心構築的戰略包圍圈分崩離析。

持這種觀點的,不僅僅是麥克米倫,而是所有聯邦高級官員與大部分國會議員。

在中國與日本先後公佈消息後,麥克米倫召開了國務院會議,隨後與國會的十幾名主要議員進行了商討。

兩次會議上,都有人表示,應該借中國之手狠狠教訓一下日本。

這個態度很好理解,因爲在東海戰爭後,日本奉行獨立國防政策,雖然與美國仍然是同盟關係,但是對美國的依賴逐步減少。遲早有一天,日本會擺脫美國,獲得單獨發動戰爭的軍事力量。如果不能趁此機會教訓一下日本,讓日本知道,沒有美國的支持,日本根本不是中國的對手,那麼日本將成爲西太平洋地區最大的不穩定因素,甚至會因此對美國在該地區的利益構成威脅。

事實上,在日本宣佈解散自衛隊、成立國防軍之後,就有人提出了這種可能。

當時,外交委員諮詢會向白宮提交了一份評估報告,其中提到,三十年之內,日本就能獲得發動戰爭的軍事力量,但是戰勝中國的可能性非常渺茫。雖然不排除日本在軍力增強後主動挑戰中國、與中國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性,但是中日間的全面戰爭,必然以日本再次慘敗收場。那麼在此之後,日本肯定會調整國防政策,要麼繼續依賴美國、要麼奉行對外擴張政策。在無法直接戰勝中國,又沒有能力橫渡太平洋的情況下,日本會把戰略重點放在鄰近地區,比如東南亞與南亞。完成戰略擴張之後,日本將取代美國,成爲中國的頭號對手,也將因此對美國構成威脅。如果日本的軍事擴張政策不受遏制,最多五十年,就有可能成爲世界大戰的策源地。

這份報告沒有公開,而是作爲絕密資料鎖進了檔案櫃。

只是,任何一位總統都不可能忽視這份報告,因爲外交諮詢委員會是美國、乃至西方世界最有影響力的民間機構,背景是美國與歐洲的十幾個大財團,其評估報告可以看成是美國基本政策的依據。

當然,這份報告中也提到,短期內,日本是幫助美國遏制中國的主要力量。

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的日本,美國將不可避免的與中國直接對抗,即便只因此引發第二場冷戰,美國也將步入衰退期,在半個世紀之後被中國、或者是復甦的俄羅斯、或者是聯合起來的歐洲取代。

只有利用日本,美國才能確保在半個世紀之後,仍然是世界頭號強國。

正是依據這份報告,美國最終從日本撤軍,給予了日本軍事自主權,並且在接下來的幾年之內幫助日本重振軍備。

只是讓麥克米倫沒有想到的是,日本的擴張速度太快了。

如果不趁機打壓日本,那麼在中國感受到威脅的時候,美國也在所難免,將成爲日本擴張的犧牲品。

可以說,在對待日本的問題上,美國高層的意見非常一致。

用錢德勒的話來說,美國既不能幫助日本,也不能讓日本輸得太慘,不然日本將失去與中國抗衡的能力,甚至失去與中國抗衡的信心。

錢德勒的觀點,正好符合麥克米倫的認識。

作爲一個極爲嬗變的民族,日本曾經是中國的朋友、也是美國的朋友,也曾經是中國的敵人、也是美國敵人。在日本人的認識中,實力是決定性的因素。比如在二戰中被美國打得體無完膚之後,日本全面倒向美國,連最基本的國家政策都唯美國馬首是瞻,根本沒有自己的主見。問題就是,如果日本人認爲中國已經超過美國,或者認爲中國必將超過美國,肯定會做出新的選擇。

如果日本投靠中國,對美國來說絕對是一場噩夢。

兩個東方大國聯合起來,有足夠的能力挑戰以美國爲首的西方霸權。到時候,不僅僅是美國將失去霸權地位,西方文明也將失去主導權。

必須避免走到這一步,也就必須給予日本適當的幫助,但絕對不能幫助日本取勝。

把錢德勒與帕克斯叫來後,三人統一了意見。

在中國使用彈道導彈的問題上,美國保持沉默,底線是中國不使用戰略武器,僅限於常規戰爭。

至於如何幫助日本,錢德勒提出了一點建議,即靜觀其變。

戰場上的局勢非常明顯,雖然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取得了一些勝利,基本上控制了錫亞琴冰川,但是在海洋戰場上,中國擁有絕對的優勢,很快就能取得更加重大的勝利,日本與印度必然向美國求援。

與其主動伸出援手,還不如等日本與印度找上門來。

按照錢德勒的判斷,一兩天之內,也就是爭奪制海權的戰鬥結束後,日本與印度就會派特使來到華盛頓。

結果就是,美國保持了沉默。

在此期間,黎平寇已經通過外交部,向其他三個核大國發出照會,提到了中國將在戰爭中使用彈道導彈執行常規打擊任務。

因爲美國沒有表態,所以英國也沒有表態。

爲了表明核大國的身份,俄羅斯與法國做了迴應,不過都是外交辭令,即希望中國儘量剋制,不要使戰爭升級。

天亮前,牧浩洋收到了黃峙博發來的消息,高層已經批准了他的作戰方案,二炮的彈道導彈部隊已經轉移到海南島,能在二十九日十點之前做好參戰準備,作戰行動由牧浩洋統一指揮。

