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準備反擊

打是肯定得打,可是怎麼打,卻成了問題。

內閣會議結束後,木村小次郎與荒川太郎就怎麼打進行了爭論。荒川太郎繼續堅持以制空作戰爲主,即在奪取制空權之前,艦隊得呆在戰場之外。木村小次郎則認爲,艦隊能爲奪取制空權的戰鬥機提供有力支持,因此應該進入戰場執行作戰任務,並且在奪取制空權期間反攻釣魚島。

嚴格說來,木村小次郎更有道理。

第一輪交戰,已經證明了艦隊的價值。如果不是東海艦隊前出,中國空軍的預警機就不可能深入東海,爲制空戰鬥機提供支持。相反,正是因爲護衛羣呆在後方,所以日本空中自衛隊的E-767也得留在後方,無法爲戰鬥機提供支持,從而導致戰鬥機在爭奪制空權的戰鬥中完敗。

只是,木村小次郎的戰術中存在一個非常巨大的漏洞,即前出的護衛羣很難得到有效的反潛掩護。

之前的戰鬥已經證明,中國海軍最強大的不是水面艦隊,而是潛艇。

如果無法解決水下威脅,那麼進入東海的護衛羣很容易遭到潛艇獵殺,根本沒有存活的機會。

這下,問題回到原點。

對付中國潛艇,最有效的作戰平臺不是反潛戰艦,而是反潛巡邏機,而且日本擁有一百多架反潛巡邏機,覆蓋整個東海還綽綽有餘。問題是,要想讓反潛巡邏機派上用場,首先就得奪取制空權。

沒有制空權,反潛巡邏機根本上不了戰場。

結果就是,必須首先奪取制空權,用反潛巡邏機清場,才輪到護衛羣參戰。

在荒川太郎堅持下,木村小次郎不得不做出讓步。

事實上,木村小次郎耍了一個漂亮的手腕,即利用荒川太郎堅持主見,把責任推給了空中自衛隊。

按照兩人達成的協議,荒川太郎有三天時間奪取制空權。

三天之後,木村小次郎指揮的艦隊將進入東海。如果空中自衛隊沒能奪取制空權,將首先迎戰中國東海艦隊,協助空中自衛隊奪取制空權,隨後才反攻釣魚島。如果已經奪取了制空權,艦隊將直接反攻釣魚島。

商定之後,荒川太郎啓動了空中自衛隊的作戰計劃。

荒川太郎也很清楚,奪取制空權的關鍵是打掉對方的指揮與情報系統,因此得把重點放在對海打擊上。

只要能夠擊潰東海艦隊,空中自衛隊就能奪取制空權。

受此影響,空中自衛隊的作戰計劃完全圍繞着對海打擊展開,僅在攻擊東海艦隊時需要奪取局部制空權。

爲此,空中自衛隊首先得把用來執行打擊任務的F-2派往嘉手納空軍基地。

五月二十九日上午十點,第一支F-2中隊從九州島出發飛往嘉手納空軍基地,在隨後的十二個小時內,還有三個F-2中隊陸續到達,使前沿部署的F-2增加到六十架,而這也是日本空中自衛隊的全部資本。

只是,這樣一來,嘉手納空軍基地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

正常情況下,嘉手納空軍基地最多能容納一百二十架戰鬥機,部署預警機、加油機、反潛巡邏機的話,數量還要相應減少。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嘉手納空軍基地的利用效率才能達到最高,增加部署量,必然降低利用效率。

問題是,在整個沖繩羣島,能夠提供全面後勤保障的只有嘉手納空軍基地。

雖然可以把一些次要的作戰飛機轉移到野戰機場,但是在執行作戰任務時,這些飛機照樣得返回嘉手納空軍基地。

當時,日本空中自衛隊只轉移了部分反潛巡邏機。

不管怎麼說,在奪得制空權之前,這些反潛巡邏機派不上用場。

此外,日本空中自衛隊還把一些支援性飛機轉移到了本土,比如把E-767與K-767轉移到鹿兒島的空軍基地,C-17C與C-130J則全部轉移到四國島的空軍基地,儘量爲戰鬥機留出轉圜餘地。

