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生死,神道

見識了兩位老人的死。

第一位,許廣陵只見到了其死後的情景。

第二位,許廣陵則是目睹了其從生到死的過程,看到了其生命光環,從黯淡到破滅,然後,在破滅的那一剎,“迴光返照”,就如太陽將落未落之際,霞燦漫布西山。

然而這最後的一抹絢爛,也終究要漫漫地散去的,於是就只剩下黑暗。

純粹的黑暗。

這也是所有生命的最終歸宿?

千百年前,信民所堆的“瑪尼堆”,這一傳統一直延續到今日,有很多野外的,廢棄了,傾頹了,但有更多的在聚居區興起。

民衆們刻印着石塊,你一塊,我一塊,然後成千上萬甚至數十百萬計的石塊堆聚在一起,成爲一個匯聚了諸多信仰或者說信念的石堆。

如果不考慮莊重性什麼的,單純從性質上來講,和許多旅遊景點的“許願樹”、“許願池”、“許願峰”等等的差不多。

很多青年男女出去旅遊,然後把他們彼此的名字寫在一起,掛在樹上,或者弄一個同心鎖什麼的,鎖在山峰上。

很多很多遊客這樣做,所以,稍熱一點的景點,但凡有這樣的設施,其處光景,一般都頗爲壯觀。

也不純是青年男女、未婚男女,有三十四十的已婚人士,還有帶着孩子的。

而曾經的時候,許廣陵還未曾踏上這條路,在各地四處亂逛的時候,便有一次,看到一對滿頭銀髮的老年夫婦,看起來很有文化很有修養的樣子,也同樣把兩人的名字學身邊的小情侶一般掛在樹上,然後相視一笑。

老頭笑得像個孩子。

老婦人笑得居然也頗有一絲羞澀。

好像幾十年的光景迴轉,幾十年的跌跌絆絆,幾十年的經歷和世故,幾十年的蒼老,在那一刻盡皆被抹去了,回到他們當初,可能是第一次相見、第一次牽手的情景?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許願樹也罷,瑪尼堆也罷,並不是迷信,對很多人來說也並未上升到信仰。

而是實實在在的“寄託”。

將心中的一些心願、一些嚮往,或者單純的心念,寄託於樹,寄託於石。

樹也好,石也好,其它的東西也罷,載體並不重要,這些都可以歸諸於“自然”,或者說“上天”。

世俗太複雜,但是寄託就可以很單純。

許多人,昏昏昧昧地活着,或者柴米油鹽醬醋茶般一日又一日地過活着,再或者,勞心勞力勾心鬥角並不高尚地活着。

諸如此類。

然而這些並不妨礙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某個時候,許個願。

哪怕只是出於消遣,出於好玩。

但許願的時候,其心其念,必然是有別於平時的。

從複雜中提拈出單純,從平凡中提拈出美好,從卑污中提拈出還未卑污的那些。

那一刻。

沒有驚天動地,沒有可歌可泣。

但於生命本身而言,卻着實是值得記上一筆的。

或許,等到他們的生命真正“迴光返照”的時候,都可能會着重地想到人生中的那一幕。

在那個傾頹的瑪尼堆邊,許廣陵站立了很久,也沉吟了很久。

或許是剛目睹生死,這一刻,在成爲大宗師之後,許廣陵第一次系統性地思考着關於生死的問題。

站在許廣陵目前的高度來看待生命。

每個新生命的降生,都恍若一個木塊被投放在茫茫無邊的大海上,然後被海水無時無刻地腐蝕着,直到最後的徹底解體。——而這是必然的。

這木塊也可能受到意外而來的撞擊,還沒等到被腐蝕解體的時候,就已經崩解。

凡有生命必有意識。

但世間絕大多數人的意識都是處於“生活”之中,操勞吃活,操勞生活的負擔,操勞名或者利,並沒有很多空餘的時間、空餘的念頭去想關於生命本身的問題。

當然,也可能,是因爲想也無用,想這些,不如去想些實在的事情。

但如果,因爲一些原因,意識,被從生活的操勞中解脫出來了呢?

那這個問題,就不可避免地,進駐於意識之中。

然後出於生命的本能,很可能就會想着,這木塊,如何才能不被腐蝕呢?

這海上有座山?

木塊如果能從這茫茫無邊的大海中來到山上,或許就可以不被腐蝕了,雖然,可能還有另外的腐蝕,但那情景肯定是要好很多,好十倍百倍千倍萬倍。

而那,對平常的生命而言,無疑是“長生不老”了。

於是,“傳說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飄渺間”,不愁吃喝也無慮名利的秦始皇大大,便派人找仙山去了。

海上找山,是一條路子。

另一條路子是一邊找山,一邊煉丹。——哪怕一樣在這海里泡着被海水腐蝕,但如果質地不一樣,被海水腐蝕的程度和速度肯定也是不一樣的吧?

