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推波助瀾

七月下旬,一些由軍事情報局提供的關鍵情報,更加讓牧浩洋認識到,陸雯搞出來的反重力場技術將是中國取得這場戰爭的最後勝利,準確的說是用最小的代價取得這場戰爭最後勝利的關鍵因素。

當時,軍事情報局提供的第一份情報與美國的第六代戰鬥機有關。

yf-51已經在七月初試飛,各項性能都超過了設計指標,馬歇爾在第一次試飛後就要求馬上進行量產,並且要求承擔研製工作的洛馬公司在一個月之內,向美國空軍、海軍與陸戰隊航空兵交付第一批模擬飛行訓練設備,以便讓軍隊提前培訓飛行員,或者說讓飛行員熟悉新式戰鬥機的操控系統。

按照軍事情報局提供的情報,yf-51的試飛工作肯定得持續到年底。

只是,量產很有可能在八月份開始,首先生產的是原形機,主要提供給空軍、海軍與陸戰隊航空兵的飛行訓練部隊,讓飛行員在模擬飛行訓練設備上完成初期訓練之後,進行實際飛行訓練。

緊接着,就是初期量產型,投產時間肯定在十月份。

與原形機相比,初期量產型的改進不是很大,主要就是完善戰鬥機的武器系統,使其具備有限的作戰能力。因爲yf-51的設計指標就是全面超越j-33系列戰鬥,即按照空中優勢戰鬥機進行研製的,所以其最初的用途,肯定是制空與防空,將成爲美軍中性能最先進的空中優勢戰鬥機。

到了年底,低速量產型就將投產。 щшш⊙ тtκan⊙ ¢ O

相對於初期量產型,低速量產型的主要改變在於完善了設計,解決了在試飛中發現的問題,在基本結構上與正式量產型不會有太大區別,甚至沒有區別,差別只是武器系統,即低速量產型仍然不具備全部的作戰能力,還是一種以制空爲主,兼備有限對地對海打擊能力的空中優勢戰鬥機。

當然,名義上是低速量產,實際生產速度絕對不慢。

按照軍事情報局的估計,如果洛馬、波音、通用等幾家美國飛機制造廠全部加入生產工作,那麼在二零五五年,f-51的產量就將突破兩千架,其中至少有一千五百架是作戰能力比較穩定的低速量產型。

到二零五六年初,正式量產型就將投產。

正式量產型應該是yf-51的第一個成熟型號,很有可能被賦予f-51a的編號,並且根據空軍、海軍與陸戰隊航空兵,分爲f-51aa、f-51ab與f-51ac三種型號。因爲yf-51原本就具備短距起飛垂直降落能力,所以三種型號的區別不會太大,主要體現在任務功能系統上,即適合執行不同的作戰任務。

到了二零五六年,f-51a的月產量肯定會突破兩千架,也許能達到三千架。

也就是說,最多隻需要一年,美國空軍、海軍與陸戰隊航空兵就能用f-51a取代所有的現役戰鬥機。

當然,這還不是結束。

軍事情報局已經獲得了可靠情報,在yf-51進行試飛的時候,洛馬公司就聯合波音與通用公司,開始對yf-51進行改進,主要增強戰鬥機的多任務能力,使其能夠取代美軍中所有的戰術戰鬥機與半數的轟炸機。

可以說,yf-51絕對是一種劃時代的戰鬥機,至少在傳統戰鬥機領域,yf-51達到了一個很難超越的高度,即便是中國正在研製的j-40系列戰鬥機,主要性能也最多隻能與其持平,談不上超越。

要知道,這是第一種具備實戰應用能力的空天戰鬥機。

當然,yf-51還有很多個第一,比如第一種能夠常規起降的空天戰鬥機、第一種混合動力空天戰鬥機、第一種洲際戰鬥機等等。

與第五代戰鬥機相比,yf-51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在亞軌道作戰模式上,幾乎具有無限的打擊半徑,或者說是全球打擊能力,即其亞軌道作戰半徑達到了一萬五千公里,能夠從美國本土起飛,打擊地球上任何一個地點。