這下,沒有什麼好顧忌的了。

半個小時之後,牧浩洋把制訂好的作戰計劃分發給了各支作戰部隊,包括海軍的反潛巡邏機與二炮的彈道導彈部隊。

攻擊行動進入倒計時,再過七個小時,就將追上印度艦隊。

此時,矇在鼓裡的只有日本與印度當局,以及印度艦隊的指揮官今井利村。

雖然在上午八點左右,日本情報本部發現進駐海南島的彈道導彈部隊,斷定中國會使用中程彈道導彈,但是隨後印度收到了法國發來的外交照會,得知中國很有可能在戰爭中使用彈道導彈執行常規打擊任務。

結果就是,印度與日本都認爲,中國很有可能用中程彈道導彈襲擊印度空軍基地。

沒人想到,中國會用彈道導彈打擊艦隊,準確的說是打擊爲艦隊提供防空支援的大型預警機。

事實上,當時今井利村已經想到,中國會用彈道導彈打擊艦隊。

只是今井利村並不擔心,因爲印度艦隊裡有三艘大型防空驅逐艦具備反導能力,能夠攔截射程在二千五百公里以內的彈道導彈。

至於用彈道導彈打預警機,今井利村根本沒有想過。

這也很好理解,因爲日本軍隊沒有裝備彈道導彈,也沒有彈道導彈的使用經驗,更沒有把彈道導彈當成主要打擊手段,在彈道導彈的使用戰術上,自然不如中國二炮,也就不大可能瞭解彈道導彈能做什麼。

可以說,當時今井利村的心情比較輕鬆。

印度海軍已經積極調動了四艘補給艦與四艘快速油輪,能提前半小時到達,因此艦隊能在到達會合海域後立即進行燃油補給,並且與補給艦船一同駛往維沙卡帕特南,不用進行錨泊。

只要艦隊還在航行,被追上的可能性就不大。

按照今井利村的估計,只需要兩個小時,艦隊裡的主力戰艦就能獲得足夠的燃油,然後與補給艦船脫離,全速前往維沙卡帕特南。中國艦隊就算能追上來,從組織攻擊算起,也至少需要兩個小時才能讓攻擊機羣到達。只要把握好時間,印度艦隊就能在遭到攻擊之前離開危險海域。

即便跑不遠,也能得到印度空軍的掩護。

至於回到維沙卡帕特南後該怎麼做,今井利村還沒想過。在他看來,只要印度艦隊還能出海作戰,中國海軍就不敢貿然攻打布萊爾港,甚至不會讓艦隊進入孟加拉灣。如果能夠爭取到幾天時間,等印度陸軍鞏固了地面戰場上的勝利果實,印度就可以率先宣佈停火,然後讓國際社會介入。

到這個時候,戰爭也該結束了。。.。

第158章 二虎相爭第24章 變數第49章 彈道導彈第10章 裝甲主力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30章 援朝總司令第7章 突然襲擊第48章 反潛戰第189章 一錘定音第111章 長遠考慮第26章 重拳出擊第15章 轟炸任務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93章 空中偷襲第10章 重在過程第38章 猛攻第50章 重創第82章 巴軍出擊第7章 機關算盡第23章 戰略誤判第17章 緊急出動第8章 不知進退第303章 幸運兒第76章 自知之明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12章 絕命之行第57章 老少校第42章 糧食換土地第78章 多此一舉第94章 戰略價值第48章 突發奇想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156章 難題第118章 和解第50章 匿蹤突擊第50章 關鍵技術第34章 空軍出擊第149章 海蛇的毒牙第49章 最佳選擇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49章 首輪空戰第278章 並不孤單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17章 遠景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83章 科學寶藏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3章 大國實力第63章 反導攔截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45章 面面俱到第38章 戰前會議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92章 日本的歸宿第58章 新班子第72章 傾其所有第17章 遠景第272章 牧浩洋計劃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156章 難題第20章 逼婚第90章 一網打盡第40章 奮起直追第86章 戰術偵察第28章 直升機空戰第116章 幸運之神第47章 前哨第86章 總統的野心第54章 自亂陣腳第58章 戰爭餘燼第154章 總撤退第36章 小心過頭第28章 一觸即發第81章 臨時調整第183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23章 俄羅斯的野心第30章 虎口逃生第201章 輕型對輕型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137章 陰雲密佈第33章 科技戰略第19章 伏擊第20章 逼婚第112章 和平第234章 決勝點第117章 防空作戰第130章 進攻方向第11章 不可否缺第212章 竭盡全力第38章 技不如人第28章 力所不及第190章 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