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最後的反擊

在美國,第三次戰役又被稱爲春川戰役。雖然在這場持續十多天的戰役中,在其他地方也發生了戰鬥,但是主要交戰地點就在春川附近,而且的絕大部分戰鬥都圍繞着春川的戰鬥展開。

突擊席屯裡的戰鬥失敗後,戰局變得對聯軍非常不利。

只要博茨曼不肯放棄,就得在春川投入重兵,與志願軍在漢江與華陽江的三角地帶打一場消耗戰。

博茨曼不是不肯放棄,而是不能放棄。

雖然時間還很充足,但是隨着嚴冬到來,如果不能在這次戰役中擊敗志願軍,就得等到開春之後。幾個月裡會發生什麼事情,誰也無法預料。也許志願軍也無法戰勝嚴寒,可是志願軍完全可以在冬季加固防線,打通後勤補給線,把現在的戰線建設成一條牢不可破的戰略防線。

這樣的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過。

多年前,那支沒有現代化工程設備,甚至連水泥都不多的志願軍,把土木工程技術發揮到了極致,在幾個月之內就把三八線變成了世界上最堅固的防線,讓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在過後兩年之內,沒能向前邁進一步。

現在這支志願軍有足夠多的工程設備,身後還站着全球最大的水泥與鋼鐵生產國。

給他們幾個月,誰也無法預料志願軍能做出些什麼事情來。

可以說,博茨曼拖不起。

如果不能在志願軍立足未穩的時候打回去,恐怕等到開春之後,志願軍將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率先發起進攻。

博茨曼甚至能夠想到,志願軍不會再打大規模戰役,而會逐步蠶食韓國。

因爲佔優勢,所以志願軍拖得起。

美國拖不起,韓國更加拖不起。

即便不存在交換問題,實際控制線成爲停火線,韓國都接受不了。

博茨曼別無選擇,只能在十二月四日下達了反擊命令。

此時,志願軍的作戰物資不再是隻能堅持幾天,而是足以堅持到十二月十五日之後。

因爲在打到春川郊外後,第四十七集團軍沒有繼續進攻,第十三集團軍也撤了下去,部隊的戰鬥消耗大大減少,趁此機會囤積了一些作戰物資,所以在美軍發起反擊時,前線部隊囤積的物資並不少。

重要的是,利用這幾天,第四十七集團軍構築了一道較爲堅固的防線。

在其後方大約十公里處,第十三集團軍構築了第二道防線。

此外,在美軍打過來之前,黃峙博就讓第五十四集團軍南下,充當第四十七集團軍與第十三集團軍的戰略預備隊,第二十四集團軍也把防線往南推進了三十公里,縮小了前沿防線與後方戰略防線之間的空隙。東線戰場上,第六十五集團軍又攻轉守,沿着實際控制線構築防禦陣地。西線戰場上,第三十九集團軍得到第十六集團軍的支持,穩住了臨川江防線,而且一度派遣偵察部隊渡過臨川江。

對美軍來說,可以調動的兵力就沒有這麼充足了。

在第三十九集團軍的威脅下,第一裝甲師必須堅守臨川江防線,別說參與反擊,連抽調兵力支援反擊都辦不到。

因爲在奔襲席屯裡的時候損失了一個加強旅,又往春川派了一個旅,所以第二裝甲師僅剩下一個旅的兵力,勉強能夠守住東豆川與議政府,確保從首爾到春川的鐵路線與公路線不會被志願軍切斷。