如此一來,部署在嘉手納空軍基地的,除了八架E-2D之外,全都是戰鬥機。

增派四十八架F-2之後,日本空中自衛隊還在嘉手納部署了三十二架F-22A、七十二架F-15J、十二架RF-4G,部署總量達到一百八十四架,接近空軍基地允許的兩百架的最大部署量。

除了部署上存在的問題,在戰術使用上也存在問題。

說得簡單一點,不是說在空軍基地部署多少戰鬥機,一次就能出動多少戰鬥機。

雖然在美軍苦心經營數十年之後,嘉手納成爲西太平洋地區最龐大、也是基礎設施最完善的空軍基地,但是在最高強度下,一次也只能出動七十二架戰鬥機,而且得分成三個批次升空。

這個出動量,明顯不足以支持起一場高強度的對海打擊行動。

以出動六十架F-2爲準,在與中國空軍對抗的時候,日本空中自衛隊至少得提供相當於攻擊機羣三分之一的護航戰鬥機。按照出動二十四架護航戰鬥機計算,僅僅是戰鬥機就得動用八十四架。此外,還需要出動四到六架預警機來支持作戰飛機。在攻擊之前,還得動用十二架偵察機。如此一來,需要出動一百架以上的作戰飛機,遠遠超過了嘉手納空軍基地的支持能力。

萬幸的是,東海並不是一個足夠開闊的戰場。

即便擴張到日本與中國的領空邊緣,戰場的縱向深度也在八百公里以內,在絕大部分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之內。

這個戰場特點,讓日本空中自衛隊有了轉圜餘地。

按照日本空中自衛隊的部署,只有四架E-2D從嘉手納空軍基地起飛,E-767則直接從鹿兒島機場起飛。四架K-767也將從鹿兒島機場起飛,爲執行護航任務的十二架F-22A與十二架F-15J提供支持,其中十二架戰鬥機在完成護航任務之後,將轉爲執行防空任務,不會立即返回嘉手納空軍基地。執行前進偵察任務的RF-4G在完成任務之後,將直接返回本土的空軍基地。

如此一來,就算沒有損失一架戰鬥機,需要立即返回嘉手納空軍基地的戰鬥機也只有七十二架。

此外,因爲攻擊距離不到五百公里,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只有三百多公里,所以在完成作戰任務後,F-2還有足夠多的剩餘燃油,必要的時候可以飛往鄰近的野戰機場,補充燃油後再返回嘉手納空軍基地。

如此一來,在確保投入八十四架戰鬥機之後,日本空中自衛隊還能出動至少兩個中隊的防空戰鬥機,以應付中國空軍的反擊,或者爲前出執行指揮任務的預警機提供掩護,確保在整個交戰過程中,預警機的安全都有保障。

部署完空中力量後,荒川太郎開始考慮嘉手納空軍基地的安全。

可以說,中國要想在這場戰爭中取勝,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攻擊嘉手納空軍基地,使日本喪失作戰基礎。

可想而知,如果嘉手納空軍基地癱瘓,日本連防衛的能力都沒有,更別說與中國爭奪東海的制空權與制海權。

從技術角度講,中國有足夠的能力癱瘓嘉手納空軍基地,甚至不需要動用作戰飛機。

要知道,中國用有全球規模最爲龐大的戰術彈道導彈部隊,射程在一千公里以上的戰術彈道導彈少說也有一千枚,此外還有兩千枚以上的巡航導彈。只要中國使用這些導彈,嘉手納空軍基地就將遭受滅頂之災。

