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舉世震驚

收到消息的時候,牧浩洋一下就呆住了,半天沒有回過神來。

誰能想到,一次原本應該非常輕鬆的任務,竟然演變成了一場災難,兇手還是那些不太起眼的水雷!

當時,“嵩山”號已經沉沒。

所幸的是,其他戰艦就停在外海,非常及時的展開了救援工作,“嵩山”號的觸雷點又都在艦底與平衡艦體外側,離人員集中區域非常遠,更重要的是,艦長非常及時的下達了棄艦令,所以只有十四名官兵陣亡,三十多人負傷,其餘三千多名官兵都倖免於難,轉移到了其他戰艦上。

後來,“泰山”號上也只有一百多名官兵陣亡。

因爲觸雷點全在平衡艦體外側,所以“恆山”號上沒有官兵陣亡,只有幾名正在休息的官兵在爆炸的時候從『牀』上掉了下來,摔破了額頭。

問題是,無緣無故的損失了三艘航母,其中兩艘沉沒,絕對是一大災難。

當時,中國官方封鎖了消息,直到戰爭結束後才公佈,而參與這次行動的海軍官兵都被要求發誓保守秘密。

有趣的是,這件事反而爲海軍帶來了第五位元帥。

當時,“嵩山”號是太平洋艦隊第三艦隊的旗艦。沒有采用後期批次的航母當旗艦,主要是後幾個批的航母在建造的時候,爲了降低費用、縮短工期,都簡化了旗艦指揮設備,第四批次的“泰山”級甚至不具備艦隊指揮能力,反而是最早建造的四艘“泰山”級上擁有完備的指揮系統。結果就是,隨着艦隊規模擴大,第一批中的三艘被分派到三支艦隊,成爲艦隊旗艦。

在是否進入聖弗朗西斯科灣的問題上,龔繼飛一直持反對意見,認爲沒有必要。

可惜的是,他只是第三艦隊司令,地位在佟少雲之下。

最重要的是,在“嵩山”號即將沉沒的時候,龔繼飛及時下令,讓艦長首先確保艦隊官兵安全,從而讓艦長非常及時的下達了棄艦令。緊接着,由是第三艦隊的幾艘戰艦最先趕過來,救走了“嵩山”號上的官兵。

後來,因爲在這次行動中判斷正確、行動果斷、救援及時,龔繼飛獲得了元帥軍銜。

當然,這只是一個理由。

雖然在大戰後期,佟少雲得到重用,龔繼飛的地位有所降低,但是牧浩洋沒有忘記,在中國海軍處境最爲艱難的兩年裡,是龔繼飛在協助他指揮艦隊作戰,也是龔繼飛在關鍵時刻保住了艦隊。

問題是,這次行動不但沒有達到目的,還丟了面子。

就算中國當局不承認,也無法遮蓋事實。

消息很快就傳開了,到五月十五日,連一些盟國大使都特意詢問外『交』部,中國海軍在聖弗朗西斯科灣的行動結果。

事情鬧到這個地步,已經不是結果的問題了。

說得嚴重一點,如果搞得不好,肯定得有人背黑鍋,而這個人很有可能就是一直得到牧浩洋重用的佟少雲。

顯然,牧浩洋不會讓佟少雲背黑鍋。

事實上,最後批准行動的是牧浩洋,所以就算讓佟少雲背黑鍋,那些盯着戰爭部長位置的人也會找牧浩洋的麻煩。

當時,牧浩洋甚至向黃瀚林提到了辭職的想法。

可惜的是,這也不能解決問題,因爲這不僅僅是中國內部的問題,還必須給盟國一個滿意答覆。

黃瀚林給牧浩洋的答覆很直接:就算要辭職,也要先擺平這件事。

不管怎麼說,牧浩洋不可能一走了之,把爛攤子丟給別人,而且也沒有人能替他收拾爛攤子。

問題是,怎麼擺平?

