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零章 下半場

今天耶羅米爾的開場白就顯得囉嗦了,而且那些過於通俗平常的話可能會有損他的世界大師氣質,有自降身價的重大嫌疑,紐愛的首席指揮應該只用一個微笑就能讓聽衆倍感虛榮的。不過跟觀衆囉嗦完了後耶羅米爾又表現出了個性和自信,都沒跟首席搞下關係就轉身過去直接面對樂團並且揚起了指揮棒。

浦海的民樂演奏家們之前就旁敲側擊地用讚歎恭喜的形式跟作曲家通風報信過,那意思就是說耶羅米爾在排練過程中對《楊景行第二交響曲》有很高的評價,樂手們也是交口稱讚積極練習,不過嘛,感覺紐愛上上下下說出來的大多是套話,樂團雖然對作品表現出了足夠的重視但也沒有那種強烈的如獲至寶的表現,這個情況跟民樂演奏家們自己出國前的大膽樂觀預期有點出入。

不光民樂演奏家們還不夠了解指揮,紐愛的這些大多是終生合同的樂手們好像也沒預料到指揮會有這麼一通開場白,好在大家都是專業的,對於指揮家顯得有些迫不及待的轉身舉棒,樂手們的反應是忙而不亂,首當其衝的大提琴組落弓搭弦的動作還顯得整齊精確。

按照業界標準艾弗裡費雪廳的聲學效果排不進世界前幾,據說各方面參數都要比同城的卡內基音樂廳差一點,不過對大多數聽衆甚至是對從業者而言那些參數也是吹毛求疵了,費雪廳的實際表現也是非常優秀的,兩秒鐘的混響時間簡直巧妙,指揮家音量不高但是飽含力 量的話語餘音剛剛散去,沉穩的大提琴音符就以一種聽得見的緩慢速度擴散並飽滿開來,伴隨着低音提琴的深沉撥絃,平穩的旋律在充分混響之後似乎還顯現出一些莊嚴。

可是,音樂廳裡沒有一個人有那怕那麼一絲絲害怕的神情,別說什麼害怕和無法適應,觀衆席上連象徵性的些許驚喜都不提看得到,似乎今天各人種、民族、文化、職業交融起來的兩千來號人都默契團結起來要讓指揮家爲他數秒鐘之前過於自信的慷慨陳詞付出面子代價。真是一點回應都沒有呀,臺下坐着的好像不是聽衆而是一羣冷眼旁觀的人。

想必耶羅米爾在他幾十年的藝術生涯裡也見得多穩得住了,或者是他面對樂團後就不管觀衆席上是個什麼情況了,反正看上去聽衆的完全不給面子並沒有對他造成絲毫影響,指揮棒的軌跡從容而穩健,讓木管組以一種不甚起眼的姿態在大提琴的樂句末顯聲。

平鋪直敘的開篇,如果不聯繫後文單獨拿出來看這前奏不光是沒新意簡直是沒意義,根本就像本科一二年級的練習作業,很不應該出現在紐愛的首演音樂會上。不過就像影視行業會調侃根本沒有爛劇本只有差導演,流行音樂圈也會說沒有不好的歌曲只有不會唱的歌手,行業高手都善於化腐朽爲神奇,通過這短短的開篇耶羅米爾就讓紐約愛樂樂團展現出了一些他統領之下的風格,絃樂明顯飽滿積極,管樂則稍顯內斂持重。

耶羅米爾對開篇之後豎琴登場之前的那個小間歇的處理也跟連立新風格迥異,連立新是淡入淡出的,感覺是要追求民樂中清淡高遠的感覺,而耶羅米爾的處理就顯得直接乾脆一些,就這一處就能讓紐愛節省出一秒鐘時間。

紐愛的豎琴樂手是出生於西班牙的中年女性,她十幾年前不到三十歲就獲得在紐愛的位置,更難得的是還在美國的民謠界有一些名氣,據說豎琴獨奏音樂會的門票比喻昕婷的小場子更暢銷。浦海民族樂團的演奏家們並沒打聽過這位西班牙籍樂手的宗教信仰情況,但是大家幾乎一直認爲西方樂手在演奏第一樂章中的這一段奇特音符時所展現出來的宗教色彩確實要比浦海愛樂的琴手的嘗試濃郁得多。的確如此,比起浦海首演時豎琴所表現的那種略微柔美,紐約愛樂的演繹就明顯不客氣了,感覺樂手的撥絃動作都要強硬一些。

