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三生石上舊時痕

“餘幼時,家中無書,借得《文選》,見《長門賦》一篇,恍如讀過,《離騷》亦然。”

清朝大才子袁枚在詩話中這般說道。

而這其中牽涉的,還有一個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黃庭堅,北宋時期和蘇東坡師友相從的一個人物。

說是其任知州時某天午睡,夢中,夢見自己走出了衙門,來到一個鄉村,見一老婆婆設香案祈禱,案上擺着一碗芹菜面,黃庭堅端起來就吃。

醒來,嘴裡猶有芹菜的香味。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夢,雖然奇怪,但也僅此而已。

然而第二天黃庭堅再次做了同樣的夢!

驚異之下,醒後,黃庭堅循着夢中的路徑,然後真的來到了一個鄉村,見到了夢中的那個老婆婆,問詢之下,得知昨天是其女兒的忌日,再問之下,其忌日,即黃庭堅生日,而且是同年。

如果事止於此,還可以說只是一個巧合。

但接下來的事情向更離奇化發展,這姑娘生前酷愛讀書,留下了一個藏書的大書櫃,櫃子是鎖的,老婆婆也不知鑰匙在哪裡,但是黃庭堅如遊故地,找到了鑰匙,打開了書櫃。

書櫃裡有很多手稿,而手稿的內容,黃庭堅很熟悉,他一路進學修業,很多的書稿,和這裡的一字不差!

……

這個故事真僞莫辨,但從野史逸聞中各種記載往往自相矛盾來看,其極大的可能是僞,就和蘇東坡妹妹蘇小妹的故事一樣。——實無其人,實無其事。

許廣陵意識中此時泛起這段逸聞,想的,也不是它的真或假。

而是從古至今,記載或傳聞中的各種點滴與片斷。

從孔夫子所言的“生而知之”開始,到各種少年神童的“才如天授”,比如同爲宋朝的方仲永就是一例。

和黃庭堅的故事疑爲編造來看,這個是確切的事實記載,出自王安石的《傷仲永》,當然,王安石也有編造或受騙的可能。——但這個可能不大。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

世隸耕。

未嘗識書具。

即書詩四句,並自爲其名。

這三個描述加在一起,非常簡潔卻又非常具體地展示了,什麼叫“才如天授”。

不是聰明。

不是學來的。

而就是——

生而知之!

簡單來說,有的人生來,意識是從一張白紙開始,而有的人生來,卻直接自帶了一籮筐的東西,一旦某種條件吻合,那籮筐裡的東西就會被觸發。

之前,許廣陵以爲這樣的事實和伊藤姐妹的情況有關,即天生異稟,頂竅和普通人不一樣。

而現在,鑑天鏡的所言,展示了另外的一個可能。

許廣陵在鎮外靜靜地站立了好久,一直等到那個房間裡的那絲絲縷縷白霧如煙般緩緩擴散,從房間裡來到房間外,然後一點點繼續擴散,直到徹底地散逸、消失。

這個過程持續了約摸三天之久。

“那些散逸的意識片斷,散逸成什麼了?最原始的不帶有任何信息的微能量?”許廣陵忽然想起了這樣的問題。

“不”。

“像樹的葉子落進泥土裡?”想了想之後,許廣陵又這般問道。

而這一問,得到了鑑天鏡的肯定。

“是”。

每當秋冬來臨,樹的葉子紛紛掉落,落到地上,並一點點腐爛或者說分解爲新的泥土。

但這個泥土,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泥土,它是經過開拓和創造的,有着很多“活性物質”的泥土,這種泥土,其中的很多成分,可以作爲直接的原料,被草木所吸收。

思緒轉到這裡時,許廣陵再次地震驚失語,或者也不能說是震驚,而是類似於麻木。

“無數的意識微碎片籠罩在這天地間,所以……是人越多,意識微碎片越多,被新生兒吸收的也就越多……也所以,人類的成長和進化,是一種疊加,在這樣的一個基礎上,人類的整體意識發育,是處於一種加速度的成長之中?”

