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分贓大會

六月二十四日,第九次東方同盟集團首腦會議在橫濱召開。

把會議安排在橫濱進行,可以說別有深意。要知道,戰爭在這裡爆發,因此黃瀚林希望在這裡結束。當然,這有兩層含義。一是在這裡發表東方同盟集團共同宣言,把美國無條件投降寫進東方同盟集團的戰時憲章。二是希望這是最後一次東方同盟集團首腦會議,下次將是戰後的勝利慶祝大會。

既然是希望,就得有所準備。

到達橫濱後,黃瀚林把接待其他國家首腦的工作交給了杜小蕾,只親自接待了遠道而來的歐洲聯邦總理皮諾。

這個時候,誰都能想到,戰後將是中國與歐洲聯邦的世界。

當然,從根本上講,還是中國的世界。只是在美國戰敗之後,全世界範圍之內也就只有歐洲聯邦擁有能夠與中國抗衡的實力,其他任何國家,包括在人口上超過中國的印度,也不可能是中國的對手,甚至沒有與中國做對手的資格。要知道,印度在經濟上已經與中國連在了一起。如果中國打算收拾印度,根本不需要出動軍隊,只需要抽光印度的外資,就能讓印度在一夜之間變成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

也正是有歐洲聯邦,中國纔不可能獨霸世界。

同樣的道理,如果黃瀚林想主導戰後的世界秩序,首先要做的就是擺平歐洲聯邦,要麼讓歐洲聯邦俯首貼耳,要麼讓歐洲聯邦唯利是圖。顯然,前者不大可能,畢竟歐洲聯邦是中國的盟國,而且在大戰結束之後,國內的民衆也不會允許政府打動下一場戰爭。那麼,就只有設法拉攏歐洲聯邦了。

當時,沒人知道黃瀚林與皮諾在六月二十二日夜間談了些什麼。

直到大戰結束五十年,歐洲聯邦政府的一些與大戰期間有關的絕密檔案解密,這次秘密會晤的內幕才公佈於衆。

黃瀚林想要得到的,就是讓皮諾支持他的主張,即美國必須無條件投降。

爲此,黃瀚林肯定做出了很大的讓步。

有趣的是,皮諾不但有自知之明,還做出了同等的讓步,似乎非常樂意跟黃瀚林一起瓜分戰後的全球利益。

客觀的講,黃瀚林肯把戰後的全球利益拿出來分享,肯定是皮諾求之不得的好事。

要知道,黃瀚林就算不肯讓步,皮諾也得在美國投降的問題上做出退讓,而且不見得能在戰後跟中國分享全球利益。

結果,這變成了中國與歐洲聯邦在大戰期間的最後一次秘密合作。

從影響上看,這也絕對是最大的一次秘密合作。

根據歐洲聯邦公佈的絕密檔案,黃瀚林首先承認了歐洲聯邦在歐洲大陸、北非與北大西洋上的利益,並且承諾中國不會插手歐洲大陸、北非與北大西洋事務,等於變相承認地中海是歐洲的內海。作爲迴應,皮諾承認由中國佔領英國,並且不謀求吞併英國,以及中國對埃及、及其以東地區的控制權,即中國在蘇伊士運河、地中海東岸有絕對主導權。結果,土耳其與利比亞成爲了中國與歐洲聯邦的緩衝區,雙方在兩國有同等的地位,並且均不謀求絕對控制權。

細則上,黃瀚林承諾,將在戰後默認歐洲聯邦統一歐洲大陸的手段,即中國不會對歐洲聯邦發動的統一戰爭進行干預,也不爲其他歐洲大陸國家提供軍事支持,但是歐洲大陸至少需要保留兩個永久中立國(這就是後來歐洲聯邦沒有入侵芬蘭的原因,而芬蘭與瑞士都是永久中立國)。作爲對等條件,黃瀚林承諾在亞洲保留兩個永久中立國(文萊與不丹),並且在英國部署艦隊。

