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大獲全勝

四架f-22被j-20斬落馬下,攻擊kj-2000的-120d全部落空,第二輪空戰以日本空中自衛隊大敗告終。

從戰術層面上看,這場空戰算得上是現代制空作戰的典範。

雖然日本空中自衛隊大敗虧輸,但是採用了正確的戰術思想,即重點打擊敵方的指揮與情報系統。

導致戰敗的主要原因不是戰術思想不對,而是兵力結構存在問題。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日本空中自衛隊能投入更多的戰鬥機,特別是用來執行對海打擊任務的f-2機羣,利用f-22奪取局部制空權,同時攻擊東海艦隊,即便不大可能取得巨大戰果,也能迫使中國海空軍全線退縮。

當然,這場空戰尚不能決定f-22與j-20的優劣。

j-20能取勝,靠的是系統力量,如果沒有艦隊與預警機提供的戰術情報,j-20根本不可能發現f-22。

同樣的道理,如果f-22得到了艦隊與預警機的支持,肯定不會有如此慘敗。

這場空戰的經典之處,正是體現出了系統力量在現代制空作戰中的重要性,證明先進戰鬥機並不是奪取制空權的充分保證。

中國空軍能夠旗開得勝,也與採取了正確戰術有關。

在這場戰鬥中,j-20更像是防空截擊機,而不是f-22這樣的制空戰鬥機。

交戰過程中,j-20機羣兵分兩路,四架在八千米高度上、與f-22迎頭並進,四架在不到一千米的低空飛行,悄悄逼近f-22機羣。發動攻擊時,高空的四架j-20率先鎖定目標、並且發射了導彈,隨後跟進的四架j-20的火控雷達以被動模式工作,爲pl-12d提供引導信息。

整個交戰過程非常簡潔,沒有絲毫拖泥帶水。

最終,能夠一舉擊落四架f-22,也與中國空軍在對空彈藥上做出的努力有關。

與美國剛剛列裝的-120一樣,pl-12d也是雙模製導導彈,除了具備主被動雷達制導能力之外,還用有一套完整的紅外紫外被動制導系統,能夠在攻擊隱身目標時獲得最大的自導距離。

從某種意義上講,雙模製導已經是視距外空對空導彈的發展趨勢。

受彈體大小限制,雷達制導的空對空導彈很難安裝大功率雷達,因此在對付隱身目標時的自導距離大大縮短。以pl-12爲例,在對付f-22時,以主動模式工作時的最大自導距離僅有兩公里,而pl-11的紅外紫外導引頭對f-22的鎖定距離超過五公里,連格鬥導彈都比不上。

自導距離縮短,必然使得導彈的命中率大幅度降低。

在第二次朝鮮戰爭期間,pl-12僅擊落了一架f-22,而pl-11至少擊落了七架。這個戰果也變相說明,針對第三代戰鬥機開發的中程空對空導彈在對付第四代戰鬥機時,制導系統存在嚴重缺陷。

相對而言,第四代戰鬥機的紅外紫外隱身能力遠不如雷達隱身能力。

改進中程空對空導彈,得在制導系統上下功夫,採用雙模導引頭,成爲代價最小、見效最快的辦法。

攻擊第三代戰鬥機時,pl-12d以雷達制導爲主。

攻擊第四代戰鬥機時,pl-12d以紅外紫外製導爲主。

在出口的pl-12d上,可以根據客戶的要求安裝某一種導引頭,或者由客戶根據作戰需求臨時更換導引頭。比如賣給委內瑞拉的pl-12d就能在五分鐘內更換導引頭。一些重大客戶得到特別照顧,採用了與中國空軍相似的雙模導引頭,在空戰中由飛行員事先選定導彈的制導模式。比如巴基斯坦獲得的就是pl-12d的雙模型號。只有中國空軍與海航裝備了真正意義上的雙模pl-12d,即導彈在發射前不需要選定製導模式,而是在交戰過程中,根據目標的信號特徵自行選擇。