“是”。

許廣陵默然。

所以,生或死……

生命是不是就如海上的浪花,浪花不斷生滅,而波濤永恆。

沒有一朵浪花可以永久,新生的,很快就消失,又有重新的新生綻出,但每一朵新生,又都不是完全的新生,而是其中,蘊含着舊的個體的某些元素。

生命,就以這樣的一種方式,遞相演繹。

老婦人的唸誦,仍然在繼續。

這三天,她都沒有進食,每天只睡很少的一點時間,然後唸誦,然後是在極渴的時候,只少量地喝點水,再繼續。

第三天的時候,許廣陵目睹了小鎮上又一位老人的離世。

應該和這場大雪或者說這寒冷的天氣有關,在氣候的惡劣下,便有那些一些生命處於邊界線可生可死的老者,被拽向了死亡的那一邊。

這還是成爲大宗師之後,許廣陵第一次目睹一個生命的從生到死。

深夜,沉睡之中,就在那個老者走向死亡的那一刻,其本已遲緩、僵滯、稀薄以至於隱隱渙散的生命光環,如同受到什麼巨大刺激一般,猛地收縮。

渙散的生命光環剎那收縮,剎那凝聚,剎那地,由黯淡到明亮,甚至可能是其一生中都沒有過的明亮。

就如舊時的煤油燈,突地爆了下燈花。

然而,也就在這突地一下爆發之後,明亮轉瞬熄滅,徹底地熄滅。

伴隨着這爆發和熄滅一起到來的,是亡者身上升騰起的絲絲縷縷白霧,那所謂的靈魂或者說意識碎片。

就如那油燈熄滅之後,有煙開始彌散。

也好像是生命光環破滅得並不徹底,殘留下的那部分,化作了這些白霧。

看着遙遠處又一個小房間裡的那白霧,許廣陵的神情肅穆而又莊嚴。

重新回到百多公里外那個斑駁傾頹的石堆,許廣陵看了很久,把那些石塊,一塊又一塊地看過來。

那些石塊,有大有小,有新有舊,雖然最新的也有幾十又或幾百年的歷史了。

每一塊上面都刻着字跡,其中有的是用正式的工具刻的,字跡深而又清晰,也有的,可能只是當時用木頭又或尖石塊之類劃削的,字跡已經非常模糊,有的已經徹底消失,只留下一點淺淺的烙印。

而那些字跡的內容,有梵文,有藏文,也有漢文,這些字,有的是成段的經文,有的只有短短一句,還有的,只是一個或兩個字。

“嘛”。

“哞”。

也有“吽”,還有“貝”、“被”等。

還有好些字的部分殘缺了,只遺留下同樣有點殘缺的“牛”或“口”等。

觀看着這些字跡,注視着這些石塊,許廣陵彷彿透過歲月透過滄桑透過斑駁透過煙塵和湮沒,看着一份份不同的心情和寄託。

有的祈生,有的悼死,有的祝福。

也有的,或許只是表達一種單純的,人對於某種神秘存在的致意。

“我牽着你的手呀”

“你跟着我走呀”

“一走就是一輩子呀”

從野外,許廣陵也召來了一個石塊,在其中,刻上了這樣的字句,然後把這個新的石塊,投入在那傾頹的石堆之中。

那個老婦人的丈夫。

其年輕時候,在寺廟裡,跟着裡面的師傅所學的情詩。

也是其一生中,會的惟一一首詩。

==

感謝“筱巍的筱巍”的推薦票支持。

感謝“唉`這聲嘆息”的月票捧場。

第133章 伐毛洗髓第267章 天塹第370章 特殊的病人第103章 古今第一第14章 寄蜉蝣於滄海第197章 天心浩蕩第103章 高山仰止第56章 山杖第129章 他年我若爲青帝第390章 餐風飲露第497章 神蹟,效應第173章 當君白首同歸日第654章 藥浴第111章 其形不敗、其顏不衰第131章 咬定青山不放鬆第265章 到底是誰有問題?第255章 而今漸覺出蓬蒿第211章 酒醒只在花前坐第270章 平生一片心第106章 真人之息以踵第72章 魔怔第383章 種菜第114章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第436章 上七竅俱通第90章 心平氣和第144章 幻象!這一定是幻象!第221章 若將花酒比車馬第21章 人蔘、紅薯、野山藥第279章 霜薄花更發第3章 玉溪第701章 幾天,幾支第680章 修仙第238章 瞬間爆炸第26章 太極浩蕩若奔雷第355章 你們聞到了幾種香味?第84章 負陰抱陽第67章 青雲第683章 神奇第359章 夫惟秉造化第359章 世人慾識高齋老第618章 識無邊處定第130章 閒着中庭梔子花第255章 而今漸覺出蓬蒿第227章 貴賓第271章 鷲嶺鬱岧嶢第178章 惟戰而已!第425章 大貓第10章 鑑天鏡初體驗第284章 一天,一天,又一天第556章 到來第176章 合理升四,活泛晉七第650章 太一化靈訣第624章 三願第107章 變化第255章 厲九霄第60章 缺少一個提綱挈領第257章 願君多采擷第257章 風起之時第661章 生死,神道第268章 寶劍值千金第264章 九江秘藏,進度1/3第1章 世家第96章 開端第16章 一步跨出,即爲超凡第731章 現在和未來第263章 論道,懵逼第235章 一元鏡下,氣運牽纏第552章 孺子可教第612章 一盞氤氳入醉鄉第290章 微注小窗明第43章 采薇第69章 人間萬象,世界繽紛第98章 得失第421章 他看了一下我的左眼第19章 不測亦只是等閒第431章 盈清已明,內外同一第222章 彼何碌碌我何閒第86章 御廚菜單,長見識了!第94章 幾點起牀最好?第698章 未來第638章 識竅成就第56章 突破第259章 人閒桂花落第597章 一朵花開第616章 唯□與□第733章 夢幻第38章 故事第473章 無漏,無垢第52章 出身既有別,造化亦各殊第584章 真正的福利第286章 春去夏猶清第139章 森森直幹百餘尋第164章 壁裡青燈乍有無第64章 答非所問第651章 生殺都是道第484章 生命果第107章 超凡、宗師、大宗師第220章 說吧,什麼情況?第245章 天人合一第744章 子在川上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