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小國的立場

讓牧浩洋決定在澳大利亞東北地區上岸,與一個人的意外死亡有關。

此人就是東帝汶總理奧比耶。

到大戰爆發的時候,這個獨立了半個世紀的國家,依然是世界上最貧窮國家之一,全國大約兩百萬人中,有一百二十萬需要靠救濟度日,而且全國所需的基本物資基本上依靠國際援助。

在東南亞地區,東帝汶又是最不起眼的國家之一。

大戰爆發前,東帝汶是東南亞地區,除了永久中立的文萊與親美的新加坡之外,唯一沒有與中國結盟的國家。

原因很簡單,東帝汶是一個天主教國家,有將近百分之九十五的國民是上帝的信徒。

當然,在大戰爆發前,東帝汶與中國的關係並不好,即便沒有直接矛盾,也一直把中國看成最大的威脅。主要就是,中國與印度尼西亞結盟,而東帝汶原本就是從印度尼西亞獨立出來的,一直對印度尼西亞懷有戒心。受此影響,在戰前半個世紀,這個貧窮的國家一直堅持親西方的政治立場。

最初幾十年,東帝汶的親西方立場並沒得到多少回報。

不管怎麼說,美國肯定看不起東帝汶這種即沒有人口、又沒有資源、還沒有重要戰略位置的小國。

直到菲律賓爆發內戰,隨後親華政府上臺,美國纔開始重視東帝汶。

大戰爆發前的幾年,美國一直在設法拉攏東帝汶,甚至打算把東帝汶打造成東南亞的第二個新加坡。

只是,東帝汶只是傾向於西方,而不是投靠西方。

當時,東帝汶國內的政治矛盾也很尖銳,半數人希望與美國結盟,另外半數人則希望像文萊那樣成爲永久中立國。

事實上,當時美國也有點猶豫。

主要就是,大戰爆發前,新加坡已經是美國的盟國了,美國有沒有必要在東南亞地區再扶持一個盟國。

最終,美國放棄了與東帝汶結盟的努力。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與美國的戰爭計劃有關,即美國不可能在大戰爆發前把東帝汶打造成軍事堡壘。

有趣的是,在拉攏東帝汶的行動中,最積極的不是美國,而是澳大利亞。

事實上,在東帝汶獨立之後,澳大利亞一直是東帝汶最大的援助國,每年無償援助的物資佔到了東帝汶受援量的百分之六十,還時不時的給一些額外的好處。比如在全球自然災害期間,澳大利亞總共爲東帝汶提供了一百五十萬噸糧食,並且把美國援助的抗礙藥物分給了東帝汶一百萬份。

澳大利亞積極援助東帝汶,主要就是東帝汶擋在澳大利亞與東南亞之間。

在澳大利亞看來,東帝汶是阻擋中國南下的戰略屏障。

可惜的是,澳大利亞的國力非常有限,而且大部分民衆都有偏安思想,不太支持政府在東帝汶的所作所爲。最極端的一起事件就是,在二零三八年,率領澳大利亞渡過全球自然災害時期的總理盧克因爲在向東帝汶提供糧食與藥品援助的時候,沒有向國會申報,被迫引咎辭職。

大戰爆發的前一年,奧比耶出任東帝汶總理。

奧比耶是天主教徒,不過不是親西方份子,而是典型的中立主義者,其基本政治主張就是使東帝汶成爲永久中立國。

問題是,在大戰中,任何國家也不可能保持真正的中立。

對於處在戰區內的國家,更不可能保持中立。比如,文萊早就宣佈永久中立,可是仍然向運送軍事物資的中國船隻開放港口,並且在整個戰爭期間向中國提供石油等物資,還暗中幫助中國進行戰爭融資。

