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

海德欽上任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啓動“類地行星探測計劃”。

事實上,這是在炒冷飯。

早在二十一世紀初,美國、歐洲、俄羅斯就有類似的計劃,而且還動用“哈勃”太空望遠鏡進行搜索,歐洲還發射了一顆名爲“伽利略”的探測衛星。到了二零年代,中國也加入了類地行星探測行動,在全球自然災害爆發之前,發射了數具專門用來探測類地行星的太空望遠鏡。

當然,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望遠鏡,而是一些更加專業的探測設備。

到全球自然災害爆發前,人類已經在其他星系發現了上萬顆行星,只不過絕大部分都是木星那樣的巨行星。

事實上,遠在幾十光年、甚至幾百光年之外的行星,最容易探測到的,就是巨行星。

相對而言,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即木星跟外星系裡的巨行星比起來,簡直就不值得一提。比如在二零二二年,美國科學家在天鵝座發現了一顆巨行星,其體積與質量是木星的一百多倍,也主要由氫元素構成。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已經是最大的行星了,因爲再增大一些的話,其質量就足以使內核溫度達到核聚變所需的最低溫度,從而演變成一顆恆星,只不過絕對是一顆短命的恆星。

當然,也發現了不少類地行星。

最有名的一顆類地行星也在天鵝座,而且很有可能處於生命帶裡,只是其運行軌道不是近圓形,而是一個巨大的橢圓形,因此就算這顆行星上有水,也只有在進入生命帶之後纔有液態水,而在靠近恆星的時候,行星表面的水將全部蒸發掉,而在遠離太陽的時候則將全部凝結。根據科學家推測,就算這顆行星上有生命存在,也只能存在於地下,而且肯定是低等生命體。

當時,總共發現了一百多顆類地行星,只是沒有一顆完全處在生命帶內。

海德欽要做的,就是進行更大規模的探測活動。

二零六三年,中國發射了第一具超級太空望遠鏡。

這具望遠鏡由十二塊鏡面組成,每一塊鏡面的都有一個足球場那麼大,而且不是用玻璃製成的,而是用納米材料製成的;十二塊鏡面都是反射式,即反射的光線聚集到中央的光感應器上。因爲鏡面本身不是電子材料,所以今後可以通過更換光感應器,來提高望遠鏡的分辨率。

最初的時候,這具望遠鏡的分辨率就比“哈勃”望遠鏡高了一億倍。

說得直觀一點,這具望遠鏡能夠在地球軌道上,拍下一個柯伊伯帶上的沙粒,能夠發現一千光年內的類地行星,對一百光年內的類地行星進行拍照,生成足夠供宇宙學家進行分析的影像。

有趣的是,這架望遠鏡最初並沒有用來搜尋其他星系的類地行星,而是用來全面搜尋小行星帶裡的小行星,後來用來搜尋柯伊伯帶裡的矮行星,直到二零六七年,才正式開始搜尋外星系類地行星。

僅僅一年,這架被命名爲“千里眼”的望遠鏡就發現了十萬顆外行星行星,而且確定其中至少有一萬顆是類地行星。更重要的是,至少有一百顆類地行星處於生命帶內,即這些行星上很有可能存在生命,而且很有可能是高級生命。

事實上,這個發現,爲陸雯後來提出“宇宙文明三大定理”打下了基礎。

要知道,這只是對一百光年內的星系進行的探測,就發現了一百顆在生命帶裡的類地行星,而宇宙的已知半徑超過了一百三十億光年。也就是說,在浩瀚的宇宙內,存在生命體的行星在理論上幾乎是無窮大。

可以說,宇宙並不空曠,也不是一片死寂,到處都有生命存在。

只是,“千里眼”的分辨率仍然不夠高,無法確定那些類地行星上是否有液態水,也就無法確定是否有高等級生命。

這個時候,海德欽做了一件很要命的事:拍賣新發現的行星。

因爲每天都有數百顆行星被發現,所以負責該項目的科學家根本忙不過來,只能爲這些行星提供編號。

說白了,以人類的語言,根本不可能給宇宙中所有行星正式命名。

要知道,在理論上,幾乎每顆恆星都有行星,而且不止一顆。至少當時的發現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即每一顆恆星附近都有幾顆行星,少的有三顆、多的有數十顆,而宇宙中的恆星總量在十萬億億顆以上,因此行星總量,很有可能是恆星的十倍以上,而人類任何一種語言的組合方式也沒有這麼多。

也正是命名上的麻煩,讓海德欽想出了拍賣行星的高招。

當時,拍賣只是名義上的,即買家只能獲得行星的命名權,只是在名義上擁有這顆行星的產權。

至於如何履行產權,那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當然,拍賣的價格,肯定有高有低。

有趣的是,那些巨行星的價格極爲便宜,有的時候甚至賣不掉,能賣掉的,也只有幾百塊而已。相對較貴的,則是類地行星,因爲這些行星很有可能都能供人類居住,至少有堅實的地殼。最貴的,肯定是那些處於生命帶裡的類地行星,每一顆都價值不菲,有的甚至買到了幾千萬。

必須承認,有錢的人很多。

很快,買下一顆行星就成爲了一種社會時尚,或者說是一種從最有錢的人、到最沒有錢的人都能參與的社會活動。沒錢的人,買下一顆巨行星,作爲送給親朋好友的禮物。有錢的人,買下一顆處於生命帶裡的類地行星,作爲留給後代的遺產。誰能說得準,在幾百年之後人類不會到達那些類地行星呢?