最初,皮諾堅決反對中國在英國部署艦隊。

雖然皮諾承認英國的獨立性,而且不謀求吞併英國,但是對於黃瀚林的要求,他覺得已經對歐洲的切身利益構成了威脅,畢竟一支強大的中國艦隊在北大西洋上活動,必然會使北大西洋成爲中國勢力範圍。

要知道,黃瀚林在總體上承認歐洲聯邦在北大西洋的影響力。

問題是,黃瀚林堅持要在英國部署艦隊,因爲在他看來,只有在英國部署艦隊,才能確保英國的獨立性。

兩爲在這個問題上爭論了很久,最後都做了妥協。

皮諾答應讓中國海軍在英國部署艦隊,黃瀚林則承諾,中國部署在北大西洋上的艦隊規模將不超過歐洲海軍。更重要的是,在歐洲聯邦吞併西班牙之後,中國海軍將把直布羅陀要塞歸還給歐洲聯邦,以此交換直布羅陀海峽南岸休達港的租借使用權。後來,這成爲了歐洲聯邦率先出兵西班牙,通過武力吞併西班牙的直接原因,而休達港也以一歐元的象徵性價格永久性的租給了中國海軍(簽署正式條約的時候,租期爲四十九年,只是中國擁有永久續租權)。

戰後沒多久,皮諾就倒臺了,而其根本原因,就與這項密約有關。

當時,歐洲聯邦幾乎所有的政治家都認爲,皮諾出賣了歐洲聯邦,讓歐洲聯邦失去了統一全歐洲的機會,特別是統一英國的機會。

要知道,英國在本質上是歐洲國家,而且是地位不亞於法德意的歐洲強國。

從某種意義上講,歐洲聯邦裡面可以沒有白俄羅斯、可以沒有烏克蘭、可以沒有波羅的海三國、可以沒有黑海沿岸國家、可以沒有巴爾幹半島,因爲在文化、宗教信仰、民族等等方面,與傳統的西歐國家,特別是法國、德國、意大利、英國等等,基本上沒有共同性,也就不存在統一的必要性。在狹義上,歐洲指的就是波蘭以西的歐洲,而往東,都是歐洲人眼裡的東方國家。

可是,歐洲絕對不能沒有英國。

自從查裡曼大帝建立的法蘭克王國完蛋之後,歐洲就從來沒有真正統一過,哪怕是在短暫的拿破崙王朝時期,因爲英國也一直獨立在外,而且是反拿破崙聯盟的領袖,結果拿破崙建立的覆蓋歐洲大陸的帝國也迅速消亡了。

在歐洲人的感情裡,英國不但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還是決定着歐洲是否真正實現統一的關鍵所在。

可以說,沒有英國的歐洲聯邦,就不是完整的國家。

更重要的是,由中國控制的英國,必然是歐洲聯邦的死穴,最終也必然由此導致歐洲聯邦分崩離析。

事實上,這也是歐洲人自食其果。

別忘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全球獨立運動爆發,英國、法國、荷蘭等衆多傳統殖民大國,在處理殖民地的時候,都故意留下了隱患,讓新成立的獨立國家在隨後幾十內戰亂不斷。

最典型的,就是英國肢解印度,在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留下了克什米爾爭端。

更典型的是,當年一名叫麥克馬洪的英國上校,在地圖上輕易勾勒的一筆,就導致中國與印度數十年不和。

此外,中東的以色列,海灣的科威特,美國在釣魚島上的處置方法,法國在柬埔寨留下的遺患等等,無一例外的都是地區衝突的種子,並且在殖民者撤離後生根發芽,引發了數十場地區戰亂。