大戰爆發後,中國就與東帝汶當局暗中接觸,希望東帝汶能夠加入東方同盟集團。

最初,奧比耶的立場比較強硬。主要就是,中國沒有掌握戰略主動權,甚至無法爲東南亞的盟國提供安全保障。

到了二零五四年,情況發生轉變。

隨着中國逐步奪回主動權,在印度洋、西太平洋與西南太平洋上相繼發動戰略反攻,奪取了印度洋與西太平洋的制海權,還攻佔了迪戈加西亞島、馬里亞納羣島,並且進軍所羅門羣島,戰爭的整體態勢變得對中國有利,奧比耶認識到東帝汶的處境非常兇險,態度也就有所鬆動。

當時,奧比耶最擔心的不是來自中國的威脅,而是來自印度尼西亞的威脅。

在東方同盟集團中,印度尼西亞的地位不算低,至少排在印度、巴基斯坦、朝鮮與馬來西亞之後。如果東方同盟集團打贏了這場戰爭,肯定會瓜分戰爭紅利,中國很有可能給予印度尼西亞很大的肯定。在奧比耶看來,印度尼西亞肯定會要求吞併東帝汶,而中國很有可能睜一眼閉一眼。

東帝汶要想在戰後保持獨立,就得加入東方同盟集團。

不管怎麼說,中國絕對不會允許一個盟國吞併另外一個盟國。

當然,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問題,即留給東帝汶做選擇的時間已經不是很多了。

隨着中國軍隊在西南太平洋上步步推進,攻打澳洲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而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戰爭結束之後,東帝汶就沒有戰略價值了。也就是說,東帝汶要想參戰,就得趕在澳大利亞戰敗之前。

問題是,東帝汶國內並不存在參戰的民意基礎。

更何況,絕大部分民衆都不支持中國,反而非常同情澳大利亞。當時,東帝汶的一些漁民甚至自發駕船出海,搜救被擊落的美軍與澳軍飛行員,然後把他們送到澳大利亞,或者送往澳大利亞駐東帝汶使領館。

別忘了,在十多年前,正是澳大利亞提供的援助,幫助東帝汶渡過了難關。

結果就是,奧比耶在與中國外交人員秘密接觸的時候,仍然顯得有點猶豫,只是在參戰的立場上有所鬆動。

在中國外交人員看來,奧比耶不肯答應參戰,是中國開出的條件不夠高。

爲此,中國駐東帝汶大使在二零五四年四月,向奧比耶提出了一個建議,即奧比耶宣佈參戰,中國將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出兵控制東帝汶,如果有必要,還可以提前派遣一支特種部隊保護奧比耶、及其家人的安全。在局勢得到控制之後,奧比耶將出任東帝汶總統,並且得到中國的承認。

至於其他條件,一項也不會少。

比如,在戰爭結束之後,中國將以東帝汶保護國的身份,確保東帝汶的獨立地位,並且幫助東帝汶發展經濟。

毫無疑問,對奧比耶來說,這是非常有誘惑力的條件。

只是,他沒有立即答應下來,因爲在他看來,既然中國肯做出這麼多的保證,說不定還會給出更加優惠的條件。

總而言之,奧比耶打算再拖一拖。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奧比耶也應該拖一拖,因爲美國海軍已經恢復元氣,中美到底鹿死誰手還說不定呢。

可惜的是,這一拖就出了問題。

五月七日,奧比耶因心臟病突發身亡,隨即東帝汶總統任命哈拉尼爲政府總理,東帝汶國防軍則迅速控制住了國內的主要城鎮。

幾乎是一夜之間,奧比耶的政治勢力被連根拔起。

戰後披露的資料表明,奧比耶是被謀殺的,殺死他的正是他的貼身警衛,一名非常虔誠的天主教徒,而警衛殺死他的原因,就是得知了他在與中國秘密接觸,而且已經對中國開出的參戰條件動心。

有趣的是,這個把奧比耶看成是賣國賊的警衛並不知道,中國早就承諾,在戰後尊重東帝汶民衆的宗教信仰,不會強迫東帝汶與羅馬的天主教廷脫離關係,保證東帝汶有充分的宗教自由。