要知道,產權這東西,在人類文明中有一股魔力。

說白了,由自私與佔有慾演變除來的“私有財產制”是人類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人類文明的核心價值觀。

最初幾年,購買一顆行星、特別是生命帶裡的類地行星,絕對是身份的象徵。

道理很簡單,物以稀爲貴,而且這些行星都存在着開發價值,也許在幾百年之後就會成爲某個大富豪後代的私人花園。

所幸的是,發現行星的速度,遠遠超過了拍賣行星的速度。

在最初五年裡,有大約一百萬顆外星系行星被發現,只賣掉了不到十分之一,而且主要是類地行星。

二零七三年,“千里眼”進行了地一次現代化改進。

接下來,發現外行星行星的速度達到了每年一百萬顆,而且發現範圍擴大到了一千光年以上。

到了二零七九年,“千里眼”進行了第二次改進,而且是徹底改進,不但更換了光感應成像設備,還換上了十二塊面積更大的鏡片,把探測範圍擴大到了五千光年,且成像率提高了百分之五十。

這一年,“千里眼”就發現了大約兩百萬顆外星系行星。

只是,最爲重大的發現不在幾千光年之外的遙遠空間,而是在附近,就在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系內,即比鄰星。

比鄰星,實際上是南門二丙星。這顆紅矮星與另外兩顆恆星,即被稱爲“南門二甲”的黃矮星、以及被稱爲“南門二乙”的紅矮星共同組成了三合星系,其中被稱爲“南門二丙”的就是離太陽最近的比鄰星,距離大約爲四點二二光年。

一直以來,科學家都認爲南門二不會有行星。

原因很簡單,三合星系是一個非穩定系統,相互圍繞着對方運行的三顆恆星製造的巨大潮汐引力,足以撕裂星系裡的任何一顆行星。正是如此,類似的三合星系又被稱爲“行星墳場”。雖然在理論上,三合星系誕生初期,也有可能出現行星,但是行星的壽命肯定極爲短暫,要麼被恆星的巨大引力撕碎,要麼被某一顆恆星吸入。也就是說,絕大部分三合星系裡都不可能有行星存在。

毫無疑問,南門二是已經存在了數十億年的三合星系。

原因很簡單,南門二的三顆行星,最大的南門二甲是一顆與太陽類似的黃矮星,另外兩顆是比太陽還要小的紅矮星。

科學家推測,這三顆恆星很有可能是一顆超新型在數十億年前爆炸後的遺留物。

因爲三顆恆星的質量比例非常巧妙,所以才相對穩定的存在了數十億年。如果其中某一顆恆星在形成的時候吸收了更多的物質,或者是某一顆恆星吸收的物質稍微小一些,三合星系早就崩潰了。

在此環境下,顯然不可能有行星存在。

可是,“千里眼”在二零七九年的發現,卻改變了這一推斷,即在南門二的三合星系裡有一顆行星,而且其質量與地球相當,只是受三顆恆星同時作用的影響,運行軌跡非常不穩定。

這真是一顆行星嗎?

次年,另外一架天文望遠鏡確認了這個發現,即在南門二里面,肯定有一顆質量不會比地球小的行星。理由是,這顆行星所產生的引力,對南門二丙產生了影響,使恆星發生週期性震盪。

當然,震盪週期沒有任何規律。

事實上,在此之前,科學家一致認爲南門二丙的震盪是由另外兩顆恆星引起的。

新的問題出來了。

這顆行星上有存在生命的條件嗎?

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68章 歷史時刻第34章 阿拉伯聯邦第41章 糧食投資第39章 餘輝第29章 嚴陣以待第22章 誰輸誰贏第63章 全力以赴第14章 戰爭前奏第27章 地面戰爭第10章 欲蓋彌彰第198章 追趕第31章 返航第5章 宣戰第139章 豪爽軍人第30章 虎口逃生第27章 利誘第59章 起始點第305章 小行星撞擊第73章 餘波第89章 統一第76章 水下力量第16章 巢臼第228章 導火索第91章 浮上水面第56章 窗戶紙第51章 整軍備戰第132章 攻守兩難第27章 利誘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55章 墳墓第69章 休假第25章 光明磊落第14章 掃帚星第68章 推波助瀾第67章 新式攻擊法第28章 屈服第121章 高歌猛進第48章 突發奇想第70章 外交戰場第199章 等不起第51章 第三號刺客第63章 朋友第318章 總則第98章 嚴陣以待第106章 抓住機會第92章 怎麼打第41章 求生第41章 糧食投資第84章 連環拳第10章 站隊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47章 假設第109章 伏擊開始第73章 關鍵裝備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35章 聲東擊西第38章 全球性災難第271章 復員大潮第29章 本質第11章 打擊利器第5章 鐵娘子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263章 負隅頑抗第173章 人肉盾牌第36章 艦隊司令第24章 空中打擊第105章 準備再戰第86章 全面競賽第12章 封鎖第19章 主動攻擊第83章 科學寶藏第68章 搶任務第90章 獨木難支第48章 針鋒相對第142章 無關緊要的反擊第18章 不對稱戰術第123章 女性軍人第163章 第一站第55章 兩強相爭第225章 打過三八線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26章 轉折點六十五章 過分自信第147章 海航突擊第151章 經典戰術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57章 戰術偵察第80章 另尋出路第15章 虧本買賣第45章 突然遭遇第150章 現實選擇第47章 唯一選擇第233章 蠶食第28章 無知者無畏第34章 理智戰勝衝動第75章 咄咄逼人第10章 重在過程第70章 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