是不是得謝謝樂手和指揮的因地制宜,紐約觀衆對豎琴的反應要比浦海的聽衆明顯普遍得多,觀衆席上出現了一些細小的肢體動作和姿勢調整,好像是有點興趣了,或者是看到了一線希望,這段豎琴音符還是有點個性色彩的,不像開篇那樣毫不起眼。

隨着黑管的加入,豎琴本來顯得雜亂或者高深的音符好像突然有了特別的秩序和目的,會讓聽衆隱隱約約覺察出些什麼,甚至可能產生期待和思考。而當第一小提琴組隨着指揮家藝術體操般的上身動作開工後,很快強烈鮮明起來的簡單旋律就會讓聽衆恍然大悟原來如此。其實這一切並沒什麼有意義的具體出發點,全都是作曲家憑空編造,有如一些讓人嘖嘖稱奇的懸疑偵探小說,結局雖然讓人拍案叫絕卻也是爲了目的而製造過程,其實完全禁不止文學推敲。

宗教嘛,雖然音樂廳裡兩千來聽衆天南海北黃白棕黑男女老少的,但是當小提琴旋律由豎琴和木管承託着走向那種奇特的簡單莊重,聽衆席的反應已經越來越明顯了,有些人的肅穆樣子簡直是想起立還是什麼,簡直可笑,但是沒人發笑,大部分保持了平靜,少數人對樂曲旋律持以稍顯歡愉的理解。

正當色彩濃郁的小提琴更漸入佳境有可能把音樂廳變成教堂的時候,臺上指揮家突然豪放動作命令誰高調出場,而早就握好琴竹嚴陣以待的四位揚琴演奏家落手擊弦的動作簡直整齊劃一,他們的手勢都顯得那麼鄭重有力,但是奏響的音符卻又輕妙柔軟,。

浦海的演出後,曾經有專家評價揚琴的出場讓人感覺有如在西斯廷教堂看到巨幅水墨山水畫。可能是因爲連立新在一定程度上追求了讓揚琴先聲奪人,希望民樂驚豔亮相吧,所以浦海愛樂在演繹這曲子中的首次中西交匯時是有明顯的碰撞感的,只是在旋律節奏等多方面因素的調配下這種碰撞並不顯突兀,而且國內聽衆本就不會覺得大驚小怪。

耶羅米爾明顯不太看好紐約聽衆的接受能力,他在揚琴出場這裡進行了一些可有可無的處理,首先是揚琴的頭兩個小節很溫柔,而小提琴組又多保持了一些絕對主角的氣勢,似乎是這樣能避免嚇到聽衆,多給了大家一些適應時間不會顯得太突然。

可是聽衆有眼睛看,臺上的民樂演奏家們明明已經動手了。觀衆席上也沒幾個小孩,大夥都不是被嚇大了,於是就看到一片片豎起耳朵的渴求樣,但是這種渴求根本無關藝術,一個個表情就是圖新鮮,甚至連華人華僑們也差不多,那些面孔,難怪說中國人愛湊熱鬧呢。

耶羅米爾也沒辦法一直把揚琴藏着,兩個小節之後音樂廳裡就完全清晰起來了,四臺揚琴和十把第一小提琴的旋律就涇渭分明瞭,但也不算分庭抗禮,兩組旋律還顯得挺融洽的。接下來小提琴要逐漸淡出,揚琴要當上主角了。

樂曲演奏到這裡,紐約愛樂和浦海愛樂的區別已經很明顯了,就像這一段,連立新生怕民樂在自己手中不夠鮮明突出就試了一招開門見山,而耶羅米爾則理所當然地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保守一些嘗試循序漸進。連立新的處理是自己把舞臺劃出來一大塊直接交給民樂去立足壯大,耶羅米爾的辦法則是讓西樂顯得多麼博愛地把舞臺讓出一部分來給東方樂器,甚至還大度介紹對方。

終究還是譜子說了算,隨着四臺揚琴的旋律色彩越來越鮮明,而小提琴逐漸偃旗息鼓,艾弗裡費雪廳裡似乎只剩下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清脆明亮了。這一段剽竊自《綻放》的齊奏旋律,就有如大珠落玉盤後會變成小珠子,而一簇簇小珠子又像漣漪一樣神奇地在彼此之間幻化出一朵朵慢慢綻放的珠花,這花應該是白色的,形似茉莉或者玉蘭。

