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誕生之地

必須承認,陸雯既是一位睿智的科學家,又是一個時代的幸運兒。

第三次世界大戰,在幾乎摧毀了半個人類文明的情況下,也引發了人類在矇昧時代規模最大的一次科技大爆發。

俗話說,時勢造英雄。

在這個特殊的時代,陸雯的出現,使其變得更有價值。

同樣的,英雄造時勢。

如果沒有陸雯,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宇宙人類,也就不會有延續下去的人類文明,更不會有與她有關的任何歷史記載。

在人類歷史上,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後的一百五十年,絕對是一個飛翔的時代。在這個是激情澎湃的時代裡,宇航探險是永恆的話題,也是很多人貢獻其一生的偉大事業。在這個時代裡涌現出來的很多英雄人物,都值得後世的人類永遠銘記於心,因爲沒有他們,也就沒有後來的宇宙人類。

人類的第一次宇宙打開發,就是由中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

雖然在最初的時候,國際空間站被定性爲一個多國聯合研製與建造的空間平臺,主要從事空間科學研究工作,所以其規模相當有限,但是最終,國際空間站成爲了一個開放式的空間平臺,演變成了“繞地空間系統”的核心部分。

這一切,得歸功於一名中國的宇航工程師,即國際空間站的締造者:鍾厚生。

大戰期間,鍾厚生是陸雯手下的一名科研人員,主要負責空間科研工作,在最初幾年裡從事的工作就是設計清理衛星。直到大戰結束前,在中國提出建造國際空間站後,鍾厚生才被任命爲總工程師。

當時,鍾厚生是全球最出色的空間系統工程師。

按照他的設計,國際空間站首先是一個開放式的空間平臺,即可以根據需要,增加各種應用艙段。

這一設計思想,爲國際空間站後來的大規模擴展打下了基礎。

要知道,僅僅五十年之後,國際空間站的規模就達到了最初設計時的一百多倍,成爲一座能夠容納數萬名宇航人員的超級空間基地,而且是繞地空間系統的控制部分,成爲人類邁出地球,飛向宇宙空間的第一個前進基地。發展到最後,國際空間站實際上已經覆蓋了整個地球同步軌道,成爲人類的第二家園,擁有完整的生命維持系統,能夠同時爲數億人提供生活與工作場所。

事實上,宇宙人類就是在國際空間站上成立的。

公元二三一七年,即宇宙曆元年,生活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八億人經過公決,宣佈與地球上的國家政府脫離關係,成立“空間政府”,正式與地球人類擺脫關係,成爲一個由數十個民族組成的,在地球上沒有領土,卻擁有包括國際空間站、月球殖民地、火星殖民地、小行星帶的國家。

後來,這個國家直接演變成了“宇宙人類聯合體”。

當然,到那個時代,國家這個概念已經相當模糊了,因爲任何地球人類,只要宣誓遵守宇宙人類的規則,就能成爲宇宙人類,而認爲宇宙人類聯合體的公民,只要願意返回地球生活,就將成爲地球公民。也就是說,國家不再是限制人類活動的人造障礙,決定身份屬性的只是其生活與工作方式。

顯然,鍾厚生肯定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結果。

當然,他也沒有被宇宙人類忘記。在宇宙人類歷史上,貢獻最大的十個人中,就有鍾厚生。在宇宙人類眼裡,鍾厚生是文明的奠基者,而他創造的國際空間站,正是宇宙人類的發源之地。

事實上,肯定不能把建造國際空間站的功勞全部歸於一個人。

鍾厚生只是總工程師,而且在他有生之年,國際空間站的規模都不是很大,而且是中國政府名下的財產。

在建造國際空間站的時候,還有幾個人做出了極爲重大的貢獻。

這其中,就包括開發出了納米材料的中國科學家文輝宏,以及把納米材料推廣到應用領域的美國科學家傑克-康納。

事實上,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在納米材料領域的研究成果遠遠超過中國。

根據後來解密的資料,當時美國科學家已經能夠在實驗室裡製造出納米材料了,到大戰結束的時候,美國科學家正在探索工業生產的方法。只是在取得重大突破之前,美國就已戰敗。

美國積極研究納米材料,首先考慮的也是軍事用途。

從某種意義上講,納米材料絕對是一大技術革命,至少是材料領域的技術革命。

要知道,納米材料在強度、韌性、剛度等力學性能上,超過了任何一種已知材料,是最接近理想的工程材料。說得簡單一些,如果用納米材料來製造裝甲,可以在重量減輕九成的情況下,把防護能力提高十倍。如果用在工程建築領域,作爲摩天大樓的承力結構,則能修建高度在兩千米以上的大廈。

當然,納米材料首先就用在了宇航領域,而且首先用在國際空間站上。

原因很簡單,地球同步軌道實際上是一條沒有寬度的閉合環線,只有在這條線上,航天器才能與地球的自傳保持同步,而只要偏離了這條線,就會產生內部應力。如果航天器的體積不是太大,比如只是一顆直徑數米的衛星,普通材料的強度就足夠抵消應力了。可是當航天器的體積變得十分龐大,比如像國際空間站,橫向尺寸超過了一公里,那麼普通材料的強度就無法抵消繞軌飛行時產生的內部應力。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國際空間站由普通材料製成,其壽命不會超過二十年。