所幸的是,最初的f-51的亞軌道作戰能力還不完善。

事實上,知道大戰結束,美國也沒有製造出真正意義上的f-51,在戰時生產的全是簡化了的f-51,及不要求具備完備的亞軌道作戰能力,主要作戰範圍還是在大氣層內,且主要作戰用途仍然是戰術級別。

可以說,中國的j-40一直沒有研製成功,就與空軍的高要求有關,即j-40必須是一種具備完備亞軌道作戰能力的全球戰鬥機,如果只具備大氣層內作戰能力,空軍寧願採購更多的j-31系列戰鬥機。

要知道,j-31的價格比j-40便宜得多。

即便如此,f-51仍然擁有比j-31、哪怕是j-31的終極改進型都要先進得多,這畢竟是代差,而不是型號之間的差距。

如果f-51大批量服役,絕對是災難性後果。

要知道,到時候,中國空軍要想奪取制空權,就得動用數倍於美軍的戰鬥機,而且承受更大的戰鬥損失。

所幸的是,f-51的產量並不大。

除了造價極爲昂貴,或者說是生產效率極爲低下之外,也與中國隨後對美國本土進行的戰略轟炸有關。等到美國的飛機制造廠提高了f-51的生產效率,中國的戰略轟炸已經大幅度削弱了美國的戰爭潛力,使美國沒有能力製造出足夠多的f-51,甚至沒有辦法爲這種高性能戰鬥機提供充足的特種航空燃油。

只是,在二零五五年,yf-51上天,對中國軍隊來說絕對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當時,軍事情報局提供的另外一份情報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yf-51試飛,這就是美國也同期開發了亞軌道轟炸機。

事實上,軍事情報局提供的情報並不準確。

在立項的時候,確實存在f-x與b-x兩個軍用飛機計劃,前者就是yf-51,只是後者在項目規劃階段,最終被取消,或者說是合併到了f-x項目中,計劃中的產物應該是編號爲fb-51的戰鬥轟炸機。

當然,說戰鬥轟炸機並不準確,fb-51不是f-51的簡單放大版,而是一種全新的作戰平臺,與f-51相同的只有動力設備,即衝壓火箭一體式發動機,其他方面則幾乎沒有任何共同點。

只是,fb-51的發展非常不順利,比f-51慢得多。

雖然在戰爭末期,美國有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武器裝備項目,包括一種能夠全程以四十馬赫飛行、載彈量高達一百噸的亞軌道轟炸機項目,但是真正得到發展的,只有fb-51,而且該項目最終也被f-51的全性能版,即f-51e取代。最重要的是,在大戰結束的時候,美國空軍都沒能獲得f-51e,僅有的三架原形機也在戰爭結束前被銷燬,留下的只是一大堆殘缺不全的設計圖紙。

也就是說,直到大戰結束,美國也沒有能夠進行戰略轟炸任務的亞軌道轟炸機。

問題是,在二零五五年,牧浩洋不可能懷疑這份情報。首先,yf-51已經上天,而其最初設計就是一種亞軌道戰鬥機,因此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美國只要研製出了發動機,就能製造出亞軌道轟炸機。其次,中國空軍也有類似的軍備項目,而且進度也不算慢,都計劃在二零五六年或者二零五七年實現首飛。最後,就是在全面對抗中,對這類戰略性情報的基本處理方式就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最關鍵的一份情報,與反重力場技術有關。

這份情報的來源非常可靠,是一名埋伏在美國國防裡、有機會接觸到美軍最新技術資料的高級諜報人員。在此之前,已經向軍事情報局提供了十幾份極爲有用的情報,比如美國裝備地面戰系統的確切時間,地面戰系統的詳細性能指標,而切最終都證明,該諜報人員提供的情報準確無誤。