沒有雙模製導的pl-12d,j-20很難在視距外擊落f-22。

如果進入到格鬥空戰階段,結果肯定不是這個樣子了。

以當時的情況,真要與f-22格鬥的話,最佳選擇不是j-20,而是已經大批量裝備海航的j-11。

原因很簡單,第一批四十架j-20並不是完備型號。

在開發j-20的時候,最大挑戰不是氣動外形、也不是隱身技術,而是中國航空業最大的短板:動力系統。

j-20的原形機在二零一一年上天時,使用的還是j-11b的s-10發動機。

雖然在第二次朝鮮戰爭後,中俄軍事合作全面加強,利用先進的電磁戰技術,中國從俄羅斯獲得了大批先進軍事技術,其中就包括用在t-50原形機上的117s發動機,但是這種發動機仍然不是j-20的理想選擇,因爲j-20是一種比t-50重得多的戰鬥機,而俄羅斯爲t-50開發的新式發動機比117s先進得多。

以j-20的氣動外形,要具備與f-22相當的機動性能,至少需要使用最大加力推力達到一百七十五千牛、推重比在九點五以上的發動機,而要超越f-22,至少要獲得最大加力推力超過一百八十五千牛、推重比在十一左右的發動機。

中國的航空動力技術,很難在二零二零年之前提供這類發動機。

結果是,已經服役的四十架j-20配備的全是最大加力推力還不到一百五十千牛、推重比僅有八點五的117s發動機。

動力上的缺陷,使得j-20的戰鬥力並不完善。

雖然當時空軍緊急徵用了十四臺s-15,也就是爲j-20量身定製的第四代大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並且爲四架j-20更換了發動機,但是s-15的技術還不成熟,可靠性非常糟糕,每兩百小時就得大修一次,而且空中停車率高達百分之二十,幾乎每次試飛都會遇到麻煩。

四架安裝了s-15的j-20沒有參戰。

顯然,配備117s發動機的j-20在機動性上肯定無法與f-22相比,甚至比不上採用相同發動機的j-11。

受此影響,中國空軍在使用j-20時,更多的把它當成了防空截擊機。

雖然發動機推力不夠,但是依靠更好的氣動外形,j-20仍然能夠達到兩馬赫的最大飛行速度,而且擁有更大的內部油箱,能夠在不攜帶副油箱的情況下,以最大速度飛行一千二百公里,遠遠超過了j-11。

更重要的是,j-20是一種隱身戰鬥機,具有j-11無法比擬的低可探測性。

在執行防空截擊任務時,j-20的優勢非常突出。

從空戰的交戰過程來看,j-20正是防空截擊機。因爲f-22已經遭到攻擊,而且倉促發射了導彈,所以就算沒有擊落四架f-22,j-20也不會逼近敵機,與機動性能更好的對手格鬥。

要知道,防空截擊機的主要任務是阻止敵機完成作戰任務,而不是擊落敵機。

正確的使用方式,精明的戰術與精良的武器,讓j-20克敵制勝,而f-22一敗塗地也正是因爲在這三個方面出了問題。

出師不利,讓日本空中自衛隊的士氣大受打擊。

f-15j沒能取勝也就算了,畢竟這種服役了三十多年的戰鬥機早已落後,即便進行了三次現代化改進,比起那些近十年才服役的戰鬥機、哪怕同是第三代戰鬥機,也沒有多少技術優勢可言。

