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孤注一擲

第一輪攻擊,晏鷹搏就收到了三個戰果,而且還有兩個戰果待確認。

在選擇戰術的時候,四名飛行員的認識都很清楚,他們的主要任務是阻止日本戰鬥機襲擊東海艦隊,而不是擊落日本戰鬥機,最有效的辦法是迫使日本戰鬥機拋掉反艦導彈,爲此四架戰鬥機各鎖定了六個目標。

如果J-20的彈艙夠大,或者是使用新一代中程空對空導彈,一次能攻擊八個目標。

即便如此,四架J-20也能攻擊二十四架敵機。

要知道,F-2機羣的總規模也就六十架。

繼續逼近F-2機羣的時候,晏鷹搏駕駛的J-20用雷達探測到,至少有三架F-2被導彈擊落,僅有一枚導彈在F-2拋擲的誘餌彈附近爆炸。另外兩枚導彈跟丟目標之後,啓動了重新搜索程序,轉而攻擊鄰近的敵機。只是,戰場上的情況非常混亂,F-2機羣在遭到攻擊後就開始規避,所以無法確認那兩枚導彈有沒有收到戰果。

只是,一次擊落三架F-2,足夠晏鷹搏揚眉吐氣了。

戰鬥還沒結束,沒有遭到攻擊的F-2正在轉向飛往釣魚島,而東海艦隊就在釣魚島西面徘徊。

別說戰鬥機上還有兩枚格鬥導彈,就算只剩下了航炮,也得繼續作戰。

這個時候,日本空中自衛隊作戰指揮中心內已經亂成一團。

包括荒川太郎在內,沒有任何人想到,F-2機羣會在離釣魚島一百多公里的地方遭到攔截,或者說沒有想到中國的防空戰鬥機會前出一百多公里。如果東海艦隊在釣魚島西面,以艦隊爲中心的話,等於把防空範圍擴展了兩百五十公里以上,攻擊F-2機羣的戰鬥機離正在轉移的KJ-2000超過了兩百公里。

雖然這一區域仍然在預警機的指揮與引導範圍之內,但是KJ-2000最多能夠探測到一百五十公里外的F-22A,難道中國的戰鬥機飛行員都不懼怕F-22A嗎?

只有一點可以肯定,攻擊F-2機羣的是J-20,而不是J-10與J-11。

原因很簡單,在F-2機羣遭到攻擊之前,E-767沒有發現逼近的戰鬥機,如果是J-10與J-11,早就被發現了。

問題是,到底有多少架J-20?

沒有時間搞清楚這個問題,也沒有必要,畢竟中國空軍現役的J-20也不多,平常最多隻能保證十二架升空作戰。

荒川太郎沒有遲疑,立即命令F-2機羣轉向飛往釣魚島,讓拋掉了反艦導彈的戰鬥機轉爲執行護航任務。緊接着,他給正在返航的四架F-22A、以及之前完成了戰術偵察任務的六架F-22A下達了命令,全速支援正遭到攻擊的F-2機羣,確保攻擊機羣能夠順利到達釣魚島附近。

顯然,荒川太郎決定孤注一擲。

這個時候,正確的選擇是讓所有F-2拋掉外掛物,以最快的速度返航,避免與佔據主動權的敵機交戰。

荒川太郎卻沒有這麼做,顯然他不是吝惜昂貴的反艦導彈。

跟反艦導彈比起來,戰鬥機更加昂貴,而且反艦導彈還有多餘的,戰鬥機卻沒有。如果在戰鬥中損失了太多的戰鬥機,即便彈藥庫裡還有數百枚反艦導彈,也無法派上用場,更不可能扭轉戰局。

此外,飛行員也比反艦導彈重要得多。

如果考慮到部隊的士氣,更應該讓遭到攻擊的戰鬥機撤退。

問題是,撤下來,又能怎麼樣?

