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宣傳榜樣

在中國軍隊開進莫斯科的時候,在持續了三個月的莫斯科會戰中,已經有五百多萬俄羅斯軍民戰死、凍死或者餓死,還有近百萬人失蹤,絕大部分都是在夜晚外出的時候,凍死在了冰天雪地裡。到二零五五年春天的時候,在莫斯科周圍地區,中國軍隊至少收殮了八十萬具無名屍體。

根據中國軍隊提供的戰場統計數據,當時在莫斯科城區裡被炸死、凍死與餓死的軍民就有將近三百萬人,絕大部分都是平民、或者是臨時武裝起來的民兵,而且主要死因都是寒冷與飢餓。

在這些死者中,由以弱勢的老人與少年爲主。

從某種意義上講,俄軍譁變,就與嚴重的非戰鬥死亡有直接關係。當時,攻佔守備司令部的俄軍,就是一支在莫斯科組建的地方部隊,參與譁變的軍人都有親人因爲朱利亞諾夫的恐怖政策而喪命。

原本,這些人都有機會活下來,只要朱利亞諾夫讓平民撤離莫斯科。

可惜的是,朱利亞諾夫沒有這麼做,而是把平民當成了阻擋中國軍隊的肉盾。

當然,朱利亞諾夫最後也自嘗惡果。

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如果朱利亞諾夫提前疏散平民,特別是兒童與老人,莫斯科軍民很有可能同仇敵愾,與莫斯科共存亡,在這種曾經被拿破倫的大軍燒燬的城市裡,再次書寫英雄詩史。

要知道,絕大部分俄羅斯軍民都不怕死,他們只是不願意看到,自己未成年的子女與年邁的父母成爲炮灰。

只是,莫斯科的血戰還沒有就此結束。

當時,朱利亞諾夫組建了一支規模接近一百萬的“少年衛國軍”,成員全是十四歲左右的未成年人,並且利用兩個多月的時間,對這些少年洗腦,讓他們相信,誓死捍衛莫斯科是每一個俄羅斯人的義務與職責,只有與莫斯科共存亡,俄羅斯才能得到拯救,民族纔有復興的希望。

結果就是,在中國軍隊開進莫斯科之後,這些童子軍沒有投降。

零星的戰鬥持續到一月八日,中國軍隊才基本上控制了莫斯科,並且發現襲擊他們的幾乎都是一些比步槍高不了多少的少年。

在這場殘酷的戰鬥中,數十萬俄羅斯少年就這麼被一句謊言給埋葬掉了。

事實上,直到戰後,很多被俘的俄羅斯童子軍都不認爲俄羅斯是戰敗了的,而是認爲那些背叛了國家與民族的叛徒,纔是俄羅斯戰敗的主因,而這些叛徒,包括在戰爭中投降的一千多萬俄軍官兵,以及那些放棄自己的家園逃到後方的平民,還有在敵後甘願接受敵人控制的人。

顯然,在這些未成年人眼裡,剩下的俄羅斯人都是民族的叛徒。

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在戰後遣返之後,這些俄羅斯童子軍大都走上了極端,有的甚至成爲了恐怖份子。

有趣的是,後來刺殺朱利亞諾夫的,就是一名童子軍。

原因很簡單,在這些叛逆少年眼裡,朱利亞諾夫也是叛徒,因爲他沒有留下來與莫斯科共存亡,而且在戰後,非常恥辱的接受了軍事法庭的審判,並且在法庭上做證,供出了很多國家機密。

總而言之,這些少年,成爲了俄羅斯戰後的社會毒瘤。

爲此,中國佔領軍不得不在俄羅斯開設了數十座少年勞動改造中心,花了十多年才根治了這個問題。

顯然,朱利亞諾夫就是被他自己給害死的。

到死的時候,朱利亞諾夫恐怕都沒想明白,爲什麼那些曾經對他唯命是從的童子軍會刺殺他。

當然,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

打到這個時候,俄羅斯當局依然不承認戰敗,反而認爲,中國在冬天佔領莫斯科,將像兩百多年前的拿破倫那樣,再次被寒冷與烈火趕出莫斯科,並且由此一路退卻,最終被徹底擊敗。