f-22偷襲不成,反而被對方的防空戰鬥機全數擊落,就太不應該了。

一時之間,連荒川太郎都認爲,f-22無法擊敗j-20,日本空中自衛隊難以奪取戰場制空權。

這下,已經起飛的戰鬥機全部留在了沖繩島附近。

天亮前,雙方沒再採取主動行動。

可以說,持續了大約十分鐘的第二輪空戰,徹底打掉了日本空中自衛隊的信心,讓日本空中自衛隊喪失了鬥志。

只是,海面下的戰鬥還沒結束。

空戰結束的時候,“海龍”號剛剛發現來襲的魚雷。

要說什麼的話,只能說薩非墨太幸運了,襲來的不是一條性能先進的k48md7型重型反潛魚雷,而是日本自行研製的89式重型魚雷。

不可否認,在經過數次改進後,89式也是一種很先進的魚雷。

只是,跟採用熱機推動的k48相比,電動推進的89式魚雷的射程短得多,特別是在最大航速時,僅有二十公里,即便採用低速航行,也不會超過四十五公里。

當時,攻擊“海龍”號的,正是突前的那艘“蒼龍”級。

日本艇長的反擊行動很積極,可是在相距近四十公里的情況下,只能讓89式魚雷以三十五節的低速航行。

即便如此,魚雷逼近“海龍”號的時候,也只剩下不到五公里的航程了。

這點航程,根本無法跟潛艇周旋。

使用誘餌干擾彈之後,“海龍”號開始加速轉向,規避逼近的魚雷。

五點二十二分,在發現魚雷大約六分鐘後,“海龍”號上的官兵聽到了非常猛烈的爆炸聲,追擊“海龍”號的魚雷在潛艇後方大約一千二百米處擊中了誘餌干擾彈,並且以近炸方式引爆了。

緊接着,潛艇官兵又聽到一次爆炸聲,只不過微弱了許多。

調整航向後,“海龍”號的被動聲納接收到了一些來自海面的噪音,隨即判斷是逼近的反潛直升機。

薩非墨嚇了一跳,畢竟這裡離沖繩羣島也不遠。

直到通信軍官送來消息,確定飛來的是東海艦隊的反潛直升機,而且收到到了由直升機發來的作戰命令,薩非墨才鬆了口氣。

顯然,擊沉最後一艘日本潛艇的就是那些反潛直升機。

命令是由周渝生下達的,“海龍”號不用返回艦隊,而是轉向前往大隅海峽,繼續監視由此進入東海的日本艦艇。

薩非墨沒多耽擱,立即命令潛艇轉向。

不管怎麼樣,東海艦隊受到的潛艇威脅已經解除,日本潛艇發射的反艦導彈也沒能取得戰果,“海龍”號沒有必要留下來了。

第83章 科學寶藏第120章 用我們的方式第69章 左右爲難第202章 衝刺第5章 宣戰第43章 試探第114章 關鍵情報第17章 地區戰爭第22章 大決戰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36章 小心過頭第51章 第三號刺客第17章 緊急出動第35章 孤注一擲第89章 統一第9章 以退爲進第23章 敵後營救第102章 海上屠場第109章 東線開打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77章 分歧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89章 統一第28章 出人意料第21章 決戰開始第31章 返航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41章 反擊第11章 玩火自焚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141章 全力以赴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41章 順藤摸瓜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69章 登門求教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75章 主戰場第100章 恐懼第36章 高不成低不就第31章 返航第37章 抽絲剝繭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21章 一鍋端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63章 反導攔截第91章 再接再厲第74章 迴歸第67章 錯失良機第27章 利誘第9章 血染橫濱第213章 作戰計劃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40章 反擊的本錢第88章 十字路口第65章 全面行動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26章 逐步推進第82章 十一比八第79章 盲目猜測第88章 最後關頭第63章 全力以赴第134章 守與不守第11章 不怕死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28章 一觸即發第280章 誕生之地第264章 瘋狂的頂點第64章 孤注一擲第108章 因勢利導第23章 敵後營救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3章 絕不是巧合第80章 另尋出路第49章 拋開幻想第15章 轟炸任務第121章 全電動潛艇第31章 事態惡化第5章 夜空魅影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18章 猛然覺醒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38章 技不如人第85章 地區共同體第65章 再次見面第93章 空中偷襲第298章 決裂第82章 十一比八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4章 不留活口第150章 手忙腳亂第148章 誤打誤撞第91章 勇敢的代價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120章 餘波第64章 致命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