雖然當時並不知道損失了多少架F-2,但是荒川太郎知道,中國空軍的防空戰鬥機絕對不會手軟。

這場戰鬥不可能以平局結束,必然是你死我活。

爲了掩護艦隊,防空戰鬥機必然拼盡全力。

荒川太郎甚至相信,如果換個位置,日本飛行員甚至會在用光了彈藥之後,去撞擊來犯敵機。

顯然,中國飛行員也有這個決心。

跟J-20相比,F-2的性能差得太遠了,不但機動性比不上,連速度都比不上。

讓F-2拋掉外掛物,也不見得能夠逃走。

可以說,這些戰鬥機基本上都有去無回了。

也許,能有少數戰鬥機逃回來,可是又有什麼意義呢?

對付用有十艘戰艦、其中六艘還是防空驅逐艦的東海艦隊,一次飽和攻擊至少需要使用兩百枚反艦導彈,而且還是保守估計。即便有半數F-2逃了回來,日本空中自衛隊也很難再次發動襲擊。

荒川太郎必須孤注一擲,把希望寄託在那些F-22A上。

只要護航戰鬥機能夠及時趕到,即便無法立即驅逐中國戰鬥機,也至少能夠使中國戰鬥機轉移視線。

當然,荒川太郎還得指望襲擊F-2機羣的J-20不要太多。

如果是十二架的話,恐怕在F-22A趕到之前,F-2機羣就全軍覆沒了。

以當時的情況,除了沒讓F-2機羣立即撤離之外,荒川太郎的其他戰術決策都沒錯,比如讓那些在規避時拋掉了外掛物的F-2迎戰中國戰鬥機,掩護沒有拋掉外掛物的F-2繼續執行打擊任務。

這個時候,F-2的飛行員表現出了很高的戰鬥素質,或者說勇氣。

當時,除了被擊落的F-2之外,還有七架F-2在規避的時候拋掉了外掛物,而這七架戰鬥機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雖然七架F-2根本不是四架J-20的對手,即便把數量增加一倍,也不見得能在格鬥空戰中佔據上風。畢竟F-2是一種在F-16基礎上放大來的多用途戰鬥機,在尺寸與重量均有所增加的情況下,仍然採用F-16的發動機,導致機動性能大幅度降低,不但無法跟J-20相提並論,甚至比不上很多第三代戰鬥機。但是在快節奏的空戰中,這七架F-2至少能爭取到幾分鐘時間。等到F-22A趕到,哪怕只有四架,晏鷹搏率領的J-20小隊也得放過那些逃竄的F-2,迎戰F-22A。

當然,晏鷹搏也有後援。

向F-2機羣發射PL-12D之前,他就彙報了情況,隨即按照交戰規則,超越預警機與艦隊,呼叫鄰近的戰鬥機前來參戰。

只是,離得最近的四架J-20已經跟隨預警機飛走了。

之前伴隨晏鷹搏行動的J-11B機羣則在迎戰F-15J機羣,第二支防空戰鬥機羣在東海艦隊上空,有兩百多公里。

當時,晏鷹搏唯一能指望的,就是之前去攔截執行偵察任務的那四架J-20。

如果這四架J-20尾隨F-22A趕來,至少在兵力上不會有太大差距,晏鷹搏等王牌飛行員的經驗與素質足以彌補數量上的差距。

只是,打到這個時候,晏鷹搏這邊的空戰已經不是重點了。

收到晏鷹搏發來的消息後,楊禹方立即讓KJ-2000轉向,飛往釣魚島,把艦隊的防空探測網向東延伸。

當時,楊禹方並不知道,正有兩架F-22A朝這邊飛來。

他的目的很簡單,讓KJ-2000去跟蹤監視那些轉向的F-2,以便重新組織防空網,安排戰鬥機前去攔截。

萬幸的是,從始至終,都有四架J-20伴隨KJ-2000左右。

十點四十二分,KJ-2000探測到了來犯敵機,不過不是F-2機羣,而是兩個非常微弱的反射信號,雷達操作員立即斷定是日本的F-22A。

這下,情況變得複雜了。

受到威脅,KJ-2000的機長沒有請示楊禹方就轉向規避,伴隨飛行的兩架J-20立即上前迎戰,另外兩架則跟隨KJ-2000規避。

畢竟,到這個時候,誰也不知道日本空中自衛隊出動了多少F-22A。

如果附近還有幾架F-22A,就得預留攔截力量。

因爲艦隊在西邊,僅靠KJ-2000上的雷達,只能確定F-22A的來襲方向,無法測出準確距離,所以迎戰的兩架J-20啓動了火控雷達。

這下,日本飛行員也知道,前方有兩架中國的J-20戰鬥機。

繼續搜尋東海艦隊,還是迎戰中國戰鬥機?