俄羅斯當局產生這樣的幻覺,也許與莫斯科所遭到的破壞有關。

在中國軍隊進駐莫斯科的時候,這座原本有兩千多萬居民的城市裡,不但沒有一塊可以用來生活取暖的木板,還沒有足夠的食物、乾淨的飲用水與禦寒的衣被,基本上成了一座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城市。當時,只有象徵着俄羅斯的克里姆林宮沒有遭到轟炸與炮擊,只是這座昔日的皇宮早就變了樣,成了傷員救治中心,而那些宏偉的建築物裡可以用來燃燒取暖的木材,幾乎都被燒光了。如果中國軍隊再晚幾天開進莫斯科,恐怕俄軍會把存放在地下室裡的幾千幅油畫、上千只木刻藝術品全都燒掉。可以說,這是絕對有可能的事情,俄羅斯這個民族在生死存亡的時候,幾乎什麼都可以拋棄。

除此之外,還有大約一千五百萬人等着救助。

既然中國軍隊佔領了莫斯科,就不可能丟下莫斯科的居民,更不可能讓一千多萬人在寒風中凍死、餓死。

在俄羅斯當局看來,這是一個巨大的包袱。

事實上,對俄羅斯當局來說,這也確實是一個巨大的包袱。

在莫斯科會戰打響之前,莫斯科的生活物資供應就出了問題,只能爲平民提供每天必須的生活物資,儲備的物資最多隻夠一個月。如果不是莫斯科有重大的政治象徵意義,俄羅斯政府在七月底就遷到聖彼得堡了。至少在聖彼得堡,美國的運輸船能夠直接把大量物資送過來。

問題是,中國軍隊,絕對不是兩百多年前的法軍。

當時,真正擊潰拿破倫的不是俄羅斯的寒冬、也不是被大火焚燬掉的莫斯科,而是斷掉了的後勤補給線。四十萬法軍在攻入莫斯科之後,因爲後勤補給不到位,結果一大半死在了俄羅斯的冰天雪地裡。

顯然,中國軍隊沒有這樣的問題。

入城當天,中國軍隊就往莫斯科空運了數萬噸物資,而且全是生活物資。

接下來兩天,爲了防止平民哄搶食物與取暖用燃料,中國空軍還動用了兩千架大型電動運輸機,以空投的方式,向莫斯科城區裡投放了數萬噸物資,讓一千多萬平民能夠就地獲取生活必須物資。

當然,中國軍隊沒有忘記搞宣傳,即讓莫斯科的平民相信,今後再也不會餓肚皮了。

到一月八日,中國軍隊送到莫斯科的物資已經超過了一百五十萬噸,並且在一月十日開始爲平民供電,隨後還組織了“民事工程部”,動用數萬名工程兵,挨家挨戶的修復供水與供暖設備。當時,爲了提供充足的電力供應,中國陸軍在莫斯科附近集中了三十套小型聚變供電系統。爲了幫助平民抵禦嚴寒,中國陸軍甚至緊急訂購了一批取暖電器,並且無償提供給平民使用。

在一月份,中國陸軍還在莫斯科設立了八百多處物資分發站,並且利用俄軍編造的居民花名冊,以配給的方式,爲莫斯科的居民提供生活必須物資,而且供應標準是基本生活需求的三倍。

可以說,活下來的莫斯科平民很快就發現,除了需要重建家園之外,他們的日子反而比以前好過多了,比如再也不用擔心餓肚皮,也不用擔心在睡夢中凍死,連得病之後都能得到及時救助。

要知道,在這個冬季的前幾個月,至少有一萬名莫斯科居民因肺炎而死。

如此強大的運輸能力,使中國軍隊不但能夠佔領莫斯科,還能夠使這座第一個被中國軍隊佔領的敵對國首都,成爲中國對外宣傳、特別是進行外交宣傳的榜樣,讓更多的國家瞭解中國在這場戰爭中的所作所爲。