西線戰場上,僅有的一個國民警衛隊師面對第六十五集團軍,肯定無法動彈。

結果,在部署反擊的時候,博茨曼只能動用剛剛重建的第二步兵師與第七步兵師,此外部署在春川的國民警衛隊師最多能夠起到一些支援作用。

用兩個師反擊兩個集團軍,博茨曼很沒信心。

只是,他必須打,因爲在十二月三日,也就是第二步兵師與第七步兵師歸建當天,林德伯格給他下達了命令,美軍必須發起反擊,奪回失地,爲接下來的停戰談判創造有利條件。

顯然,對總統來說,這場戰爭已經持續得夠久的了。

持續得越久,意味着戰爭開支越大。

雖然博茨曼不是政治家,不知道花了多少錢,但是可以想像,在連續兩次戰役中,美軍丟掉了六個師的兵力,損失了近兩千輛主戰坦克、三千多輛步兵戰車、上千門自行火炮與火箭炮、超過五千輛裝甲運兵車與輪式裝甲戰車、上萬臺運輸車輛。此外,還損失了四百多架作戰飛機,以及包括一艘航母與一艘攻擊核潛艇在內的十多艘大型戰艦、數十艘排水量萬噸以上的運輸船。

如此重大的損失,連美國也承擔不起。

僅裝備損失一項,就相當於美國全部黃金儲備量的五倍。

此外,美軍還在持續了三個多月的戰爭中消耗了一百五十萬噸彈藥、近兩百萬噸糧食與大約一千七百萬噸燃油。

這些都是錢,都得由聯邦政府買單。

除了巨大的裝備損失與物資消耗之外,更不能讓美國接受的是同樣巨大的戰爭傷亡。

雖然戰爭還沒有結束,沒辦法統計出準確的傷亡數字,但是按照美軍的統計結果、以及志願軍在談判中給出的美軍戰俘名單,可以大致計算出,把失蹤人員包括在內的話,美軍陣亡官兵已經超過三萬人。

這是個什麼概念?

在持續了十多年的反恐戰爭中,美軍也就陣亡了一萬三千多人。

雖然比起歷史上的幾場大規模地區戰爭,這個傷亡數字不算大,甚至比不多年前的第一次朝鮮戰爭,但是僅僅打了不到四個月,如果像第一次朝鮮戰爭那樣,持續三年,美軍陣亡官兵數量肯定會超過十萬人。

對美國來說,陣亡十萬人,絕對不是小事。

要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在前線戰場上陣亡的官兵總共不到四十萬。

如果美國在一場低烈度的局部戰爭中陣亡十萬人,可以想像,在未來幾十年內,美國民衆將“談戰色變”。

只要再持續半年,第二次朝鮮戰爭就會超越越南戰爭,成爲美國永遠無法癒合的傷口。

博茨曼心裡非常有數,林德伯格已經不耐煩了,不管打得結果如何,總統都會在停戰談判中做出讓步。

當初,林德伯格把他派過來,就是希望他能扭轉局面,然後與對方進行停戰談判。

題是,博茨曼沒能扭轉戰局。

雖然現在的局面,在很大的程度上不是他的責任,而且他的到來,已經對戰爭進程產生了一些影響。比如在開城戰役之後,如果不是他,而是由阿倫或者杜立德指揮聯軍,就會趁勢發起反擊,現在的局面就不是這個樣子,志願軍說不定已經打下首爾,青瓦臺成了朝鮮最高領導人的寓所。但是現在的結果,不足以讓林德伯格滿意,連博茨曼都無法接受。至少得把志願軍趕回去,在第二次戰役後的基礎上進行停戰談判。

在組織反擊行動是,博茨曼選擇了兩條進攻線路。

一是讓第七步兵師在春川正面發起反擊,牽制住第四十七集團軍,爭取讓第十三集團軍投入戰鬥。二是讓第二步兵師從議政府出發,向抱川與樑文裡推進,直接攻打由第十三集團軍守衛的鐵原。

如果能夠達到目的,特別是第二步兵師能夠取得突破,就能迫使志願軍後撤。

只是,進攻的難度非常大。

先是,第七步兵師作爲輕裝部隊,即便在重建的時候增加了一個裝甲旅,在兵員素質大幅度降低的情況下,能否在正面戰場上牽制住第四十三集團軍是個很大的問題,至於迫使第十三集團軍投入戰鬥,更是希望渺茫。