日本飛行員沒有擅自做主,而是請示了後方指揮官。

如果當時空中還有F-22A,哪怕只有一架,荒川太郎都會讓這兩架F-22A迎戰,可是空中沒有多餘的F-22A了,就算緊急起飛,也要半個小時後才能趕到,而東海艦隊很有可能在此期間溜掉。

作爲僅有的戰術偵察力量,荒川太郎可不會讓它們去幹別的事。

要知道,他已經孤注一擲,如果不能找到東海艦隊,就無法發起攻擊,之前的所有損失都沒有意義。

結果是,兩架F-22A沒有迎戰J-20,而是繼續以兩馬赫的最快速度向西突擊。

爲了強調任務的重要性,荒川太郎甚至通過語音通信,直接命令兩名飛行員全速向西突擊,在到達釣魚島上空後啓動火控雷達。

在此期間,F-22A還把飛行高度由五千五百米提高到了一萬二千米,從而使雷達的對海探測距離增加了百分之五十。

十點四十四分,兩架F-22A同時啓動火控雷達。

不是對空搜索與跟蹤模式,而是對海搜索模式。

目的性非常明確:找到東海艦隊。

僅僅一分鐘後,兩架J-20就在四十公里外,用火控雷達鎖定了目標,隨即各自向每個目標發射了兩枚PL-12D。

日本戰鬥機沒有規避,而是在繼續向西飛行。

F-22A上的雷達告警機肯定發出了警報,可是日本飛行員非常忠實的執行了命令。

也就在這個時候,F-22A發現了一百多公里外的東海艦隊,然後通過戰術數據鏈發出了戰術情報。

這是兩架F-22A做出的最後貢獻,也是最大的貢獻。

發出戰場情報後不到十秒鐘,兩架F-22A先後被PL-12D擊中。因爲同時被多枚導彈擊中,兩名日本飛行員連跳傘的機會都沒有。

不管怎麼說,荒川太郎孤注一擲的行動收到了彙報。

找到了東海艦隊,接下來就是發起攻擊了。

第41章 糧食投資第5章 泰山北斗第43章 格鬥戰鬥機第198章 追趕第122章 新戰術思想第251章 沒有妥協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16章 急轉直下第321章 起源第68章 一己之力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59章 猶豫不決第161章 伏擊與反伏擊第30章 誰更瘋狂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31章 圍攻埃拉特第38章 戰役目的第74章 爭取時間第40章 自作主張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29章 血戰戈蘭高地第97章 長遠考慮第81章 屏障第47章 唯一選擇第68章 措手不及第28章 裁軍大會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39章 餘輝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113章 未來戰爭第29章 最後的瘋狂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57章 老少校第15章 風頭正勁第314章 大重建第14章 戰爭前奏第69章 登門求教第266章 門檻第27章 地面戰爭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30章 緊急攔截第171章 大規模投降第2章 離弦之箭第209章 停戰條件第131章 掃蕩第63章 誤打誤撞第99章 故技重演第19章 兩手一起抓第168章 上前線第40章 勝利爲基礎第42章 第五代第36章 前仆後繼第94章 託管第239章 大限將至第46章 豐收年第6章 幽靈墜落第97章 針鋒相對第51章 時間點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30章 小事化大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80章 另尋出路第9章 進軍神速第9章 以退爲進第92章 突襲的回報第6章 錯失先機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43章 南亞明珠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125章 潛力大爆發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56章 窗戶紙第92章 長遠目光第20章 政治聯盟第86章 戰術偵察第35章 軍事政變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197章 無果而終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15章 千慮一失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27章 利誘第39章 出其不意第48章 虛張聲勢第53章 軍事部署第81章 防空攔截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1章 棄武從文第41章 標杆第22章 還以顏色第154章 總撤退第13章 希望尚存第20章 逼婚第191章 艦隊出動第40章 豐收時期第12章 前途未卜第50章 關鍵技術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122章 水下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