這一會大家都應該聽清楚了瞧明白了,顯然聽衆中的大部分都是不認識揚琴至少是缺乏基本瞭解的,因爲有那麼多的人做出了略帶驚訝又原來如此的表情,大部分人都是新奇的樣子,少部分好像已經開始喜歡,還有一些還在適應,好在沒有明顯不適應的。

華人華僑這會不再湊熱鬧的樣子了,當然也沒什麼新奇驚喜。感覺中國人不怎麼團結,各種表現很不統一,有的還一臉狐疑有的似乎已經感動,有的一臉愁思有的就不知道咧嘴樂個什麼。看着是夫妻倆的女人的在左右悄悄打量似乎還很想回頭,男的卻望着舞臺一臉嚴肅沉重,那邊三四十歲的年輕人恨不得躺在椅子裡六七十歲的老人反而坐如鐘。總之同胞們的精神面貌真是不太整齊,看上去根本不像有過事先的溝通和組織。尚浦的校友們還算有義氣,十幾個人這會大多是安靜甚至穩重的欣賞音樂的樣子。

其實第一樂章這一段揚琴也比較欠缺誠意,另外機組民樂也一樣,都只有這麼幾個小節,聽新鮮的估計剛咂摸出一點味道,而盼着聽情懷和親情的更還遠沒過癮,隨着銅管和打擊樂的再次加入,色彩十分鮮明而線條又足夠簡單的揚琴旋律就以一種自覺謙讓的姿態退下去了。

外來陌生音色在音樂廳裡消失後,本地樂團很快就拿出了兩管編制該有的樣子,隨着各聲部紛紛開始行動,似乎要把之前還雲遮霧罩的樂曲風格明確起來。不得不承認紐約的聽衆有兩把刷子,樂曲纔開始朝世俗音樂的轉變過程,觀衆席上已經有人做出了預料之中的樣子,更內行些的樂評人甚至滿意地點頭做出些很給面子的表情。

紐愛的聽衆當然會熟悉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所以當樂曲越來越密集地表現出的那個時期的特性,臺下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要驚喜起來了,一張張怪骨嶙峋的白臉或者五大三粗的黑臉上甚至看得出親切感和欣慰,大概這就是他們所期待的。甚至一些華人觀衆,似乎也比之前聽揚琴齊奏的時候要安心了。這就是曙光呀,如果樂曲能按照目前的勢頭髮展下去,如果作曲家能儘量保持住這種狀態而不是僅僅在第一樂章搞點噱頭騙人,那麼下半場就安全了,至少有資格跟上半場平起平坐了。

可是,音樂廳剛進入文藝復興的狀態沒多久,在一個讓人完全意想不到找不出任何理論支撐但也是挑不出一絲毛病的時機,隨着耶羅米爾一個類似嫦娥奔月的雙臂動作,臺上四位幾乎冷着臉的琵琶演奏家手起甲落,表情和音樂同時發生。

不同於一般聽衆印象中的嗆啷啷出場,琵琶在這裡的表現簡直有點害羞,真是半遮面。不過聽衆都看見了,於是又紛紛豎起耳朵來,連楊景行旁邊去捧場了浦海首演的尤老師也是全身心盡力捕捉音符的樣子。

並不用聽衆費力,琵琶組只用了兩個小節渲染過度,音樂色彩就大變樣幾乎一百八十度反轉了,剛剛還在懷舊文藝復興的聽衆真有點措手不及,好多人又被打回到被揚琴突襲的樣子。也的確是樂器陌生,而且隨着琵琶用悅耳的旋律從西方管絃中脫穎而出,音色和節奏卻有一種不給其他聲部留情面的強硬,紐約聽衆表現得沒有浦海樂迷那麼從容也可以理解。

還好,琵琶也沒強硬多久,在還沒讓陌生聽衆惱火的時候就戛然而止了,在壓倒性優勢的時候從一片期期艾艾的西方管絃中陡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可是,這種消失好像更讓人心裡沒底,很有可能會再猛然冒出來的感覺。耶羅米爾的話似乎真要靈驗了,有少數聽衆似乎真的沒嚇到了,至少是吃驚的表情。

