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合理搭配

來到伊斯蘭堡的第二天,牧浩洋會見了巴基斯坦空軍司令穆沙拉夫上將。

得知中國願意在FC-30項目上給予更多幫助,穆沙拉夫非常高興,甚至允諾爲牧浩洋向總統申請榮譽軍銜。

當然,牧浩洋對榮譽軍銜一點都不感冒,因爲他現在還是朝鮮人民軍少將呢。

牧浩洋跟穆沙拉夫單獨會晤,就是爲了解決問題。

巴基斯坦空軍面臨的主要問題,不是缺乏戰術打擊力量,而是缺乏作爲一個有核國家應有的戰略打擊力量。

在戰術空軍方面,巴基斯坦與印度的差距並不大。

第二次朝鮮戰爭之前,巴基斯坦利用反恐戰爭,從美國獲得了一批F-16C/Dblock56批次戰鬥機,還在FC-1項目上獲得成功。第二次朝鮮戰爭後,在WS-10C量產後,巴基斯坦開始採購FC-20,也就是J-10A,並且在二零一九年初,在成飛的幫助下,把所有FC-20按照J-10C的標準進行系統升級。

作爲巴基斯坦空軍的頭號對手,印度只有Su-30MKI能與FC-20匹敵。

雖然印度已經與美國簽署了採購F-22I與F-35I的協議,但是隻要FC-30進展順利,巴基斯坦就能在印度之前獲得第四代戰鬥機。更重要的是,在FC-30取代了F-16C/D後,巴基斯坦空軍將全面“中國化”。依靠中國援助建設的作戰指揮系統,巴基斯坦空軍即便沒有戰術優勢,也能立於不敗之地。

會晤中,穆沙拉夫提到的正是戰略空軍。

爲了提高要價,穆沙拉夫首先提出參與中國的H-X項目,即與中國共同研製戰略轟炸機。

顯然,這只是談判技巧。

從軍事需求上講,巴基斯坦空軍完全沒有必要裝備轟炸機。從國力上看,巴基斯坦更加養不起昂貴的轟炸機。

要知道,以美國的國力,供養一百架戰略轟炸機都十分吃力。

巴基斯坦的國防政策是緊盯印度,打造一支足以遏制印度發動戰爭的軍事力量,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獲得打擊印度全境的能力。如此一來,巴基斯坦空軍的最大打擊半徑在一千五百公里以內。

這個距離,戰術空中平臺就足夠了。

也就是說,穆沙拉夫想要得到的不是轟炸機,而是作戰半徑達到一千五百公里、能夠攜帶核武器的重型戰鬥機。

這樣一來,FC-30就不夠了。

雖然FC-30的設計作戰半徑能達到一千二百公里,如果使用空射巡航導彈,打擊半徑能夠達到一千五百公里,但是在實戰應用中,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往往達不到設計指標,必須留出餘量。

針對這個問題,牧浩洋提出了一種折中方案:加油機。

因爲中國空軍已經啓動了大型加油機項目,以國產戰略運輸機爲平臺,最快能在二零二二年量產,所以只要巴基斯坦肯出錢,不但能獲得大型加油機,還能在獲得FC-30的時候獲得戰略打擊能力。

問題是,穆沙拉夫對這個項目並不感冒。

原因很簡單:巴基斯坦空軍的戰略打擊力量主要承擔戰略反擊任務,即在遭到印度的戰略打擊之後,立即發起戰略反擊,因此在作戰使用的時候,戰略打擊平臺很難得到有效的空中掩護,加油機也不可能前出支援。

這樣一來,在巴基斯坦本土上空活動的加油機只有戰術價值,沒有戰略價值。

穆沙拉夫的要求很簡單:一種足夠大、而且足夠先進的重型戰鬥機。

中國手裡不是沒有貨,J-20就是理想選擇。從技術角度講,J-20至少能夠攜帶兩枚戰術核彈頭,打擊兩千公里外的戰略目標。因爲具備強大的隱身能力,所以J-20能夠在沒有護航的情況下單獨作戰。