就在牧浩洋進退兩難的時候,周渝生提出了一個辦法:拿幾件新式武器出來,證明中國的軍事實力。

毫無疑問,這是當時唯一的解決辦法了。

所幸的是,海軍手裡還真有幾件新式武器,除了已經大批量服役的j-33m之外,還有新型大型綜合戰艦。

當然,這些武器都沒有震撼『性』。

最具有震撼『性』的是在五月初建成的“飛龍”號空中母艦。

“飛龍”號是中國海軍建造的第一艘空中母艦,也是噸位最小的一艘,滿載時只有五千多噸,只能搭載十二架j-33m戰鬥機,只有四百多名官兵,雖然號稱擁有無限續航力,但是持續作戰能力非常有限。

事實上,“飛龍”號是一艘試驗『性』質的空中母艦,根本沒有上戰場作戰的能力。

當時,海軍還在建造“天龍”號與“雲龍”號,前者是一艘噸位達到二萬八千噸、載機四十八架的中型空中母艦,後者是一艘噸位達到五萬噸、載機九十六架的重型空中母艦,而且都具備實戰能力。

只是,這兩艘空中母艦還沒完工。

在牧浩洋考慮是否讓“飛龍”號參戰的時候,前線戰況也發生了重大轉變。

五月十七日,守衛西雅圖的七十四萬美軍投降,中國軍隊隨即開進西雅圖,佔領了美國最重要的航空製造業城市。

接下來的幾天裡,克利夫蘭、薩克拉『門』託與洛杉磯的美軍先後投降。

到五月底,只有聖迭戈的美軍還在堅守,因爲聖迭戈是美國西海岸地區最大的軍港,曾經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母港,由靠近美墨邊境,所以駐守該地的是美軍的『精』銳部隊,戰鬥意志比較頑強。

只是,美軍肯定守不住聖迭戈。

司馬文正已經開始調動部隊,準備在完成了對大洛杉磯的佔領行動之後,動用重兵圍攻聖迭戈。

按照陸戰隊的計劃,最遲六月中旬就將佔領聖迭戈。

這下,牧浩洋沒再遲疑了,決定讓“飛龍”號去聖迭戈戰場上一展身手,讓空中母艦接受戰火洗禮。

五月二十七日,“飛龍”號從長江口的崇明島上升空。

爲了讓這艘剛剛建成的空中母艦順利到達目的地,海軍不但在沿途的島嶼上部署了大量戰鬥機,空軍還出動了十架充電飛機,全程伴隨“飛龍”號飛行,以便在必要的時候爲其提供電能。

當然,只要“飛龍”號不出故障,根本用不着充電飛機幫助。

在這艘空中母艦上,有兩座功率爲一千五百萬兆瓦的聚變反應堆,只要一座反應堆正常工作,就能驅動反重力場推進系統,而聚變反應堆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兩臺反應堆同時出故障的概率非常低。

真正需要擔心的,還是第一次進行實戰應用的反重力場推進系統。

要知道,這套推進系統出了問題,“飛龍”號不但會失去前進的動力,還將徹底喪失升空的浮力。也就是說,“飛龍”號將變成一隻重大五千多噸的大鐵球,從萬米高空砸落到海面上。

當時,“飛龍”號上搭載的不是戰鬥機,而是三十多臺升力發動機。

也就是說,如果反重力場推進系統出了故障,這些升力發動機就將啓動,讓“飛龍”號平緩降落到海面上。

此外,“飛龍”號上的官兵與工程師都有一套跳傘逃生系統。

如果升力發動機也沒辦法阻止“飛龍”號墜落,那麼人員還有機會逃脫。

總而言之,當時海軍針對最糟糕的結果做了準備。牧浩洋甚至想好了,如果“飛龍”號沒能到達目的地,就把這次行動當成是海軍驗收測試。不管怎麼說,在驗收測試中導致裝備損失不是什麼怪事。