結果就是,李明陽對這份情報確信無疑。

直到戰後,李明陽才知道,該諜報人員早已暴露,而且被美國情報機構策反,成爲了大戰中最有名的雙面間諜。在向中國提供有價值的情報時,該諜報員也提供了虛假情報,而最關鍵的虛假情報,就是美軍的反重力場技術。

當時,美軍的反重力場技術情報實際上是由美國情報機構提供的,目的是想試探一下中國的反應,以此推斷中國在反重力場領域取得了那些突破性進展。美國情報機構這麼做,主要就是沒有辦法從其他渠道探聽到相關情報,而美國科研部門已經證明,反重力場技術肯定有實現途徑,具有無比的軍事應用價值。最重要的是,中國最先進行相關研究,而且投入非常巨大。

毫無疑問,美國在反重力場領域取得的突破,足以讓牧浩洋做出最爲瘋狂的舉動。

加上前兩份情報產生的影響,即讓牧浩洋相信,只有以反重力場技術爲基礎的新式作戰平臺才能全面超越美軍的新式戰機,讓中國空軍重新掌握技術優勢,也就不難理解,牧浩洋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情了。

七月底,牧浩洋就在戰爭部內成立了一個名爲“驪山辦公室”的機構,專門負責管理與反重力場技術有關的工作,直接對他負責。後來,該辦公室演變爲“驪山計劃”,核心工作就是把反重力場技術應用到軍事領域,以及解決工業化生產所遇到的問題,成爲戰爭部內最神秘的部門。

最後,似乎有人覺得“驪山”這個詞不大好聽。

也就是說,“驪山計劃”實際上就是後來的“刑天計劃”,而其結果,就是中國率先跨入了重力場技術時代。

第12章 措手不及第296章 能量假說第274章 覺悟第235章 文明之母第32章 成果第144章 拿命去賭第240章 涉險過關第66章 不可避免第21章 奪回失地第38章 猛攻第158章 最好的結果第159章 大部隊渡江第52章 全速追擊第200章 我行我素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54章 軍人的歸屬第2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9章 伏擊第66章 入朝方略第56章 家宴第94章 再戰印度洋第48章 虛張聲勢第22章 主要與次要第14章 鬼子出動第208章 東線起波瀾第297章 警戒圈第274章 覺悟第86章 戰術偵察第57章 老少校第205章 突襲第39章 去臺灣第56章 守株待兔第221章 經驗教訓第67章 後勤大總管第107章 和解爲主第35章 打掃戰場第219章 做徹底第188章 自告奮勇第51章 快節奏空戰第112章 了不起的勝利第14章 拉力賽第84章 轟炸機登場第120章 多面手第20章 剋制第46章 全速北上第91章 再接再厲第245章 艦隊的歸宿第42章 第五代第22章 橫掃全球第56章 守株待兔第53章 生存競賽第90章 獨木難支第167章 預見性第221章 不能爲而爲之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46章 登島第183章 頻出怪招第113章 傾其所有第47章 搶先攻擊第79章 海灣第16章 暗藏殺機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37章 打來的和平第28章 屈服第57章 收穫的季節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68章 一己之力第3章 演習第92章 長遠目光第153章 關鍵日第76章 水下力量第105章 新德里戰役第36章 小心過頭第84章 連環拳第230章 理智決策第173章 振奮軍心第215章 光復第10章 站隊第43章 闖關第5章 鐵娘子第75章 預演第2章 厚積薄發第15章 針尖對麥芒第7章 實幹階段第313章 千年戰爭第84章 青出於藍第20章 權衡利弊第39章 投送力量第14章 戰爭前奏第43章 試探第3章 絕不是巧合第55章 戰爭的腳步第44章 理想主義第24章 伏擊戰第73章 餘波第11章 不可否缺第94章 戰略價值第77章 針鋒相對第31章 圍攻埃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