顯然,這是不可接受的。

要想延長國際空間站的壽命,就得使用高強度材料,而最理想的高強度材料,就是納米材料。

後來,國際空間站的第一批艙段都用納米材料加強,其設計壽命達到了一百年。

事實上,在經過不斷的改進之後,國際空間站的實際使用壽命不是一百年,而是超過了五百年。

如果沒有納米材料,宇宙人類就不可能在國際空間站上誕生。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沒有納米材料,國際空間站在二十二世紀就將廢棄,然後墜入大氣層燒燬。

更重要的是,納米材料的廣泛應用,爲國際空間站隨後的擴張打下了基礎。

到了後來,只要定期更換國際空間上由納米材料製成的主要承力結構,就能使國際空間站一直運行下去。

事實上,這也正是宇宙人類能夠從地球人類中獨立出來的基礎。

從某種意義上講,在中國決定建造國際空間站,並且把國際空間站打造成人類飛向宇宙深空的前進基地時,宇宙人類就已經誕生了。

只是,有了生存空間,還需要有適合人類長期生存的環境。

創造這個環境的,是一個名叫辛巴拉的印度裔中國科學家。

在國際空間站開始運行之後,辛巴拉首先提出,應該在國際空間站上建立一套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確保宇航員能在空間站內長期生活與工作,並且改善空間站的生活空間,使其成爲宇航員真正的家。

爲此,辛巴拉做了很多的努力,而他本人也是自然生態學專家。

在他的努力上,中國政府最終決定採納他的建議,即在國際空間站上建立一套類地的自然生態環境。

當然,基礎就是反重力場技術。

說得簡單一些,首先就得在國際空間站裡創造一個與地球類似的重力場,而不是讓空間站處於失重狀態。

科學研究已經表明,不但人類在失重狀態下體制會變差,其他生物在失重狀態下也很容易發生變異,而變異後的生活是否能夠在必須適合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中存活,顯然是一個未知數。

結果就是,創造一個重力場,成爲解決自然生態環境的最爲簡單的辦法。

所幸的是,這不是什麼技術難題。

當然,這也是國際空間站能夠迅速擴大,並且在一百多年之後,成爲數億人類生活與工作場所、進而演變成家園的重要基礎條件。

更重要的是,這爲人類後來向宇宙空間殖民奠定了基礎。

要知道,宇宙人類能夠誕生,最根本的不是在地球同步軌道上有了一座家園,而是能夠隨心所欲的向其他星球殖民,並且在其他星球上生活與工作,獲得更加廣闊的生存空間,也獲得更加豐富的生存資源。正是有了這個基礎,宇宙人類纔敢於向地球人類叫板,最終擺脫了地球人類,成爲人類文明的新載體。

也正是如此,鍾厚生、文輝宏、康納與辛巴拉被稱爲宇宙文明初創時期的“四傑”。

有趣的是,這四位偉大的科學家都在陸雯手下工作,而且都直接聽命於陸雯,因此陸雯才被公認爲“宇宙人類之母”。

事實上,建造國際空間站正是陸雯的提議,也是她在科學領域的最後一項偉大工程。

原因很簡單,建造國際空間站,最初的目的是爲部署重力場波動探測器打掩護,而後者正是陸雯最關心的宇航工程。

在此之後,陸雯就很少參與宇宙科學工程項目了,而是致力於宇宙社會學的研究工作。

只是,人類對宇宙空間的探索與開發,並沒因此停止下來。

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63章 朋友第21章 奪回失地第204章 小人物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228章 毀滅性武器第9章 血染橫濱第281章 月球工程第182章 最後的掙扎第46章 不確定因素第54章 自亂陣腳第66章 起航第124章 風光無限第82章 戰火再起第20章 混戰第11章 導彈攻擊第63章 不可避免第217章 乘勝追擊第187章 再起狂濤第69章 左右爲難第194章 誘餌第88章 進退維谷第10章 補充攻擊第27章 精妙戰術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74章 信心十足第234章 決勝點第22章 出師有名第236章 億噸艦隊第196章 突襲第25章 奮起一戰第69章 左右爲難第110章 敗局已定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109章 未來第24章 重大發現第86章 精心部署第320章 宗教干預第30章 戰爭製造者第33章 孤注一擲第76章 自知之明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34章 炮戰第6章 爭取和平第85章 地區共同體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66章 入朝方略第31章 政治變更第228章 導火索第95章 迎難而上第71章 再上戰場第233章 蠶食第100章 鋼鐵洪流第46章 海軍新銳第42章 第五代第39章 積極備戰第29章 選將第162章 彈雨第79章 撲火第115章 超級運輸機第283章 第一步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79章 艦隊攔截第46章 決策點第50章 匿蹤突擊第180章 圍點打援第97章 戰略分歧第47章 唯一選擇第74章 迴歸第46章 豐收年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269章 按計劃轟炸第48章 交戰第97章 長遠考慮第4章 不留活口第45章 越界第4章 戰爭危機第42章 四個小時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10章 希望第291章 生存空間第194章 是打是和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3章 戰爭導火索第120章 多面手第233章 蠶食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16章 陰差陽錯第39章 積極備戰第319章 反思第80章 援助第6章 爭取和平第216章 遲來的醒悟第2章 離弦之箭第93章 兩頭作戰第184章 強攻第266章 門檻第120章 多面手第11章 打擊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