只是在當時,中國當局並不知道奧比耶是被謀殺的。

奧比耶本來就有心臟病,還在二零四七年去澳大利亞做過心臟搭橋手術,而且法醫也證明了他的死因。

頂替奧比耶的哈拉尼也是一名中立主義者,不過是親西方的中立主義者。

雖然從理論上講,通過外交談判拉攏哈拉尼的可能性並不小,但是從時間上看,肯定來不及了。

要知道,中國在東帝汶做的外交努力,與攻打澳大利亞的作戰行動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東帝汶以東方同盟集團成員國的身份參戰,中國軍隊就能從東帝汶出發,跨越帝汶海,在澳大利亞西北地區登陸。如果沒有東帝汶這個立足點,就算利用印度尼西亞在該地區的島嶼,也會有後顧之憂。

由此產生的結果就是,牧浩洋不得不放棄在澳大利亞西北地區登陸的想法。

當時是二零五四年五月份。

從時間上看,牧浩洋肯定對已經恢復元氣的美國海軍有所顧慮,所以纔會想出在澳大利亞西北地區登陸。

隨後的所羅門羣島大海戰,讓牧浩洋放下了這個顧慮。

事實上,到了六月下旬,東帝汶的立場已經不太重要了,因爲在美國海軍不再是威脅的情況下,牧浩洋肯定不會捨近求遠,即便東帝汶參戰,他也會把登陸地點選擇在澳大利亞東北地區。

隨後,牧浩洋與魏成龍達成的協議,進一步確定了攻澳作戰方案。

到了二零五四年七月,總體作戰方案已經出爐,所有爭議都已消除,開始制訂具體的作戰計劃。

第31章 出兵的價格第190章 總攻第13章 分外事第77章 誘餌第127章 科技力量第32章 迫在眉睫第17章 新的選擇第114章 向前看第54章 自亂陣腳第11章 不怕死第1章 新崗位第31章 返航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2章 唯一選擇第38章 勞動力第77章 太有主見第27章 山窮水盡第3章 演習第45章 宣傳戰第223章 真假難辨第74章 戰爭狂人第61章 垂死掙扎第51章 護身符第97章 戰略分歧第116章 敗不餒第45章 深海猛龍第70章 內部矛盾第76章 新機會第203章 正面強攻第37章 犧牲品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29章 相互指責第192章 選擇權第66章 不可避免第15章 風頭正勁第17章 運氣不錯第60章 圍剿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5章 來晚了第243章 狂妄自大第12章 絕命之行第302章 覺醒第97章 長遠考慮第182章 風雲變幻第65章 全面行動第87章 最後的機會第315章 文明義務第34章 矯枉過正第295章 遺蹟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80章 持續性災難第8章 經濟賬第56章 家宴第22章 出師有名第102章 陸軍的未來第153章 運氣成分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76章 自知之明第295章 遺蹟第224章 傀儡的覺悟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285章 行星大發現第21章 奪回失地第77章 分歧第74章 戰爭狂人第3章 把握機會第17章 運氣不錯第160章 空中打擊第208章 毀滅之路第58章 死撐第202章 衝刺第60章 艦隊北上第112章 以炸促戰第7章 不測風雲第41章 求生第59章 於公於私第219章 火線第109章 艦隊出征第195章 關鍵電報第30章 虎口逃生第29章 爲下一場戰爭第155章 將計就計第55章 最後的堅持第244章 遠征大西洋第61章 動力革命第125章 鶴蚌相爭第78章 中國化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47章 深海快槍手第22章 年關第72章 大變革時代第44章 歷史使命第41章 求生第48章 戰爭準備第223章 真假難辨第10章 站隊第33章 孤注一擲第43章 門檻第21章 粒子風暴第46章 不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