不過作曲家並無意戲耍聽衆,而且接下來音樂的走向簡直有點逢迎意味,巴洛克的色彩很快就濃郁起來。作曲家這一段兩三分鐘的巴洛克模仿更討好更多的普通樂迷,這是大家熟悉和喜歡的味道,紐愛的聽衆誰會不喜歡巴洛克呢?不過樂評人或者同行之類可能會有點意見,他們的職業頭腦會條件反射地去判斷分析曲子中都模仿致敬了哪些作曲家,更深入一點的還要思考作曲家是怎麼樣恰如其分地把這些個人風格連接融洽起來,而專業精通的像教授之類更要分析這裡的形似而神不似的優劣和意義。所以對專業人士而言,作品在這裡開始就已經有了重大賣弄嫌疑,甚至是惡意爲難,沒準還是挑釁! Wшw☢ttκá n☢c ○

不過也就兩三分鐘,並且大部分專業人士也沒出現明顯不適,有一些看上去是顯得神經稍微繃緊,最後也都穩住了。尤其當樂曲進行到銅管和打擊樂的大合唱部分,似乎顯然要進入高潮了,業內人士好像也暫時放下了同行之間的成見,更多是認真聆聽的表情姿勢,而更多的聽衆就要比文藝復興時期更有狀態得多。

感覺管樂打擊樂就要達到最高峰了,馬上就要來了,聽衆們都準備好了,都有人調整姿勢準備迎接了,作曲家又犯賤了,只見臺上指揮家左手強勁有力地命令演奏着樂手同時急剎車,右手更是拔地而起的感覺,早已經架好弓的二胡組猛然登場,拉響了堪稱是在流行樂和嚴肅音樂理解範圍之外的旋律,瞬間把之前的餘音一掃而光,讓音樂廳又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兩三秒鐘後,在二胡組獨特的高亢靚麗之中,音樂廳裡卻幾乎起了騷動,觀衆席前前後後不太整齊地響起一片不太嚴重但是肯定失禮的聲音,不光是語氣音甚至還有單詞,這些聲音像是抱怨像是抗議像是嘆氣,更還有好些擡手伸脖子捂嘴巴之類大驚小怪的失儀動作。甚至掛票包廂裡的那些人也不是那麼從容高貴了,政客太太幾乎一臉驚愕。

別說砸鍋了,紐愛的也演出根本就絕不應該出現那怕是不夠穩定的局面,雖然目前情形還不是很嚴重,但是對於紐約對於林肯藝術中心對於主場作戰的紐愛而言,觀衆現在這樣的異常反應至少也該寫進年度日誌裡了。如果繼續這樣下去搞不好耶羅米爾要晚節不保,可能半個小時後就會因爲他自己所推崇的信息社會而成爲業界大笑話。

好在臺上都是多少年的專業選手,耶羅米爾依然沉浸在自己的熱情之中,他完全頂住了壓力,到此時此刻了身體和手勢依然繼續朝着二胡組,動作好像還更瀟灑豪放了。而對曲子有過四個多小時排練的樂手們也穩步發揮,最該表揚的是民樂演奏家們,都那麼地處變不驚,二胡組繼續全情投入,他們心中此時此刻似乎只有音樂,神情中除了熱愛簡直還散發出堅毅和勇敢。另外幾組民樂選手也用溫暖的關注給予二胡組鼓勵,這些演奏家甚至敢於直視騷動的觀衆席,那麼地沉着冷靜,似乎還有一點藝術家抹殺不掉的驕傲。

還好,此時此刻音樂廳裡零零散散遠遠近近的黑頭髮黃皮膚都沒出現異常反應,絕大多數華人都正專注地向舞臺上投射着他們的喜歡、憂愁、沉重、陶醉,甚至還有觸動、感動、激動。大多數華人好像都沒在意或者是沒發現白種人的沒大驚小怪,不過也有少數敏感的同胞,這些人就向那些不安分的聽衆投去了一些模棱兩可的眼神,看上去可以理解成友好,但也有點像鄙夷,有點複雜。

好在二胡雖然出場形式顯得太高調了些,接下來的表現卻也算對得起這種高調,有實力高調,雖然浦海的酸臭專家“每一個音符都讓人拍案叫絕”的評價吹得太大,但賀宏垂也承認的確有那麼一點點趨向。不知道紐約聽衆是不是也有浦海的審美標準,或者就是美國佬真有點包容力,反正音樂廳裡只是小小騷動了一下後就恢復了基本的穩定,大部分人還是繼續保持該有的安分。