從軍事層面上看,J-20也是巴基斯坦空軍的理想選擇。

別的不說,印度在十年之內,很難獲得有效的反隱身手段,防空系統很難對付J-20這類的隱身戰鬥機。

問題是,巴基斯坦空軍買不起J-20。

因爲產量有限,J-20的價格一直居高不下,中國空軍只計劃採購三百二十架,算上海軍採購的六十架,以及在東海戰爭中損失的二十多架,總產量也就四百架出頭,所以巴基斯坦空軍採購J-20的話,即便不分攤研製經費,單價也在四十億元以上,相當於FC-30的十一倍。

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空軍的採購量也不會大到哪裡去,最多二十架。

爲了這二十架J-20,巴基斯坦空軍還得采購配套的後勤保障設施,並且專門建設兩座以上的戰略空軍基地。

把這些花費算上,巴基斯坦空軍得爲此投入一千多億元。

對於每年只有兩百億裝備採購費用的巴基斯坦空軍來說,J-20不但是買不起的裝備,還是用不起的裝備。

問題說清楚後,牧浩洋提出了第二個折中方案:J-11C。

到這個時候,穆沙拉夫才表明真實意圖,巴基斯坦空軍想要得到的,正是這種性能成熟的戰鬥機,而且最好是二手貨。

出售J-11C的問題並不大,海軍手裡有很多存貨。

隨着J-20加入海軍航空兵,以及J-25開始量產,海軍必然裁減岸基航空兵,讓J-11C逐步退役。把多餘的J-11C賣給巴基斯坦,除了能在出售的時候賺上一筆,還能免去封存戰鬥機的費用。

要知道,J-11C退役後不會立即銷燬,而會封存十年以上。

封存的戰鬥機,每年都要進行翻修,平均費用在五百萬元左右。少封存幾十架,每年能節省好幾億。

只是,這個方案也存在問題。

首先是J-11C採用的是俄羅斯的117S發動機,因此在出售給巴基斯坦的時候,必須獲得俄羅斯的許可。因爲在FC-1與FC-20項目上,俄羅斯已經與中國在發動機的出售許可問題上發生了矛盾,所以俄羅斯不大可能允許中國把自產的117S發動機賣給巴基斯坦,即便答應,也會讓巴基斯坦支付鉅額的專利使用費。

相對而言,這個問題還比較容易解決。

爲J-20研製的WS-15已經量產,性能非常先進,可靠性也大幅度提高,而且J-20最初使用的也是117S發動機。所以只要巴基斯坦願意多花點錢,就能爲J-11C配備WS-15,繞過俄羅斯。

雖然這麼做,存在一些技術難題,比如要對J-11C的發動機艙進行修改,甚至得對後機身進行修改,設計與改裝費用得由巴基斯坦承擔,但是好處也很明顯,即配備WS-15之後的J-11C,將在性能上得到大幅度提升。

因爲J-11C的性能已經超過了印度空軍的Su-30MKI,所以改進之後的J-11C,在印度空軍現有戰鬥機面前具有絕對優勢,即便遭遇了縮水後的F-22I,也不會被動挨打,具備放手一搏的資本。

除了發動機,出售J-11C還有一個技術上的問題,即中國得提供火控系統原代碼。

原因很簡單:J-11C在中國海軍中不承擔核打擊任務,無法使用核武器,而且按照裁軍條約,中國也不能向巴基斯坦提供具備戰略打擊能力的作戰平臺,只能由巴基斯坦自行開發火控系統。

問題是,巴基斯坦有這個能力嗎?