所幸的是,兩天後“飛龍”號安全抵達目的地,反重力場推進系統非常可靠。

接下來,就是舉世震驚的一幕了。

六月一日,“飛龍”首先出動戰鬥機,參與了轟炸聖迭戈的作戰行動,證明了具有出動與回收戰鬥機的能力。

當然,“飛龍”號使用搭載戰鬥機的方式與航母完全不一樣。

在出動的時候,戰鬥機是直接被拋出“飛龍”號的,或者說是與“飛龍”號底部的連接系統脫離。因爲“飛龍”號飛行速度高達每小時數百公里,超過了戰鬥機的升空速度,所以免去了起飛前的加速階段。在回收戰鬥機的時候,則採用了與空中加油相似的方式,只是不是對接加油管與受油嘴,而是讓戰鬥機與“飛龍”號的回收系統對接,然後由回收系統偏轉一百八十度,讓戰鬥機翻轉過來,再固定繫留在“飛龍”號底部的固定位置上。這麼做,主要是便於勤務人員檢查戰鬥機,以及爲戰鬥機裝填彈『藥』。當然,勤務人員必須掌握在倒轉時維護戰鬥機的技巧。

事實上,這種出動與回收方式只用在“飛龍”號上。

後來的“天龍”號與“雲龍”號,都採用了彈出與吸入的出動與回收方式。主要的區別就在回收方式上,即戰鬥機在返回的時候,到達母艦底部的回收區域,再由反重力場系統驅動的吸入裝置,直接把戰鬥機吸入母艦的機庫。這麼做,最大的好處就是讓飛行員不必掌握與母艦對接的技巧。此外,在回收到機庫裡面之後,可以對戰鬥機進行全面維護,提高了戰鬥機的作戰效率。

只是,六月一日的戰鬥,還不是最震撼的。

當時,甚至沒有多少人知道,中國海軍的第一艘空中母艦已經出現在了戰場上,連很多中國軍人都不知道。

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飛龍”號在東太平洋上空出動戰鬥機,根本沒有進入戰場。

直到五天後,外界才真正見識了這種劃時代的軍事平臺。

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23章 堅持主見第99章 妥協第9章 新冷戰第59章 猶豫不決第229章 胸有成竹第45章 突然遭遇第81章 同盟集團第69章 外援第28章 直升機空戰第34章 炮戰第318章 總則第135章 導火索第91章 戰略突擊第4章 戰爭危機第228章 導火索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123章 核潛艇的明天第44章 歷史使命第33章 超級航母第95章 通暢的航線第94章 J-20突擊第61章 唯一方案第31章 政治變更第97章 戰略分歧第28章 力所不及第63章 一箭三雕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7章 鋼鐵鯊魚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41章 標杆第109章 東線開打第7章 關聯性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13章 希望尚存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66章 末端攔截第65章 國家意志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10章 一個巴掌拍不響第229章 守無可守第222章 錯誤情報第30章 周旋第73章 捆綁政策第2章 厚積薄發第20章 逼婚第2章 唯一選擇第116章 重拳齊出第37章 小國海軍第27章 精妙戰術第87章 積極爭取第6章 愈演愈烈第133章 新的發祥第126章 飛行的陸軍第92章 突擊失敗第65章 國家意志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104章 黑色星期日第60章 精銳之師第103章 戰場外的問題第20章 混戰第43章 各有所謀第15章 宣戰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51章 精密計劃第18章 千鈞一髮第83章 離岸平衡手第179章 救星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76章 自知之明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4章 不留活口第127章 改進第24章 昏了頭第1章 千錘百煉第55章 兩強相爭第9章 做徹底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86章 全力以赴第12章 漸行漸遠第84章 青出於藍第232章 晚打不如早打第151章 人盡其用第36章 破例第78章 多此一舉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40章 奮起直追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4章 基礎與應用第96章 迴歸正位第35章 癱瘓的左翼第41章 進退兩難第7章 突然襲擊第62章 軍方接觸第82章 十一比八第65章 完勝之途第6章 定論第45章 越界第33章 最後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