從戰術上看,五十枚配備了反跑道子母彈頭的彈道導彈就足夠了。

相對的,日本並沒有可靠的反導攔截系統,或者說足以跟中國第二炮兵強大戰術彈道導彈部隊相抗衡的反導力量。

雖然在第二次朝鮮戰爭後,日本加強了對反導力量的投入,更加重視彈道導彈、特別是那些具備精確制導能力的戰術彈道導彈構成的威脅,花巨資從美國引進了包括THAAD在內的戰區反導攔截系統,但是在美國尚且無力應付中國的戰術彈道導彈的情況下,日本投入再大也買不來安全。

事實上,在第二次朝鮮戰爭後,中國也提高了對戰術彈道導彈的重視程度。

雖然中國有自成體系的彈道導彈技術,用有獨自研製先進戰術彈道導彈的能力,但是在第二次朝鮮戰爭結束後,利用中俄加深軍事合作的機會,獲得了一些先進技術,包括俄羅斯的“伊斯坎德爾”導彈系統的制導部件。

這些技術,全都用在了新式戰術彈道導彈上,也用來改進已有的戰術彈道導彈。

荒川太郎能做的,僅是從後方調來兩套THAAD戰區反導系統與四套“愛國者3”戰術反導系統。

這點反導力量,顯然只是擺設。

中國真要打算攻擊日本的軍事基地,就算日本集中全部反導力量,也不見得能夠確保嘉手納空軍基地安然無恙。

更重要的是,如果中國攻擊沖繩,就沒有理由不攻擊日本本土的軍事基地。

也就是說,在加強沖繩的反導力量時,日本還得考慮本土反導,在橫須賀、長崎、廣島與吳等重要軍事基地附近部署反導攔截系統。

從某種意義上,嘉手納空軍基地的最大安全保障在政治上。

說得簡單一點,這只是一場局部衝突,在中國掌握主動權、而且擁有明顯的軍事優勢的情況下,沒有理由攻擊日本的軍事基地。

問題是,如果戰場形勢逆轉,中國還會這麼剋制嗎?

第27章 戰略目的第38章 技不如人第96章 瞞天過海第8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135章 全局第7章 實幹階段第237章 攻堅戰第37章 再接再厲第57章 提前行動第310章 政治矛盾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78章 多此一舉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81章 臨時調整第53章 情報聯絡員第230章 重壓之下第6章 愈演愈烈第246章 登陸美國第16章 中東戰爭第289章 時過境遷第45章 宣傳戰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7章 突然襲擊第10章 共同體第34章 同程不同心第309章 危機與樂觀第76章 樂觀派第51章 第三號刺客第85章 矛盾爆發第50章 另有其人第258章 金融戰略第70章 忙裡偷閒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133章 大膽直言第68章 歷史時刻第79章 立場第31章 返航第18章 猛然覺醒第138章 運氣因素第146章 時間窗口第41章 標杆第41章 反擊第35章 合理搭配第63章 全力以赴第78章 多此一舉第32章 金融戰爭第26章 威逼第75章 真真假假第64章 直接證據第46章 決策點第9章 十萬火急第15章 宣戰第72章 炮擊第215章 光復第18章 千鈞一髮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3章 把握機會第118章 海上巨無霸第74章 迴歸第190章 總攻第20章 逼婚第66章 回家第18章 戰爭推手第38章 打工皇帝第54章 自亂陣腳第33章 拉幫結派第52章 統一意見第217章 進軍澳洲第63章 反導攔截第27章 瘋狂計劃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27章 精妙戰術第11章 導彈攻擊第30章 打過邊境線第36章 小心過頭第178章 進攻心切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52章 空中力量第84章 戰將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73章 外交戰果第37章 回國第37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132章 臨界點第63章 反導攔截第19章 人心所向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211章 宣傳榜樣第47章 金蟬脫殼第4章 戰爭危機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17章 經貿競爭第4章 各算各的第184章 強攻第19章 核戰爭第3章 大國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