從本質上講,中國在處置英國時使用的手段,與當年英國處置南亞用的手段完全一樣。

說白了,中國控制英國,就是要在歐洲製造不和,給歐洲聯邦添亂,從而達到牽制與遏制歐洲聯邦的目的。

當然,更深一層,就是分化與瓦解西方文明。

顯然,皮諾也知道這一點。

正是知道這一點,所以皮諾纔不得不做出讓步,因爲中國肯定不會在英國問題上向歐洲聯邦妥協。說得嚴重一點,如果皮諾咬住英國不放,黃瀚林拿起的就不是胡蘿蔔,而是大棒了。

更重要的是,中**隊佔領英國已是既成事實。

如此一來,就算皮諾咬住不放,黃瀚林也沒有使局勢惡化,歐洲聯邦也只能抗議,結果是戰爭結束後,中歐關係急劇惡化。發展到這一步,歐洲聯邦只有一個選擇:攻打英國。而這必然釀成中歐全面戰爭。

歐洲聯邦有機會取勝嗎?

答案是肯定的,歐洲聯邦肯定打不過中國,戰敗是必然結果。

可以說,只要在英國問題上的處置方式稍微不當,歐洲聯邦就將成爲第二個美國,而且將成爲戰爭策源地。

到時候,中國又將打一場正義的戰爭。

皮諾深知這種可能,也就只能忍氣吞聲,在英國問題上做出讓步,並且藉此獲得了更多的好處。

說白了,皮諾沒有出賣歐洲聯邦,而是讓歐洲聯邦多存在了上百年。

沒有他,歐洲聯邦在進入二十二世紀之前就會成爲歷史。

可惜的是,理解皮諾的只是少數,在更多歐洲人眼裡,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叛徒,一個通過出賣歐洲利益換取政治前程的政客,一個讓歐洲在政治進程上倒退了數十年、讓歐洲沒能擺脫歷史宿命的陰謀家。

當然,這些批判皮諾的人選擇性的忽視了一個最爲關鍵的問題,即通過在英國問題上做出讓步,皮諾爲歐洲聯邦爭取到了很多原本根本沒有想過的好處,並且把歐洲聯邦的疆界擴大了將近三分之一。

這就是,黃瀚林與皮諾在東歐問題上達成的密約。

第31章 風捲殘雲第40章 自作主張第115章 艦隊會回來第49章 果斷反擊第284章 轉變第27章 地面戰爭第49章 彈道導彈第35章 合理搭配第14章 拉力賽第88章 奢望第4章 科技競賽第190章 主動權第323章 基因裡的秘密第63章 卸甲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38章 勞動力第116章 敗不餒第96章 高調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60章 振作第131章 戰局逆轉第165章 防空屏障第162章 彈雨第60章 海蛇之吻第40章 豐收時期第87章 人挪活第66章 不可避免第228章 導火索第38章 打工皇帝第26章 戰略空運第35章 孤注一擲第261章 同盟憲章第6章 第一步第36章 負擔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248章 災難第20章 保持沉默第78章 兩強標準第204章 小人物第88章 十字路口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130章 大陸政策第122章 水下霸主第317章 文明的上帝第83章 科學寶藏第28章 風馳電掣第59章 與時間賽跑第87章 地區軍備競賽第266章 門檻第83章 歪打正着第78章 多此一舉第108章 關鍵所在第307章 壁壘第108章 海下殺手第72章 傾其所有第7章 直覺第127章 雷暴第74章 戰爭狂人第42章 冬天裡的戰火第109章 東線開打第210章 莫斯科易主第76章 樂觀派第65章 國家意志第14章 大潮流中的小人物第91章 戰略突擊第107章 全力以赴第44章 開戰在即第54章 遠征日本海第286章 中美聯合體第27章 樹梢優勢第15章 宣戰第38章 勞動力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16章 耐心等待第97章 長遠考慮第142章 防空火網第98章 假戲真做第117章 放手去幹第52章 兇猛打擊第156章 量力而行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85章 矛盾爆發第83章 試探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17章 地區戰爭第9章 錯誤的航線第14章 合作與矛盾第31章 不可避免第273章 共同化第52章 突擊開始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62章 戰術反擊第239章 穩住戰線第103章 折中方案第34章 矯枉過正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58章 邁向戰爭第62章 開戰在即第315章 文明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