雖然巴基斯坦的軟件業很發達,不比印度差多少,但是巴基斯坦的軍工企業從來沒有設計過戰鬥機的火控系統。

穆沙拉夫的要求很簡單:中國提供技術支持。

向黃峙博請示後,牧浩洋給出了肯定答覆:中國可以提供技術支持,但是不向巴基斯坦提供火控系統原代碼,而且所有涉及到空投核武器的軟件系統,以秘密合作的方式,在中國境內進行。

穆沙拉夫沒有反對,因爲這個問題太敏感了,而且中國做了最大限度的讓步。

達成協議之後,穆沙拉夫當場表示,巴基斯坦空軍將採購四十架J-11C,並且在使用之後會考慮再採購四十架。

顯然,巴基斯坦空軍不會把J-11C當成純粹的戰略打擊平臺。

如果有必要,也會用J-11C執行常規打擊任務,不然沒有理由購買這麼多。

隨後,穆沙拉夫主動提出了一項採購項目,即以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從中國空軍與中國海軍手裡採購針對巴基斯坦空軍使用條件進行了現代化改進的J-10系列戰鬥機,用來取代FC-1戰鬥機。

對此,牧浩洋自然是求之不得。

雖然空軍與海軍的J-10系列戰鬥機還有十年以上的服役壽命,但是在J-22與J-25大批量服役之後,J-10肯定得退役封存。利用這個機會,賣給巴基斯坦,與處理J-11C獲得的好處完全一樣。

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空軍提出了改進要求。

改進的重點不在制空作戰能力上,而是在打擊能力上。在巴基斯坦空軍中,FC-1本來就是多用途戰鬥機,以對地打擊任務爲主。採購的J-10,也主要以打擊任務爲主。因此需要對J-10進行改進。

這樣一來,參與合作的飛機制造廠還能大賺一筆。

這些項目完成之後,巴基斯坦空軍將獲得由J-11C、FC-30與FC-20組成的,高低搭配的全面作戰能力。

用穆沙拉夫的話來說,只要這些項目順利完成,巴基斯坦空軍將主宰南亞的天空。

不管這是不是吹牛,只要FC-30順利交付,巴基斯坦空軍將在建國之後,首次獲得對印度空軍的技術優勢。雖然在規模上,巴基斯坦空軍的差距依然明顯,但是技術優勢足以讓巴基斯坦不再擔心來自空中的威脅。

只是,巴基斯坦空軍需要的不僅僅是空中作戰平臺。

更多到,地址

第219章 火線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77章 分歧第88章 十字路口第26章 理由第5章 宣戰第1章 禁運效果第16章 準備第62章 軍方接觸第47章 前哨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59章 猶豫不決第84章 連環拳第63章 反導攔截第126章 多種手段第84章 連環拳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70章 後果第74章 信心十足第132章 機會第8章 節外生枝第21章 粒子風暴第14章 掃帚星第24章 昏了頭第61章 防空作戰第45章 面面俱到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74章 爭取時間第93章 最後的攻擊第308章 人類的智慧第226章 進攻受阻第9章 以退爲進第19章 核戰爭第97章 戰略分歧第28章 力所不及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13章 周密計劃第8章 經濟賬第51章 第三號刺客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71章 再上戰場第62章 太陽風暴第72章 愛國商人第68章 措手不及第35章 軍事政變第30章 虎口逃生第186章 拼命的動力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12章 開戰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35章 奔赴前線第147章 上將之子第41章 瘋狂準備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167章 預見性第15章 風頭正勁第302章 覺醒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3章 前沿科技第40章 援助戰第17章 打與不打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68章 措手不及第28章 風馳電掣第80章 情況有變第21章 粒子風暴第8章 經濟賬第74章 戰爭狂人第6章 定論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53章 巧合第63章 全力以赴第1章 千錘百煉第99章 故技重演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56章 守株待兔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19章 關鍵結點第224章 內耗第23章 多活三十秒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155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8章 不知進退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44章 防空火網第38章 技不如人第19章 伏擊第101章 反擊第51章 整軍備戰第17章 地區戰爭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75章 真真假假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65章 明智之舉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160章 進軍所羅門羣島第46章 豐收年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47章 第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