二胡也漸入佳境了,在銅管的襯托下,旋律越來越討好耳朵,一次又一次滿足聽衆的期待,至少有人跟作曲家說是超越期待。可惜這種好勢頭並沒堅持到最終收穫,在聽衆再一次提高了自己的期待值並感覺到又一個樂句快結尾的時候,在大家全神貫注等待樂句末的幾個音符揭曉答案的時候,甚至沒事的樂手們也在密切關注着,臺上指揮家突然像是抽搐了,四位二胡演奏家好像也癲狂了,然後音樂廳裡本已經開始和諧濃厚起來的音樂氣氛就被接下來二胡一串極度扭曲撕裂的音符給衝擊得無影無蹤,簡直是禍從天降。

四位二胡選手爲了撕裂最後這幾個音符都使出了吃奶的力氣,簡直咬牙切齒深仇大恨,身體都差點離開椅子了,可以說他們很對得起作曲家了,圓滿地完成了任務,所以停弓之後就大無畏地擡臉面對前方,面對指揮和觀衆。

觀衆席上繼續穩定,沒什麼騷動,不過看好多人的樣子似乎是不是已經出離憤怒了,簡直是驚愕,或者就是覺得不值當跟這種神經病作曲家一般見識。也有人沒那麼想得開,面面相覷眼神交換意見是不是要同仇敵愾。甚至好些華人臉上的表情都降溫了,個別的乾脆疑問地看向作曲家似乎想討個公道,發現作曲家是一臉木然。

臺上還在繼續,指揮家藉着二胡拼命的氣勢帶着樂團高歌猛進,進入古典主義時期。古典主義時期,確實是人類的文化財富,今天也算是一點點證明,如此被反覆挑釁戲弄的聽衆們,居然被幾個小節的模仿海頓的東西就安撫下去了,一個個的神情又都迅速放鬆了,然後又不長記性地豎着耳朵聽起來。

作曲家把貝多芬放在最後致敬,好像大部分聽衆都聽出點門道來了,在曲子的激將還是引導之下,音觀衆席上顯現出一些精氣神來。不過在強烈的情感述說和輝煌的激情感染之後,曲子開始慢慢平復心情,似乎要回歸平淡,而就在音樂馬上要達到溫柔境界的時候,三絃邁着輕輕的步伐登場了。

這一次並沒突如其來,三絃可以說是很溫柔地出現,給了聽衆兩三個小節的適應時間,腳步輕輕地走近之後還輕輕地說了一句我來了,態度十分友好,簡直透着柔情。

可是積怨已久吧,觀衆已經忍無可忍,這就算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了,對於那麼溫柔的三絃,觀衆席上卻回以一片比之前對二胡更強烈的雜音,嗡嗡了好幾秒鐘,幾乎就蓋住了音樂聲。如果今天有現場錄音,前面那陣小騷動還說得過去,剛纔這一陣會多半讓錄音失去商業價值。說是驚呼驚歎實在是牽強,感覺更像是好多人要故意搗亂。而且這些紐約佬還挺團結的,發出的聲音都開始有點整齊統一的趨勢了。

好在搗亂也就那麼一下,紐約聽衆也是見好就收了。其實這一下已經夠有威懾力的了,如果是什麼新人肯定被嚇得夠嗆,行業內被一點點倒彩打擊得演出完全毀掉的例子也屢見不鮮。紐約這些聽衆還不錯,打一棍子了還給顆糖,接下來對三絃的演奏還做出聽得津津有味的樣子。不過也有好些人越來越警惕的表情,似乎再也不相信作曲家的人品。

好在三絃之後四組民樂就都完成亮相了,接下來樂曲進入了浪漫主義時期了。優美的大提琴旋律效果十分顯著,讓觀衆席很快就好了傷疤忘了疼,《楊景行第二交響曲》第一樂章的最後兩三分鐘時間裡,音樂廳裡又恢復了安靜高雅的古典音樂會氣氛。