其次是,第二步兵師需要奔襲六十公里才能到達鐵原,雖然在此之前,沒有志願軍構築的防線,但是鐵原是第十三集團軍重點守衛地區,還能依託三八線北面的平康,第二步兵師不見得能夠一舉奪魁。

大的問題,還是糟糕的道路交通。

這兩條進攻線路,幾乎沒有交匯點,因此第二步兵師與第七步兵師很難相互策應,只能各自爲戰。此外,第二步兵師的進攻線路非常單一,如果在鐵原受阻,除了撤退,就只能以野外行軍的方式攻打金化。

械化部隊離開了公路,等於水流離開了河道。

沒有公路做依託,機械化部隊的後勤補給得不到保障,就算能打下金化,也會像打到席屯裡的美軍那樣,被志願軍圍殲。

只是,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要在十二月四日發起進攻,第二步兵師與第七步兵師就沒有足夠的時間部署,也就只能採取這套進攻戰術。

當天上午,聯軍出動了上千架戰鬥機,對志願軍的防線進行了狂轟濫炸。

因爲春川受到威脅,聯軍半數前沿空軍基地被撤消,所以部署在韓國的戰術戰鬥機數量驟減了三分之一,能夠出動的戰鬥機數量大幅度降低。爲了加大空襲力度,聯軍只能在後方部署更多的轟炸機。

事實上,在無法進行近距離空中打擊的情況下,轟炸機的作戰效率比戰鬥機高得多。

按照美軍統計,一架轟炸機頂得上六架戰鬥機,而機場佔用率僅相當於三架戰鬥機,因此機場利用率是戰鬥機的兩倍。

爲了迷惑志願軍,聯軍幾乎轟炸了志願軍的所有防禦陣地。

直到下午,聯軍纔開始重點轟炸春川北面的第四十七集團軍與第十三集團軍,爲發起地面進攻做準備。

傍晚,第七步兵師率先發起進攻,吹向了春川反擊戰的號角。

第62章 戰術反擊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135章 全局第176章 關聯因素第122章 拖後腿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101章 高歌猛進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98章 大規模佯攻第39章 出其不意第43章 闖關第14章 首相之死第11章 經濟圍剿第62章 弄巧成拙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54章 自亂陣腳第69章 外援第104章 安曼會戰第57章 戰術偵察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33章 再次出擊第100章 恐懼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219章 火線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63章 不可避免第193章 單刀直入第167章 預見性第177章 關鍵情報第31章 接觸第59章 空戰新面貌第36章 急轉直下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84章 戰將第199章 上校代言第262章 全民動員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第51章 精密計劃第76章 新機會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59章 起始點第32章 金融戰爭第70章 忙裡偷閒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55章 兩手準備第56章 快馬加鞭第238章 不歸路第13章 新兵能戰第133章 疏忽大意第9章 臨時考覈第61章 垂死掙扎第72章 傾其所有第9章 血染橫濱第28章 屈服第56章 創新之舉第65章 再次見面第23章 堅持主見第97章 針鋒相對第88章 各讓一步第78章 船隊的喪鐘第181章 勝與沒勝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39章 戰禍第10章 站隊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9章 以退爲進第63章 反導攔截第77章 針鋒相對第50章 重創第240章 不算圓滿第26章 戰略空運第178章 最後的機會第129章 重返戰場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26章 排兵佈陣第18章 猛然覺醒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27章 山窮水盡第66章 入朝方略第86章 膠着第91章 浮上水面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31章 接觸第94章 技術軍官第46章 大戰略第25章 偃旗息鼓第28章 屈服第93章 兩頭作戰第37章 小國海軍第47章 深海快槍手第123章 歐洲聯邦第39章 出其不意第131章 穩打穩紮第279章 三大定律第105章 以退爲進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68章 歷史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