當然,佔領莫斯科,絕對是一個包袱。

如果讓魏成龍做主的話,他肯定不會佔領莫斯科,而會徹底摧毀這座城市、或者是繞過這座城市。

原因很簡單,就算後勤保障不是問題,中國軍隊也得停止前進的腳步。

按照魏成龍的估計,中國軍隊在接下來的六個月之內,別想發動戰略進攻,因爲僅僅恢復莫斯科的秩序,就需要六個月。

更重要的是,這不僅僅是軍事任務,還是政治任務。

黃瀚林在十二月二十八日做了批示,陸軍佔領莫斯科後,必須管理好這座城市,使其恢復戰爭前的模樣。當時,黃瀚林還表示,他會在適當的時候去莫斯科,在這裡召開東方同盟集團的第五次首腦峰會。

顯然,這可難住了魏成龍。

按照慣例,東方同盟集團首腦峰會每四個月召開一次,下一次峰會安排在四月初,留給魏成龍的時間只有三個月。

要想在三個月內讓莫斯科恢復戰前的模樣,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還好,黃瀚林最後改變了主意,把會議地點選在了克里母半島南端的雅爾塔,只是在會議中途,與各國政府首腦來到莫斯科,參觀了宏偉的克里姆林宮,並且在這裡簽署了意義重大的政治宣言。

也就是說,魏成龍只需要趕在四月初之前讓克里姆林宮恢復原貌就行了。

事實上,這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爲此,魏成龍專門成立了一個“莫斯科重建委員會”,然後動用數萬人,專門負責修繕克里姆林宮。

戰後估計,爲了修繕克里姆林宮,中國陸軍至少花掉了一百八十億元。

當然,暫時停止進攻,也不是什麼壞事。別忘了,魏成龍早就做出過承諾,在攻入莫斯科之後,支持牧浩洋在太平洋上的作戰行動。

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164章 全力反撲第55章 毅然決絕第273章 共同化第77章 微型超級大國第222章 邊打邊談第19章 核戰爭第128章 歐洲聯邦第187章 陡生變數第140章 情報聯絡員第24章 伏擊戰第129章 積極外交第33章 白宮的晚餐第28章 直升機空戰第39章 投送力量第304章 文明接觸第199章 等不起第128章 意外頻頻第265章 末日計劃第13章 周密計劃第20章 進攻意識第95章 情報第102章 破交作戰第85章 重拳出擊第87章 積極爭取第63章 毀滅第175章 三板斧第249章 舉世震驚第55章 毅然決絕第99章 妥協第43章 薄弱環節第11章 打擊利器第218章 死亡陷阱第50章 民間力量第166章 百密一疏第290章 人口大爆發第41章 專業化艦隊第292章 量子理論第316章 理智與成熟第57章 爭論第196章 突襲第63章 誤打誤撞第83章 空中遭遇第31章 限制軍備條約第254章 海市蜃樓第293章 戰神之星第242章 第一宇宙條約第103章 猛然清醒第39章 救援行動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29章 選將第130章 以命搏命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184章 失蹤的潛艇第47章 前哨第16章 陰差陽錯第136章 夾心餅乾第250章 信心崩潰第152章 地面戰爭第78章 一山不容二虎第101章 反擊第82章 歐盟的機會第6章 戰略籬笆第60章 集體智慧第61章 垂死掙扎第35章 後方部署第115章 獨斷專行第46章 海軍新銳第74章 戰爭狂人第13章 風起雲涌第128章 數量致勝第90章 獨木難支第8章 高歌猛進第207章 非洲之角第50章 匿蹤突擊第85章 欲擒故縱第36章 急轉直下第224章 內耗第73章 擴軍備戰第63章 卸甲第50章 匿蹤突擊第100章 以快取勝第9章 十萬火急第83章 科學寶藏第311章 災難的源頭第21章 一鍋端第170章 戰爭的代價第7章 直覺第100章 戰略大調整第67章 外行看熱鬧第45章 無用之舉第66章 回家第5章 是戰是和第44章 歷史使命第124章 厚積薄發第77章 榮譽與恥辱第31章 接觸第93章 鋌而走險第37章 回國第154章 總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