這是“道”。

而自古,神道並舉。

有道的地方,必有神在。

秦始皇找山,葛烘煉丹,而不少既沒條件找山也沒條件煉丹的,或者都不知道山丹這種概念卻又對生死有所思考或畏懼的,便期望或有大能來拯救或者說救贖。

一切宗教、神教,最根本的立足點都在於此。

也可以說是立足於生命本身。

所以,哪怕所謂的“科學”再發達,只要一天沒堪破和解決生命、生死的問題,宗教神教便昂然屹立,牢不可破,或者就算破了,時移勢易,也必會再立。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因爲它們有“根”。

科學越昌明,社會越進步,宗教神教便越沒有生存空間?

並不如此。

不但不如此,還恰恰相反!

科學越昌明,社會越進步,人類對於自然資源的挖掘和利用程度便會越高,生存、生活所需要的壓力便會越小,然後很多很多人的意識和時間,可能都有了空餘。

那就學習唄。

那就工作和事業唄。

那就戀愛唄。

那就娛樂唄。

而除了這些等等之外,很多很多人,都會因爲意識和時間的空餘,然後“迫不得已”地,思考、接觸起關於生命、關於生死的問題。

所以彼時……

宗教大昌。

神教大昌。

而整個社會的生命活動以及關注熱點,也應該是與現今迥然不同的樣子。

當然,屆時,所謂的宗教和神教,多半也跟着進化和改變了,很可能是不同於如今的另外一種模樣。

“那一世,我轉山轉水轉佛塔啊,不爲修來生,只爲途中與你相見。”

此時此刻,許廣陵想起了一首詩中的這麼一個句子。

真想活上一萬年。

不爲長生。

只是想見識一下,真正的“盛世”的樣子。

(這應該是我所寫的,主角經歷的第三個世界的光景,提前廣告一下,敬請大家期待什麼的,哈哈。)

==

感謝“追逐著那時光”的推薦票支持。

感謝“東景老大”的月票捧場。

第202章 整個東山都在發光,你看到了嗎?第58章 春秋第40章 機會第231章 山窮水復,峰迴路轉第133章 伐毛洗髓第642章 觀日臺第290章 微注小窗明第5章 異變第272章 真一之香第257章 風起之時第39章 拔劍四顧心茫然第59章 我想起了師姐說過的話第223章 小許,你聽說過這句話沒有?第526章 絕代三驕第507章 熱點第90章 觸類旁通第444章 深雪爲伴,日月跟隨第711章 山水南行知幾許第113章 天才第99章 門道,夢境裡的事第541章 最饞人,是麥稻香第513章 爲道日損第181章 扎堆第218章 是開竅第109章 體驗第717章 萬樹繁花砌此春第107章 超凡、宗師、大宗師第442章 大雪第273章 樓觀滄海日第219章 續接第416章 前往第179章 青葉子藥鋪第624章 三願第139章 你倒是給我繼續往下解釋啊!第67章 倒數第七第265章 進展第397章 下三上七十一竅第34章 年老□衰第380章 離開研究所第300章 陰關陽關各如何第596章 廣陵洞天第161章 姑蘇城外寒山寺第34章 這是怎麼回事第106章 真人之息以踵第302章 慧眼識珠第559章 見面,介紹第344章 南行事畢第268章 寶劍值千金第64章 聚星第66章 一不小心就落後了第96章 兩花一葉各有歸第一部 後記第365章 道生於淵,淵啓於玄第25章 宗師的誕生第335章 天階我必成!第562章 人不留人山留人第493章 朝拜,轉山第587章 瘋了第209章 道化,還真第115章 緣來如此第196章 兩情未許誰最先第78章 決斷第38章 故事第212章 餓!餓!餓!第181章 扎堆第53章 位面之子的可能性第65章 仙家富貴第184章 神曲第285章 既定命運第128章 竹溪村路板橋斜第126章 晨星忽如日,璀璨耀當空第520章 急切第697章 廣陵宗第147章 身高縮水兩釐米第240章 艨艟鉅艦一毛輕第528章 仙果也就是這樣了第677章 小傻子第310章 好人一生平安第460章 大地之脊第583章 萬綠叢中兩點紅第52章 你就是老夫的開山大弟子第480章 小樓前的身影第120章 粉條裡的秘密第51章 應對第320章 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第42章 晉升第128章 開天步第76章 湮滅的傳承第399章 天生頂竅大開者第112章 真傳第478章 命竅爲開,道體成就第342章 演唱第161章 姑蘇城外寒山寺第277章 捫蘿登塔遠第12章 送別第624章 三願第254章 不敢過臨洮第167章 歸根,覆命第48章 宗師和凡夫俗子第184章 藍田日暖玉生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