隨着大提琴組在指揮棒的輕顫中讓動人的旋律逐漸遠去,《楊景行第二交響曲》北美首演的第一樂章完成了。聽衆們明顯隨着音樂放鬆下來了,這時候就沒什麼人有負面表情了,也沒人有什麼大動作,大家繼續安安靜靜地坐着望着舞臺,似乎要寬宏大量不計前嫌把後面的樂章也聽了。少數華人同胞看了看作曲家,表情還挺鼓勵的,甚至做了一下拍手的動作。

可是,臺上指揮家突然又不對了,他做了一個不符合職業傳統也不是他自己習慣的動作,扭上升和脖子,回頭朝觀衆席看了一眼。行間傳聞耶羅米爾脾氣不太好,我行我素甚至有些狂妄自大,好像是真的,這老頭回頭看觀衆席的表情可遠沒前講話的時候那麼可親,他一點笑容都沒有,那眼神簡直有點巡視和警示的意思,充滿了指揮家的威信。不過威信嘛,點到爲止最好,所以耶羅米爾看了一眼後轉頭過去面對樂團了,擡手翻面前總譜。

音樂廳裡鴉雀無聲,而總譜紙面面積不小,翻頁的聲音清脆更清晰。餘嘉嘉爸爸可喜歡錄音中有這種弦外之音,真實現場的感覺。

第一三零四章 實力偶像第一零七三章 告訴你第五百六十章 姐妹第一四六零章 辛苦了歡迎大家豐富小圈子 第七百九十六章 琴心第一百六十五章 比較第一二五七章 開門紅第一百零九章 問答第九百零一章 君子之交第一零零四章 懵了第一百零六章 歡送第一零七五章 杯弓蛇影第四百七十四章 願望第五百零八章 瞬間第一四四六章 星光燦爛第九百四十一章 突然第四十五章 上臺第二百九十一章 贏了第九百九十章 純真歡迎大家豐富小圈子 第六百四十八章 隨便玩第五百一十三章 小氣第五百零三章 證明第四百六十六章 好奇心歡迎大家豐富小圈子 第五百七十九章 下課第一四六八章 窮死了第一二九三章 喂,你好第三百四十三章 掩護第九十四章 晚會第一三八七章 說學逗唱第一三八六章 不紅了歡迎大家豐富小圈子 第六百八十六章 精靈第一一五四章 基本上第二百零一章 旅遊第一二五六章 目前看來歡迎大家豐富小圈子 第六百一十四章 精靈第五百零二章 禍首歡迎大家豐富小圈子 第六百三十二章 練心第七十四章 歌手第一百八十八章 事變第八百七十六章 意義第一零三九章 保守型第一百三十一章 聊天第三百七十四章 幫手第九百五十七章 失足第一二七三章 多少年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禮物第八百五十一章 蛋糕第一一八零章 肯定有鬼第五百三十三章 安排第一百零八章 送別歡迎大家豐富小圈子 第七百四十六章 穩沉歡迎大家豐富小圈子 第七百七十五章 條件第一三四八章 身體重要第一百九十六章 車輪戰第一零七七章 好可怕第一四二九章 主動權第四百七十八章 飛吻第十六章 比賽第一零九二章 念念不忘第四百零八章 明顯第二百五十二章 距離第二百一十七章 眼光第一三三八章 無病呻吟第一三九五章 宣戰第三百二十四章 預支第八十三章 神經第三百九十九章 借用第一零零五章 應該的第四百四十六章 緬懷第五百零二章 禍首第一零六七章 就你高第一百三十四章 單挑第五百二十五章 事業第一一八七章 先後歡迎大家豐富小圈子 第六百零六章 通過第一一七七章 美酒第九百五十三章 怎麼能這樣第四百五十五章 赦免第五百七十五章 父母第五百第一十六章 失竊第一零九零章 先說了第一二二七章 對你叫第一零七六章 雙保險第一零一五章 無地自容歡迎大家豐富小圈子 第六百八十五章 節約歡迎大家豐富小圈子 第五百八十七章 苦力第一三九五章 宣戰第一二五八章 附屬品歡迎大家豐富小圈子 第七百零六章 樂趣歡迎大家豐富小圈子 第六百七十一章 分析第一三一八章 康健第一二零四章 憶苦思甜第一一一二章 多大恨第九十章 麻花辮第一四三三章 好奇怪第一二零三章 私房錢第一二七零章 你覺得呢第九百八十章 補過第一一零四章 樸實的第一零四一章 識趣